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式停车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205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械式停车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升降机式、升降横移式(elevator slide)、堆垛起重机式(stackercrane)等用摩擦驱动力卷扬/卷放缆绳使升降体升降的机械式停车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在升降机式停车设备、升降横移式停车设备及客运电梯等上具备用钢丝绳(以下称为“缆绳”)使升降体(升降机搬运器、吊舱等)升降的升降驱动装置。在该升降驱动装置中,在一端设置有升降体的缆绳的另一端上,设置用于降低升降体的卷扬力的平衡锤,该缆绳的中间部分悬挂在驱动源的曳引轮上以进行吊装式动作。在该升降驱动装置中,通过悬挂在曳引轮上的缆绳的摩擦驱动力使升降体升降。
作为具备此类利用缆绳的摩擦驱动力使升降体升降的升降驱动装置的停车设备的示例,以下,将以升降机式停车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一般的升降机式停车设备101具有铁骨结构体的停车塔102,该停车塔102的地面一层构成驶入部106。在驶入部106处,在驶入地面107上形成有地坑108,并设置有出入库口 109。在上述停车塔102的中央部垂直方向上形成有俯视为矩形状的升降通路112,夹着该升降通路112,在图的左右两侧的垂直方向上设置有多层停车棚113。在升降通路112上设置有搬运装载车辆V的托板70的升降机搬运器116,托板70通过该升降机搬运器116的升降搬运到规定的停车棚113并容纳于该停车棚113。而且,在设置于上述停车塔102上部的机械室104中设置有使上述升降机搬运器116升降的升降驱动装置120。在升降驱动装置120上,通过转向滑轮131悬挂有从升降通路112的上方悬吊升降机搬运器116的缆绳121,通过卷扬 卷放该缆绳121来驱动,使升降机搬运器116升降。并且,悬挂在该升降驱动装置120上的缆绳121的与升降机搬运器侧的相反侧上设置有平衡锤122,其可以降低提升升降机搬运器116时的卷扬力。如图7所示,作为这样的上部驱动方式的升降机式停车设备101中的升降驱动装置120和平衡锤122在停车塔102内的俯视下的配置,平衡锤122为了从停车设备101的大致最上部移动至最下部,例如,在停车棚113的托板的长方向侧一端部设置有专用的升降空间S。而且,由于上述升降驱动装置120的平面尺寸大,因此其设置于与停车棚113不相互干扰的上述最上部的机械室104 (图6)中。又,作为与这种机械式停车设备相关的现有技术,例如,有在地坑内设置升降驱动装置,用该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四组循环链,以此使升降机搬运器升降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另外,作为其他现有技术,也有在纵列式的停车装置中,在里侧将驱动部设置在地坑底部,在近侧将驱动部配置为两层,形成吊装式的链条驱动方式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此外,作为其他现有技术,也有通过将以吊装式与平衡锤连接的驱动绳设置于中间层的驱动部的驱动而升降驱动搬运器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07-42401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08-128221号公报; 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平05-18134号公报。然而,在上述升降机式停车设备(机械式停车设备)101等的情况下,即使停车塔102的顶部稍微干扰日照规定(法律规定)的斜线限制线(图6所示的“L”),也需要将停车棚113的层数减去一层,并降低总高度。此时,在上述图6所示的升降机式停车设备101的情况下,会使容纳台数减少两个,容纳效率下降。另一方面,为了降低建筑费用等,对于升降机式停车设备101的设置面积,希望能确保最大限度的容纳台数。为此,从这样的法律规定及建筑费用等的制约考虑时,希望能在降低机械式停车设备的总高度的同时确保容纳台数。从这一点考虑,本申请人为了应对这样的要求,作为降低机械式停车设备的总高度的同时增加容纳台数的方法,想到将升降驱动装置从最上部移动至其他地点是有效的方法。但是,即使将升降驱动装置从最上部移动至其他地点,也希望能尽可能降低该升降驱动装置对机械式停车设备的平面设置空间的影响。并且,由于这样的升降机式停车设备101的出入库口 109与车道连接,因此洪水的时候地坑108内浸水的可能性高,因此希望能避免升降驱动装置120的淹没。又,在上述专利文献I的情况下,驱动轴纵贯升降机搬运器的下部,因此升降驱动装置必须设置在最下部(地坑底部),因洪水等被浸水时驱动装置淹没在水中,不能运行。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情况下,即使将驱动部配置在地坑底部以外的地点,也难以将搬运器、驱动部、平衡锤配置为在平面上相互不干扰。又,在该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入口侧搬运器移动至上端时,由于平衡锤与底部接触,因此如果不采取加深地坑等的对策就难以实现,从而会导致建设费用的增加。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3的情况下,也难以将停车棚(或搬运器)、驱动部、平衡锤配置为在平面上相互不干扰。因此,在这些停车设备中,有时必须增加平面设置空间,从而导致建设费用的增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式停车设备,将使升降体升降驱动的升降驱动装置配置在下部位置来降低停车设备的总高度,同时可以抑制对平面设置空间的影响。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具备使装载车辆的托板沿着升降通路升降的升降体、使从上方悬吊该升降体的缆绳通过摩擦驱动力卷扬 卷放而在垂直方向升降的升降驱动装置、及降低该升降驱动装置对升降体的卷扬力的平衡锤的机械式停车设备,其中,在所述升降通路的侧方具有容纳所述托板的停车棚;所述升降驱动装置设置于机械式停车设备的下部位置;设置有将用该升降驱动装置卷扬 卷放的缆绳从机械式停车设备的下部位置引导至所述升降通路的上部位置,用该缆绳吊持所述升降体的同时在规定位置上吊持所述平衡锤的升降驱动系统。根据该结构,通过将升降驱动装置从机械式停车设备的最上部移动至下部位置的升降驱动系统,利用设置于下部位置的升降驱动装置从机械式停车设备的上部位置用缆绳将升降体和平衡锤吊持在规定位置上,因此可以降低机械式停车设备的总高度。此外,通过用升降驱动系统吊持升降体和平衡锤,可以在下部位置设置升降驱动装置的同时有效利用平面空间。又,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也可以设置于无所述停车棚的高度的下部位置。所谓无停车棚的高度的下部位置是驶入部及其近旁、地坑内等。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升降驱动装置不会干扰停车空间,因此能够使升降驱动装置不对停车空间产生影响。又,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也可以设置于所述驶入部或所述地坑内的高的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在浸水时使设置于下部位置的升降驱动装置不会被水淹没,降低在洪水等的自燃灾害时的危险。又,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和平衡锤也可以配置在不同的水平面内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是将升降驱动装置设置于机械式停车设备的下部位置的比较高的位置上,由于升降体上升时下降的平衡锤在与升降驱动装置不同的水平面内位置上升降,因此不会对该平衡锤的升降行程产生影响。
又,也可以是所述机械式停车设备形成为俯视中为矩形状的外形;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和平衡锤配置为将所述矩形状的前后左右的各四面以中心分割成八个区域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和平衡锤配置于同一面侧的邻接区域。根据该结构,可以利用形成于以矩形状形成的机械式停车设备的周围的四面内的一面的空间配置从升降驱动装置上升的缆绳和在机械式停车设备的上部转向并向平衡锤下降的缆绳,可以在不使机械式停车设备的平面空间变大的前提下,用设置于下部位置的升降驱动装置使升降体及平衡锤升降。又,也可以是所述停车棚设置于夹着所述升降通路的两侧方;夹着所述升降通路的一侧的停车棚的位置的空间内配置有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在另一侧的停车棚的位置的空间内配置有所述平衡锤。根据这样的结构,利用夹着作为平衡锤的升降空间的升降通路的对称侧的空间,在该空间中提升来自升降驱动装置的缆绳,以此可以在不使机械式停车设备的平面空间变大的前提下,用设置于下部位置的升降驱动装置使升降体及平衡锤升降。又,也可以是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具有半挂或全挂多个所述缆绳的曳引轮;所述升降驱动系统是将悬挂在所述曳引轮上的多条缆绳配置为使其两端部侧的任意侧从曳引轮向上方延伸,通过设置于机械式停车设备的最上部的多个转向滑轮向水平方向转向后,通过悬吊滑轮向垂直方向转向,从而分别吊持所述升降体和平衡锤。根据该结构,可以用升降驱动系统使来自设置于机械式停车设备的下部位置的升降驱动装置的缆绳上升至机械式停车设备的上部后,用从机械式停车设备的上部垂下的缆绳吊持升降体和平衡锤,从而可以用升降驱动装置稳定地使升降体升降。又,也可以是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具有与所述曳引轮对向配置的折向滑轮和将该折向滑轮支持在驱动所述曳引轮的驱动轴上的支持构件;所述缆绳配置为卷绕于所述曳引轮后,卷绕于所述折向滑轮,然后再次卷绕于曳引轮,使所述缆绳的两端部向同一方向延伸。根据该结构,即使增加曳引轮上的缆绳卷绕次数,也可以抑制作用于驱动曳引轮的驱动轴的缆绳张力作用方向的轴承反作用力的增加,可以使紧凑的升降驱动装置带来大的摩擦驱动力。又,也可以是所述升降体具有悬挂从所述升降通路的上方向下方延伸的缆绳的动滑轮;使所述升降体升降的方式配置为将悬挂于所述动滑轮的缆绳的一侧固定于机械式停车设备的固定部,将另一侧用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卷绕 卷放缆绳进行驱动的动滑轮方式。根据该结构,与直吊相比,能将悬挂于曳引轮的缆绳条数减半,因此可以使曳引轮变薄,同时由于曳引轮以成倍速度旋转,因此可以使用减速比小的小型化减速机,从而可以进一步实现升降驱动装置的小型化。根据本发明,可以降低机械式停车设备的总高度从而缩小外形尺寸,或者可以同一外形尺寸增加停车空间。并且,可以将作为重物的升降驱动装置设置在设置、更换容易的下部位置,可以容易进行维护。


图I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机械式停车设备的一示例的升降机式停车设备的整体概略立体 图2是概略地示出图I所示的升降驱动系统的俯视下的配置的俯视 图3是示出在图I所示的升降机式停车设备中的升降机搬运器的根据第一实施形态的·升降驱动系统的整体概略立体 图4是图I所示的升降驱动装置的立体 图5是示出在图I所示的升降机式停车设备中的升降机搬运器的根据第二实施形态的升降驱动系统的整体概略立体 图6是示出现有的升降机式停车设备的整体概略主视 图7是概略地示出图6所示的升降驱动系统的俯视下的配置的俯视 符号说明
1升降机式停车设备(机械式停车设备);
2停车塔;
6驶入部;
7驶入地面;
8地坑;
12升降通路;
13停车棚;
16升降机搬运器(升降体);
20升降驱动装置;
21缆绳;
22平衡锤;
23马达;
24减速机;
30曳引轮;
31转向滑轮;
32悬吊滑轮;
33悬吊滑轮;
40折向滑轮;
42支持构件;
50升降驱动系统;51动滑轮;
52固定部;
60升降驱动系统;
70托板;
L斜线限制线;
V车辆;
S升降空间。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一示例。以下的实施形态中,将在作为机械式停车设备的一种的下部90°驶入方式的升降机式停车设备I中具备的升降驱动装置20为例进行说明。并且,该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的前后左右方向的概念与面向图I所示的升降机式停车设备I的状态下的前后左右方向的概念一致。如图I所示,升降机式停车设备I具有停车塔2,该停车塔2是通过设置于四个角落的垂直方向的主柱3和水平方向上连接该主柱3的梁(图示省略)等形成铁骨结构体,并在该铁骨结构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外护板5。该停车塔2的地面一层为驶入部6,在驶入部6的驶入地面7上形成有地坑8。并且,在驶入部6的左方向上设置有出入库口 9,该出入库口 9上设置有开闭式出入库口门10。并且,在出入库口 9的外部侧方配设有操作盘11。这样的升降机式停车设备I在停车塔2的中央部垂直方向上形成有俯视为矩形状的升降通路(升降机井)12。升降通路12是俯视时停车塔2的前后方向为长尺寸、左右方向为短尺寸的矩形状。并且,夹着该升降通路12,在图的左右两侧的垂直方向上设置有多层停车棚13。在各停车棚13上设置有在图示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车棚导轨14。该车棚导轨14设置于与上述主柱3平行地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棚柱15和主柱3,沿着该车棚导轨14容纳有托板70。并且,在上述升降通路12上设置有作为搬运托板70的升降体的升降机搬运器16。在升降机搬运器16上设置有托板转移机构17,通过该托板转移机构17在升降机搬运器16和上述各停车棚13的车棚导轨14之间转移托板70。此外,在地坑8内具备提升上述升降机搬运器16的托板70并使其旋转的托板提升旋转装置18,托板70在驶入部6上通过该托板提升旋转装置18向出入库口 9的方向旋转。这样的托板转移机构17及托板提升旋转装置18采用公知的手段。又,在升降机式停车设备I的下部位置处的上述停车塔2的驶入部6中设置有升降驱动装置20。悬挂于该升降驱动装置20的曳引轮(驱动部)30的多条缆绳21向设置于停车塔2的最上部的转向滑轮31延伸,并悬挂于该转向滑轮31以向水平方向转向。向该水平方向延伸的部分缆绳21的使升降机搬运器16升降的一端侧在设置于升降通路12的上方的悬吊滑轮32上向下方弯曲以向升降机搬运器16悬垂,并悬吊有升降机搬运器16。并且,向水平方向延伸的其他缆绳21在设置于停车棚13的后方部分的悬吊滑轮33上向下方弯曲,与降低升降驱动装置20的卷扬力的平衡锤22连接。于是,通过驱动升降驱动装置20,使通过缆绳21悬吊的升降机搬运器16在升降通路12中升降,并且使平衡锤22在升降空间S中与升降机搬运器16的升降反方向地升降。
并且,作为上述升降驱动装置20的设置地点,由于升降驱动装置20的平面尺寸大,因此将其设置于驶入部6中的无停车棚13的地点。作为设置升降驱动装置20的地点,在该实施形态中设置于驶入部6中,例如,设置于从比地坑8的底部高一定高度的位置到驶入部6的无停车棚13的地点。将作为上述升降驱动装置20的配置位置设在地坑8内时,比地坑底部高一定高度的地点不会导致因洪水等淹没而出现故障。此外,在该示例中,虽然示出了以纵向配置升降驱动装置20的示例,但是也可以以横向配置升降驱动装置20。这样,由于升降驱动装置20不直接影响升降机式停车设备(机械式停车设备)1的总高度,因此可以横向配置或纵向配置升降驱动装置20,并且马达23及减速机24的选择、布局的自由度会提高。又,对于升降驱动装置20的设置地点,由于在中间驶入方式等中驶入部的下层也有停车棚13,因此“无停车棚13的地点”主要是驶入部6的层。并且,带有旋转装置的情况下,较佳地是设置为避开驶入部6的旋转半径的部分。 如图2所示,作为升降机式停车设备I的上述升降驱动装置20和平衡锤22的俯视中的配置,将俯视时为矩形的升降机式停车设备I的前后左右的四面,更进一步以各面的中心分割为八个区域时,使升降驱动装置20和平衡锤22配置于同一面侧(该示例中为后方部分)的邻接区域。并且,在该实施形态中,将升降驱动装置20配置在夹着升降通路12的两侧的停车棚13的位置的车辆长方向端侧的一方(图示的左侧),在另一方(图示的右侧)配置平衡锤22。这样,可以有效利用升降通路12的升降空间S以配置升降驱动装置20和平衡锤22。S卩,由于平衡锤22从停车塔2的大致最上部移动至最下部,因此,例如与现有的升降机式停车设备相同地将与停车棚13的托板长方向侧邻接的空间作为专用的升降空间S,将另一方的空间作为缆绳21的升降空间,以此可以确保平衡锤22的升降空间,而不会增加升降机式停车设备I的外形尺寸。并且,如图3所示,作为第一实施形态中的升降驱动系统50,在升降机搬运器16的下部设置动滑轮51,将悬挂于该动滑轮51的缆绳21的一侧固定于停车塔2的固定部52,将另一侧卷绕于升降驱动装置20的曳引轮30后悬挂于动滑轮,以此吊持平衡锤22。于是,采用通过用曳引轮30卷扬 卷放驱动缆绳21,使升降机搬运器16升降的动滑轮方式的吊持方法。对于该动滑轮方式的升降驱动系统50,能够形成为将悬挂于升降驱动装置20的曳引轮30的多条缆绳21配置为使其两端部侧的任意侧从曳引轮30向上方延伸,并通过设置于停车塔2的最上部的多个转向滑轮31向水平方向转向后,一侧通过悬吊滑轮32向垂直方向转向,并吊持上述升降机搬运器16,另一侧通过悬吊滑轮33向垂直方向转向,并吊持上述平衡锤22的结构。根据这样的升降驱动系统50,通过用升降驱动装置20驱动缆绳21,升降机搬运器16和平衡锤22以吊装式动作,并且以升降机搬运器16的行程上升的量下降平衡锤22。如图4所示,对于上述升降驱动装置20,在马达23的输出侧设置减速机24,在该减速机24上设置输出轴26。在该输出轴26上安装上述曳引轮30,并使曳引轮30与输出轴26 —体地旋转。并且,在与曳引轮30对置并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上设置有折向滑轮40。在该实施形态中,折向滑轮40设置在悬挂于上述曳引轮30的缆绳21的张力作用方向P上。该折向滑轮40形成为其直径小于曳引轮30的直径。此外,上述输出轴26通过轴承41支持支持构件42。在该支持构件42的前端部
43上(半曳引轮侧)自由旋转地轴支持上述折向滑轮40。支持构件42被支持为即使输出轴26旋转,支持构件42与减速机24的相对位置也不会变化,并且支持构件42在规定的位置上自由旋转地支持折向滑轮40。又,输出轴26对支持构件42的支持结构及支持构件42对折向滑轮40的支持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形态。又,在该实施形态中,示出在升降驱动装置20的曳引轮30上的缆绳21的全挂(从张力作用方向P卷绕于曳引轮30的缆绳21向同一方向的张力作用方向P延伸的悬挂方式)状况,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半挂(从张力作用方向P卷绕于曳引轮30的缆绳21相对于该张力作用方向P的悬挂角为全挂时的悬挂角的一半的悬挂方式),只要能得到所需的摩擦驱动力即可。
根据如上所述的升降机式停车设备1,如图I所示,由升降驱动装置20的曳引轮30起动的卷扬缆绳21通过上部的转向滑轮(空转滑轮)31改变方向,并与在相对于升降机式停车设备I的中心线略微对称的位置上升降的平衡锤22连接,因此可以使升降驱动装置20的设置高度不影响平衡锤22的升降行程。即,即使将升降驱动装置20设置于停车塔2的下部的比较高的位置上,也能够不使提升升降机搬运器16时下降的平衡锤22与升降驱动装置20接触。并且,通过将升降驱动装置20设置在从停车设备最下部的地坑8的底部上升一定程度的高度(例如Im)的位置或驶入部6,可以防止因洪水等导致的浸水时的故障等。因此,通过将升降驱动装置20从升降机式停车设备(机械式停车设备)I的最上部移动至下部,可缩小升降机式停车设备I的外形尺寸(例如,高度不干扰斜线限制线“L”(图1)),或者可用相同外形尺寸增加停车空间,从而增加停车台数,或者可以增加高顶汽车等的车高高的汽车的停车比率。此外,将作为重量物的升降驱动装置20设置于易于设置、更换的下部位置,从而可容易进行维护。图5示出根据第二实施形态的升降驱动系统60。该升降驱动系统60是将升降机搬运器16及平衡锤22均直接悬吊的直吊方式的示例。另外,在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相同的结构上附加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如图所示,在该直吊方式的升降驱动系统60中,形成为能够将悬挂于升降驱动装置20的曳引轮30的多条缆绳21配置为使其两端部侧的两侧都从曳引轮30向上方延伸,并通过设置于停车塔2的最上部的多个转向滑轮31向水平方向转向后,一侧通过悬吊滑轮32向垂直方向转向,并吊持上述升降机搬运器16,另一侧通过悬吊滑轮33向垂直方向转向,并吊持上述平衡锤22的结构。在该示例中,由于升降驱动装置20不会直接影响升降机式停车设备(机械式停车设备)1的总高度,因此可以横向配置或纵向配置升降驱动装置20,并且马达23及减速机24的选择、布局的自由度会提高。而且,对于该实施形态的升降驱动系统60,升降机搬运器16和平衡锤22也是吊装式动作,并以升降机搬运器16的行程上升的量下降平衡锤22。因此,即使采用这样的升降驱动系统60,通过将升降驱动装置20从升降机式停车设备(机械式停车设备)I的最上部移动至下部,也可以缩小升降机式停车设备I的外形尺寸,或者可用相同外形尺寸增加停车空间,从而增加停车台数,或者可以增加高顶汽车等的车高高的汽车的停车比率。此外,将作为重量物的升降驱动装置20设置于易于设置、更换的下部位置,从而可容易进行维护。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示例说明了下部驶入方式的升降机式停车设备1,但是作为机械式停车设备,只要是用摩擦驱动力卷扬 卷放缆绳21而使升降体升降的停车设备即可,主要可以是升降机式、堆垛起重机式的下部驶入方式、中间驶入方式、上部驶入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并且,利用于客运电梯及水平多层式的升降机,也可以发挥尽可能减小如上所述的升降体的升降通路的高度及平面投影尺寸的效果。并且,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机械式停车设备举例说明了升降机式停车设备1,但是也可以适用于其他机械式停车设备,机械式停车设备并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 此外,上述实施形态只是示出一个示例,在不改变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更改,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工业应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机械式停车设备可以利用于设置条件有高度限制等的升降机式停车设备、升降横移式停车设备等的机械式停车设备及客运电梯等。
权利要求
1.一种机械式停车设备,包括 具备使装载车辆的托板沿着升降通路升降的升降体、使从上方悬吊该升降体的缆绳通过摩擦驱动力卷扬·卷放而在垂直方向升降的升降驱动装置、及降低该升降驱动装置对升降体的卷扬力的平衡锤; 在所述升降通路的侧方具有容纳所述托板的停车棚; 所述升降驱动装置设置于机械式停车设备的下部位置; 设置有将用该升降驱动装置卷扬 卷放的缆绳从机械式停车设备的下部位置引导至所述升降通路的上部位置,用该缆绳吊持所述升降体的同时在规定位置上吊持所述平衡锤的升降驱动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械式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装置设置于无所述停车棚的地点的高度的下部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机械式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驶入部或所述地坑内的高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械式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和平衡锤配置在不同的水平面内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械式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械式停车设备形成为俯视中为矩形状的外形; 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和平衡锤配置为将所述矩形状的前后左右的各四面以中心分割成八个区域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和平衡锤配置于同一面的邻接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械式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停车棚设置于夹着所述升降通路的两侧方; 夹着所述升降通路的一侧的停车棚的位置的空间内配置有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在另一侧的停车棚的位置的空间内配置有所述平衡锤。
7.根据权利要求I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械式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具有半挂或全挂多个所述缆绳的曳引轮; 所述升降驱动系统形成为能够将悬挂在所述曳引轮上的多条缆绳配置为使其两端部侧的任意侧从曳引轮向上方延伸,通过设置于机械式停车设备的最上部的多个转向滑轮向水平方向转向后,通过悬吊滑轮向垂直方向转向,从而分别吊持所述升降体和平衡锤的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械式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具有与所述曳引轮对向配置的折向滑轮和将该折向滑轮支持在驱动所述曳引轮的驱动轴上的支持构件; 所述缆绳配置为卷绕于所述曳引轮后,卷绕于所述折向滑轮,然后再次卷绕于曳引轮,使所述缆绳的两端部向同一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I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械式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体具有悬挂从所述升降通路的上方向下方延伸的缆绳的动滑轮; 使所述升降体升降的方式形成为能够将悬挂于所述动滑轮的缆绳的一侧固定于机械式停车设备的固定部,将另一侧用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卷绕·卷放缆绳进行驱动的动滑轮方式的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升降驱动升降体的升降驱动装置配置在下部位置,以降低停车设备的总高度的同时有效利用平面空间的机械式停车设备,包括具备沿着升降通路升降的升降机搬运器、使从上方悬吊该升降机搬运器(16)的缆绳(21)通过摩擦驱动力卷扬·卷放而在垂直方向升降的升降驱动装置、及降低该升降驱动装置对升降机搬运器的卷扬力的平衡锤;在所述升降通路的侧方具有容纳托板的停车棚;所述升降驱动装置设置于升降机式停车设备的下部位置;设置有将用该升降驱动装置卷扬·卷放的缆绳从升降机式停车设备的下部位置引导至所述升降通路的上部位置,用该缆绳吊持升降机搬运器的同时在规定位置上吊持所述平衡锤的升降驱动系统。
文档编号E04H6/18GK102797376SQ20121013827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3日
发明者信藤经雄, 蕨野浩一, 小森保彦, 难波政浩 申请人:新明和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