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造抗拔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

文档序号:1849475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制造抗拔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制造抗拔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
背景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因其价格低廉、质量可靠、施工方便等诸多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有技术中,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多是以多个钢筋编制成钢筋笼,在钢筋笼的两端焊接于端板上,之后以混凝土浇注而成。所述桩体内的钢筋一般为直线型,其抗拔性能有限,若在强力操作情况下,难免会损伤其机械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弊端,提供一种制造抗拔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本发明所述的制造抗拔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截取预定长度的两个钢筒管作为端板,在该两个端板之间焊接多个角钢;步骤二,在所述角钢外围螺旋缠绕预应力钢筋,并将钢筋与角钢焊接牢固,以形成预应力钢骨架;步骤三,在该钢骨架的内部及外围分别设置灌装模,并在所述两个灌装模之间灌入混凝土,静放至设定时间后脱模。本发明所述的制造抗拔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中,以抗拔性能优良的角钢代替现有技术中的钢筋,使得制成的混凝土管桩的机械性能大幅提高,保证了强力操作下不会被损坏。


图1为本发明所述制造抗拔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制造抗拔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1,截取预定长度的两个钢筒管作为端板,在该两个端板之间焊接多个角钢。本步骤中,在两个端板之间焊接多个角钢以取代现有技术中的钢筋。众所周知,角钢具有显著的抗压、抗拔性能。因此,本发明中采用角钢作为骨架,可显著提高混凝土管桩的机械性能。
步骤102,在所述角钢外围螺旋缠绕预应力钢筋,并将钢筋与角钢焊接牢固,以形成预应力钢骨架。本步骤中,在所述角钢外围设置螺旋钢筋,使之与角钢形成稳定的网状骨架结构。步骤103,在该钢骨架的内部及外围分别设置灌装模,并在所述两个灌装模之间灌入混凝土,静放至设定时间后脱模。本步骤中设置的灌装模将钢骨架夹于其中,当在所述内部及外围灌装模之间灌入混凝土之后,所述钢骨架即被混凝土包覆。按国家标准规定对混凝土静放设定时间后,拆除所述灌装模即可。本发明所述的制造抗拔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中,以抗拔性能优良的角钢代替现有技术中的钢筋,使得制成的混凝土管桩的机械性能大幅提高,保证了强力操作下不会被损坏。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权利要求
1. 一种制造抗拔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截取预定长度的两个钢筒管作为端板,在该两个端板之间焊接多个角钢; 步骤二,在所述角钢外围螺旋缠绕预应力钢筋,并将钢筋与角钢焊接牢固,以形成预应力钢骨架;步骤三,在该钢骨架的内部及外围分别设置灌装模,并在所述两个灌装模之间灌入混凝土,静放至设定时间后脱模。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造抗拔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截取预定长度的两个钢筒管作为端板,在该两个端板之间焊接多个角钢;在所述角钢外围螺旋缠绕预应力钢筋,并将钢筋与角钢焊接牢固,以形成预应力钢骨架;在该钢骨架的内部及外围分别设置灌装模,并在所述两个灌装模之间灌入混凝土,静放至设定时间后脱模。本发明所述的制造抗拔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中,以抗拔性能优良的角钢代替现有技术中的钢筋,使得制成的混凝土管桩的机械性能大幅提高,保证了强力操作下不会被损坏。
文档编号B28B21/60GK102343625SQ20111014323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31日
发明者余景岐, 李国树, 牛斌, 艾铁岭, 谢志峰, 谢铁桥, 马琳 申请人:天津市银龙预应力钢材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