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锁合装置的地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6342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锁合装置的地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其上设有用来把若干块独立的小地板块连接成大面积地板 块的锁合装置的地板。所涉地板块通常采用原生木材或者人造纤维板作为其原 材料,并且该地板块通常具有长方体的形状。其使用的锁合装置通常被分别设 置于小地板块的长边端壁和短边端壁上,在进行居室或办公环境等室内地面环 境装修时,用来把相邻小地板块可拆卸地连接为一块面积更大的地板块。
背景技术
现有室内地面铺装材料中,木质地板的使用已被人们广泛接受。这种木质 地板通常由若干独立的小面积地板块相互连接构成。小地板块之间的连接方式 通常包括其一,直接将小地板块逐片铺设于室内地面或者支撑龙骨上,利用 粘结剂将它们粘接在一起,或者用铁钉将它们钉合在一起;其二,把小地板块
松散地铺排在室内地面上,小地板块之间由设置于其上的锁舌和槽腔之间的相
互咬合完成彼此间的结合。例如,CN02803650.6公开了一种用于地面装饰带有 锁舌和槽腔结构的地板,它包括在地板的一条长边上的底切槽和在该地板相对 长边上的凸出的舌榫。该底切槽在距离其头部一段距离的地方具有相应的指向 上的内部锁定表面。将该舌榫和舌榫槽形成为通过枢转运动接合和拉拔脱开。 该枢转运动具有接近两块邻接地板的表面平面和共同接合平面之间交叉点的中 心。这两种地板结合方式,前者由于使用粘结方式或者钉子连接方式,因而当 出现局部伤损时往往需要破坏更大面积的地板才能实施维修措施,费工费料。 后者由于采用锁舌和槽腔的活动连接方式,因而不仅为地板的初始安装提供能 够了便利,也为其后续的维修保养提供了较好的方便性,费工费料的现象得以 较好的缓解,但是小地板块相互间结合的紧密度常常受制于锁舌和槽腔结构的 合理性,以致小地板块之间在其结合部位常出现缝隙或者鼓突,影响地板的外 表美观和使用效果,也容易造成地板过早损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锁合装置的地板。地板上携带的锁合装 置能把若干块独立的小地板块连接成大面积的完整地板块。该地板在安装过程 中具有很高的便捷性,并且对于室内地表支撑面的平整度具有较高的适应性。
带有锁合装置的地板,包括用于踩踏的行走面、用于接触地表的支撑面以 及与行走面相互垂直且相互间隔预定距离并互为平行的第一和第二两个端壁。 在第一端壁邻近支撑面的一侧,设置有沿着行走面同第一端壁的相交线方向延伸,并且朝着垂直于第一端壁的方向内凹的锁槽。锁槽与支撑面之间设置有垂 直于行走面的第三端壁。在第二端壁邻近支撑面的一侧,设置有沿着行走面同 第二端壁的相交线方向延伸,并且朝着垂直于第二端壁的方向外突的榫头。榫 头与支撑面之间设置有垂直于行走面的第四端壁。第一端壁、第三端壁和第四 端壁相互平行。锁槽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槽壁、第二槽壁、第三槽壁、第四槽 壁、第五槽壁和第六槽壁。第一槽壁同第一端壁首尾相连。第一槽壁是突入到 锁槽之入口内的圆弧壁。第二槽壁、第四槽壁和第六槽壁均平行于行走面。第 三槽壁平行于第一端壁,并沿着把锁槽较宽的入口段限制为锁槽较窄的槽底部 的方向延伸。第五槽壁平行于第一端壁。榫头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榫壁、第二 榫壁、第三榫壁、第四榫壁、第五榫壁和第六榫壁。第一榫壁同第二端壁首尾 相连。第一榫壁是凹入榫头的圆弧壁。第二榫壁、第四榫壁和第六榫壁均平行 于行走面。第三榫壁平行于第二端壁,并沿着把榫头较宽的主干段限制为榫头 较窄的末梢段的方向延伸。第一槽壁的直径和长度都等于第一榫壁。第二槽壁 与第四槽壁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二榫壁与第四榫壁的长度之和。
择优地,前述带有锁合装置的地板,沿着垂直于第一端壁的方向,其第一 槽壁与第二槽壁连接的部位与第三端壁处于同一位置。沿着垂直于第二端壁的 方向,第一榫壁与第二榫壁连接的部位与第四端壁处于同一位置。
优化地,前述带有锁合装置的地板,在其第六槽壁与第三端壁之间设置有 使锁槽之入口得以扩大的第七槽壁,在第六榫壁与第四端壁之间设置有使榫头 之主干得以加粗的第七榫壁。第七槽壁和第七榫壁具有相同的倾斜角度。
较好地,前述带有锁合装置的地板,其第二榫壁与第三榫壁的连接部位、 第四榫壁与第五榫壁的连接部位以及第五榫壁与第六榫壁的连接部位均采用圆 弧过渡。
较优地,前述带有锁合装置的地板,其第二榫壁与第三榫壁的连接部位、 第四榫壁与第五榫壁的连接部位以及第五榫壁与第六榫壁的连接部位各自均采 用相应的倾斜壁过渡。该倾斜壁与同其自身两端相连的对应榫壁之间均保持有 夹角。
前述带有锁合装置的地板,其第四槽壁的长度最好大于第四榫壁的长度。 更好地,前述带有锁合装置的地板,当该地板与结构相同的另一地板被装
配到一起时,该地板之第三端壁与另一地板之第四端壁之间沿着垂直于第一端
壁的方向保留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带有锁合装置的地板,由于在锁槽入口的上壁边缘和榫头主干
的上壁边缘分别设置了圆弧壁,通过两个圆弧壁的配合以及锁槽上壁的弹性协同作用,可以将相邻的两块地板以水平压接的方式装配到一起,因而无需使用 胶水之类的辅助粘接剂就可以通过锁槽和榫头上的圆弧壁形成相互紧密扣结在 一起的卡扣结构,实现相邻地板在水平方向上的定位。并且,锁槽采取了槽口 宽和槽底窄的结构形式,榫头亦采用相仿的结构形态,这不仅便于把榫头导入 锁槽,也加强了相邻地板在垂直于地板行走面方向上的定位。同时,这种结构 的地板可直接通过在水平方向施力压合的方式完成安装,因而仅需要较小的操 作空间,方便于施工人员在狭小的范围内施工,以提高地板安装的便捷性。并 且,地板锁槽下壁保持了其长度相对于上壁较短的状态,这有利于增大锁槽下 壁承受压力的能力,使铺装后的地板在地表不平的情况下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拓宽了地板对地表支撑面平整度的适应性。在上述结构基础上,通过限制锁槽 和榫头相应深度或长度的方式达到在两者之间形成间隙,这样便于在地板安装 或拆卸时形成便于操作者施力的支点,避免两块地板出现锁死的状态。
图面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带有锁合装置的地板透视图一。
图2本实用新型带有锁合装置的地板透视图二。
图3本实用新型带有锁合装置的地板剖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带有锁合装置的地板局部剖视图一。
图5本实用新型带有锁合装置的地板局部剖视图二。
图6本实用新型带有锁合装置的地板安装过程示意图一。
图7本实用新型带有锁合装置的地板安装过程示意图二。
图8本实用新型带有锁合装置的地板安装过程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带有锁合装置的地板。在所有附图中, 相同的附图标记将被用来指代相同的零部件、特征或者结构。实施例介绍过程 中针对的具体结构或者零部件,仅做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带有锁 合装置之地板的参考性例证,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启示 下,还可以设计出或者摹制得到不超出本实用新型地板之技术范围或者技术实 质的各种等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构造。由此,如果用这种示例性说明来限制本实 用新型带有锁合装置的地板之权利要求所囊括的保护范围是不适宜的。等同或 类似于本实用新型带有锁合装置之地板的技术方案仍然属于本实用新型带有锁 合装置的地板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另外,出于简明的需要,申请人在这里 省略了或者简化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参见
图1、 2、 3、 4、 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地板d的结构状态。
图1示出 的地板d外观略呈扁平的长方体形状,它是在锁合装置形成之前的地板形态。 图2示出的地板d是在锁合装置形成之后的地板形态。图3、 4、 5示出了带有 锁合装置之地板d的z方向横截面示意图。为了描述方便,择取
图1、 2、 3、 4、 5所示的坐标体系作为本实用新型地板d的参照方向。这些参照方向与本实 用新型地板d在实际安装状态下的姿态有如下对应关系,图中的x方向为垂直 于地板d之行走面101的方向,y方向为同时平行于地板d之行走面101和地 板d之短边102的方向,z方向为同时平行于地板d之行走面101和地板d之 长边103的方向。地板d之行走面101在实际安装状态下平行于水平面。
地板d采用原木或者人造纤维板生产,如
图1所示,在锁合装置形成之 前,它呈扁平的长方体。它具有六个外壁表面。其较宽较长的两个互为平行的 表面分别为用来接触并支撑人体或者其它物品的行走面101和用来同室内地表 或者地表骨架接触的支撑面107。其余四个外壁表面,即对应于长边103的两 个外壁104、 105和对应于短边102的两个外壁,它们都与行走面101保持相 互垂直,即平行于x方向的状态。对应于长边103的两个外壁104、 105同对 应于短边102的两个外壁之间相互垂直,对应于长边103的两个外壁104、 105 平行于z方向。对应于短边102的两个外壁平行于y方向。
参见图2、 3、 4、 5,在地板d对应于长边103的两个外壁104、 105上, 分别采用以下构造设计(在地板d对应于短边102的两个外壁上,也可以模仿 该设计采用相应的构造特征,这里为节约篇幅不再赘述)。
外壁104连接行走面101的部份被作为第一端壁106。外壁104连接支撑 面107的部份被挖出一部分之后作为第三端壁108。第三端壁108平行于第一 端壁106。在第一端壁106和第三端壁108之间,设置有锁槽109。锁槽109 沿着z方向延伸至对应于短边102的两个外壁,亦即锁槽109的长度与对应于 长边103的外壁104的长度相等,并沿着y方向凹入地板d的内部。
锁槽109由第一槽壁110、第二槽壁111、第三槽壁112、第四槽壁113、 第五槽壁114、第六槽壁115和第七槽壁116构成。第一槽壁110的端头与第 一端壁106的尾端相连。第一槽壁110的尾端与第二槽壁111的端头相连。第 二槽壁111的尾端与第三槽壁112的端头相连。第三槽壁112的尾端与第四槽 壁113的端头相连。第四槽壁113的尾端与第五槽壁114的端头相连。第五槽 壁114的尾端与第六槽壁115的端头相连。第六槽壁115的尾端与第七槽壁 116的端头相连。第七槽壁116的尾端与第三端壁108的端头相连。第三端壁 108的尾端与支撑面107相连。第一槽壁110是突入或者伸入到锁槽109之入口内的圆弧状的外壁。第二槽壁111、第四槽壁113和第六槽壁115都平行于 行走面101。第三槽壁112平行于第一端壁106,它位于锁槽109的中段,沿 着把锁槽109较宽的入口限制为锁槽109较窄的槽底部(对应于第五槽壁114 的部位)的方向延伸。第五槽壁114亦平行于第一端壁106。第七槽壁116由 第六槽壁115所在的平面向第三端壁108或者支撑面107所在的一侧倾斜,使 锁槽109的入口宽度得到进一步的扩展。第一槽壁110的尾端与第二槽壁111 的端头相连接的部位,即它们之间的结合部,其在y方向上的位置与第三端壁 108在相同方向的位置重合,换句话说,在y方向上,第一槽壁110位于第三 端壁108的外侧。因此,相对于地板d,连接第一槽壁110的第一端壁106较 之第三端壁108沿y方向伸出到更远的外侧。
外壁105连接行走面101的部份被作为第二端壁117。外壁105连接支撑 面107的部份在另外添加一部分与地板d相同的材料之后被作为第四端壁118 (这里,"另外添加一部分与地板d相同的材料",是在把外壁105作为描述 参照对象的基础上,为了描述的方便所采用的措辞。实际上,"另外添加一部 分与地板d相同的材料"就是地板d的原有构成部分)。第四端壁118平行于 第二端壁117。在第二端壁117和第四端壁118之间,设置有榫头119。榫头 119沿着z方向延伸至对应于短边102的两个外壁,亦即榫头119与对应于长 边103的外壁105的长度相等,同时亦等于锁槽109的同向长度,并沿着y方 向伸出到外壁105的外部。
榫头119由第一榫壁120、第二榫壁121、第三榫壁122、第四榫壁123、 第五榫壁124、第六榫壁125和第七榫壁126构成。第一榫壁120的端头与第 二端壁117的尾端相连。第一榫壁120的尾端与第二榫壁121的端头相连。第 二榫壁121的尾端经由过渡性的倾斜壁127与第三榫壁122的端头相连。第三 榫壁122的尾端与第四榫壁123的端头相连。第四榫壁123的尾端经由过渡性 的倾斜壁128与第五榫壁124的端头相连。第五榫壁124的尾端经由过渡性的 倾斜壁129与第六榫壁125的端头相连。第六榫壁125的尾端与第七榫壁126 的端头相连。第七榫壁126的尾端与第四端壁118的端头相连。前述倾斜壁 127、 128、 129与同其自身两端相连的对应榫壁之间各自保持有夹角(当然, 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实施方式,倾斜壁127、 128、 129也可以采用过渡性圆弧 的形式)。第一榫壁120是凹入榫头119的圆弧状的外壁。第二榫壁121、第 四榫壁123和第六榫壁125都平行于行走面107。第三榫壁122平行于第二端 壁117,它位于榫头119的大约中段位置,沿着把榫头119较宽的主干段限制 为榫头119较窄的末梢段(对应于第五榫壁124的部位)的方向延伸。第五榫壁124亦平行于第二端壁117。第七榫壁126由第六榫壁125所在的平面向第 四端壁118或者支撑面107所在的一侧倾斜,使榫头119的主干段得以进一步 加粗。第一榫壁120的尾端和第二榫壁121的端头相连接的部位,即它们之间 的结合部,其在y方向上的位置与第四端壁118在相同方向的位置重合,也就 是说,在y方向上,第四端壁118位于第二端壁117的外侧。
上述锁槽109和榫头119,其对应所属的第一槽壁110和第一榫壁120具 有相同的圆弧直径和周长。其第七槽壁116和第七榫壁126具有相同的倾斜角 度,亦即,第七槽壁116同第六槽壁115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等于第七榫壁 126同第六榫壁125所在平面的夹角。其第二槽壁111与第四槽壁113的长度 之和,大于第二榫壁121与第四榫壁123壁的长度之和,以便于在把相同结构 的两块地板d拼接到一起时,能够在两块地板d的第五槽壁114和第五榫壁 124之间形成沿y方向的间隙130 (参见图8)。当然,拼接两块地板d时,在 两块地板d的第五槽壁114和第五榫壁124之间形成沿y方向的间隙130的目 的,还可以通过保持同一块地板d之第四槽壁113的长度大于其自身第四榫壁 123的长度的方式来实现。
参见图6、 7、 8,示出了上述地板的安装过程。
如图6所示,拼接结构相同的两块地板d、 d'时,将地板d的榫头119对 准地板cf的锁槽109,沿y方向施加使两块地板d、 d、合拢的作用力。
如图7所示,两块地板d、 cT在沿y方向合拢的初期,地板d的第二榫壁 121首先接触地板d'的第一槽壁110。随着地板d的榫头119逐渐插入地板cf 的锁槽109中,地板d的第六榫壁125经由过渡性倾斜壁129被导引至地板d' 的第六槽壁115上,致使地板d的第二榫壁121对地板d、的第一槽壁110产生 压力,地板(T之第一槽壁110所在的部位随即产生弹性形变,沿x方向朝外移 动,地板d的榫头119得以继续向地板d'的锁槽109内伸入。
如图8所示,当两块地板d、 d'完全合拢时,地板d的第二端壁117贴合 于地板d'的第一端壁106上,地板cf的第一槽壁110扣合于地板d的第一榫 壁120内,产生形变的地板cf之第一槽壁110所在的部位恢复原状。在此状态 下,同一块地板d之第四槽壁113与第四榫壁123之间的长度差异(参见图 4、 5),转化为两块地板d、 d'合拢时在地板d的第五榫壁124和地板cf的第 五槽壁114之间形成的沿y方向的间隙130。通过类似的方式,在完成两块地 板d、 d'拼装的状态下,于地板d的第四端壁118和地板d'的第三端壁108之 间亦保留沿y方向的间隙131。
权利要求1. 带有锁合装置的地板,包括用于踩踏的行走面、用于接触地表的支撑面以及与所述行走面相互垂直且相互间隔预定距离并互为平行的第一和第二两个端壁,在所述第一端壁邻近所述支撑面的一侧设置有沿着所述行走面同所述第一端壁的相交线方向延伸并且朝着垂直于所述第一端壁的方向内凹的锁槽,所述锁槽与所述支撑面之间设置有垂直于所述行走面的第三端壁,在所述第二端壁邻近所述支撑面的一侧设置有沿着所述行走面同所述第二端壁的相交线方向延伸并且朝着垂直于所述第二端壁的方向外突的榫头,所述榫头与所述支撑面之间设置有垂直于所述行走面的第四端壁,所述第一端壁、所述第三端壁和所述第四端壁相互平行,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槽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槽壁、第二槽壁、第三槽壁、第四槽壁、第五槽壁和第六槽壁,所述第一槽壁同所述第一端壁首尾相连,所述第一槽壁是突入到所述锁槽之入口内的圆弧壁,所述第二槽壁、所述第四槽壁和所述第六槽壁均平行于所述行走面,所述第三槽壁平行于所述第一端壁并沿着把所述锁槽较宽的入口段限制为所述锁槽较窄的槽底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五槽壁平行于所述第一端壁,所述榫头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榫壁、第二榫壁、第三榫壁、第四榫壁、第五榫壁和第六榫壁,所述第一榫壁同所述第二端壁首尾相连,所述第一榫壁是凹入所述榫头的圆弧壁,所述第二榫壁、所述第四榫壁和所述第六榫壁均平行于所述行走面,所述第三榫壁平行于所述第二端壁并沿着把所述榫头较宽的主干段限制为所述榫头较窄的末梢段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槽壁的直径和长度都等于所述第一榫壁,所述第二槽壁与所述第四槽壁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二榫壁与所述第四榫壁的长度之和。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锁合装置的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 壁与所述第二槽壁连接的部位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端壁的方向与所述第三端壁 处于同一位置,所述第一榫壁与所述第二榫壁连接的部位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二 端壁的方向与所述第四端壁处于同一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带有锁合装置的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六槽壁与所述第三端壁之间设置有使所述锁槽之入口得以扩大的第七槽壁,所 述第六榫壁与所述第四端壁之间设置有使所述榫头之主干得以加粗的第七榫 壁,所述第七槽壁和所述第七榫壁具有相同的倾斜角度。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带有锁合装置的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榫 壁与所述第三榫壁的连接部位、所述第四榫壁与所述第五榫壁的连接部位以及 所述第五榫壁与所述第六榫壁的连接部位均采用圆弧过渡。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带有锁合装置的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榫 壁与所述第三榫壁的连接部位、所述第四榫壁与所述第五榫壁的连接部位以及 所述第五榫壁与所述第六榫壁的连接部位各自均采用相应的倾斜壁过渡,所述 倾斜壁与同其自身两端相连的对应榫壁之间均保持有夹角。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带有锁合装置的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槽 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四榫壁的长度。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带有锁合装置的地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地板 与结构相同的另一地板被装配到一起时,所述地板之所述第三端壁与所述另一 地板之所述第四端壁之间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端壁的方向保留有间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带有锁合装置的地板,采用在锁槽入口的上壁边缘和榫头主干的上壁边缘分别设置圆弧壁,通过两个圆弧壁的配合以及锁槽上壁的弹性协同作用,可以将相邻的两块地板以水平压接的方式装配到一起,因而无需使用胶水之类的辅助粘接剂就可以通过锁槽和榫头上的圆弧壁形成相互紧密扣结在一起的卡扣结构,进而实现相邻地板在铅垂和水平两个方向上的定位。该地板通常用于室内地表装修,具有安装便捷,拼合紧密牢固的特点。
文档编号E04F15/02GK201258580SQ200820200588
公开日2009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0日
发明者响 雷 申请人:滁州扬子木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