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支架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932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钢筋支架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使用于楼板建筑以支撑钢筋层的钢筋支架座,尤指一种 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具较佳支撑强度,可双向承载钢筋,除有效达成对钢筋层的固定 和支撑等功能外,亦可使下钢筋层与模板层间保持固定距离,并可弹性调整上、下钢筋层间 距,以适用于各式楼板建筑的钢筋支架座。
背景技术
不论普通楼板或中空楼板,其基本结构皆包括一上钢筋层、一下钢筋层以及一模 板层。为避免整体钢筋层(包括上钢筋层与下钢筋层)直接与模板层接触,现有技术有使 用塑胶块、石块或混凝土块作为垫块,将其置于下钢筋层以及模板层之间,借以将下钢筋层 以及模板层相互隔离。然而,垫块于使用上存有数个缺点首先,由于垫块通常难以依照单一固定规格加 以制造,因此垫块在高度方面彼此有所差异,而无法使下钢筋层与模板层间维持等距;其 次,即使所使用的垫块皆为同一规格,然而由于垫块并非固定于下钢筋层下方或模板层上 方,因此易于滑离原放置的位置,从而导致钢筋层的倾斜;此外,当使用石块或混凝土块作 为垫块时,于承载钢筋层时,容易发生结构崩裂的情形,而导致部份下钢筋层钢筋直接与模 板层相接触。此外,为支撑整体钢筋层的结构,现有技术是于上钢筋层以及下钢筋层间,使用以 钢条折成的Z型支撑架或支撑椅作为支撑。以Z型支撑架为例,其包括一上水平部、一下水 平部以及一接近垂直的支撑部,其中该上水平部以及下水平部是分别与上钢筋层以及下钢 筋层相绑合。然而,由于上钢筋层与下钢筋层的间距约为一固定值,若Z型支撑架的接近垂直 的支撑部高度,于制造时未能统一规格而产生较大误差时,于使用上则将造成困难。且,不 论Z型支撑架或支撑椅的使用,皆将造成整体营建成本的增加。有鉴于此,为改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提出一种可适用于各式楼板建 筑的钢筋支架座,其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具较佳支撑强度,可双向承载钢筋,除有效达 成对钢筋层的固定和支撑等功能外,亦可使钢筋层与模板层间保持固定距离,并可弹性调 整上、下钢筋层的间距。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支撑强度较佳,可双 向承载钢筋,执行对钢筋层的固定和支撑等功能,而可使用于各式楼板建筑的钢筋支架座。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基部的钢筋支架座,借此设计,可 有效将下钢筋层与模板层相互隔离,并使两者之间保持等距。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支撑架的钢筋支架座,借此设计, 不仅可有效隔离上、下钢筋层,使两者之间保持等距,并可经由改变支撑架的高度,而使整体钢筋层具有适合所欲建筑楼板种类的高度。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供使用于楼板建筑的钢筋支架座,包括有一 支撑架以及一基部。前述支撑架呈M字型,具有二连接脚,并于顶端设有一向下凹陷的鞍 部,供承载楼板内上钢筋层的钢筋。前述基部用于双向承载楼板内下钢筋层的钢筋,并于顶 部设有向内凹陷的二卡合部,且该卡合部的设置对应于该支撑架连接脚,借此使该基部得 以与前述支撑架可分离式地相互结合。于实施时,前述基部较佳包括一主体以及由该主体向外延伸而形成的至少二翼 部,且所述两个卡合部设置于该主体上。最佳包括有一主体以及四翼部;于后者中,该四翼 部两两对称地设置于该主体的两侧,且每一翼部于顶端设有一凹陷。其中,至少一个翼部于 底端设有一个凹陷。于实施时,前述支撑架较佳由铁质材料所制成,而前述基座较佳由塑胶所制成。于实施时,前述支撑架的高度较佳是介于8至50厘米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借助上述结构设计,实现了结构简单、制作成本 低廉的目的,且具较佳支撑强度,可双向承载钢筋,除有效达成对钢筋层的固定和支撑等功 能外,亦可使钢筋层与模板层间保持固定距离,并可弹性调整上、下钢筋层间距,以适用于 各式楼板建筑的钢筋支架座。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与作用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兹借助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 图详述于后。
图1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支架座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支架座的立体外观图。图3-5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支架座于楼板建筑中使用的示意图。图6是显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支架座的楼板的剖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钢筋支架座122连接脚14 基部1422 凹陷区1426贯穿孔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钢筋支架座1,可适用于中空或一般楼板建筑,其结构包括一支 撑架12以及一基部14,且前述支撑架12与前述基部14以可分离方式相互卡合。请参图1至2及图6,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支架座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以及 立体外观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钢筋支架座包括有一支撑架12、一基部14以及一结 合件16。前述支撑架12呈M字型,并包括有二连接脚122以及一鞍部124 ;其中,前述鞍部 1 设置于支撑架12顶端,并呈向下凹陷的形状,用于承载楼板内上钢筋层的钢筋。于材质 上,该支撑架可利用铁质材料以制成,以获得较佳的支撑能力;于高度方面,可根据不同类
144翼部 16结合件 22上钢筋层钢筋 32下钢筋层钢筋
12支撑架 124鞍部 142主体 1424卡合部
1442、1444 凹陷 2上钢筋层 3下钢筋层 4模板层型楼板的需求,而弹性制作成具有8至50厘米之间的高度。前述基部14包括有一主体以及数个自该主体向外延伸的翼部,且于材质上,较佳 由塑胶制成。于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该基部14具有一主体142以及四翼部144,且该翼 部144以两两对称方式,分别设置于该主体142的两侧。前述基部14的主体142于顶部形成有一凹陷区1422,且于凹陷区1422两旁侧设 有两个向内凹陷的卡合部1424,该等卡合部14 相对应于支撑架12的连接脚122而设置; 借助连接脚122与卡合部14M的相互卡合,则可将支撑架12与基部14相互结合成一体。此外,于本实施例中,前述主体142具有一贯穿孔道1似6,且该贯穿孔道1似6于主 体的顶端与底端分别具有一开口,而与外界相通。经由此贯穿孔道1似6的设置,可使用前 述结合件16达到将基部14固定于一模板层上的目的。前述基部14的每一翼部144,分别于顶端以及底端分别设有一凹陷1442、1444。于 实施时,设置翼部144顶端的凹陷可与设置于主体142顶部的凹陷区1422搭配使用,以作 为承载楼板内下钢筋层的钢筋。如图所示,位于主体142 —侧的二翼部144所可承载钢筋的走向,恰可与主体142 凹陷区1422所可承载钢筋的走向互补;换言之,于支撑楼板内下钢筋层的钢筋方面,基部 14可提供双向承载的效能。请参阅图3至6,其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支架座使用于楼板建筑的一实施状 态。如图3所示,于实施时,首先将多个钢筋支架座1的基部14铺设于模板层4上,设 置方式可依照不同楼板的需求而调整。于铺设时,如图6所示,为使基部14得以固定于模 板层4上,施工者可将结合件(即图式中的钉体16)贯穿该基部14的贯穿孔道1426,并钉 入下方的模板层4内,借以将基部14稳固地固定于模板层4上。此固定方式仅为一示例, 于固定基部14方面,亦可使用其他等效的手段以达成相同功能。当完成基部14的铺设后,即可将下钢筋层3的钢筋32架设于基部14上-即分别 承载于基部主体142的凹陷区1422以及翼部144的顶端凹陷1442上。如此即完成下钢筋 层3的架设,其中借助基部14的使用,可有效将下钢筋层3与模板层4等距隔离,而使两者 间维持均一间距。随后,如图4所示,将支撑架12的连接脚122结合于基部14的卡合部14 内,接 着再铺设上钢筋层2。如图5所示,上钢筋层2中的一走向的钢筋22可承载于支撑架12的 鞍部IM上,另一走向的钢筋22则可压置于承载于鞍部124的钢筋上。于此,则可完成整 体钢筋层(包括上钢筋层2以及下钢筋层3)的架设,其中借助支撑架12的使用,可使上、 下钢筋层2、3之间维持等距;此外,经由改变支撑架12的高度,亦可简单弹性调整所欲建筑 楼板内钢筋层的高度。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可达到预期的目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廉,具较佳支撑强度,可双向承载钢筋,除有效达成对钢筋层的固定和支撑等功能外,亦可 使钢筋层与模板层间保持固定距离,并可弹性调整上、下钢筋层间距,以适用于各式楼板建 筑的钢筋支架座。其极具产业利用的价值,依法提出专利申请。又上述说明与附图仅是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凡熟于此业技艺的人士, 仍可做等效的局部变化与修饰,其并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与精神。
权利要求1.一种钢筋支架座,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个支撑架,呈M字型,具有二个连接脚,并于顶端设有一个供承载楼板内上钢筋层的 钢筋的向下凹陷的鞍部;以及一个供双向承载楼板内下钢筋层的钢筋的基部,于该基部的顶部设有向内凹陷的两个 卡合部;各该卡合部对应于所述支撑架连接脚而设置;所述基部与该支撑架以可分离式地 相互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支架座,其特征在于,该基部包括主体以及由该主体向 外延伸形成的至少两个翼部,且所述两个卡合部设置于该主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支架座,其特征在于,该主体于顶部设有一个凹陷区,且 至少一个翼部于顶端形成有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支架座,其特征在于,该基部具有四个翼部,各该翼部两 两对称设置于该主体的两侧,且每一个翼部于顶端设有一个凹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筋支架座,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翼部于底端设有一个凹陷。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支架座,其特征在于,该主体更具有一个贯穿孔道,该贯 穿孔道于该主体的顶端与底端分别设有一个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筋支架座,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个结合件,该结合件经由 该贯穿孔道,而将该基部固定于一个模板层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筋支架座,其特征在于,该结合件为钉体。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钢筋支架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为由铁质材 料制成的支撑架,所述基座为塑胶所制成的基座。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钢筋支架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高度是介 于8至50厘米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钢筋支架座,供使用于楼板建筑,包括支撑架以及基部;前述支撑架呈M字型,具有二连接脚,并于顶端设有一向下凹陷的鞍部,用以承载楼板内上钢筋层的钢筋;前述基部用于双向承载楼板内下钢筋层的钢筋,并相对应于支撑架连接脚,而于顶部设有向内凹陷的二卡合部,而使基部与前述支撑架得以分离式地相互结合。借此设计,不仅可有效固定与支撑楼板内的钢筋层,同时亦可使钢筋层与模板层间保持固定距离。
文档编号E04C5/16GK201817972SQ20102053121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6日
发明者詹德威 申请人:詹德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