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7847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心砖体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可利用环保材质制成,在两砖层间设有隔热隔音层,并适用于墙体建筑(外墙或室内隔间墙)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除可有效断绝热桥(热传导路径)与音桥(声音传导路径)而赋予较佳隔音隔热效能外,同时亦具备质轻、高硬度、环保、经济以及砌作简易等优点。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墙体建筑方面,使用砖块堆砌为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在使用砖块建筑墙体时,为求达到保温抗寒效能,通常是将发泡板(例如发泡性聚苯乙烯板体)贴合于利用砖块砌成的墙体。根据发泡板与以砖块砌成墙体结合方式的不同,可约略区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其一为单面结合型。此类型是将发泡板贴合至砖块墙体的一侧,并于发泡板外涂覆上一层薄水泥浆。其缺点在于,所述的复合结构容易自薄水泥浆层开始剥落,而逐渐碎坏。其二为三明治夹合型。此类型使用一发泡板以及二砖块墙体,其中二砖块墙体分别贴合于发泡板的内外两侧。所述类型虽具有良好的保温效能,但却十分费工费料,将使整体建筑成本大幅增加。其三为双面结合型。此类型使用一砖块墙体以及二发泡板,其中二发泡板分别贴合于砖块墙体的内外两侧,并于两块发泡板外侧涂覆一层薄水泥浆。在保温方面,所述类型与前述三明治夹合型同样具有良好的效能,然而却具有与单面结合型相似的缺点,即容易自薄水泥浆层开始产生剥落现象,而逐渐碎坏。除上述方式外,或有使用空心砖作为堆砌墙体的建材,以求获得保温抗寒效果。然而,为维持整体墙体的结构强度,空心砖内部的空腔大小则必须受到限制。除空腔设置限制对保温抗寒效果所造成的影响外,在筑成墙体时,空心砖本体以及空心砖彼此之间,仍无可避免产生许多热桥,因此使保温抗寒效果大打折扣。除保温抗寒效果不佳外,以空心砖所建筑的墙体,仍有两点缺点。其一,结构强度不足;若将以空心砖筑成的墙体使用于较高楼层建筑时,其结构强度将不足以对抗例如地震所造成的剧烈摇晃,因此在实际使用上有所限制。其二,空心砖体于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形成龟裂,因此热气、水气将透过此裂隙而流通于屋内外,如此将完全丧失保温抗寒能力。有鉴于此,为改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出一种在两砖层间设有隔热隔音层、并适用于墙体建筑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其利用环保材质制成,除可有效断绝热桥(热传导路径)与音桥(声音传导路径)而赋予较佳隔音隔热效能外,同时亦具备质轻、高硬度、环保、 经济以及砌作简易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两砖层间设置有隔热隔音层、且适用于墙体建筑(外墙或室内隔间墙)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由此,得以有效断绝热桥以及声音传导路径,以达到最佳的隔热隔音效能。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化学冷结法处理废淤泥所得的未固化物以及固化块体混合制成砖层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由此,除达到环保效果外,亦具有质轻与硬度高等优点,并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其于外侧面设置有钢筋结合沟槽组,供将钢筋结合于其内,以提供所筑成墙体最佳的结构强度,并同时有效避免空心砖体容易发生龟裂的情形。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一种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包括一隔热隔音层, 其于一第一侧面上设有至少一组第一纵走与横走沟,于一第二侧面上设有至少一组第二纵走与横走沟,且前述第一纵走与横走沟以及第二纵走与横走沟的位置相互错开;一第一砖层,以一体成型方式结合于前述隔热隔音层的第一侧面,并填满前述至少一组第一纵走与横走沟;以及一第二砖层,以一体成型方式结合于前述隔热隔音层的第二侧面,并填满前述至少一组第二纵走与横走沟;其中,第二砖层的厚度大于第一砖层的厚度。在实施时,该第一砖层和第二砖层分别为一冷结砖层,该冷结砖层是利用化学冷结法处理废淤泥所得的未固化物以及固化块体混合制成。在实施时,该冷结砖层含有占整体重量的 20%重量百分比的浮石。在实施时,该第一砖层和第二砖层由砂浆与混凝土混合制成。在实施时,该第一砖层和第二砖层含有占整体重量的20 30%重量百分比的浮石。在实施时,该隔热隔音层由聚苯乙烯废料经物理发泡方式押出成型。在实施时,该第一砖层于远离该隔热隔音层的外侧面上,更设有至少一钢筋结合沟槽组,每组钢筋结合沟槽组包括一纵走沟槽以及一横走沟槽。在实施时,该第一砖层与第二砖层于远离该隔热隔音层的外侧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一钢筋结合沟槽组,每组钢筋结合沟槽组包括一纵走沟槽以及一横走沟槽。在实施时,该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为一矩形块体,于其顶面、底面、左侧面以及右侧面上,分别设有一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且前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的形状分别对应于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供与垂直、水平方向相邻的复合砖相互连接。 在实施时,该第一连接部具有至少一突脊,该第二连接部具有至少一沟槽,且该沟槽的形状相对应于该突脊。在实施时,更包括至少一第一隔热材质保护件与至少一第二隔热材质保护件;该第一隔热材质保护件于一侧设有至少一凹陷,供包覆该第一连接部的至少一突脊;该第二隔热材质保护件于一侧则设有至少一突部,供结合于第二连接部的至少一沟槽内。在实施时,该第一连接部具有两个突脊,该第二连接部具有两个沟槽,且该沟槽的深度小于该突脊的高度。在实施时,该第三连接部具有至少一沟槽,该第四连接部具有至少一突脊,且该突脊的形状相对应于该沟槽。在实施时,该第一连接部具有两个沟槽,该第二连接部具有两个突脊,且该沟槽的深度小于该突脊的高度。在实施时,该第二砖层于内部具有至少一密闭空间。在实施时,该密闭空间呈柱状,且为垂直走向。在实施时,该第一纵走与横走沟以及第二纵走与横走沟,于底部分别向两侧边凹入,以形成T字型沟体。在实施时,该隔热隔音层具有一中央部,且该中央部沿周缘向外延伸形成的至少 “"翼部。在实施时,该中央部向上、下、左、右方向分别延伸出一翼部。在实施时,该第一砖层的宽度小于隔热隔音层的第一侧面的宽度,而第二砖层的宽度则小于隔热隔音层的第二侧面的宽度。为对于本发明的特点与作用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兹藉实施例配合附图详述于后。


图1显示本发明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图1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沿ΙΛ,线的剖面示意图;图4显示以本发明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的第一实施例中钢筋结合沟槽组的示意图;图5显示以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所筑成墙体的俯视图;图6显示以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所筑成的墙体的侧视图;图7A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于垂直方向排列的示意图;图7B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于垂直方向排列的另一示意图;图8显示本发明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的第二实施例中隔热隔音层的立体外观图;图9显示以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所筑成的墙体的俯视图;图10显示以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所筑成的墙体的侧视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1、1,、1”;顶面100 ;底面101 ;外侧面102 ; 内侧面103 ;左侧面104 ;右侧面105 ;突脊106,109 ;沟槽107、107”、108 ;隔热隔音层12、 12’ ;第一纵走沟120 ;中央部121’ ;第一横走沟122 ;翼部123’ ;第二纵走沟124 ;第二横走沟126 ;第一砖层14、14’;第二砖层16、16’;密闭空间160、160’ ;钢筋结合沟槽组18、19 ;横走沟槽180、190 ;纵走沟槽182、192 ;第一隔热材质保护件20、24 ;第二隔热材质保护件22、 26 ;柱体30 ;梁体32 ;钢筋40,42 ;水泥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包括有一隔热隔音层、一第一砖层以及一第二砖层,其中第一砖层以一体成型方式结合于前述隔热隔音层的一侧面,而第二砖层则同样以一体成型方式结合于前述隔热隔音层的另一侧面。请参阅图1至图3,其中显示本发明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的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1为一矩形块体;该矩形块体定义有一顶面100、一底面 101、一外侧面102、一内侧面103、一左侧面104以及一右侧面105,且由一隔热隔音层12、 一第一与第二砖层14、16所组成。前述隔热隔音层12定义有一第一侧面以及一第二侧面,其中该第一侧面为朝向矩形块体的外侧面,而第二侧面则为朝向矩形块体的内侧面。在前述第一侧面上,设有两组第一纵走与横走沟120、122,在前述第二侧面上则设有两组第二纵走与横走沟124、126,且前述第一纵走与横走沟120、122以及第二纵走与横走沟124、126的位置相互错开,以维持隔热隔音层的有效厚度,而确保隔热与隔音效能。前述第一砖层14 一体成型结合于前述隔热隔音层12的第一侧面,并填满前述两组第一纵走与横走沟120、122 ;而前述第二砖层16同样一体成型结合于前述隔热隔音层12 的第二侧面,并填满前述两组第二纵走与横走沟124、126。其中,第二砖层16厚度大于第一砖层14厚度;换言之,第二砖层16将提供整体复合砖的主要结构强度。在实施时,可于第二砖层14的内部设有至少一密闭空间;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砖层14内部设有三个柱状且垂直走向的密闭空间160,以增加隔热隔音效果。此夕卜,为使第一与第二砖层14、16得以更稳固地与隔热隔音层12相结合,可使第一纵走与横走沟120、122以及第二纵走与横走沟124、126于底部分别向两侧边凹入,以形成T字型沟体;由此可增加砖层与隔热隔音层之间的连接力。除前述结构设计外,本发明的另一项特色在于材质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第一与第二砖层分别为一冷结砖层,该冷结砖层以利用化学冷结法处理废淤泥所得的未固化物以及固化块体混合制成;在实施时,该冷结砖层亦可含有约占整体重量的 20%重量百分比的浮石,由此可有效将整体比重降至低于1 (即低于水的比重)。此外,前述隔热隔音层则由聚苯乙烯废料经物理发泡方式押出成型。由于废淤泥取得便利,例如一般自来水厂于净水过程中,通常会产生数量颇为可观的淤泥;又例如一般水库亦蕴藏有丰富的废淤泥;以此等管道获取废淤泥,不仅价格低廉,对于自来水厂或水库而言,废淤泥的移除对于其正常运转亦十分重要。在实施时,可将废淤泥与水玻璃、石灰或其他可使泥糊结成块状的物质加以混合, 并以化学冷结法加以处理,最后固化成大小不一的轻质沙块,其比重约与水的比重相当;最后,将固化的轻质沙块以及尚未固化的未固化物(糊状)混合,利用后者所具有类似混凝土的连结能力,以成形所需的砖层。此外,前述第一与第二砖层亦可由砂浆与混凝土混合制成;在实施时,第一与第二砖层可含有占整体重量的20% 30%重量百分比的浮石,由此可有效将整体比重降至约等于1(即约等于水的比重)。该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1于外侧面102与内侧面103上,分别设有两根钢筋结合沟槽组18、19,其中每组钢筋结合沟槽组18、19包括一横走沟槽180、190以及一纵走沟槽 182,192 ;其中,图4显示外侧面102上的两根钢筋结合沟槽组18。所述的具有此种设计的复合砖1,较佳使用于外墙建筑。在施作时,首先将钢筋40、42分别置入横走沟槽180与纵走沟槽182内;随后于钢筋外铺设一层水泥粉光层,而将钢筋40、42封于沟槽内部;最后, 可选择性地对水泥粉光层外铺设一层瓷砖。经此设计,可于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1的一侧形成类似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网结构面,如此不仅可有效强化所筑成墙体的整体结构强度,亦可防止复合砖1于外侧面所可能产生的龟裂情形,以避免龟裂对隔音、隔热效能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此外,前述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1于顶面100、底面101、左侧面104以及右侧面 105上,分别设有一第一、第二、第三与第四连接部;其中,前述第一与第三连接部的形状分别对应于第二与第四连接部,由此该复合砖可与垂直以及水平方向相邻的其它复合砖相互连接。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部包括有二突脊106,该第二连接部则具有两个与该突脊106形状相对应的沟槽107 ;前述第三连接部包括有一沟槽108,而前述第四连接部则具有与该沟槽108形状相对应的突脊109。其中,前述突脊高度大于沟槽深度; 由此,以垂直方向的连接为例(如图7A、图7B所示),当复合砖1的突脊106与另一复合砖 1”的沟槽107相互密合时,两块复合砖1、1”之间将可预留一涂布水泥5的空间。请参阅图5至图6,其显示利用前述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1筑成的墙体的俯视图与侧视图。在图5中,以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1所筑成的墙体,在左、右两侧与柱体30相接触的复合砖1旁侧,分别置入第一隔热材质保护件20以及第二隔热材质保护件22。其中,前述第一隔热材质保护件20于一侧设有一凹陷,以包覆第四连接部的突脊;前述第二隔热材质保护件22则于一侧设有一突部,用以填充该第三连接部的沟槽内。同样地,如图6所示,以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1所筑成的墙体,于上、下两侧与梁体 32相接触的复合砖1顶侧或底侧,则分别置入另一第一隔热材质保护件对以及另一第二隔热材质保护件26。其中,该第一隔热材质保护件M于一侧设有两个凹陷,用以包覆第一连接部的两个突脊;该第二隔热材质保护件26则于一侧设有两个突部,供填充于第二连接部的沟槽内。经此设计,以所筑成的墙体整体所示,通过第一与第二隔热材质保护件的使用,可进一步断绝可能存在的热桥以及声音传导路径-即墙体与柱体、梁体交接处。如此,除利用个别复合砖的结构设计以达成隔热隔音效果外,本发明更特别注意所筑成墙体与梁、柱交接处所可能产生的隙缝,并加以防堵,以求获得最佳的隔热隔音效果。请参阅图8与图9,其显示本发明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的第二实施例中隔热隔音层的立体外观图以及使用前述复合砖所筑成的墙体的俯视图;其中,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主要在于隔热隔音层的构形。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隔热隔音层12’具有一中央部121’,且该中央部沿其周缘向上、下、左、右方向分别延伸出一翼部123’。此外,如图8所示,该隔热隔音层12’在两侧面上,同样分别设有相互交错排列的纵走与横走沟,在第一实施例中已有相关叙述,因此不再赘述。此外,在实施时,第一砖层14’的宽度小于隔热隔音层12’的一侧面的宽度,而第二砖层16’的宽度则小于隔热隔音层12’的另一侧面的宽度。藉此设计,如图9所示,以复合砖水平方向连接为例,当相邻的复合砖以隔热隔音层的翼部彼此密接时,可使相邻的第一砖层或第二砖层之间形成一预留涂布水泥5的空间。在使用时,每一复合砖的隔热隔音层的翼部,可与垂直以及水平方向的相邻其他复合砖的隔热隔音层的翼部相互密合,而复合砖与复合砖之间的固接,则利用涂布于砖层间的水泥达成。此外,在实施时,第二实施例所揭示的复合砖可使用于建筑外墙或室内隔间墙;在建筑外墙时,为强化整体结构强度以及避免因长时间使用而产生裂隙,亦可采用第一实施例所揭示的设计,在第一砖层上设置供容纳钢筋的钢筋结合沟槽组。综上所述,本发明确实可达到预期的目的,提供一种利用环保材质制成,在两砖层间设有隔热隔音层,并适用于墙体建筑(外墙或室内隔间墙)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除可有效断绝热桥(热传导路径)与音桥(声音传导路径)而赋予较佳隔音隔热效能外,同时亦具备质轻、高硬度、环保、经济以及砌作简易等优点。其极具产业利用的价值,爰依法提出专利申请。又上述说明与附图仅是用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凡本领域技术人员,仍可做等效的局部变化与修饰,其并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与精神。
权利要求
1.一种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隔热隔音层,其于一第一侧面上设有至少一组第一纵走与横走沟,于一第二侧面上设有至少一组第二纵走与横走沟,且前述第一纵走与横走沟以及第二纵走与横走沟的位置相互错开;一第一砖层,以一体成型方式结合于前述隔热隔音层的第一侧面,并填满前述至少一组第一纵走与横走沟;以及一第二砖层,以一体成型方式结合于前述隔热隔音层的第二侧面,并填满前述至少一组第二纵走与横走沟;其中,第二砖层的厚度大于第一砖层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砖层和第二砖层分别为一冷结砖层,该冷结砖层是利用化学冷结法处理废淤泥所得的未固化物以及固化块体混合制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其特征在于,该冷结砖层含有占整体重量的 20%重量百分比的浮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砖层和第二砖层由砂浆与混凝土混合制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砖层和第二砖层含有占整体重量的20 30%重量百分比的浮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其特征在于,该隔热隔音层由聚苯乙烯废料经物理发泡方式押出成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砖层于远离该隔热隔音层的外侧面上,更设有至少一钢筋结合沟槽组,每组钢筋结合沟槽组包括一纵走沟槽以及一横走沟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砖层与第二砖层于远离该隔热隔音层的外侧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一钢筋结合沟槽组,每组钢筋结合沟槽组包括一纵走沟槽以及一横走沟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其特征在于,该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为一矩形块体,于其顶面、底面、左侧面以及右侧面上,分别设有一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 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且前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的形状分别对应于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供与垂直、水平方向相邻的复合砖相互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具有至少一突脊,该第二连接部具有至少一沟槽,且该沟槽的形状相对应于该突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第一隔热材质保护件与至少一第二隔热材质保护件;该第一隔热材质保护件于一侧设有至少一凹陷,供包覆该第一连接部的至少一突脊;该第二隔热材质保护件于一侧则设有至少一突部, 供结合于第二连接部的至少一沟槽内。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具有两个突脊,该第二连接部具有两个沟槽,且该沟槽的深度小于该突脊的高度。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其特征在于,该第三连接部具有至少一沟槽,该第四连接部具有至少一突脊,且该突脊的形状相对应于该沟槽。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具有两个沟槽,该第二连接部具有两个突脊,且该沟槽的深度小于该突脊的高度。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砖层于内部具有至少一密闭空间。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其特征在于,该密闭空间呈柱状,且为垂直走向。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纵走与横走沟以及第二纵走与横走沟,于底部分别向两侧边凹入,以形成T字型沟体。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其特征在于,该隔热隔音层具有一中央部,且该中央部沿周缘向外延伸形成的至少一翼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其特征在于,该中央部向上、下、左、右方向分别延伸出一翼部。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砖层的宽度小于隔热隔音层的第一侧面的宽度,而第二砖层的宽度则小于隔热隔音层的第二侧面的宽度。
全文摘要
一种环保隔热隔音复合砖,包括隔热隔音层、第一与第二砖层。前述隔热隔音层于第一与第二侧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一组第一、第二纵走与横走沟,且第一、第二纵走与横走沟的位置相互错离;前述第一砖层一体成型结合于隔热隔音层第一侧面,并填满前述至少一组第一纵走与横走沟;前述第二砖层则一体成型结合于前述隔热隔音层第二侧面,并填满前述至少一组第二纵走与横走沟;其中,该第二砖层的厚度大于第一砖层的厚度。
文档编号E04C1/41GK102454245SQ20101053027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9日
发明者詹德威 申请人:詹德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