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能减震的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装置。
背景技术:
消能减震技术是目前世界地震工程界推广应用较多的成熟的高新技术之一,被美国地震专家称之为“40年来世界地震工程最重要的成果之一”。阻尼器作为消能减震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和桥梁中,为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阻尼器只有在较大位移下才能够发挥良好的耗能效果,而目前阻尼器多使用在位移较小的剪力墙、框筒等结构中,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严重制约了阻尼器在这些结构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在框架中安装阻尼器,能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装置。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种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装置,包括结构柱、梁、连接板、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及阻尼器,所述的结构柱与梁垂直连接构成装置的外框,外框的三个顶点处分别设有连接板,所述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及阻尼器的其中一端连接于一点,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三个连接板。所述的结构柱有两根。所述的梁有两根。所述的连接板有三块,分别设在外框底部的两个顶点及上部的一个顶点处。 所述的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不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的阻尼器、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的连接方式为铰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及阻尼器与连接板的连接方式为铰接。所述的阻尼器、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的长度及所形成的角度根据阻尼器的极限位移及安装的跨度、高度及阻尼器与设置在下部的梁所形成的角度α进行设定。所述的角度α的变化范围为0° < α <9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由于在框架中安装阻尼器,能够有效地放大阻尼器在大风或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及速度,提高阻尼器的耗能效果,从而推动了阻尼器在位移较小的剪力墙、框筒等这些结构中的应用。
图I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结构柱、2为连接板、3为第一连接杆、4为阻尼器、5为梁、6为第二连接杆。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I所示,一种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装置,包括两根结构柱I、两根梁5、三块连接板2、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6及阻尼器4,结构柱I与梁5垂直连接构成装置的外框,外框的三个顶点处分别设有连接板2,分别设在外框底部的两个顶点及上部的一个顶点处,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6及阻尼器4的其中一端连接于一点,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三个连接板2。第一连接杆3与第二连接杆6不在一条直线上,阻尼器4、第一连接杆3及第二连接杆6的连接方式为铰接,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6及阻尼器4与连接板2的连接方式为铰接,阻尼器4、第一连接杆3及第二连接杆6的长度及所形成的角度根据阻尼器4的极限位移及安装的跨度、高度及阻尼器4与设置在下部的梁5所形成的角度α (0° < α < 90° )进行设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柱、梁、连接板、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及阻尼器,所述的结构柱与梁垂直连接构成装置的外框,外框的三个顶点处分别设有连接板,所述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及阻尼器的其中一端连接于一点,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三个连接板。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构柱有两根。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梁有两根。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板有三块,分别设在外框底部的两个顶点及上部的一个顶点处。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不在一条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尼器、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的连接方式为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及阻尼器与连接板的连接方式为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尼器、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的长度及所形成的角度根据阻尼器的极限位移及安装的跨度、高度及阻尼器与设置在下部的梁所形成的角度α进行设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角度 α的变化范围为0° < α <9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装置,包括结构柱、梁、连接板、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及阻尼器,结构柱与梁垂直连接构成装置的外框,外框的三个顶点处分别设有连接板,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及阻尼器的其中一端连接于一点,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三个连接板。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不在一条直线上。阻尼器、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的连接方式为铰接。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及阻尼器与连接板的连接方式为铰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能够有效地放大阻尼器在大风或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及速度,提高阻尼器的耗能效果等优点。
文档编号E04B1/98GK102587532SQ20121006566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3日
发明者丁孙玮, 徐斌, 朱唯丰, 贺辉 申请人:上海材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