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混结构工程圈梁无架眼支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7109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砖混结构工程圈梁无架眼支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地砖混结构工程圈梁施 工中使用的砖混结构工程圏梁无架眼支模装置。
技术背景在砖混结构圈梁模板支设过程中,传统的工艺方法需要 在砌筑墙体过程中提前预留架眼,穿方木支模板,然后再用铁丝、钢 管固定。这种方不但影响了砌体的整体强度,支设过程也非常繁瑣, 不易保证模板支设质量,极易发生圈梁硷膨模、扭曲、变形等通病, 同时预留的架眼也不易补实,是发生墙体渗水的主要症结,严重影响 了使用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有效避免了外墙架眼封堵不实防水性能差的 弊端,实现圈梁无架眼施工的砖混结构工程圈梁无架眼支模装置。其两大头拐 由穿墙螺杆固定在两模板8外侧,且固定在墙体10和混凝土9两侧,爬墙钉7 固定在墙体10两恻及两大头拐下端。由于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砌体灰缝宽度, 釆用专用定型工具对圈梁施工护板进行支设,并改善了施工工艺与搡作方 法,从而实现了圈梁施工无架眼施工。避免了外墙架眼封堵不实,造成向 室内渗水的质量通病,有效地提高了砖混结构工程的整体强度和抗震性能, 施工速度快,工效高,可缩短工期,降低了劳动强度及工程成本,大大提 高了工程质量。且构造简单实用,搡作方便,安全可靠,成本低廉, 一次 性制作,多次重复使用。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视图图2是图1的支模装置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图2所示,两大头拐由穿墙螺杆固定在两模板8外 侧,大头拐由底托管2焊接在护柱管1下底端,中支管3焊接在护柱管1中部; 穿墙螺杆由圆环手柄5焊接在螺杆4 一端,手动螺母6活动连接在螺杆4另一 端;且固定在墙体10和混凝土9两恻,爬墙钉7固定在墙体10两侧及两大头 拐下端。爬墙钉7由钢筋呈工字型环节在一起,其上端焊接一长方形钢板。
使用时,当墙体砌筑到距墙顶以下1M腿左右,规格为53mmxll5腿 x 240mm烧结实心砖或砼实心砖为距墙顶以下2皮砖,规格为90mmx 115麵 x 240鹏烧结砖或砼多孔砖为距墙顶以下1皮砖时,应在该皮砖立缝处留 20mm左右的缝隙,立缝缝隙离墙角处不应大于250mm,中间间距为750mm。 当墙体砌筑完毕,即可在立缝留孔处的墙体两侧安置大头拐,并用圈梁专 用拉杆螺栓穿入墙体一侧的大头拐与墙体立缝孔,再穿入墙体另一侧大头 拐,之后再在墙体两侧大头拐上面的短钢管支墩上放上组合钢模板,若模 板标高不够,可在大头拐上面的短钢管支墩上放置适度高度的木块,以调 节整体组合钢模板的标高达到设计要求,最后把螺母柠紧适度。经检验模 板支设尺寸与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后,即可浇筑固梁砼,若模板上部荷载特别 大,可在大头拐下的墙体上钉上爬墙钉,以增加圈梁模板支撑系统的整体 抗力。
权利要求1、一种砖混结构工程圈梁无架眼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大头拐由穿墙螺杆固定在两模板(8)外侧,且固定在墙体(10)和混凝土(9)两侧,爬墙钉(7)固定在墙体(10)两侧及大头拐下端。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砖混结构工程圈梁无架眼支模装置,其特征是大 头拐由底托管(2)焊接在护柱管(1)下底端,中支管(3)焊接在护柱管(1) 中部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砖混结构工程圈梁无架眼支模装置,其特征是穿 墙螺杆由圆环手柄(5)焊接在螺杆(4) 一端,手动螺母(6)活动连接在螺杆(4)另一端组成。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砖混结构工程圈梁无架眼支模装置,其特征是爬 墙钉(7)由钢筋呈工字型焊接在一起,其上端焊接一长方形钢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地砖混结构工程圈梁施工中使用的砖混结构工程圈梁无架眼支模装置。其两大头拐由穿墙螺杆固定在两模板(8)外侧,且固定在墙体(10)和混凝土(9)两侧,爬墙钉(7)固定在墙体(10)两侧及两大头拐下端。由于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砌体灰缝宽度,采用专用定型工具对圈梁施工护板进行支设,并改善了施工工艺与操作方法,从而实现圈梁施工无架眼施工。避免了外墙架眼封堵不实,造成向室内渗水的质量通病,有效地提高了砖混结构工程的整体强度和抗震性能,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工程成本,大大提高了工程质量。
文档编号E04G17/06GK201321720SQ20082023098
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9日
发明者徐广东, 李彦明, 赵贵增, 邓海平 申请人:赵贵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