根部带有钢盆圈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482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根部带有钢盆圈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力输送设备,具体地说是输电线路上必须采用的圆柱状混凝土体电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根部带钢盆圈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其主要结构包括杆体和连接在其根部的钢盆圈,所述的杆体由混凝土体内配有轴向的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构成;所述的钢盆圈的底部有法兰盘,在法兰盘周边均匀设有安装电杆用的螺栓孔。安装电杆时将法兰盘与预先埋设在地基上的螺栓用螺母连结锚固。这种电杆的缺点是容易产生纵向的裂纹。另外,控制钢筋保护层的常规做法是用混凝土垫块,这种做法比较麻烦,定位不准,且易破碎,影响产品质量。本实用新型针对上列不足之处进行创新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根部带钢盆圈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电杆,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混凝土电杆容易开裂;以及纵向的钢筋在生产时没有定位机构,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混凝土杆体的根部设置钢盆圈,钢盆圈由钢圈、钢环、撑劲板和法兰盘组成。四部分用电焊烧牢,沿钢板法兰环向均匀开有连结基础螺栓的螺栓孔眼。施工时,利用预先埋设在地基上的螺栓进行连结锚固,与通常的挖坑深埋施工方式相比,施工周期短,省工、省时,便于更换。
在混凝土体内同时配有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筋与非预应力钢筋的配置比例,以及预应力值的大小通过计算确定,使混凝土电杆既保持预应力电杆强度高,抗裂性能好,环向不开裂的优点,又发挥了非预应力电杆韧性好,不易产生脆断的特性。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在混凝土体内,沿纵向钢筋外周缠绕着连续的螺旋钢筋且与纵向钢筋焊牢,在纵向钢筋的内侧,每间隔一定距离(如500mm)设置一道内箍筋,在每道内箍筋沿环向均匀设置混凝土保护层定位装置,并控制纵筋的位置。“钢筋保护层”系指钢筋在混凝土体内,钢筋边缘至混凝土电杆外壁的净距离,既是保护钢筋不生锈,又是保证混凝土握裹住钢筋共同受力,确保钢筋位置符合设计要求,是保证电杆耐久性的一项重要措施。“保护层定位装置”是指为了使钢筋保护层正确,生产中采取的一种构造措施。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非预应力钢筋伸至钢圈内,其伸入长度约为钢圈高度,钢圈与非预应力钢筋焊接一起,与钢盆圈构成整体。沿钢盆圈底部,沿环向均匀开有小孔,供固定预应力钢筋使用。预应力钢筋穿过小孔,采用镦头方式与钢环连结,通过钢盆圈施加预应力。
本实用新型电杆的优点是既保留了预应力电杆强度高,抗裂性能好的优点,又发挥了非预应力电杆韧性好,不易发脆,经久耐用的特性;由于在混凝土电杆根部设置了钢盆圈与钢板法兰。按装时只需将现场埋设的基础螺栓与电杆根部的钢板法兰,用螺母连结锚固,与通常的现场挖掘深坑埋杆方式相比,简便快捷,省时、省工,而且充分利用电杆长度;电杆简洁挺拔,不用攀线,占地面积小,充分利用电杆的有效长度;内箍筋增加了抗纵向裂纹的强度,内箍筋上的保护层定位装置准确、可靠、安装简便,具有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和纵向钢筋定位的双重作用,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能保证产品质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箍筋和保护层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钢盆圈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的杆体有混凝土体4及其内配有的轴向预应力钢筋5和非预应力钢筋6,在电杆的根部连接有钢盆圈,该钢盆圈由钢圈1、钢环9、撑劲板3和法兰盘2四部分组成,在钢圈1的底端连接法兰盘2,法兰盘2与钢圈1之间的夹角连接撑劲板3,钢环9连接在钢圈1内侧并与所述的预应力钢筋5的下端连接,在法兰盘2周边均匀设有安装电杆用的螺栓孔8。钢环9与预应力钢筋5的连接方式为在钢环9的周边均匀开有固定预应力钢筋5的小孔,预应力钢筋5下端穿过该小孔,并采用镦头方法与钢环9连结,通过钢环9施加预应力。
预应力钢筋5的上端与设置于电杆上部的连接钢圈连接,连接钢圈供接杆之用。
所述的非预应力钢筋6伸至钢圈1内,其伸入长度约为钢圈1的高度;所述的非预应力钢筋6与钢圈1焊接在一起;所述的非预应钢筋6呈断续状分布,满足受力和构造要求。
在混凝土体4内设置螺旋钢筋7,该螺旋钢筋7缠绕在纵向钢筋5和6的外侧,且相互电焊连接。
通过设计计算,对预应力钢筋5和非预应力钢筋6的配置比例在1.5∶1.0~2.0∶1.0的比例范围内调整,达到优化组合,使部分预应力电杆既保持预应力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好和耐变形的优点,又保持了非预应力混凝土电杆韧性好,不易产生脆断优点。
在所述的纵向钢筋5和6的内侧,每间隔约500mm设置一道内箍筋10,沿内箍筋10周边均匀设置混凝土保护层定位装置11,一方面可以提高电杆的受力性能,提高纵向抗裂度,又能控制纵筋的环向位置,保护装置则替代传统的易破碎的混凝土垫块,安装简便、准确可靠,既能准确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又能确保纵向钢筋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并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根部带钢盆圈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包括杆体和连接在其根部的钢盆圈,所述的杆体由混凝土体(4)内配有轴向的预应力钢筋(5)和非预应力钢筋(6)构成;所述的钢盆圈包括钢圈(1)、钢环(9)、撑劲板(3)和法兰盘(2)组成,在钢圈(1)的底端连接法兰盘(2),法兰盘(2)与钢圈(1)之间的夹角连接撑劲板(3),钢环(9)连接在钢圈(1)内侧并与所述的预应力钢筋(5)的下端连接,在法兰盘(2)周边均匀设有安装电杆用的螺栓孔(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纵向钢筋(5)和(6)的内侧,每间隔500mm设置一道内箍筋(10),沿内箍筋(10)环向,均匀焊接短钢筋或板块,作为保护层定位装置(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根部带钢盆圈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其特征在于在混凝土体(4)内设置螺旋钢筋(7),该螺旋钢筋(7)缠绕在纵向钢筋(5)和(6)的外侧,且相互电焊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根部带钢盆圈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预应力钢筋(6)伸至钢圈(1)内,其伸入长度约为钢圈(1)的高度;所述的非预应力钢筋(6)与钢圈(1)焊接在一起;所述的非预应钢筋(6)呈断续状分布,使配筋数量沿高度方向更符合受力性能,预应力筋与非预应力筋拾配更趋合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根部带钢盆圈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钢盆圈的内接钢环(9)的周边均匀开有固定预应力钢筋(5)的小孔,预应力钢筋(5)下端穿过该小孔,并采用镦头方法与钢环(9)连结,通过钢环(9)施加预应力;预应力钢筋(5)的上端与设置于电杆上部的连接钢圈连接,连接钢圈供接杆之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根部带钢盆圈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的内箍筋(10)周边均匀设置混凝土保护层定位装置(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力输送设备,具体地说是输电线路上必须采用的混凝土体电杆。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设计方案,在混凝土体内同时配置了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既保持了预应力混凝土抗裂性能好和耐变形的优点,又发挥了非预应力电杆韧性好,不易产生脆断的特性。其特征是在电杆的根部设置了钢盆圈,钢盆圈由钢圈、钢环、撑劲板和法兰盘四部分组成,在钢盆圈的法兰盘上均匀设置了安装电杆用的螺栓孔。安装电杆时,只需将现场埋设的地基螺栓与电杆根部的螺栓孔眼用螺帽进行连结,与通常的挖坑埋杆方式相比,不但简便快捷,而且充分利用电杆长度,不用攀线,减少占地。
文档编号E04H12/00GK2701991SQ200420116150
公开日2005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3日
发明者邵君良, 徐国柱, 夏士良 申请人:无锡恒畅铁路轨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