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肋板用预制制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9975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网肋板用预制制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肋板用预制制品。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楼盖结构一般采用预制板搭放在梁或者墙上,这种预制结构楼板为单向板,只能单向承力,荷载能力低,因其两端仅为搭放,在收到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其板体之间极易松动从而导致裂缝或者板体折断,抗震能力很弱,安全性能很低,为此,另一种现浇砼空心板技术采用在现浇砼结构板中埋设预制的空心构件,从而形成现浇砼空心板,这种现浇砼空心板具有良好结构强度和结构安全性能,然而,因其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模板, 从而消耗了大量木材、竹材等不可再生资源或者钢板模等高能耗材料,而且施工工艺复杂, 其内部预制空心构件存在定位困难、预制构件下部现浇砼浇筑不到位而造成蜂窝麻面或者空鼓等质量问题,如李克翔于2005年6月17日申请的专利号为ZL200520084212. 9、名称为新型组合式砼叠合箱的实用新型专利,该技术解决了部分问题,该实用新型虽然与构件式模盒相比具有制作和运输成本低的特点,但是当该实用新型应用到楼板中时,该实用新型的顶盒与底盒上设置的均为内小外大的扩口形嵌固齿,由于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收缩性,当楼板整体成型后,顶盒与底盒的扩口嵌固齿与后浇砼之间会形成有一定的缝隙,楼板的整体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研制一种新型的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已为急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强度高、成本低等特点。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包括有顶板、底板,顶板或底板由钢筋砼结构承力板叠合轻质叠合层构成,或直接由钢筋砼结构承力板构成,其特征在于在顶板或/和底板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的端面上设置有内凹构造或/和外凸构造,内凹构造为内大外小的内扩构造,外凸构造为外大内小的外扩构造。这样,如制作顶板时,先制作钢筋砼结构承力板,待钢筋砼结构承力板还处在胚体状态(即未凝结硬化)时,在其上叠放合轻质叠合层或者直接在其上发泡轻质材料,通过对轻质叠合层的厚度控制,来控制整体网肋板用预制制品的高度,然后将制作好的顶板放置在底板上,轻质叠合层夹在底板与顶板钢筋砼结构承力板之间。由于顶板由钢筋砼结构承力板叠合轻质叠合层构成,底板为钢筋砼结构承力板,当构件应用到楼板等结构中时,顶板上面与底板下面不需要再浇注现浇砼,直接当做楼板的结构面层与结构顶面;同时,由于顶板或/和底板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的端面上设置有内凹构造或/和外凸构造,内凹构造为内大外小的内扩构造,外凸构造为外大内小的外扩构造,当混凝土浇注后,混凝土与内大外小的内扩构造或/和外大内小的外扩构造形成了相互嵌固、契合的,楼板的抗剪力大大增强了,该方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包括有顶板、底板,顶板与底板均由钢筋砼结构承力板叠合轻质叠合层构成,其特征在于在顶板或/和底板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的端面上设置有内凹构造或/和外凸构造,内凹构造为内大外小的内扩构造,外凸构造为外大内小的外扩构造。这样,制作顶板或底板时,先制作钢筋砼结构承力板,待钢筋砼结构承力板还处在胚体状态(即未凝结硬化)时,在其上叠放合轻质叠合层或者直接在其上发泡轻质材料,通过对轻质叠合层的厚度控制,来控制整体网肋板用预制制品的高度,然后将制作好的顶板放置在底板上,轻质叠合层夹在底板与顶板钢筋砼结构承力板之间。由于顶板由钢筋砼结构承力板叠合轻质叠合层构成,底板为钢筋砼结构承力板,当构件应用到楼板等结构中时,顶板上面与底板下面不需要再浇注现浇砼,直接当做楼板的结构面层与结构顶面;同时,由于顶板或/和底板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的端面上设置有内凹构造或/和外凸构造,内凹构造为内大外小的内扩构造,外凸构造为外大内小的外扩构造,当混凝土浇注后,混凝土与内大外小的内扩构造或/和外大内小的外扩构造形成了相互嵌固、契合的,楼板的抗剪力大大增强了,该方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包括有顶板、底板,顶板或/和底板均由钢筋砼结构承力板叠合轻质叠合层构成,或者顶板或底板由钢筋砼结构承力板构成,轻质叠合层为空心叠合层或/和实心叠合层,其特征在于在顶板或/和底板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的端面上设置有内凹构造或/和外凸构造,内凹构造为内大外小的内扩构造,外凸构造为外大内小的外扩构造。这样,制作顶板或底板时,先制作钢筋砼结构承力板,待钢筋砼结构承力板还处在胚体状态(即未凝结硬化)时,在其上叠放合轻质叠合层或者直接在其上发泡轻质材料,通过对轻质叠合层的厚度控制,来控制整体网肋板用预制制品的高度,然后将顶板放置在底板上,轻质叠合层夹在底板与顶板钢筋砼结构承力板之间。由于顶板和底板由钢筋砼结构承力板叠合轻质叠合层构成,当构件应用到楼板等结构中时,顶板上面与底板下面不需要再浇注现浇砼,直接当做楼板的结构面层与结构顶面;同时,由于顶板或 /和底板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的端面上设置有内凹构造或/和外凸构造,内凹构造为内大外小的内扩构造,外凸构造为外大内小的外扩构造,当混凝土浇注后,混凝土与内大外小的内扩构造或/和外大内小的外扩构造形成了相互嵌固、契合的,楼板的抗剪力大大增强了, 该方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顶板或/和底板内有钢筋呈网状设置。这样,顶板或 /和底板内有钢筋呈网状设置,进一步提高了顶板和底板的结构强度,在同等受力的条件要求下可以适当减薄顶板和底板的结构层厚度,钢筋呈网状设置,使整个顶板与底板的结构筋布设更加均勻,受力更平衡。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钢筋伸出顶板或/和底板的板端面外露构成连肋钢筋。这样,钢筋伸出顶板或/和底板的板端面外露构成连肋钢筋,产品应用到楼板中时,外露的钢筋直接与楼板的现浇砼内肋相连,不仅加强了现浇砼肋与预制结构顶板和预制结构底板的结合的整体性,而且,外露的钢筋与内肋连接还增强了现浇砼肋的强度。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钢筋从内凹构造或/和外凸构造外露构成连肋钢筋。这样, 钢筋从内凹构造或/和外凸构造外露构成连肋钢筋,产品应用到楼板中时,外露的钢筋直接与楼板的现浇砼内肋相连,不仅加强了现浇砼肋与预制结构顶板和预制结构底板的结合的整体性,而且,外露的钢筋与内肋连接还增强了现浇砼肋的强度。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顶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拉筋,拉筋拉接顶板与底板。这样,顶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拉筋,拉筋拉接顶板与底板,使顶板与底板通过拉筋连接为一体,增强了产品的整体性能,由于在应用到楼板中,在浇注混凝土时会对产品产生一定的浮力,在顶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拉筋,有效的阻止了顶板的上浮。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内凹构造为内扩凹槽。这样,内凹构造为内扩凹槽,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在浇筑过程中,肋中现浇砼浇入内大外小的内扩凹槽内,现浇砼肋凝结硬化后,在凹槽中形成现浇砼抗拉增强件,形成了具有十分良好抗拉破坏荷载的现浇预制结构,可以防止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相接合的接合界面出现裂纹或者裂缝,大幅度提高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现浇预制结合界面拉结强度,使现浇预制结合界面不易造成拉应力破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直没有解决现浇砼与预制构件接合界面开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内凹构造为内扩坑。这样,内凹构造为内扩坑,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在浇筑过程中,肋中现浇砼浇入内大外小的内扩凹槽内,现浇砼肋凝结硬化后,在凹槽中形成现浇砼抗拉增强件,形成了具有十分良好抗拉破坏荷载的现浇预制结构,可以防止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相接合的接合界面出现裂纹或者裂缝,大幅度提高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现浇预制结合界面拉结强度,使现浇预制结合界面不易造成拉应力破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直没有解决现浇砼与预制构件接合界面开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内凹构造为内扩盲槽。这样,内凹构造为内扩盲槽,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在浇筑过程中,肋中现浇砼浇入内大外小的内扩凹槽内,现浇砼肋凝结硬化后,在凹槽中形成现浇砼抗拉增强件,形成了具有十分良好抗拉破坏荷载的现浇预制结构,可以防止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相接合的接合界面出现裂纹或者裂缝,大幅度提高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现浇预制结合界面拉结强度,使现浇预制结合界面不易造成拉应力破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直没有解决现浇砼与预制构件接合界面开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外凸构造为凸块。这样,外凸构造为凸块,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在浇筑过程中,肋中现浇砼浇入内大外小的内扩凹槽内,现浇砼肋凝结硬化后,在凹槽中形成现浇砼抗拉增强件,形成了具有十分良好抗拉破坏荷载的现浇预制结构,可以防止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相接合的接合界面出现裂纹或者裂缝, 大幅度提高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现浇预制结合界面拉结强度,使现浇预制结合界面不易造成拉应力破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直没有解决现浇砼与预制构件接合界面开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外凸构造为凸条。这样,外凸构造为凸条,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在浇筑过程中,肋中现浇砼浇入内大外小的内扩凹槽内,现浇砼肋凝结硬化后,在凹槽中形成现浇砼抗拉增强件,形成了具有十分良好抗拉破坏荷载的现浇预制结构,可以防止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相接合的接合界面出现裂纹或者裂缝, 大幅度提高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现浇预制结合界面拉结强度,使现浇预制结合界面不易造成拉应力破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直没有解决现浇砼与预制构件接合界面开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中还设置有二级凹坑或/和二级凹槽或/和二级盲槽或/和凸块或/和凸条。这样,内凹构造中还设置有二级凹坑或/和二级凹槽或/ 和二级盲槽或/和凸块或/和凸条,当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进一步提高了现浇预制接合界面的抗拉能力,使接合界面更加不易开裂破坏。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内设置有钢筋伸出外露构成的连肋钢筋或/ 和有钢筋从外凸构造中伸出外露构成的连肋钢筋。这样,当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连肋钢筋伸入并锚固在现浇砼梁或者肋或者柱中,使得网肋板用预制制品与现浇砼梁或者肋或者柱形成了可共同承力的现浇预制结构双向网肋板。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连肋钢筋端部弯曲形成弯钩或端部镦头。这样,连肋钢筋端部弯曲形成L形或者弯曲成弯钩或端部镦头,当浇注混凝土时,钢筋被埋设到了现浇的内肋中,这时,连肋钢筋端部弯曲形成的弯钩或端部镦头会在肋中形成一定的抗剪力,起到了拉结肋与预制结构底板和顶板的作用,时楼板中的现浇部分与预制部分更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开口处或者外凸构造根部设置有横向钢筋。这样,当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横向钢筋将现浇砼浇入内凹构造中形成的现浇砼抗拉构件连接成了整体,或者将嵌固在现浇砼中的外凸构造与现浇砼连接成了整体,大幅度提高了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接合界面的整体抗拉能力,进一步提高了现浇预制接合界面的抗裂能力,从而使得网肋板不会出现微裂纹,充分保证了其质量。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横向钢筋贯通至少二个内凹构造或/和外凸构造。这样,当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横向钢筋将各个现浇砼浇入内凹构造中形成的现浇砼抗拉构件连接成了整体,或者将嵌固在现浇砼中的外凸构造连接成了整体,大幅度提高了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接合界面的整体抗拉能力,进一步提高了现浇预制接合界面的抗裂能力,从而使得网肋板不会出现微裂纹,充分保证了其质量。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或/和底板内设置有环形钢筋。这样,环形钢筋能更有效的保护底板与顶板的边和角部的强度增强,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等,使得顶板或者底板的角部不会在承受施工荷载时造成角部塌陷,充分保证了网肋板的施工安全及网肋板的整体质量。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为竖向单向内扩或者外凸构造为竖向单向外扩。这样,当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在浇筑过程中,肋中现浇砼浇入到上述构造中,现浇砼肋凝结硬化后,形成了具有十分良好抗拉破坏荷载的现浇预制结构,可以防止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相接合的接合界面出现裂纹或者裂缝,大幅度提高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现浇预制结合界面拉结强度,使现浇预制结合界面不易造成拉应力破坏。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为竖向双向内扩或者外凸构造为竖向双向外扩。这样,当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在浇筑过程中,肋中现浇砼浇入到上述构造中,现浇砼肋凝结硬化后,形成了具有十分良好抗拉破坏荷载的现浇预制结构,可以防止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相接合的接合界面出现裂纹或者裂缝,大幅度提高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现浇预制结合界面拉结强度,使现浇预制结合界面不易造成拉应力破坏。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为横向单向内扩或者外凸构造为横向单向外扩。这样,当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在浇筑过程中,肋中现浇砼浇入到上述构造中,现浇砼肋凝结硬化后,形成了具有十分良好抗拉破坏荷载的现浇预制结构,可以防止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相接合的接合界面出现裂纹或者裂缝,大幅度提高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现浇预制结合界面拉结强度,使现浇预制结合界面不易造成拉应力破坏。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为横向双向内扩或者外凸构造为横向双向外扩。这样,当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在浇筑过程中,肋中现浇砼浇入到上述构造中,现浇砼肋凝结硬化后,形成了具有十分良好抗拉破坏荷载的现浇预制结构,可以防止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相接合的接合界面出现裂纹或者裂缝,大幅度提高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现浇预制结合界面拉结强度,使现浇预制结合界面不易造成拉应力破坏。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三向内扩或/和外凸构造三向外扩。这样,当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在浇筑过程中,肋中现浇砼浇入到上述构造中,现浇砼肋凝结硬化后,形成了具有十分良好抗拉破坏荷载的现浇预制结构,可以防止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相接合的接合界面出现裂纹或者裂缝,大幅度提高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现浇预制结合界面拉结强度,使现浇预制结合界面不易造成拉应力破坏。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四向内扩或/和外凸构造四向外扩。这样,当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在浇筑过程中,肋中现浇砼浇入到上述构造中,现浇砼肋凝结硬化后,形成了具有十分良好抗拉破坏荷载的现浇预制结构,可以防止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相接合的接合界面出现裂纹或者裂缝,大幅度提高了现浇砼与预制构件之间的现浇预制结合界面拉结强度,使现浇预制结合界面不易造成拉应力破坏。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或/和底板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为平板。这样,顶板和底板的生产模具制作方便,网肋板用预制制品生产制作工艺简单,有利于降低成本。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或/和底板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设置有板腋。这样,当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板腋的设置极大的提高了顶板或者底板与现浇砼结构肋、梁或者柱之间的连接强度和刚度,外露的钢筋则可以和现浇砼肋或/和梁相结合,将顶板或\和底板与现浇砼肋、梁或者柱连接成整体,使用这种网肋板用预制制品来制作网肋板具有施工简单,施工速度快的优点,板体内部主承力结构构件位置清晰可见,可以确定后续工序例如二次打孔施工的位置,不会对网肋板体结构主承力构件造成破坏,同时,可以根据网肋板的不同用途,可以采用不同强度的顶板和底板,可以大幅度降低网肋板的成本,而且还解决了现浇预制接合界面开裂的问题。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轻质叠合层内设置有竖向撑件支撑顶板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和底板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这样,通过设置竖向撑件,在储存、运输及施工应用过程中,轻质叠合层不会被压缩变形,充分保证了网肋板用预制制品的质量。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轻质叠合层外包覆有肋间防损层。这样,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在储存、运输及施工应用过程中,轻质叠合层不容易损坏,充分保证了网肋板用预制制品的质量,特别是在施工应用过程中浇筑砼,不会因具有冲击破坏作用的施工机具例如振动棒的振动冲击破坏轻质叠合层,防止了轻质叠合层内碎末混入现浇砼中而导致现浇砼强度降低,充分保证了网肋板的质量。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或/和底板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上设置有加强筋。 这样,可大幅度降低顶板或者底板板厚的同时,不会降低网肋板用预制制品的强度和刚度, 能够节约大量材料,降低成本,特别是加强筋如果设置在于轻质叠合层接合的部位,则加强筋起到了十分良好的嵌固作用,将顶板、底板及轻质叠合层相互嵌合,有效地防止三者移位破坏。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或/和底板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伸出轻质叠合层周围构成挑板。这样,当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挑板可以搭设在现浇砼梁、肋或者柱中,进一步提高了顶板、底板与现浇砼结构之间的接合强度,如果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应用至墙体中,则挑板可以构成柱模或者梁模,网肋板用预制制品拼合后,可以直接浇筑现浇砼至挑板形成的柱模或者梁模中,极大地方便了墙体的浇筑。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或/和底板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板端面设置有防裂片。这样,当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防裂片可以进一步防止现浇预制接合界面开裂的情况出现,提高了网肋板的质量。防裂片可以为弹性橡胶条或者弹性橡胶板,弹性橡胶条或者弹性橡胶板因其在施工过程中被压缩,因此,即使现浇预制接合界面出现了微小裂纹,因弹性橡胶条或者弹性橡胶板的放松而不会出现裂纹,极大地提高了网肋板的防水性能。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或/和底板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端部设置有防水片或者防水槽。这样,当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具有十分良好的防水性能,防水片或者防水槽可以十分有效地防止网肋板渗水。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网肋板用预制制品的整体高度为100 150mm、150 200mm或者200 300mm。这样,网肋板用预制制品能够充分满足各种不同情况的需要。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或/和底板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厚度为20 75mm。 这样,网肋板用预制制品能够充分满足各种不同情况的需要。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的外转角为平面或者弧面过渡。这样,当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现浇砼可以十分顺利地流入到内凹构造中, 特别是因其转角为弧面过渡时,可以大幅度消解转角应力,进一步提高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应用到网肋板中后所形成的现浇预制接合界面的抗拉能力。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外凸构造的外转角为平面或者弧面过渡。这样,当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外凸构造嵌固在现浇砼中,因其转角为弧面过渡,可以大幅度消解转角应力,进一步提高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应用到网肋板中后所形成的现浇预制接合界面的抗拉能力。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外凸构造的内转角为平面或者弧面过渡。这样,当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外凸构造嵌固在现浇砼中,因其转角为弧面过渡,可以大幅度消解转角应力,进一步提高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应用到网肋板中后所形成的现浇预制接合界面的抗拉能力。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中还设置有η形钢筋,所述η形钢筋的两个脚锚固在顶板或/和底板的端面内。这样,当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η形钢筋进一步提高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应用到网肋板中后所形成的现浇预制接合界面的抗拉能力。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外凸构造中还设置有η形钢筋,所述η形钢筋的两个脚锚固在顶板或/和底板的端面内。这样,η形钢筋与顶板或者底板之间的连接稳固可靠,当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进一步提高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应用到网肋板中后所形成的现浇预制接合界面的抗拉能力。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η形钢筋起拱部位伸出顶板或底板的内凹构造的开口。 这样,当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应用到现浇砼双向网肋板中后,因η形钢筋起拱部位伸出顶板或底板的内凹构造的开口,从而可以充分地埋设锚固在现浇砼中,进一步提高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应用到网肋板中后所形成的现浇预制接合界面的抗拉能力。


图1是本发明实施 歹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 歹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 歹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 歹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 歹5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 歹6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 歹7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 歹8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 歹9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列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列11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列12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列13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列14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列15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列16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列17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列18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列19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列20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列21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列2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如附图所示,包括有顶板1、底板3,顶板1或底板3由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 叠合轻质叠合层6构成,或直接由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构成,其特征在于在顶板1或/和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的端面上设置有内凹构造4或/和外凸构造5,内凹构造4为内大外小的内扩构造,外凸构造5为外大内小的外扩构造。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各附图中,1为顶板,2为钢筋砼结构承力板,3为底板,4为内凹构造,5为外凸构造, 6为轻质叠合层,以下各附图中,编号相同的,其说明相同。如图1所示,顶板1由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叠合轻质叠合层6构成,底板3为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在顶板1和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的端面上设置有内凹构造4,内凹构造4为内大外小的内扩构造。如图2 所示,底板3由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叠合轻质叠合层6构成,顶板1为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 在顶板1和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的端面上设置有内凹构造4,内凹构造4为内大外小的内扩构造。本发明如附图所示,包括有顶板1、底板3,顶板1与底板3均由钢筋砼结构承力板 2叠合轻质叠合层6构成,其特征在于在顶板1或/和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的端面上设置有内凹构造4或/和外凸构造5,内凹构造4为内大外小的内扩构造,外凸构造5为外大内小的外扩构造。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各附图中,1为顶板,2为钢筋砼结构承力板,3为底板,4为内凹构造,5为外凸构造,6为轻质叠合层,以下各附图中,编号相同的,其说明相同。如图9所示,顶板1与底板3均由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叠合轻质叠合层6构成,在顶板1和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的端面上设置有外凸构造5,外凸构造 5为外大内小的外扩构造。如图10所示,顶板1与底板3均由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叠合轻质叠合层6构成,其特征在于在顶板1和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的端面上设置有内凹构造4,内凹构造4为内大外小的内扩构造。本发明如附图所示,包括有顶板1、底板3,顶板1或/和底板3由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叠合轻质叠合层6构成,或者顶板1或底板3由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构成,轻质叠合层 4为空心叠合层或/和实心叠合层,其特征在于在顶板1或/和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 2的端面上设置有内凹构造4或/和外凸构造5,内凹构造4为内大外小的内扩构造,外凸构造5为外大内小的外扩构造。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各附图中,1为顶板, 2为钢筋砼结构承力板,3为底板,4为内凹构造,5为外凸构造,6为轻质叠合层,以下各附图中,编号相同的,其说明相同。如图3所示,顶板1由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叠合轻质叠合层6构成,底板3由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叠合轻质叠合层6构成,轻质叠合层4为实心叠合层,在顶板1和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的端面上设置有内凹构造4,内凹构造4为内大外小的内扩构造。如图4所示,底板3由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叠合轻质叠合层6构成,顶板1由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构成,轻质叠合层4为空心叠合层,其空心为竖向空心,且贯通顶板1与底板3,在顶板1和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的端面上设置有内凹构造4,内凹构造4为内大外小的内扩构造。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顶板1或/和底板3内有钢筋7呈网状设置。如图5所示, 顶板1和底板3内有钢筋7呈网状设置。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钢筋7伸出顶板1或/和底板3的板端面外露构成连肋钢筋 8。如图5所示,钢筋7伸出顶板1和底板3的板端面外露构成连肋钢筋8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钢筋7从内凹构造4或/和外凸构造5外露构成连肋钢筋8。 如图5所示,顶板1内的横向的钢筋7从顶板1的端面伸出构成连肋钢筋8,顶板1内的纵向的钢筋7从外凸构造5外露构成连肋钢筋8。如图6所示,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内横向的钢筋7从内凹构造4外露构成连肋钢筋8,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内纵向的钢筋7从外凸构造 5外露构成连肋钢筋8。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顶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拉筋9,拉筋9拉接顶板1与底板3。 如图7所示,顶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拉筋9,拉筋9拉接顶板1与底板3,拉筋9为钢筋或铁丝或绳索或钢索或塑料条等。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内凹构造4为内扩凹槽10。如图8所示,内凹构造4为内扩凹槽10,该凹槽贯通顶板1与底板3。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内凹构造4为内扩坑11。如图10所示,顶板1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上设置的内凹构造4为内扩坑11。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内凹构造4为内扩盲槽12。如图7所示,顶板1和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的端面上设置的内凹构造4为内扩盲槽12。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外凸构造5为凸块13。如图11所示,外凸构造5为凸块13。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外凸构造5为凸条14。如图9所示,外凸构造5为凸条14。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4中还设置有二级凹坑15或/和二级凹槽16 或/和二级盲槽17或/和凸块18或/和凸条19。如图12所示,内凹构造4为凹槽10,在凹槽10中还设置有二级凹槽16,该二级凹槽16为斜槽。如图13所示,内凹构造4为内扩盲槽12,内扩盲槽12中还设置有二级凹坑15和凸块18。如图14所示,内凹构造4中还设置有二级二级盲槽17。如图15所示,内凹构造4为凹槽10,在凹槽10中还设置有凸条19, 该凸条19为外大内下凸条,其中有凹槽10的上口为内缩,在凸条19位置渐变到外扩。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4内设置有钢筋7伸出外露构成的连肋钢筋8 或/和有钢筋7从外凸构造5中伸出外露构成的连肋钢筋8。如图13所示,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内有钢筋7从内凹构造4内伸出外露构成的连肋钢筋8。如图13所示,顶板1与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均内有钢筋7从外凸构造5伸出外露构成的连肋钢筋 8。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连肋钢筋8端部弯曲形成弯钩或端部镦头。如图15所示,顶板1与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上设置的内凹构造4中外露的连肋钢筋8端部弯曲形成弯钩或端部镦头,且钢筋的弯钩与镦头呈对称设置,也可以将钢筋的一头设置为镦头,一端设置为弯钩。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4开口处或者外凸构造5根部设置有横向钢筋 20。如图16所示,外凸构造5根部设置有横向钢筋20。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横向钢筋20贯通至少二个内凹构造4或/和外凸构造5。如图16所示,横向钢筋20贯通多个外凸构造5。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1或/和底板3内设置有环形钢筋21。如图17所示,顶板1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内设置有环形钢筋21。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4为竖向单向内扩或者外凸构造5为竖向单向外扩。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4为竖向双向内扩或者外凸构造5为竖向双向外扩。如图17所示,外凸构造5为竖向双向外扩。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4为横向单向内扩或者外凸构造5为横向单向外扩。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4为横向双向内扩或者外凸构造5为横向双向外扩。如图15所示,外凸构造5为横向双向外扩。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4三向内扩或/和外凸构造5三向外扩。如图 18所示,内凹构造4三向内扩。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内凹构造4四向内扩或/和外凸构造5四向外扩。如图 10所示,顶板ι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端面设置的内凹构造4内扩坑11为四向内扩。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1或/和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为平板。如图18所示,所述顶板1和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为平板。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1或/和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设置有板腋 22。如图19所示,顶板1和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均设置有板腋22。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轻质叠合层6内设置有竖向撑件23支撑顶板1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和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如图18所示,轻质叠合层6内设置有竖向撑件23支撑顶板1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和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撑件23为支撑杆。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轻质叠合层6外包覆有肋间防损层四。如图18所示,所述轻质叠合层6外包覆有肋间防损层四。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1或/和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上设置有加强筋24。如图19所示,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上设置有加强筋24,图19示意的为加强筋对的断面。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1或/和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伸出轻质叠合层6周围构成挑板25。如图20所示,顶板1和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伸出轻质叠合层6周围构成挑板25。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1或/和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板端面设置有防裂片26。如图21所示,顶板1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板端面设置有防裂片26。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顶板1或/和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端部设置有防水片27或者防水槽观。如图22所示,顶板1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端部设置有防水片 27和防水槽28。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网肋板用预制制品的整体高度为100 150mm、150 200mm或者200 300mm。如图21所示,网肋板用预制制品的整体高度为180mm。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顶板1或/和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厚度为20 75mm。如图22所示,顶板1和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厚度为40mm。
权利要求
1.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包括有顶板(1)、底板(3),顶板⑴或底板(3)由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叠合轻质叠合层(6)构成,或直接由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构成,其特征在于在顶板(1)或/和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O)的端面上设置有内凹构造(4)或/和外凸构造(5),内凹构造⑷为内大外小的内扩构造,外凸构造(5)为外大内小的外扩构造。
2.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包括有顶板⑴、底板(3),顶板⑴与底板(3)均由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叠合轻质叠合层(6)构成,其特征在于在顶板(1)或/和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的端面上设置有内凹构造(4)或/和外凸构造(5),内凹构造(4)为内大外小的内扩构造,外凸构造(5)为外大内小的外扩构造。
3.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包括有顶板(1)、底板(3),顶板⑴或/和底板(3)均由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叠合轻质叠合层(6)构成,或者顶板1或底板3由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 构成,轻质叠合层(4)为空心叠合层或/和实心叠合层,其特征在于在顶板(1)或/和底板 (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O)的端面上设置有内凹构造(4)或/和外凸构造(5),内凹构造 ⑷为内大外小的内扩构造,外凸构造(5)为外大内小的外扩构造。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者3所述的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其特征在于顶板(1)或/和底板⑶内有钢筋(6)呈网状设置;或者钢筋(6)伸出顶板⑴或/和底板(3)的板端面(7) 外露构成连肋钢筋(8);或者钢筋(6)从内凹构造(4)或/和外凸构造(5)外露构成连肋钢筋(8);或者顶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拉筋(9),拉筋(9)拉接顶板(1)与底板(3)。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其特征在于内凹构造(4)为内扩凹槽(10);或者内凹构造(4)为内扩坑(11);或者内凹构造(4)为内扩盲槽(12);或者外凸构造(5)为凸块(13);或者外凸构造(5)为凸条(14);或者所述内凹构造⑷中还设置有二级凹坑(1 或/和二级凹槽(16)或/和二级盲槽(17)或/和凸块(18)或/和凸条 (19);或者所述内凹构造⑷内设置有钢筋(6)伸出外露构成的连肋钢筋⑶或/和有钢筋(6)从外凸构造(5)中伸出外露构成的连肋钢筋(8);或者所述连肋钢筋(8)端部弯曲形成弯钩或端部镦头;或者所述内凹构造(4)开口处或者外凸构造(5)根部设置有横向钢筋00);或者所述的横向钢筋00)贯通至少二个内凹构造(4)或/和外凸构造(5)。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或/和底板⑶内设置有环形钢筋;或者所述内凹构造⑷为竖向单向内扩或者外凸构造(5) 为竖向单向外扩;或者所述内凹构造⑷为竖向双向内扩或者外凸构造(5)为竖向双向外扩;或者所述内凹构造(4)为横向单向内扩或者外凸构造(5)为横向单向外扩;或者所述内凹构造(4)为横向双向内扩或者外凸构造(5)为横向双向外扩。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构造(4)三向内扩或/和外凸构造(5)三向外扩;或者所述内凹构造⑷四向内扩或/和外凸构造(5) 四向外扩;或者所述顶板(1)或/和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为平板;或者所述顶板(1)或/和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设置有板腋02);或者轻质叠合层(6)设置有竖向撑件03)支撑顶板(1)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和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O);或者所述的轻质叠合层(6)外包覆有肋间防损层09)。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或/和底板C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 上设置有加强筋04);或者所述顶板(1)或/和底板(3) 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伸出轻质叠合层(6)周围构成挑板05)。
9.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或/和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板端面设置有防裂片06);或者所述顶板(1)或/和底板(3)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端部设置有防水片(XT)或者防水槽08)。
10.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网肋板用预制制品的整体高度为100 150mm、150 200mm或者200 300mm ;或者所述顶板(1)或/和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⑵厚度为20 75mm。
全文摘要
网肋板用预制制品,包括有顶板(1)、底板(3),顶板(1)或底板(3)由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叠合轻质叠合层(6)构成,或直接由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构成,其特征在于在顶板(1)或/和底板(3)的钢筋砼结构承力板(2)的端面上设置有内凹构造(4)或/和外凸构造(5),内凹构造(4)为内大外小的内扩构造,外凸构造(5)为外大内小的外扩构造。这样,当混凝土浇注后,混凝土与内大外小的内扩构造或/和外大内小的外扩构造形成了相互嵌固、契合的,楼板的抗剪力大大增强了,该方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
文档编号E04B5/36GK102312501SQ201010222810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9日
发明者邱伯谦 申请人:湖南华廷筑邦建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