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装地暖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拼装地暖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底板、热源管和盖板,所述底板包括导热层和绝热层,所述导热层覆盖于所述绝热层之上,并与所述绝热层固定,所述导热层设有与所述热源管相匹配的导槽,所述热源管铺设于所述导槽中,所述盖板覆盖于所述导槽上。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拼装地暖结构,改善传统的直埋式地暖的安装模式,可一次性安装到位,施工方便快捷,地暖热效率高,更节能,更高效。
【专利说明】一种拼装地暖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地暖,具体涉及一种可拼装的地暖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地板采暖具有舒适度高、保健、节能、占地少等突出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现有的干式地暖铺设方式是铺设保温层后,将热源管嵌入保温层的管槽中,地暖盘管盘好后正好与保温板层一致,然后在铺装层上面再铺设一层铝箔纸用来散热,地板直接铺在上面,采用这种铺设方式,热源管容易受到外力的挤压,出现渗漏的隐患。还有一种铺设方式是将热源管直接铺设于隔热层之上,再在热源管上铺设带有导热槽的辐射模板,采取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保护热源管,但铺设起来相对麻烦,需要预先计算好尺寸位置再予以安装,一旦加热管漏水,检修起来异常麻烦。因此,一种施工方便,便于拆装,且供热均匀、热损失率较小的拼装地暖亟待出现。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拼装式地暖,施工方便快捷,地暖热程短,升温快,热辐射均匀,产品的抗压强度高,维护简单。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拼装地暖结构,主要包括底板、热源管和盖板,所述底板包括导热层和绝热层,所述导热层覆盖于所述绝热层之上,并与所述绝热层固定,所述导热层设有与所述热源管相匹配的导槽,所述热源管铺设于所述导槽中,所述盖板覆盖于所述导槽上。
[0005]优选的,所述盖板底面设有与所述热源管相匹配的导热槽。
[0006]优选的,所述盖板和所述底板上设有相匹配的卡扣或弹性压固件或螺孔。
[0007]优选的,所述管路通槽为直线槽或曲线槽或两者的组合,所述辐射模板形状与所述管路通槽的形状相匹配。
[0008]优选的,所述热源管为热水管或电热管或发热电缆。
[0009]优选的,所述底板背面为中空的腔体结构,所述腔体结构内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分布为槽条状或网格状。
[0010]优选的,所述导热层的厚度小于绝热层的厚度。
[0011]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拼装式作业,先铺设底板,再铺设热源管,最后铺设盖板,施工方便快捷。底板采用导热层和绝热层的双层结构,导热层通过导槽与热源管密切结合传热,可以充分迅速的将热量传导到底面,并与房间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加快对环境温度的提升。并且本结构热程短,供暖效果好,节约能源。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发明一种拼装地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辐射模板地暖装置的带直线型管路通槽的底板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辐射模板地暖装置的带直线与弧线组合型管路通槽的底板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辐射模板地暖装置的底板背面的俯视图。
图中数字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盖板 2、隔热层 3、热源管 11、导热槽12、卡扣 21、导槽 22、导热层23、卡槽 。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拼装地暖结构,主要包括底板、热源管和盖板,所述底板包括导热层和绝热层,所述导热层覆盖于所述绝热层之上,并与所述绝热层固定,所述导热层设有与所述热源管相匹配的导槽,所述热源管铺设于所述导槽中,所述盖板覆盖于所述导槽上。
[0016]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导热层22覆盖于隔热层2之上并与之粘接固定,复合形成底板,导热层22上有预设的导槽21,导槽21的尺寸与热水管3的尺寸相匹配。导槽21为直线槽或曲线槽,将底板2根据管路的需要铺设出“U”形或“回”字形导热槽,铺设直线型管路时采用如图2所示的底板,管路弯折时采用如图3所示的底板,管路架设后,再将热水管3铺设于导槽21中。
[0017]管路铺设完毕后,将盖板I覆盖于导槽21之上,盖板I与导槽21形状相匹配,为直线型或弧线形盖板,盖板I铺设后与底板2平齐。盖板I两侧设有卡扣12,与底板上的卡槽23位置相匹配,可以起到固定盖板I的作用,在维修时还便于拆装。
[0018]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绝热层2的背面还可以是中空的腔体结构,腔体内设有网格状的加强筋,在减少底板的重量的同时,又可以保证底板的抗压强度。
[0019]本实施例中,盖板I与底板之间的连接还可以通过弹性压固件、螺钉、或粘扣或胶粘连接。
[0020]实施例2
如图1所示,导热层22覆盖于隔热层2之上并与之粘接固定,复合形成底板,导热层22上有预设的导槽21,导槽21的尺寸与热水管3的尺寸相匹配。导槽21为直线槽或曲线槽,将底板2根据管路的需要铺设出“U”形或“回”字形导热槽,铺设直线型管路时采用如图2所示的底板,管路弯折时采用如图3所示的底板,管路架设后,再将热水管3铺设于导槽21中。
[0021]管路铺设完毕后,将盖板I覆盖于导槽21之上,盖板I与导槽21形状相匹配,为直线型或弧线形盖板,盖板I铺设后与底板2平齐。盖板I两侧设有卡扣12,与底板上的卡槽23位置相匹配,可以起到固定盖板I的作用,在维修时还便于拆装。
[0022]盖板I设有导热槽12,导热槽12与热水管3相匹配,盖板I铺设后导热槽12覆盖热水管3,起到导热和保护管路的作用。
[002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绝热层2的背面还可以是中空的腔体结构,腔体内设有网格状的加强筋,在减少底板的重量的同时,又可以保证底板的抗压强度。
[0024]由于底板与热源管接触面为导热层,且导热槽尺寸与热源管相匹配,下层为隔热层,地暖在铺设后,热量只会传导于地暖结构的表层,下层基本没有热量损失,盖板导热槽也覆盖于热源管上,底板和盖板可以有效的吸收热水管的热量并导热,导热层厚度小于绝热层的厚度,地暖的热程短,升温快。绝热层背面还采用内中空与加强筋相结合的结构,整个底板结构的重量较轻,消除了地面因长期承压造成的变形隐患。
[0025]本实施例中导热层和隔热层还可用紧固件进行固定连接,如螺钉紧固连接或直接由专用设备压合而成。
[0026]本实施例中辐射模板与底板还可以通过位置相匹配的螺孔固定连接,或通过设置于底板与辐射模板位置相匹配的弹性压固件进行固定连接。
[0027]上述实施例中热源管采用的是热水管,只要是能够提供足够热水的供热源都可以适用本地暖,如壁挂式燃气炉、集中供热、电锅炉、空气源热泵等,都可以作为水暖式的热源,分别只在于连接设备有所不同。在实施例中还可采用电热管或发热电缆作为供热源,由于拼装式地暖热效率高,供热快,热源管的供热温度在60°C以下就可以完全满足需要,相对于传统地暖,更节能,更高效。由于供热源温度较低,完全可以保证地暖系统长时间的使用寿命。
[0028]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拼装式作业,先铺设底板,再铺设热源管,最后铺设盖板,施工方便快捷。底板采用导热层和绝热层的双层结构,导热层通过导槽与热源管密切结合传热,可以充分迅速的将热量传导到底面,并与房间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加快对环境温度的提升。并且本结构热程短,供暖效果好,节约能源。
[0029]2、地暖层厚度低,很少占用层高,底板反面为中空的腔体,可减少地暖的重量和造价成本,腔体内的加强筋又可以提高地暖的抗压强度,底板的导热槽的结构可以很好的保护热源管不承受外部压力。
[0030]3、导热层及盖板均采用导热性良好的辐射模板,升温快,热程短,供暖效果好,节约能源。
[0031]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拼装地暖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底板、热源管和盖板,所述底板包括导热层和绝热层,所述导热层覆盖于所述绝热层之上,并与所述绝热层固定,所述导热层设有与所述热源管相匹配的导槽,所述热源管铺设于所述导槽中,所述盖板覆盖于所述导槽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地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底面设有与所述热源管相匹配的导热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拼装地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和所述底板上设有相匹配的卡扣或弹性压固件或螺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拼装地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为直线槽或曲线槽或两者的组合,所述盖板形状与所述导槽的形状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拼装地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管为热水管或电热管或发热电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拼装地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背面为中空的腔体结构,所述腔体结构内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分布为槽条状或网格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拼装地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的厚度小于绝热层的厚度。
【文档编号】E04F15/02GK103673030SQ201210346919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9日
【发明者】刘耀明 申请人:苏州佳士美塑胶机械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