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遮蔽装置的窗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869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遮蔽装置的窗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窗户,其包括窗框,所述窗框包括有一个顶部构件、一个底部构件以及两个侧部构件,这些窗框构件限定形成一个窗框平面;窗扇,所述窗扇包括有一个顶部构件、一个底部构件以及两个侧部构件,这些窗扇构件限定形成一个窗扇平面;以及遮蔽装置,所述窗扇通过至少一个铰链连接件连接到窗框而提供一大致平行于窗框顶部构件与窗扇顶部构件的铰链轴线,从而窗扇可从一关闭位置移动到一通风位置,在该通风位置中,窗扇平面与窗框平面形成一个在一有限角度范围内的角度而提供至少一个通风口,所述的遮蔽装置在通风位置至少部分地遮盖所述至少一个通风口,所述遮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遮蔽构件,在窗户的关闭位置,该遮蔽构件位于窗框和窗扇之间的交界面处的一待用位置上,而在通风位置,该遮蔽构件跨设在窗框底部构件与窗扇底部构件之间和/或窗框顶部构件与窗扇顶部构件之间的通风口上,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遮蔽构件与窗扇或窗框的顶部或底部构件相连接并在所述有限角度范围内与相应的窗框或窗扇构件可释放地接合。
背景技术
从现有技术中可知多种不同类型的带有遮蔽装置的窗户。从AU-B-527915和DE-A-2622170中可知一种顶悬式窗户,即一种铰链轴线位于窗框顶部构件处的窗户,该顶悬式窗户带有一个防虫遮蔽件,在窗户的通风位置,该防虫遮蔽件遮盖楔形的通风口。当打开窗户时,整个窗扇转向外侧,通风口可由单个的防虫遮蔽件所遮盖。
枢转或中悬式窗户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应用,因为这种类型的窗户使窗户易于清洗,其尤其被用于屋顶窗等场合,其易于清洗的原因是因为带有窗玻璃的窗扇可转过大致180°,从而允许在建筑物的内部对窗玻璃的外侧进行清洗。这种类型的窗户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其能够完全地打开至窗扇转过大致90°的位置,在此位置上,进气口基本上是不受限制的。
当打开窗户时,由于窗扇绕着中部枢转轴转动,一半窗扇转向外侧而另一半窗扇转向内侧。然而,在窗户配备有遮蔽装置用以例如防止昆虫通过窗扇和窗框之间的开口而进入到建筑物内部的情况下,在打开窗户时,该特征必然伴有一定的困难。
多年以来,作了各种尝试来提供一种带有遮蔽装置的中悬式窗户。在美国专利2311413号中公开了一种这样的遮蔽件。此现有技术中的遮蔽件设置为一个安装在窗框构件中、与窗扇构件相连的遮蔽材料卷,并且在窗户倾斜时遮蔽窗户的所有开口,从而对处于打开位置的窗户提供有效的遮蔽。然而,其缺点在于该遮蔽件限制了窗扇的运动,而且若需清洗窗玻璃的外侧,必须拆掉遮蔽件,因此其是一项较为繁重的工作。此外,例如在火灾的情况下,在把窗户用作出口之前,必须移除该遮蔽件。
DE-U1-7906434公开了一种带有遮蔽件的中悬式窗户。此现有技术中的遮蔽件为与窗框和窗扇之间的最大通风开口相一致的固定式构造,即遮蔽件的形状为楔形且具有一个圆柱形或接近圆柱形的主表面和一扇形体,其每侧可以大致是圆的一部分或者三角形的形式。尽管该遮蔽件可部分地折叠并且铰接至窗框或窗扇,然而该遮蔽件的体积仍然很大。由于位于窗户顶部或底部的遮蔽件之一必须安装在窗户的内侧,从内侧始终可以看到该遮蔽件,这对该类型的遮蔽件较为不利。此外,在遮蔽件折叠起来的情况下,在把遮蔽件再次设置到工作位置之前,必须通过重新组装各部件且将这些部件与窗扇和/或窗框接合到一起,才能把该遮蔽件设置在位。
从本申请人的美国专利5,694,996号中可得知一种用于中悬式窗户的遮蔽件,其公开了一种安装在整个窗户外侧而将窗户封装的遮蔽装置。所述遮蔽装置包括一个遮蔽件承载框架,其具有遮盖窗户的第一遮蔽件;以及侧部遮蔽件材料,该侧部的形状例如为风箱形。窗扇与遮蔽件承载框架相接合,响应窗户的打开操作而将遮蔽件承载框架向外迫动。此遮蔽装置最大程度地确保了防止昆虫通过打开的窗户而进入,然而,该遮蔽装置设计复杂,并限制了光线通过窗户,这在一些情况下是不利的。
美国专利2,270,202公开了一种用于中悬式窗户的遮蔽件。该遮蔽件包括设置在窗户顶边和底边处的卷式遮蔽件、以及辅助的三角形侧部遮蔽件。卷式遮蔽件设置在窗框上,并且与窗扇可释放地连接。当要进一步移动窗扇超过其最大通风位置时,必须从窗扇拆卸遮蔽构件,这是麻烦的;此外,由于三角形的侧部遮蔽件突出于窗框平面,这些侧部遮蔽件是始终可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遮蔽装置的窗户,其性能可靠且对窗户功能的影响最小。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引言所述类型的窗户中的遮蔽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遮蔽构件,其专门设置在窗扇和窗框的顶部和/或底部构件处。从而,获得一种窗户及遮蔽装置,其中非常可靠地结合有遮蔽构件且对窗户功能的影响最小,在窗户的通风位置以及关闭位置,所述一个或多个遮蔽构件实际上是看不到的。令人惊讶的是,经证明,本发明获得了满意的通风且将对窗扇和窗框结构的影响最小化,并且与现有技术中的窗户及遮蔽装置相比较,与材料和制造相关的费用得以减少。
此外,因为所述遮蔽构件可放置在窗框和窗扇的顶部及底部构件其中之一处,也可同时地放置在窗框和窗扇的顶部及底部构件处,窗户可以是顶悬式、底悬式或中悬式的。
遮蔽装置的简单类型可以是这样的一种类型依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每个遮蔽构件必须可相对于窗扇独立地操作并可手动操作,但是,遮蔽装置的每个遮蔽构件都自动地从一个对应于窗户关闭位置的待用位置移动到一个对应于通风位置的使用位置;并且当窗户从其通风位置进入关闭位置时,每个遮蔽构件都自动地从使用位置移动到待用位置。因此,窗户和遮蔽装置的操作是非常容易的,从而,窗户可以由任意人员操作,而该人员无需具有任何该系统的技术知识。此外,不存在操作人员忘记使用遮蔽装置、或者操作人员动作太慢的风险,以及例如昆虫进入的附带风险。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其提供了十分良好的外观,当窗户经过其通风位置而进入至一个窗扇更为倾斜的位置时,遮蔽装置的遮蔽构件可自动地从一个对应于通风位置的使用位置移动到一个待用位置。
依据一个实施方式,该遮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形成为挡片的遮蔽构件,该挡片通过一个铰链与窗框或窗扇的顶部或底部构件相连接。此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这种挡片非常易于安装,并且还可以在没有很大困难或无需对窗户构造进行修改的情况下根据窗户对其进行改型。
依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挡片适于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地悬垂。从而,在这个简单的例子中,挡片可以绕着铰链自由地枢转。
然而,依据另一个实施方式,通过一个诸如卷簧的张紧构件对所述挡片朝向遮蔽构件使用位置进行预加载,从而通过简单的装置实现了挡片与对应的相对窗框或窗扇构件的抵接,并因而可自动地展开以在窗户的通风位置使用。
依据一个可选的或补充的实施方式,该遮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形成为窗帘的遮蔽构件,该窗帘与窗框或窗扇的顶部或底部构件相连接。通过这个实施方式,获得了一种遮蔽构件,其具有很高的柔软性,且使得用于柔软遮蔽材料的框架成为多余。
所述的窗帘可以例如是风箱式的,然而,依据一个实施方式,该窗帘是一个在遮蔽构件待用位置的方向上受到预加载的卷帘。通过这种窗帘,可容易地到达该待用位置,尤其是在自动致动的遮蔽装置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依据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窗帘是一个折叠式的窗帘,其提供了相对较大的遮蔽区域并同时提供所需存储空间有限的遮蔽构件。
依据一个实施方式,该遮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形成为滑动件的遮蔽构件,该滑动件与窗框或窗扇的顶部或底部构件相连接。
该滑动件可包括若干类型的遮蔽构件,例如安装在框架上的网状件,然而,依据一个十分精致且简单的实施方式,该滑动件包括一个由金属丝构成的网格或多个鳍状件或一个刷状件。
窗扇的顶部和底部构件的截面可以是正方形的或者是矩形的,但是依据一个实施方式,窗框和/或窗扇的顶部和底部构件中每一个都设置有一个斜切面,从而使通风位置处的窗框和窗扇构件之间的开口面积相对较大。
为了使窗户及遮蔽装置易于操作,可设置用于指示通风位置的装置。作为一个示例,窗户铰链可方便地设置有位置指示装置,例如一个安装在窗框上的销,该销在一个安装于窗扇上的弹性路径上滑动,该滑道具有一个销的搁置位置,或反之亦然。
为了最大程度地防止昆虫的进入,可在窗框和窗扇的每个侧部构件上都设置密封装置。优选地,该密封装置包括一个滑动密封件或一个刷状构件。
依据一个实施方式,密封装置设置成密封铰链轴线和遮蔽装置之间的区域中的窗框和窗扇交搭侧部构件间的间隙,从而提供了一个十分可靠且有效的遮蔽。
为了进一步地增强遮蔽装置的有效性,该遮蔽装置还可进一步包括设置在遮蔽构件和窗扇侧部构件之间的交界面处的交界面遮蔽装置。


在下文中,将通过示例的方式参照附图来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其中图1是依据本发明的窗户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窗户的遮蔽装置的放大视图;图3是与图2对应的依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遮蔽装置的视图,图4是与图2对应的依据第三实施方式的遮蔽装置的视图,图5对应于图2的实施方式,其中窗扇位于更加倾斜的位置,图6是依据图3的遮蔽装置的剖面图,窗户位于关闭位置,图7为窗户处于通风位置时的窗户侧部构件的剖面图,图8A为窗扇底部构件的剖面,图8B为窗框底部构件的剖面,图9a为窗框底部构件和窗扇底部构件的可选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图9b为窗框底部构件和窗扇底部构件的另一可选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图10为处于通风位置的窗户下部的剖面图,图11是一个与图10类似的示图,但所示窗户处于打开更多的打开位置,以及图12为窗户下部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在图1中略为简化地示出了窗户1。窗户1包括窗框2,该窗框包括有一个顶部构件3、一个底部构件4以及两个侧部构件5、6,这些窗框构件限定形成一个窗框平面;以及窗扇7,该窗扇包括有一个顶部构件8、一个底部构件9以及两个侧部构件10、11,这些窗扇构件限定形成一个窗扇平面。如可以观察到的那样,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窗户是中悬式的,其中窗扇7通过一个枢转铰链(未图示)连接到窗框2,所述的枢转铰链分别设置于窗框2和窗扇7的相应侧部构件5与11及6与10之间,可通过绕着由枢转铰链限定的铰链轴线而倾斜窗户1的窗扇7,从而打开所述的窗户。窗户1还设置有遮蔽装置12,该遮蔽装置12包括延伸于窗框2和窗扇7的相应顶部构件3、8之间的遮蔽构件14,以及延伸于窗框和窗扇的相应底部构件4、9之间的遮蔽构件13。为了示出本发明的基本原理,所示出的窗户处于这样的一个位置上,即在该位置中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窗扇和窗框顶部和底部构件处的遮蔽构件。应指出的是,在窗扇和窗框的相应侧部构件之间基本上不存在间隙。在通风位置,窗扇和窗框的侧部构件彼此交搭,从而足以防止例如昆虫从窗户侧部的进入。通过适当地设计窗扇和窗框,可在相应的侧部构件之间获得一个密封配合。例如,这种设计可包括侧部构件的尺寸可实现一个滑动配合,或者侧部构件可形成有槽道和/或肩部而在侧部构件处形成一个曲径式密封。
为了进一步地确保防止昆虫的进入,在窗框和窗扇的侧部构件处,窗户可设置有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本身可以是已知类型的,例如一滑动密封件或一刷状构件。在多数情形下,通常在窗框和窗扇的侧部构件之间,都为窗户设置有一挡风雨条。此挡风雨条通常也可防止昆虫进入。
基于图2可更好地理解遮蔽装置的功能,图2为窗户1下部的放大视图。示出窗户处于一个通风位置,其中,窗扇7相对于窗框2倾斜,从而使得窗扇平面与窗框平面之间形成一个有限的打开角度,例如2-10°,优选地为5-7°,这取决于窗户的长度,从而在窗户的顶部和底部处露出一个6-8cm的通风口。在通风位置,遮蔽构件13遮盖位于窗框底部构件4和窗扇底部构件9之间的开口。如可以观察到的那样,在这个窗户略微地打开的位置上,在窗户侧部处几乎不存在有开口,因而,在许多情形下,在窗户侧部处实际上不需要遮蔽件。然而,如上文所述,也可在侧部构件处设置密封装置。在此实施方式中,遮蔽构件13为一个挡片,其可以通过一个铰链13a(未详细地示出)连接到窗扇。可允许遮蔽构件13仅在重力的作用下从窗扇自由地悬垂,目前,这种简单的实施方式是优选的,因为它是最坚固且不容易损坏的实施方式。然而,如果认为有必要或是有利的,遮蔽构件13可例如通过一个卷簧沿窗扇方向进行预加载。例如,挡片13可通过一个或多个磁铁或通过其它适当的非永久性连接装置与窗扇底部构件9相连接。从而,挡片13从挡片搁置在窗扇底部构件9的内表面9a上的待用位置移动到与铰链13a相对的挡片13的端部抵靠到窗框底部构件4的使用位置。应指出的是,挡片也可以与窗框构件相连接,只要遮蔽构件在其存储位置上容置于窗扇和窗框之间的交界面处。可选地,遮蔽构件可设置在窗框和/或窗扇平面之外,但这不是优选地,因为这样的话,在窗户关闭时可以看到遮蔽构件。在这方面,还应该指出的是,应该广义地诠释术语“交界面”,即其包括了位于彼此面对的表面处或其附近的区域。因此,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此区域包括例如下表面9a以及邻近的内外表面的边界部分。此外,遮蔽构件13可以是一折叠的挡片,从而可提供一具有更大遮蔽区域的遮蔽件和/或所需要的存储面积较小的遮蔽件。
从图2还可以清楚地看到,窗扇底部构件9设置有一个斜切面,从而使得下表面9a相对外表面和内表面形成一角度。因此,获得了一个更大的通风口。为了消除或至少减少在侧部构件处所需要的密封装置,侧部构件应该大致上是平的。
可在图3中观察遮蔽装置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图3为窗户1下部的放大视图。同样地,示出窗户处于一个通风位置,其中,遮蔽构件23遮盖窗框底部构件4和窗扇底部构件9之间的开口。在这个实施方式中,遮蔽构件13为一个卷帘形式的窗帘,其包括一个辊子25,其可如图示那样容置于窗扇底部构件9中,或可容置于窗框底部构件4中。遮蔽构件23连接到相对的底部构件,即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到窗框底部构件4。辊子25可预加载至基本上整个遮蔽构件23都卷在辊子25上的存储位置。
在图4中可观察到遮蔽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图4为窗户1下部的放大视图。同样地,示出窗户处于一个通风位置,其中,遮蔽构件33遮盖窗框底部构件4和窗扇底部构件9之间的开口。在这个实施方式中,遮蔽构件33为一个从窗扇底部构件9突出的鳍状、薄片状或网状的滑动件,从而遮蔽窗扇底部构件9和窗框底部构件4之间的开口。优选地,沿滑动件存储在窗扇底部构件9中的收起的待用位置的方向预加载或偏压滑动件。可选地,可在滑动件形成遮盖窗框和窗扇之间的开口的遮蔽件的突出的使用位置的方向上预加载或偏压滑动件。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滑动件也可容置在窗框底部构件4中。滑动件可通过一个自身具有足够长度的构件形成,以在通风位置中桥接位于相应的窗扇和窗框之间的间隙,或者,滑动件可形成为一组可彼此移位且连接的构件,从而获得一个可伸缩的构造。
图2-4中所示实施方式的共同之处在于遮蔽构件13、23和33仅仅在一个有限的窗扇打开角度范围内(即在窗户的通风位置上)遮盖窗扇和窗框之间的开口,而在窗扇的打开角度超过此有限的打开角度之后,遮蔽构件与窗框或窗扇构件之一脱离,从而允许空气几乎不受限制地流经窗扇和窗框之间的开口。这在图5中示出,图5与图2的实施方式相对应,其中窗扇倾斜过所述有限的打开角度。在此位置上,在此实施方式中构成遮蔽构件13的挡片脱离底部窗框构件4,并优选地如图所示枢转至一个与位于窗扇底部构件9下方的内表面9a相抵接的存储位置。如上所述,可朝向所述的存储位置对挡片进行预加载,而使得当窗扇倾斜过该有限的打开角度时,挡片将自动地枢转至此存储位置。可选地,可手动地把挡片枢转和固定至存储位置,或者挡片可悬挂于窗扇底部构件9。
图6对应于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只是窗户处于关闭位置。辊子25容置于窗扇底部构件9中,并且在窗扇的这个位置上,大部分的遮蔽构件23卷到辊子25上。如所示意性示出的,遮蔽构件23的端部通过诸如任意类型的可释放的碰锁、维可牢尼龙搭扣(Velcro)或磁铁等的接合装置26而连接到窗框底部构件4。接合装置26可保持遮蔽构件23的端部,直至在对应于有限的打开角度的情况下窗扇的倾斜使得所有的遮蔽件材料都从辊子25上展开。此外,接合装置还适于允许遮蔽件从窗框底部构件4上脱离,而在另一方面,在窗扇倾斜过通风位置的有限打开角度时,对脱离运动提供一个可感受到的阻力。通过对脱离运动提供可感受到的阻力,告知使用者遮蔽件脱离了。优选地,当窗户再次完全地关闭时,接合装置将自动地重新连接,从而为遮蔽件在窗户打开时的操作作好准备。此示意性示出的接合装置26仅仅是一个例子,也可以有其它的实施方式,例如一个钩状件及一个闩锁机构等。
如先前所述,窗户可配备一个位于窗框和窗扇二者的侧部构件之间的密封件。这在图7中示意性地示出,图7为处于窗户通风位置的窗户侧部构件的剖面图。在窗框侧部构件5、6与窗扇侧部构件10、11之间设置有密封件27,该密封件27大致上沿窗户的整个长度延伸。密封件27可安装在窗扇侧部构件或窗框侧部构件上,以提供最有效且最可靠的密封。
虽然依据本发明的原理可用于遮蔽任意类型的窗户,优选地,窗扇和窗框的相对的顶部构件和/或底部构件的几何形状适于提供较大的可遮蔽的开口。图8A为依据一个实施方式的窗扇底部构件9的剖面。窗扇底部构件9包括下表面9a,该下表面9a设置成与窗扇法面28成一角度α,该窗扇法面垂直于图示的纸面延伸。如上所述,下表面9a设置有一个斜切面或者说成一角度设置,这将在窗扇仅仅有限倾斜时在窗扇底部构件和窗框底部构件之间提供一个相对较大的可遮蔽的开口,而侧部构件之间仍然交搭。因为侧部构件交搭,在侧部构件处不需要单独的遮蔽构件。图8B为相应窗框底部构件4的剖面,其具有一个倾斜的上表面4a。如所示的那样,窗框底部构件的上表面4a设置成与窗框法面29成一角度β,该窗框法面29垂直于图示的纸面延伸。通常,角度β与角度α相等。所选角度取决于窗户及铰链机构的构造,以及安装窗户的屋顶的倾斜度。与往常一样,角度的选择兼顾了各冲突方面。大的角度使得大的开口成为可能,但也增加了在构件制造时的材料消耗以及所安装的窗户构造的尺寸等等。适当的角度值的范围为20-70°,优选地为大约45°。
顶部构件和/或底部构件4、9相对的表面的几何形状也可有其它的可选形式。图9a示出了一个实施方式,其中,仅仅窗框底部构件4和窗扇底部构件9的相对表面4a、9a的一部分是倾斜的。图9b示出了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其中,窗框底部构件4和窗扇底部构件9的相对表面4a、9a是阶梯形的。
图10是一个与图2对应的示意图。为了说明上述的内容,虽然在此视图中,该密封件隐藏于窗扇之后,设置在窗框侧部构件6和窗扇侧部构件10之间的可选用的密封件27以虚线示出。从而,仅有的窗户周围的开口为底部开口30(以及中悬窗的情况下的顶部开口)。此底部开口设置有一个遮蔽构件13,以在如所示以及上述所说明的窗户倾斜一个有限的角度时防止昆虫的进入。
图11是本发明一个特别简单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中窗户处于比图10的通风位置打开得更多的位置。遮蔽构件13设置成从窗扇底部构件9自由地往下延伸,遮蔽构件13通过一个铰链(未图示)连接到该窗扇底部构件。遮蔽构件13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延伸。此实施方式特别简单,并因而是便宜、坚固且保险可靠的。当窗户关闭时,此遮蔽构件13可枢转至一个待用位置。为此,窗框底部构件4可设置有一个用于遮蔽构件13的导引装置(未图示)。如果认为有利的话,还可构想提供带有用于遮蔽构件的导引装置的其他窗户部件。
如图12所示意性示出的,遮蔽构件13和窗扇侧部构件5、6之间的交界面可设置一个交界面遮蔽构件28,以防止昆虫在交界面处的进入。例如,交界面遮蔽构件28可以设置成位于遮蔽构件侧部或者位于窗框侧部构件5、6处的刷状构件。
同样地,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可在窗户的上部设置一个类似的遮蔽装置及接合装置,且所述的遮蔽装置可设置在窗框上而非设置在窗扇上。
上文的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的原理也可用于例如顶悬窗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窗户(1),其包括窗框(2),所述窗框包括一个顶部构件(3)、一个底部构件(4)以及两个侧部构件(5、6),这些窗框构件形成形成一个窗框平面;窗扇(7),所述窗扇包括一个顶部构件(8)、一个底部构件(9)以及两个侧部构件(10、11),这些窗扇构件限定形成一个窗扇平面;遮蔽装置(12);所述窗扇(7)通过至少一个铰链连接件连接到所述窗框(2)而提供一个基本平行于所述窗框顶部构件(3)以及窗扇顶部构件(8)的铰链轴线,从而所述窗扇(7)可从一关闭位置移动到一通风位置,在该通风位置,所述窗扇平面与窗框平面形成一个在一有限角度范围内的角度而提供至少一个通风口,所述遮蔽装置(12)在该通风位置至少部分地遮盖所述至少一个通风口;所述遮蔽装置(12)包括至少一个遮蔽构件(13、23、33),在窗户(1)的关闭位置上,所述遮蔽构件设置在位于窗框(2)和窗扇(7)之间的交界面处的一待用位置中,而在通风位置上,所述遮蔽构件跨设于窗框底部构件(4)与窗扇底部构件(9)之间和/或窗框顶部构件(3)与窗扇顶部构件(8)之间的通风口上,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遮蔽构件(13、23、33)与窗扇或窗框的顶部或底部构件(8、3、9、4)相连接并在所述有限的角度范围内与相应的窗框构件(3、4)或窗扇构件(8、9)可释放地接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遮蔽构件专门设置在所述窗扇和窗框的顶部和/或底部构件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户(1),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遮蔽装置(12)的遮蔽构件(13、23、33)适于自动地从对应于窗户关闭位置的待用位置移动到对应于通风位置的使用位置;并且当所述窗户从其通风位置进入到其关闭位置时,所述遮蔽构件适于自动地从该使用位置移动到该待用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窗户(1),其中,当所述窗户经过其通风位置进入至一个窗扇(7)更为倾斜的位置时,至少一个所述遮蔽装置(12)的遮蔽构件(13、23、33)适于自动地从对应于所述通风位置的使用位置移动到待用位置。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窗户(1),其中,所述遮蔽装置(12)包括至少一个形成为挡片的遮蔽构件(13),该挡片通过一个铰链与所述窗框的顶部或底部构件(3、4)或窗扇的顶部或底部构件(8、9)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户(1),其中,所述挡片适于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地悬垂。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户(1),其中,所述挡片通过一个诸如卷簧的张紧构件而被朝遮蔽构件(13)的使用位置的方向进行预加载。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窗户(1),其中,所述遮蔽装置(12)包括至少一个形成为窗帘的遮蔽构件(23),所述窗帘与所述窗框或窗扇的顶部或底部构件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窗户(1),其中,所述窗帘是一个在遮蔽构件(12)待用位置的方向上受到预加载的卷帘。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窗户(1),其中,所述窗帘是一个折叠式的窗帘。
10.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窗户(1),其中,所述遮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形成为滑动件的遮蔽构件(33),该滑动件与所述窗框或窗扇的顶部或底部构件相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窗户(1),其中,所述滑动件包括一个金属丝网格或多个鳍状件或一个刷状件。
12.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窗户(1),其中,每个窗框和/或窗扇的顶部和底部构件设置有一个斜切面。
13.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窗户(1),其中,设置有指示通风位置的装置。
14.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窗户(1),其中,在窗框和窗扇的每个侧部构件上都设置有密封装置(27)。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窗户(1),其中,所述密封装置(27)包括一个滑动密封件或一个刷状构件。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窗户(1),其中,将所述密封装置(27)设置成密封所述铰链轴线和遮蔽装置(12)之间的区域中的窗框和窗扇的交搭侧部构件之间的间隙。
17.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窗户(1),其中,所述遮蔽装置(12)还包括设置在位于遮蔽构件(13、23、33)和窗扇侧部构件(5、6)之间的交界面处的交界面遮蔽装置(28)。
全文摘要
一种窗户(1),其包括窗框(2),所述窗框包括一个顶部构件(3)、一个底部构件(4)以及两个侧部构件(5、6);窗扇(7),所述窗扇包括一个顶部构件(8)、一个底部构件(9)以及两个侧部构件(10、11)。设置有一个遮蔽装置(12)以在通风位置至少部分地遮盖通风口。为了获得可靠且对窗户功能影响最小的遮蔽装置,遮蔽装置(12)包括至少一个遮蔽构件(13、23、33),在窗户(1)的关闭位置,该遮蔽构件设置在位于窗框(2)和窗扇(7)间的交界面上的存储位置,而在通风位置,该遮蔽构件延伸于窗框底部构件(4)和窗扇底部构件(9)之间和/或延伸位于窗框顶部构件(3)和窗扇顶部构件(8)之间。每个遮蔽构件(13、23、33)与窗扇或窗框的顶部或底部构件(8、3、9、4)相连接并在有限的角度范围内与相应的窗框构件(3、4)或窗扇构件(8、9)可释放地接合。
文档编号E04D13/035GK1816678SQ200480018693
公开日2006年8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9日
发明者佩尔·雅各布森 申请人:Vkr控股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