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升降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797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折叠式升降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修用的脚手架,特别是在不用时可折叠占地少,使用时高低可升降调节的一种折叠式升降脚手架。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业的装修作业大部分采用固定式脚手架,一般采用固定式脚手架的主要缺点是高度不易调节,在作业面的高度发生变化时,需要对脚手架的高度进行重新组合或更换,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尤其是对室内进行装修作业时更是如此。虽然进行室内装修时人们可以采用人字形可折叠梯进行作业,但由于人字形折叠梯顶端的承载面较窄,不能在承载面上置放足量的物料,在遇到作业面较宽时,需不时移动人字形可折叠梯,不仅施工效率较低,其稳定性也不好。总之,使用这类脚手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需要使用大量的木、竹或管材,特别是竹木的大量使用会造成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二是工作进度慢,从安装到拆卸脚手架的过程耗时较多,影响了施工进度;三是作业存在着危险因素,工人每天行走在脚手架上干重体力劳动,稍不留神便会发生坠落的事故;四是作业面受脚手架限制,使用起来不方便。近年来,人们开始使用了一些高空作业用车,如美国、日本、英国、芬兰等国均设计了一些悬臂式或直升式高空作业用车,取代了传统的脚手架,使装修作业进入了快速、高效、安全、省力、低成本,高质量的时期。但所报导的装修作业车大部分结构复杂,体积较大,造价高,且只能应用在大建筑工地上使用,对于小建筑物,尤其是室内装修不能适用。近年来出现了一种轻便、性能可靠,并能在室内和室外矮墙部分进行装修的作业用车。但是,大多存在结构复杂,体积较大,造价高等问题。因此,对室内装修而言,迫切需要结构简单,不用时可折叠、占地少,使用时高低可升降调节,使用方便,造价低的一种折叠式升降脚手架。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结构简单,造价低,不用时可折叠、占地少,使用时上下楼房携带搬运方便,施工作业可升降调节高低的一种折叠式升降脚手架。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式升降脚手架,包括平台部分和支腿架部分,其特征是A、平台部分由横梁5,端梁16,横梁5两端的端板1,两横梁5间的垂直加强梁25,两端梁16间的水平加强梁23,以及承重网24组成,其中,平行的两横梁5和横向的两端梁16,以及两垂直加强梁25和两水平加强梁23构成框架并在该框架上设置承重网24,同时,在两横梁5两端的端板I之间通过固定螺母2和支腿上端梁17两端的固定轴14与支腿架部分的支腿上端梁17连接,如图1-3所示。B、支腿架部分由内支腿9,外支腿8,内外支腿锁定机构,两内支腿9上设置的支腿上端梁17,外支腿8上设置的支腿上横梁22和支腿下横梁19,以及内斜支管10和外斜支管11,内斜支管10和外斜支管11上设置的上锁定螺钉13和下锁定螺钉15,斜支管固定架12组成,其中,内支腿9设置在外支腿8内能够上下伸缩升降调节并且通过内外支腿锁定机构进行锁定,斜支管固定架12设置在平台部分的中间,外斜支管11内设置的内斜支管10能够伸缩调节长短并且通过上锁定螺钉13和下锁定螺钉15进行锁定,外斜支管11和内斜支管10对称设置在平台部分底面的斜支管固定架12和支腿架部分的外支腿8上的支腿下横梁19之间,夕卜斜支管11上端和内斜支管10下端分别与斜支管固定架12铰接和支腿下横梁19固定连接,如图1-3所示。所说的内外支腿锁定机构设置在外支腿8上的支腿上横梁22和支腿上端梁17之间,该内外支腿锁定机构由升降调整螺母18,螺杆套21,螺杆套21内的升降调整螺杆20组成,其中,螺杆套21设置在支腿上横梁22的中间位置,螺杆套21内的升降调整螺杆20的上端与支腿上端梁17的中间固定连接,旋转升降调整螺母18使升降调整螺母18与螺杆套21相对转动并升降调整螺杆20,而相应的支腿架部分的外支腿8和支腿上横梁22及支腿下横梁19上下移动,如图1-3所示。本技术中,平台部分的横梁5,端梁16,横梁5两端的端板1,两横梁5间的垂直加强梁25,两端梁16间的水平加强梁23,以及承重网24采用金属材料制造。在这里,平行的两横梁5和横向的两端梁16,以及两垂直加强梁25和两水平加强梁23构成的框架以及在该框架上设置的承重网24,还有可以通过焊接进行加工制造;支腿架部分的内支腿9,外支腿8,内外支腿锁定机构,两内支腿9上设置的支腿上端梁17,外支腿8上设置的支腿上横梁22和支腿下横梁19,以及内斜支管10和外斜支管11,内斜支管10和外斜支管11上设置的上锁定螺钉13和下锁定螺钉15,斜支管固定架12也是采用金属材料制造,并且各个部件的连接部分也是通过焊接进行加工制造,另外,内外支腿锁定机构的升降调整螺母18,螺杆套21,螺杆套21内的升降调整螺杆20也是采用金属材料制造,这里的螺杆套21可以是焊在支腿上横梁22上,升降调整螺杆20的上端焊在支腿上端梁17的中间位置,上述所有的固定连接方法除了焊接外,也可以采用其它常规的固定连接方法,如图1-3所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本技术包括平台部分和支腿架部分,主要其特征是A、平台部分由横梁5,端梁16,横梁5两端的端板1,两横梁5间的垂直加强梁25,两端梁16间的水平加强梁23,以及承重网24组成,其中,平行的两横梁5和横向的两端梁16,以及两垂直加强梁25和两水平加强梁23构成框架并在该框架上设置承重网24,同时,在两横梁5两端的端板I之间通过固定螺母2和支腿上端梁17两端的固定轴14与支腿架部分的支腿上端梁17连接,如图1-3所示。这里的整个平台部分保持不变,而是支腿架部分进行折叠和伸缩,即不用时可折叠成为相当于两个平台部分的高度,体积非常小、占地少,上下楼房携带搬运方便,使用时可打开支腿架部分,具体是支腿架部分由内支腿9,外支腿8,内外支腿锁定机构,两内支腿9上设置的支腿上端梁17,外支腿8上设置的支腿上横梁22和支腿下横梁19,以及内斜支管10和外斜支管11,内斜支管10和外斜支管11上设置的上锁定螺钉13和下锁定螺钉15,斜支管固定架12组成,其中,内支腿9设置在外支腿8内能够上下伸缩升降调节并且通过内外支腿锁定机构进行锁定,斜支管固定架12设置在平台部分的中间,外斜支管11内设置的内斜支管10能够伸缩调节长短并且通过上锁定螺钉13和下锁定螺钉15进行锁定,外斜支管11和内斜支管10对称设置在平台部分底面的斜支管固定架12和支腿架部分的外支腿8上的支腿下横梁19之间,外斜支管11上端和内斜支管10下端分别与斜支管固定架12铰接和支腿下横梁19固定连接,如图1-3所示。这样在施工作业时,打开支腿架部分的内支腿9,外支腿8,以及内斜支管10和外斜支管11,通过转动内外支腿锁定机构的升降调整螺母18,即旋转升降调整螺母18使升降调整螺母18与螺杆套21相对转动并升降调整螺杆20而支腿架部分的外支腿8和支腿上横梁22及支腿下横梁19上下移动,从而使整个平台部分升降调节到以符合作业面的高度要求为准,与此同时,通过调节外斜支管11内设置的内斜支管10,并且伸缩调节长短适合后,通过上锁定螺钉13和下锁定螺钉15进行锁定,这时可以进行作业。本技术可以根据环境情况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的作业环境和要求,例如可以根据楼梯的高低把两个腿调节成不同的高度并且保持整个平台部分处于水平状态进行操作作业等。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实用,结构简单,造价低,不用时可折叠、占地少,使用时上下楼携带搬运方便,施工作业可升降调节高低,适应不同的作业环境和要求,省时省力,效率高等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中I端板(前后端板),2固定螺母,3孔,4固定孔,5横梁,6螺钉,7固定螺钉,8外支腿,9内支腿,10内斜支管,11外斜支管,12斜支管固定架,13上锁定螺钉,14固定轴,15下锁定螺钉,16端梁,17支腿上端梁,18升降调整螺母,19支腿下横梁,20升降调整螺杆,21螺杆套,22支腿上横梁,23水平加强梁,24承重网,25垂直加强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折叠式升降脚手架,包括平台部分和支腿架部分,其特征是A、平台部分由横梁5,端梁16,横梁5两端的端板1,两横梁5间的垂直加强梁25,两端梁16间的水平加强梁23,以及承重网24组成,其中,平行的两横梁5和横向的两端梁16,以及两垂直加强梁25和两水平加强梁23构成框架并在该框架上设置承重网24,同时,在两横梁5两端的端板I之间通过固定螺母2和支腿上端梁17两端的固定轴14与支腿架部分的支腿上端梁17连接,如图1-3所示。B、支腿架部分由内支腿9,外支腿8,内外支腿锁定机构,两内支腿9上设置的支腿上端梁17,外支腿8上设置的支腿上横梁22和支腿下横梁19,以及内斜支管10和外斜支管11,内斜支管10和外斜支管11上设置的上锁定螺钉13和下锁定螺钉15,斜支管固定架12组成,其中,内支腿9设置在外支腿8内能够上下伸缩升降调节并且通过内外支腿锁定机构进行锁定,斜支管固定架12设置在平台部分的中间,外斜支管11内设置的内斜支管10能够伸缩调节长短并且通过上锁定螺钉13和下锁定螺钉15进行锁定,外斜支管11和内斜支管10对称设置在平台部分底面的斜支管固定架12和支腿架部分的外支腿8上的支腿下横梁19之间,夕卜斜支管11上端和内斜支管10下端分别与斜支管固定架12铰接和支腿下横梁19固定连接,如图1-3所示。所说的内外支腿锁定机构设置在外支腿8上的支腿上横梁22和支腿上端梁17之间,该内外支腿锁定机构由升降调整螺母18,螺杆套21,螺杆套21内的升降调整螺杆20组成,其中,螺杆套21设置在支腿上横梁22的中间位置,螺杆套21内的升降调整螺杆20的上端与支腿上端梁17的中间固定连接,旋转升降调整螺母18使升降调整螺母18与螺杆套21相对转动并升降调整螺杆20,而相应的支腿架部分的外支腿8和支腿上横梁22及支腿下横梁19上下移动,如图1-3所示。本技术中,平台部分的横梁5,端梁16,横梁5两端的端板1,两横梁5间的垂直加强梁25,两端梁16间的水平加强梁23,以及承重网24采用金属材料制造。在这里,平行的两横梁5和横向的两端梁16,以及两垂直加强梁25和两水平加强梁23构成的框架以及在该框架上设置的承重网24,还有可以通过焊接进行加工制造;支腿架部分的内支腿9,外支腿8,内外支腿锁定机构,两内支腿9上设置的支腿上端梁17,外支腿8上设置的支腿上横梁22和支腿下横梁19,以及内斜支管10和外斜支管11,内斜支管10和外斜支管11上设置的上锁定螺钉13和下锁定螺钉15,斜支管固定架12也是采用金属材料制造,并且各个部件的连接部分也是通过焊接进行加工制造,另外,内外支腿锁定机构的升降调整螺母18,螺杆套21,螺杆套21内的升降调整螺杆20也是采用金属材料制造,这里的螺杆套21可以是焊在支腿上横梁22上,升降调整螺杆20的上端焊在支腿上端梁17的中间位置,上述所有的固定连接方法除了焊接外,也可以采用其它常规的固定连接方法,如图1-3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式升降脚手架,包括平台部分和支腿架部分,其特征是 A、平台部分由横梁(5),端梁(16),横梁(5)两端的端板(1),两横梁(5)间的垂直加强梁(25),两端梁(16)间的水平加强梁(23),以及承重网(24)组成,其中,平行的两横梁(5)和横向的两端梁(16),以及两垂直加强梁(25)和两水平加强梁(23)构成框架并在该框架上设置承重网(24),同时,在两横梁(5)两端的端板(I)之间通过固定螺母(2)和支腿上端梁(17)两端的固定轴(14)与支腿架部分的支腿上端梁(17)连接; B、支腿架部分由内支腿(9),外支腿(8),内外支腿锁定机构,两内支腿(9)上设置的支腿上端梁(17),外支腿(8)上设置的支腿上横梁(22)和支腿下横梁(19),以及内斜支管(10)和外斜支管(11 ),内斜支管(10)和外斜支管(11)上设置的上锁定螺钉(13)和下锁定螺钉(15),斜支管固定架(12)组成,其中,内支腿(9)设置在外支腿(8)内能够上下伸缩升降调节并且通过内外支腿锁定机构进行锁定,斜支管固定架(12)设置在平台部分的中间,外斜支管(11)内设置的内斜支管(10)能够伸缩调节长短并且通过上锁定螺钉(13)和下锁定螺钉(15)进行锁定,外斜支管(11)和内斜支管(10)对称设置在平台部分底面的斜支管固定架(12)和支腿架部分的外支腿(8)上的支腿下横梁(19)之间,外斜支管(11)上端和内斜支管(10)下端分别与斜支管固定架(12)铰接和支腿下横梁(19)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升降脚手架,其特征是所说的内外支腿锁定机构设置在外支腿(8)上的支腿上横梁(22)和支腿上端梁(17)之间,该内外支腿锁定机构由升降调整螺母(18 ),螺杆套(21),螺杆套(21)内的升降调整螺杆(20 )组成,其中,螺杆套(21)设置在支腿上横梁(22)的中间位置,螺杆套(21)内的升降调整螺杆(20)的上端与支腿上端梁(17)的中间固定连接,旋转升降调整螺母(18)使升降调整螺母(18)与螺杆套(21)相对转动并升降调整螺杆(20),而相应的支腿架部分的外支腿(8)和支腿上横梁(22)及支腿下横梁(19)上下移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式升降脚手架,包括平台部分和支腿架部分,其特征是平台部分由横梁(5),端梁(16),端板(1),垂直加强梁(25),水平加强梁(23),承重网(24)组成,支腿架部分由内支腿(9),外支腿(8),内外支腿锁定机构,支腿上端梁(17),支腿上横梁(22)和支腿下横梁(19),内斜支管(10)和外斜支管(11),锁定螺钉(13)和下锁定螺钉(15),斜支管固定架(12)组成,该技术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造价低,不用时可折叠、占地少,搬运方便,可升降调节,省时省力,效率高等特点。
文档编号E04G1/22GK202899589SQ20122049065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5日
发明者刘子喜 申请人:刘子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