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端头防护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0861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端头防护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周期移位重复使用的后张无粘结预应力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的周期移位重复使用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如装配式混凝土预制塔机基础的预应力构造的端头——张拉端和固定端的构造,一般都采用与建筑结构的张拉端和固定端相类似的构造,但因整体混凝土结构重复使用的需要,造成张拉端和固定端构造不能象建筑工程中的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构造的张拉端和固定端那样进行永久封闭,造成张拉端和固定端有一部分构造必须暴露于混凝土结构之外,因而对结构整体安全形成隐患;并且由于端头构造外露而直接处于自然潮湿环境造成端头构造锈蚀加快,对预应力构造的安装、拆解和重复使用形成不利影响,加快了预应力构造的损坏和报废速度而增加使用成本。因此,设计配备一种与现有的后张无粘结装配式混凝土预制结构的预应力构造的端部构造一张拉端和固定端相匹配的防护和封闭构造,就成为后张无粘结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结构保证结构安全并延长端头构造使用寿命从而降低使用成本的关键技术。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任务是提供一种与装配式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
凝土结构的端头构造-固定端和张拉端构造相匹配的、可与固定端和张拉端构造组合、
分解的防护和封闭构造,该构造既能使固定端和张拉端得到有效防护,又实现固定端和张拉端构造与外部的自然潮湿环境隔绝封闭,同时拆、装简便。为确保结构整体安全,增加构造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提供技术条件。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与反复装卸的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构造相配合的由7种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和9种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共同构成的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构造的端头防护构造;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端构造形式为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101)或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2号(102)或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3号(103)或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4号(104)或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5号(105)或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6号(106)或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7号(107);本实用新型的张拉端构造形式为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201)或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2号(202)或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3号(203)或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4号(204)或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5号(205)或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6号(206)或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7号(207)或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8号(208)或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9号(209)。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101):供预应力钢筋(3)穿过并置于其中的孔道I号
(11)设于砼预制构件(46)水平组合而成的装配式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砼(I)中,孔道I号(11)的剖面为多边形或圆形,孔道I号(11)的纵向轴心与装配式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平面轴线重合或平行,孔道I号(11)的孔壁由预应力钢筋孔道管(18)的内壁构成,预应力钢筋孔道管(18)的材料为钢或塑料或砼(I);与同一装配式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同一平面轴线平行的各孔道I号(11)的纵向轴心在同一横剖面并列水平成一组设置,孔道I号(11)的数量为n,该η为大于等于I的整数;孔道I号(11)与砼预制构件(46)的砼(I)的垂直外立面交会处设有锚板I号(2),锚板I号(2)的正立面为多边形或圆形,锚板I号⑵上设有孔7号(15),孔7号(15)的数量与同一组预应力、钢筋孔道管(18)的数量相同,孔7号(15)的外立面与砼预制构件(46)的砼(I)的垂直外立面相平,孔7号(15)与孔道I号(11)的剖面为全等的多边形或圆形,且纵向轴心重合,锚板I号⑵的内立面与孔道I号(11)的外端面之间无间隙且连接,在锚板I号⑵上设有孔4号(14)m个,该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孔4号(14)的内径面上设有内螺纹与螺栓I号(7)的外螺纹配合;锚板I号(2)的内立面上设或不设锚筋I号(10)与锚板I号(2)连接;预应力钢筋(3)的外端与锚头(4)组合为一体,锚头(4)的外径大于孔7号(15)的内径;圈I号(9)的外缘为多边形或圆形,圈I号(9)的内孔剖面为多边形或圆形;保护套筒I号(5)的内缘剖面为与圈I号(9)的内孔剖面图形全等的筒口朝向砼结构中心的封闭套筒,保护套筒I号(5)的外端筒底I号(16)的内立面与预应力钢筋(3)的外端之间有间隙,保护套筒I号(5)的内端面与圈I号(9)的外端面连接;圈I号(9)上设有数量与设于锚板I号⑵上的孔4号(14)相同的孔2号(12),且孔2号(12)与孔4号(14)的水平纵向轴心重合,孔2号(12)的内径大于螺栓I号(7)的外径并与螺栓I号(7)外径配合;在锚板I号⑵的外立面与圈I号(9)的内立面之间设有封闭圈I号(8),封闭圈I号(8)上有孔3号(13)供螺栓I号(7)穿过;如图1、2、3、4所示。 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2号(102)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101)的区别在于锚板I号⑵设有的孔I号(6)的内径大于螺栓I号(7)的外径且与螺栓I号(7)的外径配合,螺栓I号(7)的有外螺纹的一端朝外,螺栓I号(7)的六角头的外侧环形垂直面与锚板I号(2)的内立面之间无间隙;或以螺柱的有螺纹一端朝外,无螺纹一端朝内且将螺柱内向端面与锚板I号(2)的外立面连接,并使螺柱的纵轴心与孔2号(12)的纵轴重合;以螺母I号(17)与螺栓I号(7)或螺柱的外端螺纹配合,紧固圈I号(9)和封闭圈I号⑶且使保护套筒I号(5)定位;如图1、2、5、6、3、4所示。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3号(103)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101)的区别在于以锚板2号(37)替代锚板I号(2),锚板2号(37)的立面外缘图形为小于锚板I号(2)外缘图形的多边形或圆形,锚板2号(37)的内孔剖面与孔道I号(11)的内孔剖面为全等的多边形或圆形,锚板2号(37)的外立面与砼预制构件(46)的砼(I)的垂直外立面相平;套筒I号(35)为剖面为环形的管,套筒I号(35)的水平圆形内孔的内径面上设有内螺纹与螺栓I号⑵的外螺纹配合,套筒I号(35)的内孔的纵向轴心与设于圈I号(9)的孔2号
(12)的纵轴心重合,套筒I号(35)的外向端面与砼预制构件(46)的砼(I)的垂直外立面相平,设有或不设锚筋2号(36)与套筒I号(35)连接;以螺栓I号(7)的内向端的螺纹与套筒I号(35)的内螺纹配合紧固圈I号(9)和封闭圈I号⑶且使保护套筒I号(5)定位;如图1、2、7、8、3、4所示。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4号(104)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3号(103)的区别在于螺栓2号(38)的水平纵轴心与设于圈I号(9)的孔2号(12)的纵轴心重合,螺栓2号(38)的有螺纹的外端头朝外、六角头朝内设置于砼预制构件(46)的砼⑴内,以螺母I号(17)的内螺纹与螺栓2号(38)的外螺纹配合紧固圈I号(9)和封闭圈I号(8)且使保护套筒I号(5)定位;如图1、2、9、10、7、8所示。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5号(105):构成孔道I号(11)的预应力钢筋孔道管(18)的外向端垂直面与圈4号(29)的垂直内立面无间隙且连接,圈4号(29)的剖面外缘为多边形或圆形,圈4号(29)的内孔剖面为与孔道I号(11)剖面全等的多边形或圆形且纵向轴心重合,管2号(32)的内向端面与圈4号(29)的外向面连接,管2号(32)的水平纵轴心与圈4号(29)的纵轴心重合,管2号(32)的剖面为多边形或圆形的环,管2号(32)的内径大于孔道I号(11)的内径,在管2号(32)的外向端之外设有管4号(47),管4号(47)内向端面与管2号(32)的外向端面全等且重合并无间隙配合连接,管2号(32)和管4号
(47)的材料为钢或与砼预制构件(46)的砼(I)相同;管4号(47)的外向端垂直面与砼预制构件(46)的砼(I)的垂直外立面相平,管4号(47)内包的封闭橡胶塞(33)为截头角锥体或截头圆锥体,封闭橡胶塞(33)与管4号(47)的内壁无间隙配合;封闭橡胶塞(33)的外向端垂直平面与砼预制构件(46)的砼(I)的垂直外立面相平,封闭橡胶塞(33)的内向面与预应力钢筋(3)的外端之间有间隙;锚板3号(52)的剖面为多边形或圆形的柱体,锚板3号(52)的外径小于管2号(32)的内径且大于孔道I号(11)的内径,锚板3号(52)上设有孔5号(48)n个,该η为大于等于I的整数;孔5号(48)的内径大于预应力钢筋(3)的 的内向端面与锚板3号(52)的外向面之间无间隙;在锚板3号(52)的内向立面和圈4号
(29)的外向面之间设有承压管(41),承压管(41)的各部位剖面为全等的环形,承压管(41)的外径小于管2号(32)的内径,承压管(41)的内径大于等于孔道I号(11)的内径,承压管(41)的件数为O或大于O的整数;如图1、2、11、12所示。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6号(106)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5号(105)的区别在于圈7号(44)的内孔剖面与管2号(32)的剖面外缘全等且纵向轴心重合,圈7号(44)和圈6号(43)的剖面外缘图形全等且重合,圈7号(44)的外向面与管2号(32)的外向面齐平连接且与圈6号(43)的内向面之间无间隙并连接,圈6号(43)的孔剖面为圆形,圈6号(43)的孔径大于管2号(32)的内径,圈6号(43)孔的内径面设有内螺纹与设于封口塞(45)的外径面上的外螺纹配合;封口塞(45)为剖面为圆形的圆柱体,封口塞(45)的外向面与圈6号(43)的外向面和砼预制构件(46)的砼(I)的垂直外立面相平,封口塞(45)的内向面与圈7号(44)和管2号(32)的外向端面之间无间隙配合;如图1、2、13、14、11、12所示。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7号(107):圈9号(49)的剖面为L形,圈9号(49)的孔9号(60)内径和孔道I号(11)内径相同,圈9号(49)的孔9号(60)的纵向轴心与孔道I号(11)的纵轴心重合,圈9号(49)的内向面与预应力钢筋孔道管(18)的外向端无间隙配合并连接,圈9号(49)的外向面与砼预制构件(46)的砼(I)的垂直外立面相平,在圈9号(49)的外向面上设有剖面为矩形的圆环形凹槽(59),圆环形凹槽(59)的外向面与圈9号(49)的外向面相平,圆环形凹槽(59)的内径与孔9号(60)的内径相同,且圆环形凹槽(59)的纵向轴心与孔9号(60)的纵向轴心重合,圆环形凹槽(59)的外径大于锚板4号(53)的外径,锚板4号(53)为圆柱体,锚板4号(53)上设有水平的孔5号(48)η个,该η为大于等于I的整数;锚板4号(53)的外径面上设有外螺纹,锚板4号(53)的内向面与圆环形凹槽(59)的槽底外向面配合无间隙,孔5号(48)的圆形剖面的内径大于预应力钢筋(3)的外径且小于锚头⑷的外径;圈10号(51)的内径面上设有内螺纹与锚板4号(53)的外径面上的外螺纹配合,在圈10号(51)的内向面与砼预制构件(46)的砼(I)和圈9号(49)的垂直外立面之间设有封闭圈3号(50);保护套筒3号(54)为剖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且筒口朝向砼结构中心的封闭套筒,保护套筒3号(54)的内径大于锚板4号(53)的外径且小于圈10号(51)的外径,保护套筒3号(54)的内向端面与圈10号(51)的外向面连接;保护套筒3号(54)的筒底3号(55)的内向面与预应力钢筋(3)的外向端之间有间隙;如图
1、2、15、16 所示。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201)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101)的区别在于以锚环2号(31)和夹片(20)替换锚头(4),锚环2号(31)为剖面外缘为圆形的圆柱体,锚环2号(31)的外径大于孔道I号(11)的内径且小于圈I号(9)的内孔径,锚环2号(31)上设有外径大、内径小的截头圆锥体孔8号(39),孔8号(39)的内向小孔径大于预应力钢筋(3)的外径供预应力钢筋(3)穿过,在孔8号(39)的内孔壁与预应力钢筋(3)的外径面之间设有夹片(20);如图1、2、17、18、3、4所示。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2号(202)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2号(102)的区别和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201)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101)的区别完全相同;如图1、2、19、20、5、6、17、18、3、4 所示。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3号(203)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3号(103)的区别和张拉 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201)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101)的区别完全相同;如图1、2、21、22、7、8、17、18、3、4 所示。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4号(204)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4号(104)的区别和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201)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101)的区别完全相同;如图1、2、23、24、9、10、17、18、3、4 所示。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5号(205):构成孔道I号(11)的预应力钢筋孔道管(18)的外向端面与圈8号(26)的内向立面无间隙配合且连接,圈8号(26)的孔剖面与孔道I号
(11)的剖面全等且纵向轴心重合,管I号(27)的剖面为圆环形,管I号(27)的内径大于孔道I号(11)的内径且与保护套筒2号(24)的外径配合,筒底2号(34)为圆形板,筒底2号
(34)的外缘剖面图形与保护套筒2号(24)的外缘剖面图形全等,且筒底2号(34)的内立面与保护套筒2号(24)的外端面无间隙并连接使保护套筒2号(24)成外端封闭的筒;圈3号(28)的立面外缘为多边形或圆形,圈3号(28)的圆孔内径与保护套筒2号(24)的外径相配合并连接,且保护套筒2号(24)的内向端凸出于圈3号(28)内立面的长度小于圈3号(28)内立面与圈8号(26)外立面之间的距离;在圈3号(28)上设有η个孔2号(12),该η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孔2号(12)的剖面为内径大于螺栓2号(38)外径的圆形并与螺栓2号(38)外径配合,各孔2号(12)的纵向轴心与螺栓2号(38)的纵向轴心重合,螺栓2号(38)的六角头朝内、有螺纹一端朝外设于砼预制构件(46)的砼(I)中,且使螺栓2号(38)的有螺纹一端凸出于砼⑴的垂直外立面,在圈3号(28)的内立面与砼⑴的外立面之间设有封闭圈2号(23),以螺母I号(17)的内螺纹与螺栓2号(38)的外螺纹配合紧固圈3号(28)和封闭圈2号(23)且使保护套筒2号(24)定位;锚环I号(30)的内向立面与圈8号(26)的外向立面之间无间隙配合,以夹片(20)置于设在锚环I号(30)上的孔径外大内小的孔6号(21)的孔壁和穿过孔6号(21)的预应力钢筋(3)的外径面之间;预应力钢筋⑶的外端头与筒底2号(34)的内立面之间有间隙;如图1、2、25、26所示。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6号(206)与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5号(205)的区别和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4号(104)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3号(103)的区别完全相同;如图1、2、27、28、9、10、7、8 所示。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7号(207)与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6号(206)的区别和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2号(102)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101)的区别完全相同;且以圈2号(22)替代套筒I号(35),圈2号(22)的内径大于保护套筒2号(24)外径并与保护套筒2号(24)的外径配合,圈2号(22)的外径面与砼预制构件(46)的砼(I)的垂直外立面齐平,圈2号(22)的内向面与管I号(27)的外向面无间隙配合并连接,圈2号(22)上设有孔I号(6),孔I号(6)的内径与设于圈3号(28)上的孔2号(12)相同且纵向轴心重合,螺栓I号⑵的有螺纹一端朝外穿过圈2号(22)、封闭圈2号(23)和孔2号(12),以螺母I号(17)的内螺纹与螺栓I号(7)的外向端外螺纹配合;如图1、2、29、30、5、6、3、4所示。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8号(208)与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7号(207)的区别和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101)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2号(102)的区别完全相同;且以圈11号(42)替代圈2号(22),圈11号(42)与圈2号(22)的区别在于圈11号(42)上设有与设于圈3号(28)的孔2号(12)纵轴心重合的孔10号(40),孔10号(40)的内径面上设有内螺纹与螺栓I号(7)的外螺纹配合;如图1、2、31、32、3、4、5、6所示。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9号(209):圈9号(49)的剖面为L形,圈9号(49)的孔9号(60)的内径与孔道I号(11)内径相同,圈9号(49)的孔9号(60)的纵向轴心与孔道I号(11)的纵轴心重合,圈9号(49)的内向面与预应力钢筋孔道管(18)的外向端无间隙配合并连接,圈9号(49)的外向面与砼预制构件(46)的砼(I)的垂直外立面相平,在圈9号(49)的外向面上设有剖面为矩形的圆环形凹槽(59),圆环形凹槽(59)的外向面与圈9号
(49)的外向面相平,圆环形凹槽(59)的内径与孔9号(60)的内径相同,且圆环形凹槽(59)的纵向轴心与孔9号(60)的纵向轴心重合,圆环形凹槽(59)的外径大于锚环3号(56)的外径,锚环3号(56)为圆柱体,锚环3号(56)的外径面上设有外螺纹,锚环3号(56)上设有直径外大内小的截头圆锥体孔6号(21)n个,该η为大于等于I的整数,孔6号(21)剖面较小的一端内径大于预应力钢筋(3)的外径并相互配合,在孔6号(21)的孔壁与预应力钢筋⑶的外径面之间设有夹片(20),锚环3号(56)的内向面与圆环形凹槽(59)的槽底外向面配合无间隙,圈10号(51)的内径与锚环3号(56)的外径相同,圈10号(51)的内径面上设有内螺纹与锚环3号(56)的外径面上的外螺纹配合,保护套筒4号(57)为剖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且筒口朝向砼结构中心的封闭套筒,保护套筒4号(57)的内径大于锚环3号(56)的外径且小于圈10号(51)的外径,保护套筒4号(57)的内向端面与圈10号(51)的外向面连接,保护套筒4号(57)的筒底4号(58)的内向面与预应力钢筋(3)的外向端之间有间隙,在圈10号(51)的内向面与5仝预制构件(46)的5仝(I)和圈9号(49)的垂直外立面之间设有封闭圈3号(50);如图1、2、33、34所示。有益效果I、实现了后张无粘结预应力装配式预制砼结构的核心构造——预应力构造的张拉端和固定端的封闭并与外界隔绝,消除了结构安全的隐患,为结构的安全提供了技术保证。2、为预应力构造提供了减少锈蚀的技术条件,为重复使用的装卸提供便利。3、延长了预应力构造的寿命,增加了预应力构造的重复使用次数,从而降低整个结构的运行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I—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端头防护构造的总平面图附图2—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端头防护构造的总剖面图[0027]附图3——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101)的横向剖面图附图4——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101)的纵向剖面图附图5——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2号(102)的横向剖面图附图6——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2号(102)的纵向剖面图附图7——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3号(103)的横向剖面图附图8——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3号(103)的纵向剖面图附图9——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4号(104)的横向剖面图附图10——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4号(104)的纵向剖面图附图11——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5号(105)的横向剖面图附图12—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5号(105)的纵向剖面图附图13——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6号(106)的横向剖面图附图14——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6号(106)的纵向剖面图附图15——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7号(107)的横向剖面图附图16—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7号(107)的纵向剖面图附图17——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201)的横向剖面图附图18——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201)的纵向剖面图附图19——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2号(202)的横向剖面图附图20—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2号(202)的纵向剖面图附图21——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3号(203)的横向剖面图附图22—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3号(203)的纵向剖面图附图23——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4号(204)的横向剖面图附图24—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4号(204)的纵向剖面图附图25—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5号(205)的横向剖面图附图26—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5号(205)的纵向剖面图附图27—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6号(206)的横向剖面图附图28—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6号(206)的纵向剖面图附图29——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7号(207)的横向剖面图附图30—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7号(207)的纵向剖面图附图31——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8号(208)的横向剖面图附图32—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8号(208)的纵向剖面图附图33——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9号(209)的横向剖面图附图34—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9号(209)的纵向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
图1、2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防护构造设置的位置,图3、4、5、6、7、8、9、10、11、12、13、14、15、16详细描述了固定端防护构造的7种不同构造形式;图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 详细描述了张拉端防护构造的 9 种不同构造形式;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程序将整个后张无粘结预应力装配式砼结构的各砼预制构件46安装就位后,将预应力钢筋3无锚头4的一端从固定端穿入孔道I号11,使预应力钢筋3从张拉端穿出,装锚环I号30或锚环2号31,以张拉机按规定应力值对预应力钢筋3进行张拉,同时以夹片20对预应力钢筋3进行定位;然后进行固定端防护构造的安装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101 :以各螺栓I号7的有螺纹一端朝内,穿过圈I号9的孔2号12,再穿过封闭圈I号8的孔3号13后,使各螺栓I号7对正锚板I号2的各孔4号14,使各螺栓I号7的螺纹与锚板I号2的各孔4号14的内螺纹配合,旋转各螺栓I号7,使圈I号9的内立面与封闭圈I号8的外立面、封闭圈I号8的内立面与锚板I号2的外立面之间无间隙。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2号102 :将封闭圈I号8的各孔3号13对正各螺栓I号7后,使封闭圈I号8的内立面靠近锚板I号2的外立面,以圈I号9的各孔2号12水平对正螺栓I号7的外向端后,将圈I号9水平向内推使圈I号9的内立面靠近封闭圈I号8的外立面,以各螺母I号17与螺栓I号7的外螺纹配合,旋紧各螺母I号17使圈I号9的内立面与封闭圈I号8的外立面之间和封闭圈I号8的内立面与锚板I号2的外立面之间无间隙。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3号103 :将各螺栓I号7的有螺纹一端向内穿过圈I号9的各孔2号12后,把各螺栓I号7的内向端穿过封闭圈I号8的各孔3号13,将各螺栓I号7的有螺纹一端与各套筒I号35的内孔对正,使各螺栓I号7的外螺纹与套筒I号35的内螺纹配合,旋转各螺栓I号7,使圈I号9的内立面与封闭圈I号8的外立面和封闭圈I号8的内立面与砼I的外立面之间无间隙。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4号104 :同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2号102,以螺栓2号38替代螺栓I号7与螺母I号17配合。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5号105 :把封闭橡胶塞33的小径面朝内用力推,使封闭橡胶塞33与管4号47配合紧密无间隙。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6号106,以封口塞45的外螺纹与圈6号43的内螺纹配合,旋转紧固封口塞45,使封口塞45的内立面与圈7号44和管2号32的外立面之间无间隙。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7号107 :将封闭圈3号50的内孔与锚板4号53外径面配合并使封闭圈3号50的内向面与砼预制构件46的砼I或圆环形凹槽59的垂直外立面之间无间隙,将保护套筒3号54水平对正锚板4号53,并使圈10号51的内螺纹与锚板4号53的外螺纹配合,旋进圈10号51使圈10号51的内向面与封闭圈3号50的外向面之间和封闭圈3号50的内向面与5仝I或圆环形凹槽59的外向面之间密闭无间隙。张拉端防护构造的安装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201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101的安装程序相同。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2号202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2号102的安装程序相同。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3号203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3号103的安装程序相同。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4号204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4号104的安装程序相同。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5号205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5号105的安装程序相同;须同时将保护套筒2号24的内向端的外径面与管I号27的内径面配合。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6号206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3号103的安装程序相同;须同时将保护套筒2号24的内向端的外径面与管I号27的内径面配合。[0077]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7号207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2号102的安装程序相同;须同时将保护套筒2号24的内向端的外径面与管I号27的内径面配合。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8号208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101的安装程序相同;须同时将保护套筒2号24的内向端的外径面与管I号27的内径面配合。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9号209 :将封闭圈3号50的内孔与锚环3号56外径面配合并使封闭圈3号50的内向面与砼预制构件46的砼I或圆环形凹槽59的垂直外立面之间无间隙,将保护套筒4号57水平对正锚环3号56并使圈10号51的内螺纹与锚环3号56的外螺纹配合,旋进圈10号51使圈10号51的内向面与封闭圈3号50的外向 面之间和封闭圈3号50的内向面与5仝I或圆环形凹槽59的垂直外立面之间无间隙。本实用新型的拆解程序为与上述安装程序的逆操作。
权利要求1.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端头防护构造,包括与反复装卸的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构造相配合的由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和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共同构成的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构造的端头防护构造;固定端构造形式为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101)或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2号(102)或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3号(103)或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4号(104)或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5号(105)或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6号(106)或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7号(107);张拉端构造形式为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201)或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2号(202)或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3号(203)或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4号(204)或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5号(205)或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6号(206)或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7号(207)或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8号(208)或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9号(209),其特征在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101):供预应力钢筋(3)穿过并置于其中的孔道I号(11)设于砼预制构件(46)水平组合而成的装配式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砼(I)中,孔道I号(11)的剖面为多边形或圆形,孔道I号(11)的纵向轴心与装配式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平面轴线重合或平行,孔道I号(11)的孔壁由预应力钢筋孔道管(18)的内壁构成,预应力钢筋孔道管(18)的材料为钢或塑料或砼(I);与同一装配式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同一平面轴线平行的各孔道I号(11)的纵向轴心在同一横剖面并列水平成一组设置,孔道I号(11)的数量为n,该η为大于等于I的整数;孔道I号(11)与砼预制构件(46)的砼(I)的垂直外立面交会处设有锚板I号(2),锚板I号(2)的正立面为多边形或圆形,锚板I号⑵上设有孔7号(15),孔7号(15)的数量与同一组预应力钢筋孔道管(18)的数量相同,孔7号(15)的外立面与砼预制构件(46)的砼(I)的垂直外立面相平,孔7号(15)与孔道I号(11)的剖面为全等的多边形或圆形,且纵向轴心重合,锚板I号⑵的内立面与孔道I号(11)的外端面之间无间隙且连接,在锚板I号⑵上设有孔4号(14)m个,该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孔4号(14)的内径面上设有内螺纹与螺栓I号(7)的外螺纹配合;锚板I号⑵的内立面上设或不设锚筋I号(10)与锚板I号⑵连接;预应力钢筋⑶的外端与锚头⑷组合为一体,锚头⑷的外径大于孔7号(15)的内径;圈I号(9)的外缘为多边形或圆形,圈I号(9)的内孔剖面为多边形或圆形;保护套筒I号(5)的内缘剖面为与圈I号(9)的内孔剖面图形全等的筒口朝向砼结构中心的封闭套筒,保护套筒I号(5)的外端筒底I号(16)的内立面与预应力钢筋(3)的外端之间有间隙,保护套筒I号(5)的内端面与圈I号(9)的外端面连接;圈I号(9)上设有数量与设于锚板I号(2)上的孔4号(14)相同的孔2号(12),且孔2号(12)与孔4号(14)的水平纵向轴心重合,孔2号(12)的内径大于螺栓I号(7)的外径并与螺栓I号(7)外径配合;在锚板I号(2)的外立面与圈I号(9)的内立面之间设有封闭圈I号(8),封闭圈I号(8)上有孔3号(13)供螺栓I号(7)穿过; 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2号(102)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101)的区别在于锚板I号⑵设有的孔I号(6)的内径大于螺栓I号(7)的外径且与螺栓I号(7)的外径配合,螺栓I号(7)的有外螺纹的一端朝外,螺栓I号(7)的六角头的外侧环形垂直面与锚板I号(2)的内立面之间无间隙;或以螺柱的有螺纹一端朝外,无螺纹一端朝内且将螺柱内向端面与锚板I号(2)的外立面连接,并使螺柱的纵轴心与孔2号(12)的纵轴重合;以螺母I号(17)与螺栓I号(7)或螺柱的外端螺纹配合,紧固圈I号(9)和封闭圈I号(8)且使保护套筒I号(5)定位;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3号(103)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101)的区别在于以锚板2号(37)替代锚板I号(2),锚板2号(37)的立面外缘图形为小于锚板I号(2)外缘图形的多边形或圆形,锚板2号(37)的内孔剖面与孔道I号(11)的内孔剖面为全等的多边形或圆形,锚板2号(37)的外立面与砼预制构件(46)的砼(I)的垂直外立面相平;套筒I号(35)为剖面为环形的管,套筒I号(35)的水平圆形内孔的内径面上设有内螺纹与螺栓I号(7)的外螺纹配合,套筒I号(35)的内孔的纵向轴心与设于圈I号(9)的孔2号(12)的纵轴心重合,套筒I号(35)的外向端面与砼预制构件(46)的砼(I)的垂直外立面相平,设有或不设锚筋2号(36)与套筒I号(35)连接;以螺栓I号(7)的内向端的螺纹与套筒I号(35)的内螺纹配合紧固圈I号(9)和封闭圈I号⑶且使保护套筒I号(5)定位; 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4号(104)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3号(103)的区别在于螺栓2号(38)的水平纵轴心与设于圈I号(9)的孔2号(12)的纵轴心重合,螺栓2号(38)的有螺纹的外端头朝外、六角头朝内设置于砼预制构件(46)的砼(I)内,以螺母I号(17)的内螺纹与螺栓2号(38)的外螺纹配合紧固圈I号(9)和封闭圈I号(8)且使保护套筒I 号(5)定位; 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5号(105):构成孔道I号(11)的预应力钢筋孔道管(18)的外向端垂直面与圈4号(29)的垂直内立面无间隙且连接,圈4号(29)的剖面外缘为多边形或圆形,圈4号(29)的内孔剖面为与孔道I号(11)剖面全等的多边形或圆形且纵向轴心重合,管2号(32)的内向端面与圈4号(29)的外向面连接,管2号(32)的水平纵轴心与圈4号(29)的纵轴心重合,管2号(32)的剖面为多边形或圆形的环,管2号(32)的内径大于孔道I号(11)的内径,在管2号(32)的外向端之外设有管4号(47),管4号(47)内向端面与管2号(32)的外向端面全等且重合并无间隙配合连接,管2号(32)和管4号(47)的材料为钢或与砼预制构件(46)的砼(I)相同;管4号(47)的外向端垂直面与砼预制构件(46)的砼(I)的垂直外立面相平,管4号(47)内包的封闭橡胶塞(33)为截头角锥体或截头圆锥体,封闭橡胶塞(33)与管4号(47)的内壁无间隙配合;封闭橡胶塞(33)的外向端垂直平面与砼预制构件(46)的砼(I)的垂直外立面相平,封闭橡胶塞(33)的内向面与预应力钢筋(3)的外端之间有间隙;锚板3号(52)的剖面为多边形或圆形的柱体,锚板3号(52)的外径小于管2号(32)的内径且大于孔道I号(11)的内径,锚板3号(52)上设有孔5号(48)n个,该η为大于等于I的整数;孔5号(48)的内径大于预应力钢筋(3)的外径供预应力钢筋(3)穿过;预应力钢筋(3)的外向端部与锚头(4)组合为一体,锚头(4)的内向端面与锚板3号(52)的外向面之间无间隙;在锚板3号(52)的内向立面和圈4号(29)的外向面之间设有承压管(41),承压管(41)的各部位剖面为全等的环形,承压管(41)的外径小于管2号(32)的内径,承压管(41)的内径大于等于孔道I号(11)的内径,承压管(41)的件数为O或大于O的整数; 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6号(106)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5号(105)的区别在于圈7号(44)的内孔剖面与管2号(32)的剖面外缘全等且纵向轴心重合,圈7号(44)和圈6号(43)的剖面外缘图形全等且重合,圈7号(44)的外向面与管2号(32)的外向面齐平连接且与圈6号(43)的内向面之间无间隙并连接,圈6号(43)的孔剖面为圆形,圈6号(43)的孔径大于管2号(32)的内径,圈6号(43)孔的内径面设有内螺纹与设于封口塞(45)的外径面上的外螺纹配合;封口塞(45)为剖面为圆形的圆柱体,封口塞(45)的外向面与圈6号(43)的外向面和砼预制构件(46)的砼(I)的垂直外立面相平,封口塞(45)的内向面与圈7号(44)和管2号(32)的外向端面之间无间隙配合; 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7号(107):圈9号(49)的剖面为L形,圈9号(49)的孔9号(60)内径和孔道I号(11)内径相同,圈9号(49)的孔9号(60)的纵向轴心与孔道I号(11)的纵轴心重合,圈9号(49)的内向面与预应力钢筋孔道管(18)的外向端无间隙配合并连接,圈9号(49)的外向面与砼预制构件(46)的砼(I)的垂直外立面相平,在圈9号(49)的外向面上设有剖面为矩形的圆环形凹槽(59),圆环形凹槽(59)的外向面与圈9号(49)的外向面相平,圆环形凹槽(59)的内径与孔9号(60)的内径相同,且圆环形凹槽(59)的纵向轴心与孔9号(60)的纵向轴心重合,圆环形凹槽(59)的外径大于锚板4号(53)的外径,锚板4号(53)为圆柱体,锚板4号(53)上设有水平的孔5号(48)η个,该η为大于等于I的整数;锚板4号(53)的外径面上设有外螺纹,锚板4号(53)的内向面与圆环形凹槽(59)的槽底外向面配合无间隙,孔5号(48)的圆形剖面的内径大于预应力钢筋(3)的外径且小 于锚头⑷的外径;圈10号(51)的内径面上设有内螺纹与锚板4号(53)的外径面上的外螺纹配合,在圈10号(51)的内向面与砼预制构件(46)的砼(I)和圈9号(49)的垂直外立面之间设有封闭圈3号(50);保护套筒3号(54)为剖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且筒口朝向砼结构中心的封闭套筒,保护套筒3号(54)的内径大于锚板4号(53)的外径且小于圈10号(51)的外径,保护套筒3号(54)的内向端面与圈10号(51)的外向面连接;保护套筒3号(54)的筒底3号(55)的内向面与预应力钢筋(3)的外向端之间有间隙; 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201)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101)的区别在于以锚环2号(31)和夹片(20)替换锚头(4),锚环2号(31)为剖面外缘为圆形的圆柱体,锚环2号(31)的外径大于孔道I号(11)的内径且小于圈I号(9)的内孔径,锚环2号(31)上设有外径大、内径小的截头圆锥体孔8号(39),孔8号(39)的内向小孔径大于预应力钢筋(3)的外径供预应力钢筋(3)穿过,在孔8号(39)的内孔壁与预应力钢筋(3)的外径面之间设有夹片(20); 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2号(202)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2号(102)的区别和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201)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101)的区别完全相同; 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3号(203)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3号(103)的区别和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201)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101)的区别完全相同; 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4号(204)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4号(104)的区别和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201)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101)的区别完全相同; 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5号(205):构成孔道I号(11)的预应力钢筋孔道管(18)的外向端面与圈8号(26)的内向立面无间隙配合且连接,圈8号(26)的孔剖面与孔道I号(11)的剖面全等且纵向轴心重合,管I号(27)的剖面为圆环形,管I号(27)的内径大于孔道I号(11)的内径且与保护套筒2号(24)的外径配合,筒底2号(34)为圆形板,筒底2号(34)的外缘剖面图形与保护套筒2号(24)的外缘剖面图形全等,且筒底2号(34)的内立面与保护套筒2号(24)的外端面无间隙并连接使保护套筒2号(24)成外端封闭的筒;圈3号(28)的立面外缘为多边形或圆形,圈3号(28)的圆孔内径与保护套筒2号(24)的外径相配合并连接,且保护套筒2号(24)的内向端凸出于圈3号(28)内立面的长度小于圈3号(28)内立面与圈8号(26)外立面之间的距离;在圈3号(28)上设有η个孔2号(12),该η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孔2号(12)的剖面为内径大于螺栓2号(38)外径的圆形并与螺栓2号(38)外径配合,各孔2号(12)的纵向轴心与螺栓2号(38)的纵向轴心重合,螺栓2号(38)的六角头朝内、有螺纹一端朝外设于砼预制构件(46)的砼(I)中,且使螺栓2号(38)的有螺纹一端凸出于砼⑴的垂直外立面,在圈3号(28)的内立面与砼⑴的外立面之间设有封闭圈2号(23),以螺母I号(17)的内螺纹与螺栓2号(38)的外螺纹配合紧固圈3号(28)和封闭圈2号(23)且使保护套筒2号(24)定位;锚环I号(30)的内向立面与圈8号(26)的外向立面之间无间隙配合,以夹片(20)置于设在锚环I号(30)上的孔径外大内小的孔6号(21)的孔壁和穿过孔6号(21)的预应カ钢筋(3)的外径面之间;预应カ钢筋⑶的外端头与筒底2号(34)的内立面之间有间隙; 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6号(206)与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5号(205)的区别和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4号(104)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3号(103)的区别完全相同; 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7号(207)与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6号(206)的区别和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2号(102)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101)的区别完全相同;且以圈2号(22)替代套筒I号(35),圈2号(22)的内径大于保护套筒2号(24)外径并与保护套筒2号(24)的外径配合,圈2号(22)的外径面与砼预制构件(46)的砼(I)的垂直外立面齐平,圈2号(22)的内向面与管I号(27)的外向面无间隙配合并连接,圈2号(22)上设有孔I号(6),孔I号(6)的内径与设于圈3号(28)上的孔2号(12)相同且纵向轴心重合,螺栓I号⑵的有螺纹一端朝外穿过圈2号(22)、封闭圈2号(23)和孔2号(12),以螺母I号(17)的内螺纹与螺栓I号(7)的外向端外螺纹配合; 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8号(208)与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7号(207)的区别和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I号(101)与固定端防护构造形式2号(102)的区别完全相同;且以圈11号(42)替代圈2号(22),圈11号(42)与圈2号(22)的区别在于圈11号(42)上设有与设于圈3号(28)的孔2号(12)纵轴心重合的孔10号(40),孔10号(40)的内径面上设有内螺纹与螺栓I号(7)的外螺纹配合; 张拉端防护构造形式9号(209):圈9号(49)的剖面为L形,圈9号(49)的孔9号(60)的内径与孔道I号(11)内径相同,圈9号(49)的孔9号(60)的纵向轴心与孔道I号(11)的纵轴心重合,圈9号(49)的内向面与预应カ钢筋孔道管(18)的外向端无间隙配合并连接,圈9号(49)的外向面与砼预制构件(46)的砼(I)的垂直外立面相平,在圈9号(49)的外向面上设有剖面为矩形的圆环形凹槽(59),圆环形凹槽(59)的外向面与圈9号(49)的外向面相平,圆环形凹槽(59)的内径与孔9号(60)的内径相同,且圆环形凹槽(59)的纵向轴心与孔9号(60)的纵向轴心重合,圆环形凹槽(59)的外径大于锚环3号(56)的外径,锚环3号(56)为圆柱体,锚环3号(56)的外径面上设有外螺纹,锚环3号(56)上设有直径外大内小的截头圆锥体孔6号(21)η个,该η为大于等于I的整数,孔6号(21)剖面较小的一端内径大于预应カ钢筋(3)的外径并相互配合,在孔6号(21)的孔壁与预应カ钢筋⑶的外径面之间设有夹片(20),锚环3号(56)的内向面与圆环形凹槽(59)的槽底外向面配合无间隙 ,圈10号(51)的内径与锚环3号(56)的外径相同,圈10号(51)的内径面上设有内螺纹与锚环3号(56)的外径面上的外螺纹配合,保护套筒4号(57)为剖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且筒ロ朝向砼结构中心的封闭套筒,保护套筒4号(57)的内径大于锚环3号(56)的外径且小于圈10号(51)的外径,保护套筒4号(57)的内向端面与圈10号(51)的外向面连接,保护套筒4号(57)的筒底4号(58)的内向面与预应力钢筋(3)的外向端 之间有间隙,在圈10号(51)的内向面与5仝预制构件(46)的5仝(I)和圈9号(49)的垂直外立面之间设有封闭圈3号(50)。
专利摘要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端头防护构造包括后张法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构造的张拉端和固定端的防护构造,该构造适用于反复重复使用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如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塔机基础的预应力构造必须满足反复装卸要求的构造端头的封闭和防护,在确保预应力构造结构安全的同时,减少端头构造锈蚀,以增加材料使用次数从而降低使用成本。
文档编号E04C5/12GK202380644SQ20122000058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4日
发明者赵正义 申请人:赵正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