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制作的砌筑用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5005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制作的砌筑用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构件,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承重墙体用的砌筑用砖。
背景技术
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 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余泥及其他废弃物。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 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以500-600 吨/万平方米的标准推算,到2020年, 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新产生的建筑垃圾将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数字。然 而,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露天堆放或填埋,耗 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费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 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传统的砌筑用砖为完整的长方体,砖的大面、条面、顶面均为平整表面,砌筑墙体 中砖与砖仅靠砂浆粘结,整体稳定性不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以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材料的砌筑用砖。用本实用新 型制作的砌筑用砖,具有契合牢固、生产成本低、有利于墙体的直线砌筑等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利用建筑垃圾制作的砌筑用砖 由建筑垃圾颗粒、河砂和水泥组成。利用建筑垃圾制作的砌筑用砖为两个顶面分别带有凹 槽或凸榫的长方体。砌筑用砖的长度为240mm,宽度为115mm,厚度为53mm、115mm ;砌筑用 砖两个顶面的凹槽或凸榫形状为半圆形,半圆形的圆心位于砖的对称中心线上,半径r为 15-20mmo以建筑垃圾颗粒、河砂为粗细骨料、水泥为胶结材料,加入外加剂和水混合均勻制 成料浆,注入模具振动加压成型,待水泥硬化后制得。

图1为本实用新型砌筑用砖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砌筑用砖的俯视图。图中,1为本实用新型的砌筑用砖,2为大面,3为顶面,4为条面,5为凹槽,6为凸榫。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以建筑垃圾颗粒、河砂为粗细骨料、水泥为胶结材料,加入外加剂和水混合均勻制 成料浆,注入模具振动加压成型,待水泥硬化后制得,尺寸为240 X 115 X 53mm,两个顶面分 别带有凹槽或凸榫,形状为半圆形,半圆形的圆心位于砖的对称中心线上,半径r为15mm,如图1。实施例二以建筑垃圾颗粒、河砂为粗细骨料、水泥为胶结材料,加入外加剂和水混合均勻制 成料浆,注入模具振动加压成型,待水泥硬化后制得,尺寸为240X 115X 115mm,两个顶面分 别带有凹槽或凸榫,形状为半圆形,半圆形的 圆心位于砖的对称中心线上,半径r为20mm, 如图1。用本实用新型制作的砌筑用砖,具有契合牢固、生产成本低、有利于墙体的直线砌 筑等优点;采用本方案砌筑用砖制得的墙体与传统墙体相比,由于砌筑用砖的两个顶面分 别带有凹槽或凸榫,使得砖与砖之间的契合牢固,墙体更加稳固,并且利用大量建筑垃圾, 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提供有效途径。
权利要求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制作的砌筑用砖,由建筑垃圾颗粒、河砂和水泥组成,其特征在于利用建筑垃圾制作的砌筑用砖为两个顶面分别带有凹槽或凸榫的长方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筑用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砌筑用砖两个顶面的凹槽或凸榫 形状为半圆形,半圆形的圆心位于砖的对称中心线上,半径r为15-20mm。
专利摘要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制作的砌筑用砖,砌筑用砖以建筑垃圾颗粒、河砂为粗细骨料、水泥为胶结材料,加入外加剂和水混合均匀制成料浆,注入模具振动加压成型,待水泥硬化后制得。利用建筑垃圾制作的砌筑用砖为两个顶面分别带有凹槽或凸榫的长方体。用本实用新型制作的砌筑用砖,具有契合牢固、生产成本低、有利于墙体的直线砌筑等优点;采用本方案砌筑用砖制得的墙体与传统砌筑用砖制得的墙体相比,由于本方案砌筑用砖的两个顶面分别带有凹槽或凸榫,使得砖与砖之间的契合牢固,墙体更加稳固,并且利用大量建筑垃圾,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提供有效途径。
文档编号C04B18/04GK201567709SQ20092028015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7日
发明者刘民荣, 张水, 李国忠, 王裕银, 高子栋 申请人:济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