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窗框覆盖装置的屋顶天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010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带有窗框覆盖装置的屋顶天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屋顶天窗(1),其包括窗框(2),所述窗框(2)具有顶部构件(5)、底部构件(6)以及两个侧构件(7、8),所述屋顶天窗(1)还包括覆盖件(237、270),所述覆盖件(237、270)包括适于安装在所述窗框的底部构件(6)上的底部窗框覆盖件(237)和适于安装在所述窗框的侧构件(7)上的侧窗框覆盖件(270)。所述底部窗框覆盖件(237)设置有配装组件(239、245),所述配装组件(239、245)适于连接至所述窗框侧构件(7)和连接至所述侧窗框覆盖件(270)。特别是,所述配装组件包括角形支架(239)和中间构件(245)。
【专利说明】带有窗框覆盖装置的屋顶天窗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屋顶天窗,该屋顶天窗包括带有顶部构件、底部构件以及两个侧构件的窗框,屋顶天窗还包括覆盖件,覆盖件包括适于安装在窗框底部构件上的底部窗框覆盖件和适于安装在窗框侧构件上的侧窗框覆盖件。
[0002]在已知的这种类型的屋顶天窗中,覆盖件的零部件的安装会很繁琐,因为这些零部件可能多半要在窗框已经装设到屋顶中的开口中之后被紧固至窗框。因此,必须用工具处理多个元件来紧固覆盖件。
[0003]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安装条件便利的屋顶天窗。
[0004]下述窗实现了此目的和其他目的:在该窗中,底部窗框覆盖件设置有适于连接至窗框侧构件和侧窗框覆盖件的配装组件。
[0005]通过将底部窗框覆盖件连接至配装组件,实现了容易的装设。
[0006]配装组件优选地包括角形支架和中间构件,中间构件用于使侧窗框覆盖件和底部窗框覆盖件与窗框相互连接,所述角形托架优选地适于在安装状态下以其纵向伸长沿侧窗框构件的纵向伸长延伸。这提供了覆盖构件的稳定和可靠的附接并且可以进一步通过使角形支架和覆盖构件适于相互卡扣锁定接合而允许覆盖件的容易的附接和也可能的脱离接合。此卡扣锁定或者不具有卡扣功能的简单的锁定接合可以通过给覆盖构件和角形支架设置彼此匹配的凸出部和凹槽来实现。
[0007]在下面的具体说明和随附的从属权利要求中,优选实施方式和其他优势将变得清
λ.Μ
/E.ο
[0008]下面将参照示意图通过实施方式的非限制性示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
[0009]图1示出了从下方或内侧看到的处于组装状态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天窗的立体图;
[0010]图2示出了从上方或外侧看到的处于组装状态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天窗的立体图;
[0011]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天窗的底部窗扇构件的分解图,底部窗扇构件的特征在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窗扇覆盖件、窗玻璃保持装置、隔离元件以及底部窗扇衬垫;
[0012]图4a和4b示出了枢轴铰链的立体图,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卡扣锁紧固装置的凹部附接至该枢轴铰链;
[0013]图5和图6示出了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安装顶部壳体的锁定机构的立体图;
[0014]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玻璃边缘轮廓部的立体图;
[0015]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处于组装状态的玻璃边缘轮廓部、窗框撞击式压条覆盖件以及侧窗框覆盖件的截面图;
[0016]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窗框窄焊道覆盖件、窗扇窄焊道覆盖件以及侧窗框覆盖件的分解图;
[0017]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窗扇窄焊道覆盖件的下端的立体图;
[0018]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在窗框窄焊道覆盖件与窗扇窄焊道覆盖件之间的过渡部的立体图,其特征在于窗扇窄焊道覆盖件的延长部分;
[0019]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迷宫式密封的窗框窄焊道覆盖件的下端的立体图,其中,迷宫式密封设置有斜面;
[0020]图13、图14以及图1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用于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卡扣锁紧固装置将窗框窄焊道覆盖件安装在窗上的过程的三个不同步骤;
[0021]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的底部窗框覆盖件的立体图;
[0022]图17示出了从另一角度观察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的底部窗框覆盖件的立体图;
[0023]图1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角形支架的立体图;
[0024]图1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侧窗框覆盖件和角形支架的立体图;以及
[0025]图20和图21与图1和图2相对应,示出了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屋顶天窗。
[0026]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窗I的优选实施方式,窗I包括限定平面16的窗玻璃4、限定窗框平面的窗框2以及限定窗扇平面的窗扇3,窗框2具有顶部构件5、底部构件6以及两个侧构件7、8,窗扇3具有顶部构件9、底部构件10以及两个侧构件11、12。在不出的实施方式中,窗为中央悬挂式,其中,窗扇3通过分别设置在窗框2的侧构件7、8与窗扇3的侧构件11、12之间的枢轴铰链(图4a和图4b中的200)连接至窗框2,从而可通过使窗I的窗扇3绕由枢轴铰链200所限定的枢轴铰链轴线21倾斜而打开。枢轴铰链200包括两个部分,即,窗扇部分(未不出)和窗框部分20。
[0027]所使用的铰链优选地为在 申请人:早先的专利申请W09928581和GB1028251中所描述的类型,其中,在打开以及关闭天窗的过程中,一个铰链部分上的弯曲构件和栓在另一个铰链部分中的弯曲导轨中行进。曲率半径要求:在使用这种铰链时,铰链轴线位于实际的铰链部分上方一小段距离处并且随着窗扇窗框转动,弯曲构件首先从导轨出来,然后栓从导轨出来。综上,这提供了允许中央悬挂式天窗的简易操作并且允许窗扇窗框基本上整圈转动的运动方式。
[0028]如此说明中使用的,窗I的关闭位置指的是窗框平面和窗扇平面重合的位置,即,彼此形成O度角的位置。类似地,如文中所用,窗I的打开位置通常指的是窗扇3绕枢轴铰链轴线21倾斜使得窗框平面和窗扇平面不再重合的位置。
[0029]如图1中看到的,窗I的纵向轴线13限定为与窗框顶部构件5和窗框底部构件6垂直延伸并且在窗框顶部构件5与窗框底部构件6之间延伸,天窗的横向轴线14限定为与相应的窗框侧构件7和8垂直且在相应的窗框侧构件7与8之间延伸并且由此与纵向轴线13垂直延伸,并且窗I的深度轴线15限定为与纵向轴线13和横向轴线14两者垂直地延伸。枢轴铰链轴线21和横向轴线14平行并且在图中示出为重合。
[0030]窗I还包括本身已知的类型的锁17以及大致周向延伸的密封件18,锁17用于将窗框2和窗扇3彼此锁定在一起,密封件18设置在窗扇3上以在窗I处于关闭位置时密封窗扇3与窗框2之间的缝隙。密封件18包括至少一个密封条,优选地包括至少两个密封条。
[0031]尽管图1中示出了中央悬挂式窗1,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窗可以是具有或不具有中间框架结构的顶部悬挂式,可以在顶部与中央之间的某位置处具有铰链轴线,可以是侧悬挂式或者其实甚至为底部悬挂式。
[003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天窗的窗扇3和窗框2例如可以由木制构件制成或者由浇注或挤塑聚亚安酯(PUR)制的构件制成。
[0033]参照图3,窗I在窗扇3的底部窗扇构件10处包括至少一个——优选地至少两个——窗玻璃保持装置300,窗玻璃保持装置300用于保持窗玻璃4从而使窗玻璃不从天窗的窗扇3落下。窗玻璃保持装置300附接至底部窗扇覆盖件319的表面307,并且成形成使得窗玻璃保持装置300具有适于与窗玻璃4抵接的面302。因此,窗玻璃保持装置300可以例如呈大致盒状或者大致楔状。窗玻璃保持装置300优选地由硬塑料制成。
[0034]如上所述,窗I还包括玻璃上方的窗扇覆盖件319,窗扇覆盖件319包括第一部段320、第二部段321以及第三部段322,第一部段320适于与窗玻璃4抵接,第二部段321基本上沿第一部段320的伸长与第一部段320平行地延伸并且适于覆盖在下面的窗玻璃保持装置300、隔离元件303、底部窗扇衬垫310以及底部窗扇构件10,第三部段322从第二部段321基本上与第二部段321垂直地延伸并且适于遮蔽底部窗扇构件10的沿窗I的纵向方向13背对窗玻璃4的表面。
[0035]提供了附接至底部窗扇构件10的隔离元件303,隔离元件303用于提供对底部窗扇构件10与底部窗扇覆盖件319之间的过渡的隔离。隔离元件303包括至少一个一优选地至少两个一凹处304,凹处304成形成使得适于容置窗玻璃保持装置300。凹处304优选地成形成使得围绕窗玻璃保持装置300提供紧密配合,由此在窗玻璃保持装置300附近提供最佳隔离状态。
[0036]隔离元件303优选地由苯乙烯、聚苯乙烯、聚苯乙烯泡沫(EPS)或者挤塑聚苯乙烯(XPS)制成。隔离元件303优选地制成一个元件,但是原理上也可以是多个元件。隔离元件303通过诸如螺钉或胶等附接装置(未示出)附接至底部窗扇构件10,从而安置在底部窗扇构件10与底部窗扇覆盖件319之间。优选地,在将窗玻璃4和底部窗扇覆盖件319附接至窗I之前,通过使用延伸穿过隔离元件303和窗玻璃保持装置300进到底部窗扇构件10中的优选为螺钉的相同附接装置附接隔离元件303和窗玻璃保持装置300。
[0037]隔离元件303优选地设置有第一表面305,第一表面305具有与底部窗扇覆盖件319的在安装位置面向底部窗扇构件10的表面306的外形基本上相对应的外形。
[0038]隔离元件303还在窗I的纵向方向13上沿远离窗I的窗玻璃4的方向从底部窗扇构件10延伸。隔离兀件303设置有第二表面307,第二表面307可以具有适于与底部窗扇衬垫310的诸如肋或突出部的相应的造型309接合的优选诸如为槽口或凹处的造型308,下文中将进行描述。
[0039]如上所述,隔离元件303的提供就具有木制窗框2和窗扇3的窗I而言是特别优选的。就具有由聚亚安酯或类似物制成的窗框2和窗扇3的窗I而言,隔离元件和底部窗扇构件10可以是一体的元件。
[0040]仍参照图3,窗I还包括底部窗扇衬垫310,底部窗扇衬垫310附接至底部窗扇构件10并且优选地由橡胶材料制成。底部窗扇衬垫310意于在窗I处于关闭位置时密封在底部窗扇构件10与底部窗框构件6之间的缝隙。
[0041]如还可以从图4a和图4b中看出的,底部窗扇衬垫310包括第一部分316、第二部分317、第一表面311以及第二表面312,第一表面311包括与第一部分316相对应的第一表面部分311a和与第二部分317相对应的第二表面部分311b,第二表面312与第一表面311相反。第一部分316适于与底部窗扇构件10附接,并且在附接至底部窗扇构件10时,第二部分317在窗I的纵向方向13上沿基本上远离窗玻璃4的方向从底部窗扇构件10延伸。
[0042]底部窗扇衬垫310可以包括造型309,例如肋或突出部,造型309用于与上述的隔离元件303的表面307中的诸如槽口或凹处的相应的造型308接合。优选地,第二表面302包括造型309。
[0043]第一表面311的第一表面部分311a适于附接至底部窗扇构件10。第一表面311的第二表面部分311b适于在窗I处于关闭位置时紧密抵靠安装在底部窗框构件6上的底部窗框覆盖件237,从而在窗I处于关闭位置时密封底部窗扇构件10与底部窗框构件6之间的缝隙。为此,底部窗扇衬垫310的第二部分317如下文所描述地进行构造。
[0044]底部窗扇衬垫310的第一部分316基本上为平面的并且截面呈矩形,而第二部分317包括第一截面部段313、第二截面部段314以及第三截面部段315。第一截面部段313大致与第一部分316平行地沿第一部分316的伸长延伸。第二截面部段314与第一截面部段313成角度,优选地成10至45度角,并且第三截面部段315与第二截面部段314成角度,优选地成45至85度角,使得第二部分317包括大致钩形截面。
[0045]第二部分317或者至少第二部分317的第三截面部段315除以上方面之外可以适于密封与底部窗扇覆盖件319的第三部段322密封抵接。在此连接中,第二部分317的钩形截面构型具有提供较大抵接表面并且由此提供更好的密封性能的另一优势。
[0046]底部窗扇衬垫310还可以优选地在第一部分316与第二部分317之间的过渡部处包括至少一个凸缘318,该凸缘318设置成与第一表面311基本上成直角延伸。凸缘318适于抵接底部窗扇构件10的沿窗I的纵向方向13背对窗玻璃4的表面,从而确保湿气不可以从底部窗扇衬垫310与底部窗扇构件10之间渗透。
[0047]底部窗扇覆盖件319、窗玻璃保持装置300、隔离元件303以及底部窗扇衬垫310可以优选地以上述顺序通过延伸穿过所有这些元件319、300、303以及310进到底部窗扇构件10中的相同附接装置一优选地为至少一个螺钉一都附接至底部窗扇构件10。
[0048]隔离元件303和底部窗扇衬垫310的上述实施方式特别意在用于具有木制的窗扇3和窗框2的窗I。
[0049]就具有由挤塑、模塑或浇铸的聚亚安酯(TOR)或类似材料制成的窗扇3和窗框2的窗I而言,底部窗扇构件10和隔离元件303可以制成一个整体的元件,而底部窗扇衬垫310可以设置成布置在一体的底部窗扇构件10和隔离元件303中的凹槽或凹处中的一个或者更多个密封条或者类似的适当元件。
[0050]现参照图5和图6,窗I还包括锁定机构535,锁定机构535用于将顶部壳体500锁定至窗I的窗框2。锁定机构设置成至少一个支架535,所述至少一个支架535由诸如优选为螺钉的附接装置536在靠近顶部窗框构件5的位置附接至窗I的窗框2的侧窗框构件
7、8中的每一个上。更具体地,特别关于PUR窗,至少两个支架535在与上述抵接窄带430类似的窗框抵接窄带(图5和图6中未示出)的面向顶部窗框构件5的端部附近附接至侧窗框构件7、8。支架535优选地由塑料特别是挤塑塑料制成,但是也可以由例如金属制成。
[0051]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支架535包括优选地制成为一个整体元件的第一部段538和第二部段539。
[0052]第一部段538包括用于接纳附接装置536的至少一个孔540。孔540优选地为通孔。第一部段538优选地呈大致板状。第一部段538还包括设置在表面545上的结构542,表面545在支架535处于安装位置时背对侧窗框构件7或8。结构542稍稍从第一部段538突出并且设置有大致T形的横截面,由此结构542包括两个横向切口 542a和542b。由此,结构542并且具体地切口 542a、542b适于引导如图5中虚线所指示的与窗框窄焊道(striking bead)覆盖件217中的凹口 229的接合,从而有利于窗框窄焊道覆盖件217的安装并且确保其相对于支架535的恰当定位。在安装位置中,表面545和窗框窄焊道覆盖件217抵接。结构542还包括凹处543。
[0053]第二部段539至少适于抵接侧窗框构件7或8并且优选地适于与侧窗框构件7或8接合,特别是在窗框抵接窄带紧上方与侧窗框构件7和8接合。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部段适于与侧窗框构件7或8接合,原因在于第二部段包括两个接合装置562和563,两个接合装置562和563适于与侧窗框构件7或8中的相应的孔接合。除了两个这种接合构件之外,还可以提供其他数量的这种接合构件,例如一个或者三个。
[0054]第二部段539包括含有两个抵接装置560、561的结构。抵接装置560、561具有多个功能。特别是,抵接装置560、561在窗处于安装位置时适于确保侧窗框构件7或8与相应的窗框窄焊道覆盖件217之间的恰当距离。另外,抵接装置560、561可以适于与侧窗框覆盖件270的边缘抵接,由此确保支架535和侧窗框覆盖件270的恰当的相互定位,或适于与侧窗框构件7或8中的相应的凹槽接合从而将支架535恰当地安置在侧窗框构件7或8上。在后者情形中,可以用用于例如螺钉的孔替代接合装置562和563,或甚至将接合装置562和563 —起省去。
[0055]第二部段539还包括用于接纳附接装置(未示出)的至少一个孔541,该附接装置用于将顶部壳体500附接至支架535并且由此根据孔541的位置和附接装置的长度直接或间接地附接至侧窗框构件7和8。孔541优选地为通孔。第二部段539优选地大致呈盒状或立方体形状。第二部段539优选地包括表面547,表面547适于引导与顶部壳体500的安装支架510或511的对应结构548、相应地549的抵接并且具体地与结构548、549的纵向壁550的抵接从而确保在安装时顶部壳体500的恰当定位。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表面547倾斜成使得第二部段539的横截面面积沿远离表面546的方向增大,下文中将进一步描述。
[0056]第二部段539还包括设置在表面546上的类似格栅的结构544,表面546在支架535处于安装位置时背对侧窗框构件7或8。
[0057]锁定机构具有下述优势:允许在窗I处于打开位置时将顶部壳体500安装至安装窗I的建筑物的内侧和/或从该建筑物内侧拆下,同时不允许从外侧将顶部壳体500拆下,由此使例如盗贼更难通过窗闯入。
[0058]当应用锁定机构535时,使用者如下进行处置:首先,例如通过将接合装置562和563与侧窗框构件7和8中的相应的孔接合而将锁定机构535安装在每个侧窗框构件7和8上;然后,安装窗框窄焊道覆盖件217使得凹口 229能够与切口 542a和542b接合;接下来,通过抵接相应的引导结构547和548将顶部壳体放置在适当位置;最后,将诸如螺钉的附接装置536插入并穿过孔541并且进一步插进结构548中的孔551中,由此将顶部壳体500固定至锁定机构535并且由此固定至窗I的窗框2。
[0059]在每个侧窗扇构件11、12上设置有玻璃边缘轮廓部102。下文中,将描述适于设置在一个侧窗扇构件11上的玻璃边缘轮廓部102。可以理解,类似的但镜面对称的玻璃边缘轮廓部适于设置在另一侧窗扇构件12上。
[0060]如在图7中最佳地看到的,玻璃边缘轮廓部102具有纵向伸长113。玻璃边缘轮廓部102适于安装在侧窗扇构件11上,从而在安装状态下以其纵向伸长113沿侧窗扇构件11的纵向伸长和窗玻璃4的侧边缘114延伸。玻璃边缘轮廓部102基本上沿侧边缘114的整个长度延伸从而将窗玻璃4保持在窗扇3中并且使降水留在外面。
[0061]现参照图8,以横截面示出了沿玻璃边缘轮廓部102的纵向伸长113观察的玻璃边缘轮廓部102。玻璃边缘轮廓部102包括具有第一壁104和第二壁105的基本上呈L形的部分,两个壁104、105基本上彼此垂直。凸缘103从第一壁104的与第二壁105相反的端部基本上平行于第二壁105并且沿与第二壁105相同的方向延伸。
[0062]大致拱形的部分从第二壁105延伸,拱形部分包括第一拱壁106、顶部107以及第二拱壁108。第一拱壁106和第二拱壁108与“L”形形状的第一壁104基本上平行。顶部107在与“L”形形状的第一壁104接近相同的高度处到达最高点。
[0063]稍呈拱形的几乎平坦的部分109从第二拱壁108基本上平行于第二壁105地远离拱形部分延伸。
[0064]小凸缘110从稍呈拱形的几乎平坦的部分109下方与该部分109大致垂直地延伸。
[0065]稍呈拱形的几乎平坦的部分109终止于回折部分111,回折部分111回折从而在稍呈拱形的部分109下方延伸。回折部分111的最低部分在与第二壁105的底面基本上相同的高度处。
[0066]第二壁105的底面适于在安装状态下抵接侧窗扇构件11的面向上的面101。如在图7中最佳看到的,通孔112沿玻璃边缘轮廓部102的纵向伸长113分布在壁105中(图7中仅能看到一个孔112)。孔112适于接纳用于将玻璃边缘轮廓部102紧固至侧窗扇构件11的面向上的面101的螺钉115或类似的紧固装置。
[0067]诸如丁基橡胶或类似物的条带的密封材料可以沿玻璃边缘轮廓部102的整个或部分纵向伸长113设置在侧窗扇构件11的面向上的面101与玻璃边缘轮廓部102的壁105的底面之间,从而提供抵抗湿气入侵的更好的紧固和/或密封效果。
[0068]替代性地,模塑或挤塑元件(未示出)可以设置在上述位置,该元件具有提供增强密封、噪音衰减以及紧固装置的多重功能。
[0069]第一壁104、第二壁105以及第一拱壁106共同形成通道。尽管该通道的一部分在安装状态下分别由窗扇窄焊道覆盖件201和窗框窄焊道覆盖件217覆盖,(如稍后更详细讨论的),但是该通道适于能够排出落到其上的任何降水。因此,在安装时,玻璃边缘轮廓部102用作侧窗扇构件11的防雨罩的一部分。
[0070]现转至由第一拱壁106、顶部107以及第二拱壁108形成的拱形部分,其适于允许隔离材料插入到那里。隔离材料在那里的插入通常有助于窗扇3的更好的隔热性能。可以选择适于隔离的任一材料或材料的组合,例如,可以选择泡沫。
[0071]稍呈拱形的几乎平坦的部分109与凸缘110和回折部分111协作适于在安装位置处保持窗玻璃4紧靠侧窗扇构件11。
[0072]如从图8中最佳看到的,稍呈拱形的几乎平坦的部分109和凸缘110构造成在它们之间接纳用于抵接窗玻璃4的密封材料条117。
[0073]回折部分111也适于抵接窗玻璃4并且形成紧闭和基本防水的过渡。另外,回折部分111提供玻璃边缘轮廓部102的用于窗玻璃4的轻柔抵接面从而避免或者至少减少沿侧边缘114的刮痕和裂痕。
[0074]第二壁105的底面和回折部分111的底面处于大致相同高度处的事实使得在安装状态下天窗的窗玻璃4的上表面4a与侧窗扇构件11的面向上的面101处于大致相同高度。这具有下述效果:使外部冷空气和任何降水保持在相对远离内部温暖空气的大致一致的高度处并且有效地与内部温暖空气间隔开。这对减小通过窗扇结构的热传递是有利的。
[0075]玻璃边缘轮廓部102由金属、金属合金或者它们的组合制成从而提供足以辅助将窗玻璃4保持在窗扇3中的强度。玻璃边缘轮廓部102以任一适当方式例如通过挤出、弯曲或者模塑进行构造。
[0076]在玻璃边缘轮廓部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其包括两个分开的元件,S卩,玻璃保持元件118和密封元件119。玻璃保持元件118适用于将窗玻璃4保持在窗扇3中的目的,而密封元件119适于提供隔离防护和挡风雨。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一个整体的玻璃边缘轮廓部实施的玻璃边缘轮廓部的双重任务在此实施方式中在两个元件118、119之间进行划分。
[0077]首先转至玻璃保持元件118,其具有类似夹具的截面形状。
[0078]玻璃保持元件118的纵向伸长120远远短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该纵向伸长。
[0079]为了将窗玻璃4保持在窗扇3中,设置有更多的玻璃保持元件118以提供足够的强度。如果设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用于螺钉115的通孔112的数量大致相同的数量的玻璃保持元件118是有利的。在处于安装状态时,玻璃保持元件118沿侧窗玻璃构件11的纵向方向分布,优选地均匀地分布。
[0080]玻璃保持元件118适于紧固至侧窗扇构件11。由此,实现玻璃保持元件118的到侧窗扇构件11的类似夹具的紧固。这具有避免使用通孔和螺钉或类似紧固装置的效果。这有利于避免水经由孔侵入到窗扇结构中并避免螺钉的锈蚀。另外,这提供了在安装状态下的当从外面观察时的更好看、更均匀一致的外观。另外,在将窗玻璃安装到窗扇中的过程中,借助于玻璃保持元件118的类似夹具的安装使窗玻璃的安装方便和快速,并且不需要任何旋拧操作或者无丢失螺钉。
[0081]玻璃保持元件118优选地由金属、合金或它们的组合制成以提供足以将窗玻璃保持在窗扇中的强度。
[0082]现转到密封元件119,其具有适于与窄焊道覆盖件201、217的横截面形状匹配的横截面形状——这将在下文中进行更具体地说明——以便提供防风雨效果和两个元件之间的必要的防水过渡。
[0083]密封元件119沿窗玻璃4的整个侧边缘114延伸从而提供令人满意的隔离和防水。
[0084]密封元件119优选地由非金属材料制成,从而减轻热传递。在隔热和避免热传递方面具有优良性能的材料或材料的组合——例如,聚合物或聚合物的组合——是适合的。
[0085]如上所述,窗扇窄焊道覆盖件和窗框窄焊道覆盖件有助于使窗结构防风雨。在每个侧窗扇构件11、12上都设置有窗扇窄焊道覆盖件,并且在每个侧窗框构件7、8上都设置有窗框窄焊道覆盖件。
[0086]下文中,将描述分别适于设置在一个侧窗扇构件11和一个侧窗框构件7上的窗扇窄焊道覆盖件201和窗框窄焊道覆盖件217。可以理解,相似的但是镜面对称的窗扇窄焊道覆盖件和窗框窄焊道覆盖件分别适于布置在另一窗扇构件12和侧窗框构件8上。
[0087]如在图9中最佳看到的,窗扇窄焊道覆盖件201具有纵向伸长259,并且窗框窄焊道覆盖件217具有纵向伸长260。窗扇窄焊道覆盖件201适于安装在侧窗扇构件11上从而在安装状态下以其纵向伸长259沿侧窗扇构件11的纵向伸长延伸。类似地,窗框窄焊道覆盖件217适于安装在侧窗框构件7上从而在安装状态下以其纵向伸长260沿侧窗框构件7的纵向伸长延伸。
[0088]窗扇窄焊道覆盖件201和窗框窄焊道覆盖件217沿其纵向方向观察时的截面轮廓基本上相似。但是,尽管下文描述涉及窗框窄焊道覆盖件217的截面形状,但是,其也适用于窗扇窄焊道覆盖件201的截面形状。
[0089]参照图8,窗框窄焊道覆盖件217包括大致平坦的中部218。凸缘219在中部218的端部处延伸,从而在窗框窄焊道覆盖件219的安装状态下与设置在侧窗框覆盖件270上的防水衬垫261密封地接合。
[0090]在中部218的另一端处,窗框窄焊道覆盖件217延伸成与玻璃边缘轮廓部102形成迷宫式密封件的结构。该迷宫式密封件形成为窗框窄焊道覆盖件217的第一壁220的呈主壁262和第二壁264的形式的延伸。以此方式,通过第一壁220、主壁262以及第二壁264形成类似凹槽的结构。
[0091]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壁264延伸到与中部218基本上平行并且与中部218处于大致相同高度的大致平坦的部分221中。平坦部分221终止于基本上向下定向的凸缘222。
[0092]形成迷宫式密封的类似凹槽的结构适于配合到由玻璃边缘轮廓部102的L形形状104,105和第一拱壁106形成的通道中并且在窗I处于关闭位置时在窄焊道覆盖件201、217与玻璃边缘轮廓部102之间形成基本上防水的过渡。更具体地,平坦部分221和凸缘222适于与玻璃边缘轮廓部102的顶部107和两个拱壁106、108基本上重叠。这具有下述效果:落到窄焊道覆盖件201、217上的任何降水或通过窄焊道覆盖件201、217的迷宫式密封件或通过凸缘222有效地引走到玻璃边缘轮廓部102的与窗玻璃4重叠的部分上进而引到窗玻璃4上并引走。因此,将很大程度上防止降水进入玻璃边缘轮廓部102的由壁104、105以及第一拱壁106形成的通道中。由于因此基本上防止了任何的降水与用于将玻璃边缘轮廓部102紧固至侧窗扇构件11的通孔112和插入到通孔112中的螺钉接触,所以这样是有利地。因此,防止了或者至少减轻了湿气经由螺钉孔侵入到侧窗扇构件11中,也防止了或者至少缓解了螺钉的降解。
[0093]现转向端部266,端部266在窗框窄焊道覆盖件217处于安装状态时用于作为上端部,如图14中最佳看到的,顶部边缘228设置有基本上呈矩形的凹口 229。凹口 229的侧边230和231构造成与在设置于顶部壳体锁定机构535上的结构542的侧面中设置的切口 542a、542b匹配。凹口 229的底边232构造成抵接结构542的中间面565。因此,窗框窄焊道覆盖件217的凹口 229构造成滑动接合顶部壳体锁定机构535的结构542及其切口542a、542b从而在安装时进行恰当定位。
[0094]转至窗扇窄焊道覆盖件210,在安装状态下用于作为下端部的端部269如图9中最佳示出的具有朝向回折部分207的斜面280,该回折部分207用作关于玻璃上方的底部窗扇覆盖件319的安装装置。在图10中最佳示出的安装装置207及其与玻璃上方底部窗扇覆盖件319上的匹配安装装置的协作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发生并且因此此处不进行更具体地说明。
[0095]现转至图11,意于在窗扇窄焊道覆盖件201处于安装状态时作为上端部的端部268设置有窗扇窄焊道覆盖件的一部分的延长部分281。窗扇窄焊道覆盖件201的延长部分281实现降水从窗扇结构更好地排出。
[0096]参照图4和图13至15,窗I还包括窗扇窄焊道覆盖件201以及窗扇窄焊道覆盖件217。窗扇窄焊道覆盖件201和窗扇窄焊道覆盖件217设置有用于将窗扇或窗框窄焊道覆盖件201或217紧固至窗扇3或窗框2的卡扣锁紧固装置的凸部208。
[0097]下文中,将参照窗框窄焊道覆盖件217描述卡扣锁紧固装置的凸部208,但是可以理解,卡扣锁紧固装置的在窗扇窄焊道覆盖件201上的凸部是类似的。
[0098]参照图13,凸部208包括第一腿部210和第二腿部211,第一腿部210和第二腿部211两者都从窗框窄焊道覆盖件217的中部218的下面延伸且基本上垂直于窗框窄焊道覆盖件217的中部218延伸。第一腿部210比第二腿部211短并且优选地约为第二腿部211的长度的1/4至3/4。
[0099]第一腿部210的厚度允许其包含用于将凸部208紧固至窗框窄焊道覆盖件217的紧固装置,优选地为波普空心铆钉212。
[0100]第二腿部沿与其自身的纵向伸长垂直且朝向与远离第一腿部210的方向283是挠性的。突出部216设置在第二腿部211的背对第一腿部210的面上。
[0101]凸部208适于以卡扣锁定方式与卡扣锁紧固装置的凹部209接合。凹部209分别设置在窗扇3和窗框2上并分别用于窗扇和窗框窄焊道覆盖件上的凸部208。
[0102]如从图4a和图4b中最佳示出的,适于接纳设置在窗框窄焊道覆盖件217上的凸部的凹部209构造成紧固至枢轴铰链的窗框部分20。同样地,适于接纳设置在窗扇窄焊道覆盖件201上的凸部的凹部209’构造成紧固至枢轴铰链200的窗扇部分(未示出)。可以理解,凹部209和209’不必一定要紧固至枢轴铰链的相应的部分。可以设想,凹部分别直接紧固至侧窗扇构件11和侧窗框构件7。图14和图15中示出的凹部209适于与窗扇窄焊道覆盖件217接合并且紧固在侧窗框构件7上。
[0103]卡扣锁紧固装置的凹部209具有大致角形支架的形状。其一个腿部213适于紧固至铰链部分19、20或侧构件7、11。其另一腿部214设置有开口 215(如图14中所看到的),开口 215构造成接纳如上所述的类型的凸部208。枢轴铰链200的铰链部分可以具有有助于形成卡扣锁紧固装置的凹部209的元件。卡扣锁紧固装置的凹部209可以一体地形成在铰链部分中。
[0104]开口 215的形状基本上使得凸部208 —旦插入便保持在凹部209中。为此,第二腿部211的挠性和突出部216有助于使得获得卡扣锁定效果。
[0105]为了将凸部208从其与凹部209的卡扣锁合释放,朝向凸部208的第一腿部210按压凸部208的第二腿部211直到第二腿部211上的突出部216能够与凸部208的其余部分一起穿过开口 215。此时,能够将凸部208从凹部209收回。
[0106]由于上述卡扣锁紧固装置紧固至窄焊道覆盖件并且不像螺钉那样容易丢失,因此将窄焊道覆盖件与上述卡扣锁紧固装置紧固在一起优于借助于螺钉的现有技术的紧固。另夕卜,在窄焊道覆盖件中没有用于插入安装螺钉的通孔。因此,降低了水浸入到窗框和窗扇结构中的风险。另外,获得了更好看和更高一致性的外观。此外,此实施方式提供相对于进入法的更安全的安装,因为没有可从外面进入的螺钉。另外,卡扣锁定接合仅能从安装有窗I的建筑物的内部释放,因为凸部208的第二腿部211上的突出部216需从内侧按压来从该接合释放。
[0107]卡扣锁紧固装置的凸部208和凹部209 二者由POM制成。使用聚合物是有利的,因为其具有不良导热性能。因此,降低了形成热桥的风险。此外,POM具有足够高的拉伸强度来提供窄焊道覆盖件的安全和结实的紧固。
[0108]但是,可以设想,卡扣锁紧固装置的凸部和凹部能够由具有足够高的拉伸强度的任意适合的材料制成。例如,卡扣锁紧固装置的凸部可以呈由适当可挠曲且坚固的金属或合金或它们的组合物制成的片簧的形式。凹部可以由适于在避免形成热桥和耐用性方面适当地匹配片簧材料的任意材料制成。
[0109]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卡扣锁紧固装置的凹部设置在窗扇和/或窗框窄焊道覆盖件上,而卡扣锁紧固装置的凸部设置在窗扇和/或窗框上。
[0110]提供了底部窗框覆盖件237。如在图9和图16中最佳示出的,底部窗框覆盖件237适于在安装状态下以其纵向伸长249沿底部窗框构件6的纵向伸长延伸。底部窗框覆盖件237构造成大致沿底部窗框构件6的整个长度延伸从而覆盖底部窗框构件6以免降水侵入。
[0111]底部窗框覆盖件237基本上关于垂直于其纵向伸长249的平面对称。在下文中,重点放在底部窗框覆盖件237的适于与一个侧窗框构件7协作的端部238和与该端部238协作的元件。但是,可以理解,同样考虑适用于底部窗框覆盖件237的相反的端部和与该相反的端部协作的那些元件。
[0112]底部窗框覆盖件237的端部区238适于通过中间构件245用作用于角形支架239的底座,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中间构件245。角形支架239形成配装组件的适于连接至窗框侧构件和连接至侧窗框覆盖件的部分。
[0113]角形支架239具有纵向伸长240并且适于在安装状态下以其纵向伸长240沿侧窗框构件7的纵向伸长延伸。为此,侧窗框构件7设置有凹处(未详细示出)。
[0114]如从图18最佳示出的,角形支架239包括第一壁241和第二壁242,两个壁基本上彼此垂直。
[0115]角形支架239的第一壁241的内表面适于(如下文将细说的直接和间接地)抵接在侧窗框构件7的外侧表面7a上。另外,第一壁241的内表面也抵接在底部窗框覆盖件237的端部边缘244上(在任一附图上都不可以清楚看到)。
[0116]角形支架239的第二壁242的内表面适于(直接和间接地)抵接在侧窗框构件7的上表面7b上,能够位于上述凹处中。另外,第二壁242的内表面适于(间接地)抵接底部窗框覆盖件237的面向上的面274。
[0117]角形支架239的第一壁241的外表面适于抵接侧窗框覆盖件270的第一壁272的内表面。角形支架239的第二壁242的外表面适于抵接侧窗框覆盖件270的第二壁273的内表面。
[0118]如图18中最佳示出的,在角形支架239的端部243处,壁241、242分别延伸到凹槽246和247中。凹槽246、247适于分别配合到侧窗框覆盖件270的第一壁272和第二壁273的匹配的回折部分276、277中(参见图19)。
[0119]回折部分276、277和凹槽246、247的尺寸构造成实现侧窗框覆盖件270与角形支架239的卡扣锁定接合。这使侧窗框覆盖件270的安装过程容易,因为安装在没有其他的诸如螺钉的安装装置的情况下进行。
[0120]然而,角形支架239设置有通孔278,通孔278用于螺钉的通过,以便任意后续可选装置的安装,诸如百叶窗或者其他形式的防晒装置的安装。如可以看到的,此处,孔278制造在支架的例如为螺钉头提供空间的压缩区域中。但是,此压缩区域还可以用于其他目的,例如用于接纳侧窗框覆盖件270上的凸出部(未示出)并且由此有助于侧窗框覆盖件与角形支架之间的卡扣锁定接合。
[0121]因为侧窗框覆盖件270 —旦与角形支架239卡扣锁定接合后被保持住,所以降低了在安装过程中侧窗框覆盖件270从屋顶落下的风险。
[0122]另外,角形支架239的纵向伸长240确保沿侧窗框覆盖件270 —段伸展相对于底部窗框覆盖件237和相对于侧窗框构件7对侧窗框覆盖件270的良好引导。在安装状态下,结果是增大了底部窗框覆盖件237与侧窗框覆盖件270之间的拐角的稳定性和坚固性。
[0123]提供了中间元件245 (在图18上可最清楚地看到),其适于定位在底部窗框覆盖件237的端部区238处。其意在分别定位在角形支架239与侧窗框构件7之间以及角形支架239与底部窗框覆盖件237之间。
[0124]在此领域中,中间构件是已知的。因此,下文中将仅描述此中间构件245与已知类型的中间构件的不同之处。该不同之处和下述事实相关:现有技术的中间构件适于将底部窗框覆盖件与侧窗框覆盖件直接联接,而本中间构件245适于将底部窗框覆盖件237经由角形支架239与侧窗框覆盖件270联接。
[0125]因此,在中间构件245的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与底部窗框覆盖件237的上表面251平行的壁250中设置有狭槽248。狭槽248适于接纳大致T形的突出部252,突出部252沿与角形支架239的第一壁241平行的方向从角形支架239的第二壁242延伸(见图19)。突出部252的T形形状意在起倒钩的作用并且一旦角形支架239插入到中间构件245中便将角形支架239保持在中间构件245中。
[0126]L形凸缘253从中间构件245的壁250突出,其中,其第一壁254与壁250大致垂直并且其第二壁255与壁250大致平行。当窗扇3紧靠窗框2闭合时,凸缘适于在其两者处于安装状态时密封地抵接窗扇窄焊道覆盖件201的凸缘配对物。
[0127]中间构件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水密连接。
[0128]转至引导侧窗框覆盖件270的方面,提供了引导构件256。引导构件256呈大致钩形形状并且适于用其底部257紧固至枢轴铰链的窗框部分20并且用其钩部258围绕侧窗框覆盖件270的凸缘271抓紧。这进一步有助于提供侧窗框覆盖件270的无螺钉的但牢固的安装。
[0129]除了上述覆盖构件237、270的附接的方法之外,窗框构件5、6、7、8还可以设置有附接构件(未示出),该附接构件从外侧表面背对侧开口伸出。覆盖构件中的孔于是可以用于将覆盖构件钩挂到附接构件上并且由此有助于容易和恰当地附接至窗框2。附接构件可以例如实施为稍弯曲的金属板,其中,一个腿部附接至窗框构件并且另一个从窗框稍稍伸出并且指向天窗的外侧。
[0130]应当注意,以上对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仅用作示例,并且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知道,可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多种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屋顶天窗(I),所述屋顶天窗(I)包括窗框(2),所述窗框(2)具有顶部构件(5)、底部构件¢)以及两个侧构件(7、8),所述屋顶天窗(I)还包括覆盖件(237、270),所述覆盖件(237、270)包括适于安装在所述窗框的底部构件(6)上的底部窗框覆盖件(237)和适于安装在所述窗框的侧构件(7)上的侧窗框覆盖件(27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窗框覆盖件(237)设置有配装组件(239、245),所述配装组件(239、245)适于连接至所述窗框侧构件(7)和连接至所述侧窗框覆盖件(270),其中,所述配装组件包括角形支架(239)和中间构件(245),并且,所述角形支架(239)具有纵向伸长(240)且适于在安装状态下以其纵向伸长(240)沿所述侧窗框构件(7)的纵向伸长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形支架(239)包括第一壁(241)和第二壁(242),这两个壁基本上彼此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241)的内表面抵接在所述底部窗框覆盖件(237)的端部边缘(244)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天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形支架(239)的所述第一壁(241)的外表面适于抵接所述侧窗框覆盖件(270)的第一壁(272)的内表面,并且所述角形支架(239)的所述第二壁(242)的外表面适于抵接所述侧窗框覆盖件(270)的第二壁(273)的内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天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壁(241、242)延伸到凹槽(246、247)中,所述凹槽(246、247)适于配合到所述侧窗框覆盖件(270)的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的匹配的回折部分(276、277)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折部分(276、277)和所述凹槽(246、247)的尺寸构造成实现所述侧窗框覆盖件(270)与所述角形支架(239)卡扣锁定接八口 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天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形支架(239)设置有通孔(278),所述通孔(278)用于螺钉的通过以便任何后续可选装置的安装。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天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构件(245)的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下与所述底部窗框覆盖件(237)的上表面(251)平行的壁(250)中设置有狭槽(248),所述狭槽(248)适于接纳从所述角形支架(239)的所述第二壁(242)沿与所述角形支架(239)的所述第一壁(241)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大致T形形状的突出部(25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形支架(239)在安装状态下定位在设置于所述侧窗框构件(7)中的凹处中。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选装置为百叶窗或者其他形式的防晒装置。
【文档编号】E04D13/035GK204152099SQ201290001015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4日
【发明者】托马斯·西留斯·安德森 申请人:Vkr控股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