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77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脚手架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脚手架。
技术背景[0002]通常,在完成结构物之前需设置脚手架,以便提供使作业者容易接近及进行作业的空间。建筑物等结构物通常将脚手架设置在建筑物的外部。目前在建筑施工中,普遍应用一种门式脚手架,其外形好像“门”字,在门式脚手架的两个立柱上有安装卡口。在使用时将每一层的每两个门式脚手架通过卡口交叉式连接,而上下脚手架安装方式是通过在上端脚手架底端插入到下端脚手架的顶端。由于在建筑施工过程基本是在室外操作,所以现有交叉连接门式脚手架如果遇到大风时,层与层之间很容易脱节倒塌,结构稳定性差,不利于安全。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脚手架,所述脚手架不仅结构稳固而且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脚手架,包括一支撑装置及一设于所述支撑装置顶端的作业平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若干竖直放置的支撑件、及若干设于两相邻支撑件之间的连接杆,所述支撑件均布在围绕作业平台的中心线形成的至少两环形上,所述环形离中心线的距离越来越大。[0005]本脚手架通过将作业平台设于支撑装置的顶端,且将所述支撑件均布在围绕作业平台的中心线形成的两环形上,所述脚手架分别设有位于外环及内环的共八件支撑件,位于外环的支撑件分别设于作业平台四个边角的底端,以形成良好的支撑效果。[0006]在上述的脚手架中,所述支撑件为竖直延伸的第一支撑柱,所述连接杆设于相邻的第一支撑柱之间。[0007]所述位于内环及外环的支撑件均为第一支撑柱,所述作业平台设于第一支撑柱的顶端,所述连接杆用于连接相邻的第一支撑柱,以增强第一支撑柱的支撑效果。[0008]在上述的脚手架中,所述脚手架还包括一设于所述作业平台底部的下凸梁、及设于所述下凸梁底部的承重杆,所述位于内环的第一支撑柱分别设于所述下凸梁的两侧,所述承重杆的两相对端分别设于两位置相对且位于最内环的第一支撑柱上;所述下凸梁夹设于位于最内环的第一支撑柱及承重杆之间。[0009]所述承重杆为两根且相对设置,所述位于内环的第一支撑柱分别抵靠在所述下凸梁的两侧端面上,下凸梁的延伸方向与承重杆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设置所述下凸梁以提供作业平台更稳固的支撑效果。[0010]在上述的脚手架中,所述位于最外环的支撑件包括若干第二支撑柱组及若干固定杆组,所述位于其余环的支撑件为竖直延伸的第三支撑柱;每一第二支撑柱组包括三根竖直延伸且呈三角排列的第二支撑柱,每一固定杆组包括三根连接相邻且位于同一第二支撑柱组的第二支撑柱的固定杆。[0011]所述位于最外环的第二支撑柱组分别支撑于作业平台四个边角的底部,每一第二支撑柱组包括呈三角排列的第二支撑柱,相邻的第二支撑柱之间还设有固定杆加强固定作用,从而可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0012]在上述的脚手架中,所述固定杆均水平设置,所述固定杆组沿着竖直方向等间距排列。所述固定杆均水平设置且沿竖直方向等间距排列以形成良好的固定效果。[0013]在上述的脚手架中,所述脚手架还包括一设于所述作业平台底部的下凸梁、及设于所述下凸梁底部的承重杆,所述承重杆的两相对端分别设于两位置相对的第二支撑柱组上;所述下凸梁夹设于位于最内环的第三支撑柱及承重杆之间。[0014]所述位于最内环的第三支撑柱分别抵靠于下凸梁的两侧端面上,所述承重杆分别设于下凸梁的相对两端,所述承重杆的延伸方向与下凸梁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所述下凸梁以提供作业平台更稳固的支撑效果。[0015]在上述的脚手架中,所述下凸梁具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及两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板,所述下凸梁由所述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围设而成。设置下凸梁具有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以使得所述结构更加稳固,从而增强支撑效果。[0016]在上述的脚手架中,所述作业平台包括一底板、及由所述底板的四周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的四侧板,所述下凸梁设于所述底板的底部处。所述下凸梁设于底板中部的底部处以提供更好的支撑效果,所述作业平台设置有底板及四侧板,从而方便作业者在作业平台上工作。[0017]在上述的脚手架中,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若干斜撑柱,所述斜撑柱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支撑件。所述脚手架通过设有若干斜撑柱,从而在加强整个结构稳固性的同时也提升了支撑效果。[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脚手架通过将所述支撑件均布在围绕作业平台的中心线形成的至少两环形上,从而所述脚手架不仅结构稳固而且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脚手架的示意图。[0020]图2是图1所示脚手架的支撑装置的示意图。[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脚手架的示意图。[0022]图4是图3所示脚手架的支撑装置的示意图。[0023]图中,10、连接杆;20、作业平台;30、下凸梁;40、承重杆;50、斜撑柱;60、第一支撑柱;70、第三支撑柱;80、第二支撑柱;90、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0025]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脚手架包括一支撑装置、一设于所述支撑装置顶端的作业平台20及一设于所述作业平台20底部的下凸梁30。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若干竖直放置的支撑件、若干设于两相邻支撑件之间的连接杆10、设于所述下凸梁30底部的承重杆40及若干斜撑柱5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10均水平设置。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所述支撑件均布在围绕作业平台20的中心线形成的至少两环形上,所述环形离中心线的距离越来越大;从而增加了支撑件的支撑强度以保障脚手架的稳固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为竖直延伸的第一支撑柱60 ;所述环形为两个。 由于所述作业平台20为方形,所以所述第一支撑柱60的数量为八个,内环及外环分别有四个。所述位于外环的第一支撑柱60位于作业平台20的四个边角处。所述连接杆10设于相邻的第一支撑柱60之间,所述连接杆10均为水平设置。所述连接杆10用于连接位于同环数且相邻的第一支撑柱60、及连接位于不同环数且相邻的第一支撑柱60。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需要确定连接杆10的数量。所述作业平台20包括一底板(图中未示)、及由所述底板的四周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的四侧板(图中未示)。所述下凸梁30设于所述底板的底部处。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所述下凸梁30具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图中未示) 及两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板(图中未示)。所述下凸梁30由所述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围设而成。所述承重杆40的两相对端分别设于两位置相对且位于最内环的第一支撑柱60 上。所述位于内环的第一支撑柱60分别设于所述下凸梁30的两侧。所述下凸梁30夹设于位于最内环的第一支撑柱60及承重杆40之间。所述承重杆40为两根且相对设置,下凸梁30的延伸方向与承重杆40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所述斜撑柱50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支撑件。所述斜撑柱50倾斜延伸。在实际应用时,所述支撑杆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而定。所述脚手架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焊接或螺钉连接等其它连接方式达成。请参阅3及图4,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脚手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脚手架的结构与所述第一种实施例脚手架的结构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位于最外环的支撑件包括若干第二支撑柱组及若干固定杆组;所述位于其余环的支撑件为竖直延伸的第三支撑柱70 ;每一第二支撑柱组包括三根竖直延伸且呈三角排列的第二支撑柱80 ;每一固定杆组包括三根连接相邻且位于同一第二支撑柱组的第二支撑柱80 的固定杆90 ;所述固定杆90均与第二支撑柱80垂直,所述固定杆组沿着竖直方向等间距排列。所述固定杆90均水平设置且沿竖直方向等间距排列以形成良好的固定效果;所述承重杆40的两相对端分别设于两位置相对的第二支撑柱组上;所述下凸梁30夹设于位于最内环的第三支撑柱70及承重杆40之间。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脚手架通过将所述支撑件均布在围绕作业平台20的中心线形成的至少两环形上,从而所述脚手架不仅结构稳固而且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脚手架,包括一支撑装置及一设于所述支撑装置顶端的作业平台(20),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若干竖直放置的支撑件、及若干设于两相邻支撑件之间的连接杆(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均布在围绕作业平台00)的中心线形成的至少两环形上,所述环形离中心线的距离越来越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竖直延伸的第一支撑柱 (60),所述连接杆(10)设于相邻的第一支撑柱(6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手架还包括一设于所述作业平台00)底部的下凸梁(30)、及设于所述下凸梁(30)底部的承重杆(40),所述位于最内环的第一支撑柱(60)分别设于所述下凸梁(30)的两侧,所述承重杆GO)的两相对端分别设于两位置相对且位于最内环的第一支撑柱(60)上;所述下凸梁(30)夹设于位于最内环的第一支撑柱(60)及承重杆0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最外环的支撑件包括若干第二支撑柱组及若干固定杆组,所述位于其余环的支撑件为竖直延伸的第三支撑柱(70);每一第二支撑柱组包括三根竖直延伸且呈三角排列的第二支撑柱(80),每一固定杆组包括三根连接相邻且位于同一第二支撑柱组的第二支撑柱(80)的固定杆(9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90)均水平设置,所述固定杆组沿着竖直方向等间距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手架还包括一设于所述作业平台00)底部的下凸梁(30)、及设于所述下凸梁(30)底部的承重杆(40),所述承重杆00) 的两相对端分别设于两位置相对的第二支撑柱组上;所述下凸梁(30)夹设于位于最内环的第三支撑柱(70)及承重杆0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凸梁(30)具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及两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板,所述下凸梁(30)由所述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围设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平台00)包括一底板、及由所述底板的四周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的四侧板,所述下凸梁(30)设于所述底板的底部处。
9.根据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若干斜撑柱(50),所述斜撑柱(50)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位于不同环数处的支撑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脚手架,属于建筑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脚手架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一种脚手架,包括一支撑装置及一设于所述支撑装置顶端的作业平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若干竖直放置的支撑件、及若干设于两相邻支撑件之间的连接杆,所述支撑件均布在围绕作业平台的中心线形成的至少两环形上,所述环形离中心线的距离越来越大。本实用新型脚手架通过将所述支撑件均布在围绕作业平台的中心线形成的至少两环形上,从而所述脚手架不仅结构稳固而且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
文档编号E04G1/15GK202299356SQ20112029160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1日
发明者倪占东 申请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