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埋型分片组合式胀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2747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预埋型分片组合式胀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中混凝土与其外侧复合材料相固的连接件,属于预埋型分片组合式胀栓。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施工市场的开放,人们都在寻找施工方便、成本低廉的工艺以减少整体成本。而目前建筑施工中墙体大多是空心砖、混凝体墙体,然后在其外侧固定软质材料,或开有孔的硬质材料或者多层复合材料等,以增加墙体的保温性能。现有采用的方法大多是墙体与其外侧的材料体之间使用浇筑、粘接手段,或者先在成型混凝土墙体开孔后使用化学锚栓、尼龙和塑料胀栓等圆柱形连接件进行连接固定,最后安装金属胀钉等工序,靠胀管受胀钉挤压后外侧壁与孔内壁之间的接触面受力,接触面压力加大而使摩擦力增加来保证坚固,比较简单,但是在已经成型的墙体上开孔,有时容易造成破坏性开孔,对墙体内部及表面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安装后需要修补以保证墙体结构的坚固;况且开孔同时经常出现不易判断墙体结构内钢筋与空心砖等砌块位置而遇到阻碍,不得不改变开孔的位置,浪费工时、材料;而开孔还需使用电钻、电锤、冲气钻等工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受力面大、无需开孔且成本低廉的预埋型分片组合式胀栓。
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预埋型分片组合式胀栓由可对结的上下两部分组成,其中每部分具有栓体、限位盖,半圆槽位于两部分的栓体的中间,所述栓体的两侧向外伸出部分的内壁分别具有连接销、防漏槽及连接孔、防漏筋;其中连接销与连接孔结合,防漏筋与防漏槽结合;两部分的栓体对结后的端面边缘固定在限位盖上。
上述的栓体上固定有至少1个固定翼,上下部分的栓体两侧向外伸出部分的结构分别关于半圆槽的圆心中心对称,固定翼前段外壁可为锯齿状,栓体前端开有孔,栓体由前至后的外径差为负数。
因此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该胀栓不用在已经成型墙体上钻孔,可随着墙体同时安装上去,免去电钻等工具,节约了电能;况且通过两部分栓体内壁的连接销与连接孔及防漏槽与防漏筋的对应吻合,使得该栓体牢固;加之栓体外的有若干固定翼,受力面积大,使得该栓体在墙体内比较稳固,然后通过螺钉在对应圆槽形成的圆孔内逐渐旋进,让栓体前段逐渐胀开,与墙体结合更加稳固;工艺及现场使用非常简单、实用,成本大大降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剖视图;附图2是附图1的下部图;附图3是附图2的A向视图;附图4是附图3的B向视图;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与复合材料结合的视图;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与复合材料及墙体结合的视图;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胀紧视图。
附图中1—限位盖,2—连接销,3—防漏筋,4—防漏槽,5—栓体,6—半圆槽,7—螺钉,8—连接孔,9—固定翼,10—孔,11—复合材料,12—钢丝,13—墙体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1结合附图2、3、4所示,一种预埋型分片组合式胀栓由可对结的上下两部分组成,其中每部分具有栓体5、限位盖1,半圆槽6位于两部分的栓体5的中间,对结后两半圆槽6就形成一螺钉7可置入的圆孔(如附图3所示);而所述栓体5的两侧向外伸出部分的内壁分别具有连接销2、防漏槽4及连接孔8、防漏筋3;其中连接销2与连接孔8结合,防漏筋3与防漏槽4结合,上下部分的栓体5两侧向外伸出部分的结构分别关于半圆槽6的圆心中心对称,即一部分栓体5两侧可都是连接销2、防漏筋3,栓体5另一部分两侧都可是与连接销2、防漏筋3相吻合的连接孔8、防漏槽4,即组合时,每部分栓体5的连接销2置入连接孔8内、防漏筋3置入防漏槽4内(如附图1所示),这样主要是加工比较方便,组合一起后就可以在现场使用。栓体5上固定有至少1个固定翼9,即栓体5一部分有1个固定翼9,组合后的栓体5就有两个固定翼9,若栓体5一部分有2个固定翼9,组合后的栓体5就有四个固定翼9,依次类推,况且固定翼9的前段外壁可为锯齿状(如附图4所示),目的在于固定翼9与墙体13结合更加稳固;两部分的栓体5对结后的端面边缘固定在限位盖1上,避免栓体5陷到复合材料11内。在栓体5前端开有孔10,用于钢丝12穿过孔10,然后将钢丝12连于混凝土中的钢筋上,拉住栓体5。将栓体5由前至后的外径差设定为负数,便于螺钉7在圆槽6形成的圆孔内旋进过程中,使得栓体5前段逐渐向外胀开而栓体5后段不变形,外观美感而稳固效果更佳。
使用前,如附图3所示,按上述技术方案将两部分的栓体5对结后,一部分栓体5有连接销2、防漏槽4及连接孔8、防漏筋3与栓体5另一部分两侧向外伸出部分的内壁对应的连接孔8、防漏筋3及连接销2、防漏槽4置入吻合,使得栓体5本身更加稳固,对结后两半圆槽6就形成一螺钉7可置入的圆孔,然后将限位盖1固定在栓体5后端边缘后就可以现场使用了。
实际使用时,如附图5所示,将该胀栓穿过软质材料,或开有孔的硬质材料或者多层复合材料11,然后将钢丝12系于孔10内。随着墙体13的逐渐升起,而在对应混凝土墙体13或空心砖的位置处,将该装置放上(如附图6所示),容易避开墙体13内的砌块或内钢筋,此时钢丝12与混凝土内钢筋系上,避免该装置分离开墙体13,接着继续对墙体13进行作业,混凝土或空心砖将该胀栓覆盖住;最后将螺钉7旋进圆槽6形成的圆孔内(如附图7所示),在逐渐旋进过程中,栓体5在螺钉7的挤压下,栓体5向外逐渐胀开,对墙体13产生膨胀效果,加之固定翼9也被混凝土覆盖住,混凝土与该装置的接触受力面积大,使得该装置与墙体13越来越牢固。可见使用该胀栓不需要在墙体13上钻孔,也就不存在对墙体13内部结构产生破坏效果,节省电能,成本大大降低,广泛适合于建筑施工中应用。
权利要求1.一种预埋型分片组合式胀栓,其由可对结的上下两部分组成,其中每部分具有栓体(5)、限位盖(1),其特征在于半圆槽(6)位于两部分的栓体(5)的中间,所述栓体(5)的两侧向外伸出部分的内壁分别具有连接销(2)、防漏槽(4)及连接孔(8)、防漏筋(3);其中连接销(2)与连接孔(8)结合,防漏筋(3)与防漏槽(4)结合;两部分的栓体(5)对结后的端面边缘固定在限位盖(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型分片组合式胀栓,其特征在于栓体(5)上固定有至少1个固定翼(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型分片组合式胀栓,其特征在于上下部分的栓体(5)两侧向外伸出部分的结构分别关于半圆槽(6)的圆心中心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埋型分片组合式胀栓,其特征在于固定翼(9)前段外壁可为锯齿状。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预埋型分片组合式胀栓,其特征在于栓体(5)前端开有孔(1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预埋型分片组合式胀栓,其特征在于栓体(5)由前至后的外径差为负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埋型分片组合式胀栓。该胀栓由可对结的上下两部分组成,其中每部分具有栓体(5)、限位盖(1),其特征在于半圆槽(6)位于两部分的栓体(5)的中间,所述栓体(5)的两侧向外伸出部分的内壁分别具有连接销(2)、防漏槽(4)及连接孔(8)、防漏筋(3);其中连接销(2)与连接孔(8)结合,防漏筋(3)与防漏槽(4)结合;两部分的栓体(5)对结后的端面边缘固定在限位盖(1)上。本装置具有受力面大、无需对墙体进行开孔作业且成本低廉,节能、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市场中,容易为社会接受。
文档编号E04C5/12GK2778916SQ200520008710
公开日2006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1日
发明者张玉凌 申请人:张玉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