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迁移方法

文档序号:1949127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物迁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物迁移方法,属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物迁移的成功案例和与其相关的专利有很多,其方法无外乎是采用液 压顶升、滚柱(滚轮)或滑靴(滑板)加导轨的行走等方式。滚柱(滚轮)或 滑靴(滑板)对建筑物底座和导轨都属于刚性接触,载荷集中,这种方式对导 轨、导轨的基础梁和建筑物底座的刚性和平面度要求很高,浇筑基础梁和铺设 导轨再到完工拆除都十分困难;液压顶升点的基础承载强的要求高,顶升点多; 施工过程中风险大,容易造成建筑物体损坏,所以迁移的建筑物体的高度、体 积受到限制,只能水平迁移,而且迁移的距离不能太远,还不宜做转向迁移, 施工周期长,成本高也制约了建筑物迁移的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采取气囊承载建筑物迁移的新工艺,取代现有 技术的液压顶升、滚柱(滚轮)或滑靴(滑板)加导轨的行走等方式,不需要 导轨和浇筑基础梁,达到縮短建筑物迁移工程周期、降低施工风险和成本的目 的。
本发明的建筑物迁移方法,采用气囊作为建筑物顶升、行走的工具,就是 在处理完基础的建筑物的底座下面放置数条气囊,给气囊充气后,顶升起建筑 物,利用机械设备的牵引,气囊滚动,将建筑物迁移到新位置的基础上。
下面就本发明具体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对建筑物基础的进行处理,切断建筑物地下部分的基础,打造一个与建筑 物连为一体的底座,该底座起到加固建筑物结构和承载建筑物重量的作用;
清理、夯实建筑物迁移通道的地面,该地面的承载能力在30t/m2左右,平 面度误差不大于150mm即可,并且允许有小于l: 30的坡度;在建筑物底座下面摆放数条气囊,气囊的轴线垂直于前进方向,若建筑物
需要调转方向,可通过调整气囊的摆放角度来实现;
在建筑物底座侧面预埋牵引环,用于连接牵引钢丝绳;
气囊充气后,顶升起建筑物,利用巻扬机等机械设备的牵引,气囊滚动,
将建筑物迁移到新位置的基础上;气囊顶升高度为其直径的20 45%; 给气囊排气,建筑物坐落在基础上,取出气囊;
亦可不取出气囊,将气囊内注入液体材料,降低气囊高度至80mm以下,让 气囊永久留在建筑物下面,承载着建筑物,作为防震垫,使建筑物具有抗震能 力。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建筑物迁移方法的优点是现有技术所不可比拟的,例如
1、 气囊与建筑物的底座和地面柔性接触,承载面积大,载荷分散,,建筑 物和地面受力均匀,只要将建筑物迁移通道的地面夯实,做一些常规 处理,例如根据该通道将来的用途敷设混凝土或柏油路面或预先筑成 其他建筑物的基础等,通道地面只要能承受30t/m2左右的载荷即可;
2、 气囊是柔性物体,能在凸凹不平的路面上滚动,建筑物迁移通道的地 面平面度误差不大于150mm时,即可保证建筑物的平衡;
3、 允许通道有一定的坡度,通过调整气囊的气压可使建筑物保持平衡, 使建筑物能向不同的平面迁移,
4、 还可以通过调整气囊的摆放角度使建筑物灵活转向;
5、 不需要导轨和浇筑基础梁,减少了施工工序,节约建、拆费用,避免 建筑垃圾的产生,使建筑物迁移更环保;
6、 气囊承载建筑物迁移时的阻力小,用巻扬机牵引,行走速度可达 0. 5m/min以上5
7、 能适用于更大、更高的建筑物迁移;8、 将气囊内注入液体材料,让气囊永久留在建筑物下面,作为防震垫, 使建筑物具有抗震能力。.
9、 施工风险小、周期短、成本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l为本发明的示意附图2为本发明建筑物牵引转向的示意图
图中l是建筑物,2是建筑物的底座,3是气囊,4是牵引环,
5是建筑物迁移通道.
Q —-建筑物迁移方向
Qb-一建筑物迁移调转方向
a —-建筑物转向时气囊的摆放角度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按顺序将建筑物1地下部分的基础切断;挖开建筑 物1的地面,留出浇筑建筑物底座2的空间;夯实其地面,并放入未充气的气 囊3,气囊3的轴线垂直于建筑物的迁移方向Q;在气囊3上覆盖刨花板类的浇 筑混凝土用的底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上述工作要分多段次进行,将底 座筑成一个整体;在底座2上预埋两只牵引环4,牵引环4的抗拉强度为建筑 物1重量的3%左右;夯实建筑物牵引通道5,按照迁移通道5将来的用途浇筑 混凝土或铺设柏油路面等,通道5地面的平面误差不大于150mm,承载力在 30t/m匸左右,并且允许有小于1: 30的坡度;建造好建筑物新位置的基础;在 建筑物1的迁移方向Q的前方设置地锚、滑轮组和巻扬机,钢丝绳与牵引环4 连接,总牵引力为建筑物重量的3%左右,建筑物1行走速度控制在0.5rn/min 左右;在建筑物1前面摆放数条未充气的气囊3做接应,给建筑物底座2下面 的气囊3充气,令每个气囊3的压力均衡,气囊3顶升高度为其直径的20 45%时,开动巻扬机牵引建筑物1迁移,气囊3在建筑物底座2下面滚动,当气囊 3将要从底座2后面脱出时,给气囊排气,再将气囊搬到建筑物1前面,当建 筑物行走到气囊上方再给气囊充气,这样周而复始地倒换气囊,可使建筑物迁 移的距离很远;建筑物1到达新位置的基础上,给气囊3排气,建筑物l坐落 在基础上。亦可摆放支垫物,令建筑物坐落在支垫物上。
上述实施例中,若采用取出气囊3的方案,可预先在浇筑混凝土底座2时 预留出数个灌浆孔,在取出气囊3后通过此孔向底座2与基础的空隙灌浆,亦 可在灌浆后取出气囊。
上述实施例中,若采用气囊3作为防震垫永久留在建筑物1底座2下面的 方案,则新基础应建造成平台的形式,气囊3排气后,向气囊3内灌注液体材 料,使气囊3的压力能满足承载建筑物1重量的要求,气囊3的高度不宜高于 80mm 。
上述实施例中,亦可在建筑物1的底座2浇筑完成后,再放入气囊3。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可以通过调整气囊3的摆放的角度a即可使 建筑物1改变迁移方向Qb,建筑物改变方向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权利要求
1、建筑物迁移方法,其特征是采用气囊作为建筑物顶升、行走的工具,就是在处理完基础的建筑物的底座下面放置数条气囊,给气囊充气后,顶升起建筑物,利用机械设备的牵引,气囊滚动,将建筑物迁移到新位置的基础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迁移方法,其特征是切断建筑物地下部分 的基础,打造一个与建筑物连为一体的底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迁移方法,其特征是清理、夯实建筑物迁 移通道的地面,该地面的承载能力在301/1112左右。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迁移方法,其特征是建筑物迁移通道的地 面平面度误差不大于150mm,并且允许有小于l: 30的坡度。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迁移方法,其特征是在建筑物底座下面摆 放数条气囊,气囊的轴线垂直于前进方向。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物迁移方法,其特征是建筑物需要调转方向, 可通过调整气囊的摆放角度来实现。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迁移方法,其特征是气囊顶升高度为其直 径的20 45%。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迁移方法,其特征是将气囊内注入液体材 料,承载着建筑物,作为防震垫,让气囊永久留在建筑物下面。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物迁移方法,其特征是作为防震垫的气囊高 度降低至80mm以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物迁移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采取气囊承载建筑物迁移的新工艺,取代现有技术的液压顶升、滚柱(滚轮)或滑靴(滑板)加导轨的行走等方式,不需要导轨和浇筑基础梁,达到缩短建筑物迁移工程周期、降低施工风险和成本的目的。具体的技术方案采用气囊作为建筑物顶升、行走的工具,就是在处理完基础的建筑物1的底座2下面放置数条气囊3,气囊3的轴线垂直于迁移方向Q;夯实建筑物牵引通道5,其地面的平面误差不大于150mm,承载力在30t/m<sup>2</sup>左右,并且允许有小于1∶30的坡度;给气囊3充气后,顶升起建筑物,底座上预埋牵引环4,利用机械设备的牵引,气囊滚动,将建筑物迁移到新位置的基础上。
文档编号E04G23/00GK101418642SQ20081023821
公开日2009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0日
发明者钟爱民 申请人:钟爱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