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造高承载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

文档序号:1849473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制造高承载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制造高承载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因其工厂批量生产供应,具有单桩承载力高、桩身质量好、施工周期短等特点。一般的混凝土管桩的承载力取决于两个参数,一个是管桩端面的大小,另一个是管桩桩体面积的大小。在我国沿海地区的软弱地基工程中,管桩端面的承载力占整个管桩承载力的10% 20%左右,管桩桩体与周围基础土的摩擦力所形成的承载力占整个管桩的80%以上。目前普遍使用的混凝土管桩形状基本上是等直径圆柱体,此种机构的混凝土管桩端面面积小,从而使得管桩端面的承载力较小;另外,此种结构的混凝土管桩的桩体面积也较小,故而管桩桩体与周围基础土的摩擦力就小,使得管桩的承载力较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弊端,提供一种制造高承载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本发明所述制造高承载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选取预定长度钢筒管,在该钢筒管内部设置钢筋网骨架,并在该钢筒管外部焊接多个具有内空间的尖状体,且所述尖状体的尖体方向朝下;步骤二,在所述钢筋网骨架内部设置灌装模;步骤三,在所述灌装模与钢筒管内壁之间灌入混凝土,并静放设定时间后脱模。本发明所述制造高承载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中,所述尖状体为弯折的三角形铁板。本发明所述制造高承载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中,通过设置尖体方向朝下的尖状体,使得在不影响打桩工艺的前提下,增大了桩体的面积,从而使管桩桩体与周围基础土的摩擦力得以增强,大大提高了管桩的承载力。


图1为本发明所述制造高承载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制造高承载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1,选取预定长度钢筒管,在该钢筒管内部设置钢筋网骨架,并在该钢筒管
3外部焊接多个具有内空间的尖状体,且所述尖状体的尖体方向朝下。本步骤中,所述尖状体可为弯折的三角形铁板。所述三角形铁板可沿钢筒管外部以三角形、四边形、或者其他规则图形等方式分布。步骤102,在所述钢筋网骨架内部设置灌装模。本步骤中,所述灌装模与钢筒管之间形成一空间,所述钢筋网骨架则处于该空间内。而所述灌装模则可采用木质围板制成,以方便后续的拆除工序。步骤103,在所述灌装模与钢筒管内壁之间灌入混凝土,并静放设定时间后脱模。本步骤中,在灌装模与钢筒管内壁之间灌入混凝土后,所述钢筋网骨架也被混凝土包覆,可提高混凝土管桩的机械强度。在灌入混凝土后,按国家标准将此混凝土管桩静放至设定时间后,拆除灌装模既可。本发明所述制造高承载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中,通过设置尖体方向朝下的尖状体,使得在不影响打桩工艺的前提下,增大了桩体的面积,从而使管桩桩体与周围基础土的摩擦力得以增强,大大提高了管桩的承载力。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权利要求
1.一种制造高承载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选取预定长度钢筒管,在该钢筒管内部设置钢筋网骨架,并在该钢筒管外部焊接多个具有内空间的尖状体,且所述尖状体的尖体方向朝下; 步骤二,在所述钢筋网骨架内部设置灌装模;步骤三,在所述灌装模与钢筒管内壁之间灌入混凝土,并静放设定时间后脱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尖状体为弯折的三角形铁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造高承载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取预定长度钢筒管,在该钢筒管内部设置钢筋网骨架,并在该钢筒管外部焊接多个具有内空间的尖状体,且所述尖状体的尖体方向朝下;在所述钢筋网骨架内部设置灌装模;在所述灌装模与钢筒管内壁之间灌入混凝土,并静放设定时间后脱模。本发明所述制造高承载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中,通过设置尖体方向朝下的尖状体,使得在不影响打桩工艺的前提下,增大了桩体的面积,从而使管桩桩体与周围基础土的摩擦力得以增强,大大提高了管桩的承载力。
文档编号B28B21/60GK102343624SQ201110143168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31日
发明者余景岐, 李国树, 牛斌, 艾铁岭, 谢志峰, 谢铁桥, 马琳 申请人:天津市银龙预应力钢材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