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灯管的全自动成型弯脚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4268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螺旋灯管的全自动成型弯脚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灯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螺旋灯管的全自动成型弯脚设 备。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在生产螺旋灯管的明管设备中,成型及弯脚这两道工序还处于由臂工操 作向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螺旋灯管的工艺较为复杂,其自动化设备的研制也比较困 难,因此臂工操作还处于主导地位;臂工操作主要是利用电机带动模具依靠人工将烤好的 玻璃管旋转成型,然后再由下一道弯脚工序将两只脚按一定的要求弯下,这一道工序也是 纯臂工操作;这种生产工艺和设备要求工人有很高的操作熟练程度,存在工艺很难掌握、生 产效率不高、合格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提供一种螺旋灯管的全自动化 生产设备,使成型及弯脚这两道工序在实现自动化生产的同时实现一体化操作,解决现有 技术中存在的生产工艺很难掌握、生产效率不高和产品合格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螺旋灯管的全自动成型弯 脚设备,包括加热炉、上管台、成型模具、用于成型的第一机械臂、用于移动成型玻管的第二 机械臂、用于固定成型玻管的第三机械臂、用于成型玻管弯脚的第四机械臂、机动火头和机 架;该加热炉通过第一气缸装在机架的顶部;上管台装在加热炉前方的机架上并与加 热炉相配合;在上管台下方的机架上装有两个用于成型的第一机械臂;在加热炉下方的与 第一机械臂相配合位置的机架上装成型模具;该成型模具下方的机架上通过能够控制行程 方向的导轨装第二机械臂;第三机械臂装在第二机械臂的下方并与第二机械臂相互配合; 两个第四机械臂分别装在机架的底部并与第三机械臂相互配合;两个机动火头装在机架底 部并分别位于两个第四机械臂的旁边,其用来对弯脚部分进行加热,火焰大小可自动控制。所述上管台通过一能够使上管台移动的第二气缸装在机架中;在第二气缸与上管 台之间还装有能够使上管台倾斜的第三气缸。第三气缸的作用是使上管台倾斜以便于取 管,第二气缸的作用是带动上管台移动负责将管送至加热炉内。所述加热炉的下方设有可开闭的挡板。所述第一机械臂的内部分别装有吹风管。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螺旋灯管的全自动成型弯脚时,其过程如下下料采用第三气缸将上管台倾斜,再由第二气缸将管送至加热炉内;加热加热炉挡板打开,两副管夹固定住管,挡板关闭进行加热;移位加热炉将加热好的管下移至成型模具上,由第一机械臂锁定管的两端;其 原理是通过侧面的气缸推动一个锥形体将第一机械臂的两只脚撑开,这两只脚通过一个互联机构连接在一起,当一端被撑开时,另一端则夹住灯管;两只脚中间设计有风道,用于成 型时打气;升模第一机械臂向成型模具方向同向移动,移动速度与成型模具外径旋转的线 速度大小相同,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如果两个速度大小不一的话,会造成管壁过薄,管径过 大或者外包不符合要求等一系列问题;鼓管通过风管吹风,将管径吹成所要求的规格;冷却将管内的热空气排出;退模将成型模具退出;移位(准备弯脚)由用于移动成型玻管的第二机械臂将管从成型模具上取下,换 第三机械臂固定位置;由第四机械臂锁定两管脚末段;局部(要弯脚部分)明火加热,设计的两个可移动式火头,不加热时火焰自动调 小,这样可节约能源;灯管上移由第三机械臂完成,上升为弯脚预留空间;弯脚由两个第四机械臂完成;鼓管通过风管吹风,将弯脚处管径吹成所要求的规格;下管从第三机械臂上将弯好的管取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加热炉、上管台、成型模具、用于成型的第 一机械臂、用于移动成型玻管的第二机械臂、用于固定成型玻管的第三机械臂、用于成型玻 管弯脚的第四机械臂、机动火头和机架来构成螺旋灯管的全自动成型弯脚设备,与现有技 术相比,具有如下效果一是,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二是,生产工艺改进后减少了资源消 耗;三是,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螺 旋灯管的全自动成型弯脚设备不局限于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管台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螺旋灯管的全自动成型弯脚设备, 包括上管台1、加热炉2、成型模具3、用于成型的第一机械臂4、用于移动成型玻管的第二机 械臂5、用于固定成型玻管的第三机械臂6、用于成型玻管弯脚的第四机械臂7、机动火头和 机架8。该加热炉2通过第一气缸装在机架的顶部;上管台1装在加热炉前方的机架上并 与加热炉2相配合;在上管台1下方的机架上装有两个用于成型的第一机械臂4 ;在加热炉 2下方的与第一机械臂4相配合位置的机架上装成型模具3 ;该成型模具3下方的机架上通 过能够控制行程方向的导轨装第二机械臂5 ;第三机械臂6装在第二机械臂5的下方并与第二机械臂5相互配合;两个第四机械臂7分别装在机架的底部并与第三机械臂6相互配 合;两个机动火头装在机架8底部并分别位于两个第四机械臂7的旁边,用来对弯脚部分进 行加热,火焰大小可自动控制。所述加热炉2的下方设有可开闭的挡板。所述第一机械臂4的内部分别装有吹风管。如图3所示,所述上管台1通过一能够使上管台1移动的第二气缸10装在机架 中;在第二气缸10与上管台1之间还装有能够使上管台1倾斜的第三气缸9。第三气缸9 的作用是使上管台倾斜以便于取管,第二气缸10的作用是带动上管台移动负责将管送至 加热炉内。成型工序是在现有成型机基础之上设计安装了用于成型的第一机械臂4代替了 人工操作,将现有的加热炉设计成可移动式的,而且在加热炉2下方设计有挡板封住下口, 使得移动过程中加热炉2的保温性能更好;在加热炉2移动到位时,挡板还能自动退开,玻 璃管经加热后送至成型模具3上再由第一机械臂4完成成型,最后将管内的热空气排出,实 现了成型工序的自动化。弯脚工序由第三机械臂6与第四机械臂7配合完成,螺旋灯管的灯脚转弯部分呈 抛物线状,其弯脚过程符合物体做抛物线运动的原理,第四机械臂7根据设计的机构分别 做抛物线运动,实现了弯脚工序的自动化。用于移动成型玻管的第二机械臂5将成型和弯脚两道工序整合起来实现一体化 操作,通过它将成型好的玻璃管转移到弯脚工序。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螺旋灯管的全自动成型弯脚时,其过程如下下料采用第二气缸9将上管台倾斜,再由第三气缸10将管送至加热炉2内;加热加热炉2挡板打开,两副管夹固定住管,挡板关闭进行加热;移位加热炉2将加热好的管下移至成型模具3上,由第一机械臂4锁定管的两 端;其原理是通过侧面的气缸推动一个锥形体将第一机械臂4的两只脚撑开,这两只脚通 过一个互联机构连接在一起,当一端被撑开时,另一端则夹住灯管;两只脚中间设计有风 道,用于成型时打气;升模第一机械臂4向成型模具3方向同向移动,移动速度与成型模具3外径旋转 的线速度大小相同,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如果两个速度大小不一的话,会造成管壁过薄,管 径过大或者外包不符合要求等一系列问题;鼓管通过风管吹风,将管径吹成所要求的规格;冷却将管内的热空气排出;退模将成型模具3退出;移位(准备弯脚)由用于移动成型玻管的第二机械臂5将管从成型模具3上取 下,换第三机械臂6固定位置;由第四机械臂7锁定两管脚末段;局部(要弯脚部分)明火加热,设计的两个可移动式火头,不加热时火焰自动调 小,这样可节约能源;灯管上移由第三机械臂6完成,上升为弯脚预留空间;弯脚由第四机械臂7完成;[0050]鼓管通过风管吹风,将弯脚处管径吹成所要求的规格;下管从第三机械臂6上将弯好的管取下。从下料到为退模为“成型”工序;从移位到下管为“弯脚”工序。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螺旋灯管的全自动成型弯脚设 备,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 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螺旋灯管的全自动成型弯脚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加热炉、上管台、成型模具、用于成型的第一机械臂、用于移动成型玻管的第二机械臂、用于固定成型玻管的第三机械臂、用于成型玻管弯脚的第四机械臂、机动火头和机架;该加热炉通过第一气缸装在机架的顶部;上管台装在加热炉前方的机架上并与加热炉相配合;在上管台下方的机架上装有两个用于成型的第一机械臂;在加热炉下方的与第一机械臂相配合位置的机架上装成型模具;该成型模具下方的机架上通过能够控制行程方向的导轨装第二机械臂;第三机械臂装在第二机械臂的下方并与第二机械臂相互配合;两个第四机械臂分别装在机架的底部并与第三机械臂相互配合;两个机动火头装在机架底部并分别位于两个第四机械臂的旁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灯管的全自动成型弯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 管台通过一能够使上管台移动的第二气缸装在机架中;在第二气缸与上管台之间还装有能 够使上管台倾斜的第三气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灯管的全自动成型弯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 热炉的下方设有可开闭的挡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灯管的全自动成型弯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机械臂的内部分别装有吹风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旋灯管的全自动成型弯脚设备,包括加热炉、上管台、成型模具、用于成型的第一机械臂、用于移动成型玻管的第二机械臂、用于固定成型玻管的第三机械臂、用于成型玻管弯脚的第四机械臂、机动火头和机架;该加热炉装在机架的顶部;上管台装在加热炉前方;在上管台下方设有两个用于成型的第一机械臂;在加热炉下方设有成型模具;该成型模具下方安装用于移动成型玻管的第二机械臂;用于固定成型玻管的第三机械臂设在第二机械臂的下方;两个第四机械臂分别装在机架的底部;两个机动火头分别位于两个第四机械臂的旁边。本实用新型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产工艺很难掌握且耗电、生产效率不高和产品合格率低的问题。
文档编号C03B23/045GK201722281SQ20102022193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0日
发明者李其灵 申请人:四川鼎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