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立体停车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1625阅读:8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移动式立体停车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停车设施,特别是一种可移动式立体停车场。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经济活动的增多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城市中以大型文化体育活动、会展、商业促销活动等为代表的大型活动举行次数越来越多,大型活动期间短时间内产生和汇集的交通需求对包括停车设施在内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与此同时,随着旅游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特别是自驾车旅游的兴起,在旅游高峰期旅游景区的停车供求矛盾也十分突出。大型活动、旅游旺季景区这类临时性、突发型停车需求具有需求量大、临时性和停放时间集中的特点。如果为这类短期停车需求建造固定式立体停车设施,不仅建造成本高,而且短期停车需求结束后使用率过低;如果仅仅依靠开辟临时地面停车场,考虑到城市用地的日益紧张以及旅游景区的地形限制,临时停车场的面积受到很大限制,采用地面停车而增加的泊位数将十分有限。因此,一种方便运输、安装和拆卸的短期立体停车设施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动式的立体停车场,在大型活动、旅游高峰到来之前,能够使用货运车辆将停车场结构模块运送到指定地点进行安装,使用期过后能方便拆卸然后运输到储存地,等待下一次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移动式立体停车场,包括一个以上相同的停车模块,相邻停车模块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在多个停车模块组成的停车通道的任一侧设有汽车升降装置;所述停车模块包括I层以上停车通道,每层停车通道包括支架和支撑板,支架包括4个平行设置、围成平行四边形的支柱和2个平行设置的横梁,各横梁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不同的支柱,且横梁可以自身长度方向为轴转动;支撑板包括一号板和二号板,横梁分为一号梁和二号梁;二号板的一边与二号梁固定连接,对边为自由边,可搭接在一号梁之上;一号板的一边与一号梁固定连接,并转动连接二号板的自由边;所述在同一层停车通道的相邻两个停车模块之间,后一个模块的一号板可搭接在前一个模块的二号梁上;所述单个停车模块中,各层停车通道的支架共用4个支柱。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人行梯,其位于停车通道口的任一侧。一般来说,用于汽车升降的装置需要较大的功率,运行一次的损耗也会非常大,专门设置一个功率需求较小的人行梯,供司机或者其他人员在停车完毕离开停车场时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节能的目的。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斜杆,斜杆两端分别连接相邻两个停车模块中前一个停车模块的左侧支柱下端和后一个停车模块的右侧支柱上端。连接处可采用螺杆螺帽配合固定,等现有技术中的可拆卸固定方式。此外,斜杆也可根据需要加密设置,可使停车场的结构更加稳定。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汽车升降装置为汽车升降电梯。汽车升降电梯可选用现有技术中的升降式电梯,除此以外,还可利用搭板的形式使汽车需要停放时能够从地面行驶到相应层的停车通道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支架的四个支柱为液压伸缩杆。支柱的伸缩使得单个停车模块可以更大限度的压缩,从而更加节约运输时所占的空间,使运输更加快速方便。优选的,所述一号板与二号板之间采用铰链转动连接。在需要压缩时,一号板可方便的旋转到二号板的上方,便于进一步的压缩。在应用时,多个停车模块并排通过斜杆固定后形成一个具有多层停车通道的停车场,每层停车通道上划分单向行车道和停车位,具体划分方式可参考地面式停车场的划分,车位可随意调节。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模块化安装技术,由于各模块可以折叠,折叠后体积较小,便于运输;展开后整个结构为典型的梁柱结构,受力特点明确;通过合理的截面尺寸设计,还将能够承受相应要求的荷载强度。模块结构和尺寸的优化设计使得该停车设施具有安装与拆卸速度快、运输方便、能够反复使用、安装前可灵活调整泊位数等优点。在使用时,其单位停车位占地面积较小,在满足临时性、突发型停车需求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适合作为大型活动、旅游旺季等停车需求的短期停车设施,也可以作为修建永久停车设施前的过渡性停车设施。

图I所示为本发明的多模块组合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单个停车模块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模块之间的连接组装示意图;图4所示为多模块组装后的单层通道俯视图;图5所示为停车通道内部区域划分示意图;图6. I至图6. 5所示为本发明的单个模块压缩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加明显易懂,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做进一步说明。结合图I至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可移动式立体停车场包括并排设置的二十个停车模块1,相邻停车模块之间通过连接件即斜杆2固定连接。在同一层停车通道的相邻模块I之间,后一个模块的一号板13搭接在前一个模块的二号梁15上;单个停车模块为三层结构,每一层的支架共用4个支柱,4个支柱平行设置,且内部围成长方形,支柱采用液压伸缩杆;每一层还包括支撑板和2个相互平行的横梁,横梁即一号梁16和二号梁15,一号梁16两端分别垂直连接左侧2个支柱11,二号梁15两端分别垂直转动连接右侧2个支柱12,两个横梁皆可以其长度方向为轴转动;支撑板包括一号板13和二号板14,二号板14的一边固定连接二号梁15,对边为自由边可搭接在一号梁16上;一号板13的一边与一号梁16固定连接,并转动连接二号板14的自由边。结合图3所示,斜杆2两端分别连接相邻两个停车模块I中前一个停车模块I的右侧立柱12下端和后一个停车模块I的右侧支柱12上端,为使结构更加牢固,斜杆的中部同时固定连接后一个停车模块I的左侧立柱11中间部位。连接处可采用螺杆螺帽配合固定,等现有技术中的可拆卸的固定方式。结合图4、图5所示,一号板13与二号板14之间采用铰链17实现转动连接。在多个停车模块并排形成的停车通道两端,各设有汽车升降电梯3(也可为搭板)和人行电梯4(也可为简易楼梯);各层平面划分采用了斜列式停车位的方式,设有一个单向通道5,单向通道5两侧设有若干停车位6 ;存车过程为司机和汽车共同乘坐汽车专用升降电梯3 (或者司机驾驶汽车通过搭板)到达某一楼层,沿单向通道5将汽车驶到停车位6,然后司 机乘坐人行电梯4(或者简易楼梯)离开停车场。取车过程与之相反,皆十分方便。结合图6. I至图6. 5所示为单个停车模块折叠压缩的过程示意图,各层的一号梁13与一号板16固定在一起、二号梁14与二号板15固定在一起、一号板13和二号板14之间使用铰链17连接。在折叠过程中,横梁能够随着与之相固定的支撑板一起转动,从而实现了单个模块I各层的折叠,过程为旋转一号板13使各层的一号板13和二号板14重叠在一起,然后将这个模块折起,并通过液压伸缩杆式支柱的缩短进一步减小单个模块折叠后所占的空间,这样,在折叠后单个模块的尺寸大大减小,能够通过货运车辆进行运输。与折叠拆装相反的,可移动式立体停车场安装时先将单个停车模块展开,然后将各模块相互搭接,并安装斜杆2固定即可。对于第一个模块,可为其专门设置两根支柱及三个横梁用于支撑第一个停车模块三层停车通道的一号板,也可使其自由下垂或拆下。在多个模块拼装完成后,每个模块各层的一号板13由本模块的一号梁16和前一个模块的二号梁15支撑;每个模块各层的二号板14由本模块的一号梁16和二号梁15支撑。每块板上的荷载及板的自重由横梁支撑并传递给支柱,各层的铰链也仅起到连接一号板和二号板的作用,受力很小,因此寿命很长。本发明中所述具体实施案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案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作为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权利要求1.ー种可移动式立体停车场,其特征是,包括ー个以上相同的停车模块,相邻停车模块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在多个停车模块组成的停车通道的任一侧设有汽车升降装置; 所述停车模块包括I层以上停车通道,每层停车通道包括支架和支撑板,支架包括4个平行设置、内部围成平行四边形的支柱和2个平行设置的横梁,各横梁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不同的支柱,且横梁可以自身长度方向为轴转动;支撑板包括一号板和二号板;横梁分为一号梁和二号梁;二号板的ー边与二号梁固定连接,对边为自由边,可搭接在一号梁之上;一号板的ー边与一号梁固定连接,并转动连接二号板的自由边; 所述同一层停车通道的相邻两个停车模块之间,后一个模块的一号板可搭接在前ー个模块的二号梁上; 所述单个停车模块中,各层停车通道的支架共用4个支柱。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可移动式立体停车场,其特征是,还包括人行梯,其位于停车通道ロ的任ー侧。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ー种可移动式立体停车场,其特征是,所述连接件为斜杆,斜杆两端分别连接相邻两个停车模块中前ー个停车模块的右侧支柱下端和后ー个停车模块的右侧支柱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ー种可移动式立体停车场,其特征是,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汽车升降装置为汽车升降电梯。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ー种可移动式立体停车场,其特征是,所述支架的四个支柱为液压伸缩杆。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ー种可移动式立体停车场,其特征是,所述I号板与二号板之间采用铰链转动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移动式立体停车场,其由多个相同的停车模块连接组装而成,并设有汽车升降装置;单个停车模块有多层停车通道,每层停车通道由支架和支撑板构成,支架包括4个相互平行的支柱和2个平行的横梁一号梁和二号梁,各横梁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不同的支柱,并可以自身长度方向为轴转动;支撑板包括一号板和二号板;二号板的一边与二号梁固定连接,自由边可搭接在一号梁之上;一号板的一边与一号梁固定连接,并转动连接二号板的自由边;在同一层停车通道的相邻两个停车模块之间,后一个模块的一号板可搭接在前一个模块的二号梁上;单个模块各层停车通道的支架共用4个支柱。模块化设计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拆卸速度快、运输方便等优点。
文档编号E04H6/18GK202391186SQ20112017314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6日
发明者周海峰, 李龑, 郁烨, 陈峻 申请人:东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