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井模板施工方法、施工平台及其施工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445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井模板施工方法、施工平台及其施工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井的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井模板施工方法、施工平台及施工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电梯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在土建的施工过程中预留的电梯井道往往不符合电梯的安装标准,这就需要利用标准的电梯井内模板对土建预留的电梯井道进行重新施工以达到安装电梯的标准。目前,电梯井施工支架通常采用二种形式。第一种如图1所示,从电梯最底层开始,用钢管搭设脚手架,一直搭到顶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电梯井中脚手架的要求较高,除了满足电梯墙体施工时的操作面要求外,更应该起到安全防护作用,确保操作面物体、杂物避免坠落,以防伤人。另外,对于这种形式,钢管投入量较大,脚手架搭设随着楼层的施工,越搭越高,钢管占据时间长,安拆脚手架花费大量人工,影响工期。第二种是在电梯井壁上层层预留孔洞或埋件,用钢管或型钢跨越搭设。但是,在电梯井混凝土墙体中预留孔洞或预埋铁件,影响结构设计本身,费工、费时、费材料。另外,操作平台安装、拆除时需要人工逐根拆除,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随着高层建筑越来越高、层数越来越多,所投入的脚手架钢管或预埋铁件相应越来越大,成本也会加大。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制作简单、选材方便、安全、可靠、工程成本低、资源节约、能够缩短工期的电梯井模板施工方法、施工平台及施工支架。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梯井模板施工方法,包括:先将底层的电梯井内模板搭设在电梯井内进行底层电梯井内施工,在施工结束后,拆掉电梯井内模板,然后利用施工平台逐级地将底层以上的各层电梯井内模板搭设在电梯井内进行施工,其特征在于,采用的施工平台为一个呈三角状电梯井内模板施工支架构成的支撑工作面,所述电梯井内模板施工支架通过卡在下一层电梯井门口的方式临时固定,在该层施工结束后,再逐级地吊升至预施工的楼层地面持平的位置进行施工,依次完成整个电梯井内的施工。根据本发明,所述三角状施工支架由大斜杆、小斜杆、立杆构成,其中,大斜杆、小斜杆、立杆组立成三角状,立杆通过焊接于其下部的架座竖直立于电梯井门口,大斜杆一端与立杆下端枢轴连接,另一端斜靠于电梯井壁,小斜杆一端与立杆上端枢轴连接,另一端与大斜杆中部枢轴连接,由此,大斜杆、小斜杆、和立杆组立成三角状,以构成所述施工支架。根据本发明,所述大斜杆、小斜杆、立杆均为可伸缩杆,由多段方钢构成,根据电梯井的尺寸调整各杆的长度,以便适于不同尺寸的电梯井。根据本发明,在所述立杆的上端设置可水平转动的叉形架座,在安装所述支架时,该叉形架座卡在上一层的电梯井门口处。根据本发明,在所述立杆和小斜杆连接处进一步设置单向蟹爪,以防止支架安装完成后小斜杆转向立杆的方向。根据本发明,支架安装完成后,所述小斜杆长度延伸至电梯井壁附近。根据本发明,在大斜杆和立杆之间,水平平拉一根或多根双节方钢,该双节方钢链接处互成直角止挡,当该方钢安装完成后平铺在大斜杆和立杆之间,在该方钢链接处设置吊环,以作为塔吊吊起时的吊钩用。本发明的另外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梯井模板施工平台,为一个呈三角状电梯井内模板施工支架构成的支撑工作面,包括平台框和平台板,平台框支撑于所述施工支架上,平台框上满铺平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状施工支架由大斜杆、小斜杆、立杆构成,其中,大斜杆、小斜杆、立杆组立成三角状,立杆通过焊接于其下部的架座竖直立于电梯井门口,大斜杆一端与立杆下端枢轴连接,另一端斜靠于电梯井壁,小斜杆一端与立杆上端枢轴连接,另一端与大斜杆中部枢轴连接,由此,大斜杆、小斜杆、和立杆组立成三角状,以构成所述施工支架。根据本发明,在施工平台上,由于用竹胶板满铺,确保了操作面上的物品及杂物,不会坠入电梯井底部,起到了严密的安全防护作用。根据本发明,在所述平台框上进一步安装操作架子,以作为人员操作的二步架子、围护分隔及模板安装时的临时靠档。根据本发明,所述大斜杆、小斜杆、立杆均为可伸缩杆,由多段方钢构成,根据电梯井的尺寸调整各杆的长度,以便适于不同尺寸的电梯井。根据本发明,在所述立杆的上端设置可水平转动的叉形架座,在安装所述支架时,该叉形架座卡在上一层的电梯井门口处。根据本发明,在所述立杆和小斜杆连接处进一步设置单向蟹爪,以防止支架安装完成后小斜杆转向立杆的方向。根据本发明,支架安装完成后,所述小斜杆长度延伸至电梯井壁附近。根据本发明,在大斜杆和立杆之间,水平平拉一根或多根双节方钢,该双节方钢链接处互成直角止挡,当该方钢安装完成后平铺在大斜杆和立杆之间,在该方钢链接处设置吊环,以作为塔吊吊起时的吊钩用。发明的还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梯井模板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支架由大斜杆、小斜杆、立杆构成,其中,大斜杆、小斜杆、立杆组立成三角状,立杆通过焊接于其下部的架座竖直立于电梯井门口,大斜杆一端与立杆下端枢轴连接,另一端斜靠于电梯井壁,小斜杆一端与立杆上端枢轴连接,另一端与大斜杆中部枢轴连接,由此,大斜杆、小斜杆、和立杆组立成三角状,以构成所述施工支架。根据本发明,所述大斜杆、小斜杆、立杆均为可伸缩杆,由多段方钢构成,根据电梯井的尺寸调整各杆的长度,以便适于不同尺寸的电梯井。根据本发明,在所述立杆的上端设置可水平转动的叉形架座,在安装所述支架时,该叉形架座卡在上一层的电梯井门口处。根据本发明,在所述立杆和小斜杆连接处进一步设置单向蟹爪,以防止支架安装完成后小斜杆转向立杆的方向。根据本发明,支架安装完成后,所述小斜杆长度延伸至电梯井壁附近。根据本发明,在大斜杆和立杆之间,水平平拉一根或多根双节方钢,该双节方钢链接处互成直角止挡,当该方钢安装完成后平铺在大斜杆和立杆之间,在该方钢链接处设置吊环,以作为塔吊吊起时的吊钩用。根据本发明,克服了以往各种施工方法的弊端和隐患,便于实施,结构设计合理巧妙,材料选用科学经济,本发明主要有以下几大优点:(I)本发明施工方法中使用的施工支架属于可周转工具式结构,组装及安拆方便。在平地上即可组装完成,用现场塔吊即可直接吊入电梯井内,直接就位于其支点。待本层电梯井混凝土墙体施工完成后,即可整体直接吊出,备用下一层施工。(2)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可伸缩支架,一套操作平台可满足不同尺寸、不同层高的电梯井施工。具有周转性强、适用性广特点。(3)本发明操作平台上设有操作架子。考虑到多层、高层建筑的层高基本都在3米左右,即每一楼层施工需要二步架子。本发明施工平台为电梯井模板施工的第一步架子,在
1.5米高的操作架子上铺设跳板,即成为第二步电梯井操作平台,巧妙地将二步架子合二为一,融合在本发明中。(4)本发明施工平台上,由于用竹胶板满铺,确保了操作面上的物品及杂物,不会坠入电梯井底部,起到了严密的安全防护作用。(5)本发明施工方法中,因为施工平台和施工支架加工、制作便利,可在现场加工制作。由于整体安、拆十分方便,不占用施工工期,可大大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


图1为现有技术电梯井施工脚手架搭设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电梯井施工平台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电梯井施工支架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电梯井施工支架的大斜杆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电梯井施工支架的小斜杆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电梯井施工支架的立杆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电梯井施工平台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电梯井施工平台操作架子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电梯井施工平台安装于电梯井之时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变形例I的电梯井施工平台和支架安装于电梯井之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井模板施工方法,包括:先将底层的电梯井内模板搭设在电梯井内进行底层电梯井内施工,在施工结束后,拆掉电梯井内模板,然后利用施工平台逐级地将底层以上的各层电梯井内模板搭设在电梯井内进行施工,其中,采用的施工平台为一个呈三角状电梯井内模板施工支架构成的支撑工作面,所述电梯井内模板施工支架通过卡在下一层电梯井门口的方式临时固定,在该层施工结束后,再逐级地吊升至预施工的楼层地面持平的位置进行施工,依次完成整个电梯井内的施工。如图2、3所示,所述三角状施工支架(I)为可伸缩支架,由2根大斜杆①、2根小斜杆②、2根立杆③构成,其中,大斜杆①、小斜杆②、立杆③组立成三角状,2根立杆③分别通过焊接于其下部的2个架座⑤竖直立于电梯井门口,大斜杆①一端与立杆③下端枢轴连接,另一端斜靠于电梯井壁,小斜杆②一端与立杆③上端枢轴连接,另一端与大斜杆①中部枢轴连接,由此,大斜杆①、小斜杆②、和立杆③组立成三角状,以构成所述施工支架(I)。所述各杆均为可伸缩杆,由多段方钢构成,根据电梯井的尺寸调整各杆的长度,以便适于不同尺寸的电梯井。可伸缩支架(I)属于主要受力构件,承担操作人员、施工工具的自身荷载,并将荷载传递给下一层墙体和楼板。另外,在大小斜杆和立杆上还各自至少设有一根横杆④,在横杆与各杆的连接处,各自至少设置2片连接片⑥。大斜杆①、小斜杆②、立杆③之间分别通过插销⑦枢轴连接。该插销⑦属于定型配件,用于大斜杆、小斜杆、立杆之间的铰接连接。另外,如图4-6所示,为了使所述三角状施工支架(I)形成为可伸缩支架,大斜杆①、小斜杆②、立杆③均设置为可伸缩杆,并由多段方钢构成,每段方钢之间通过螺栓和螺栓孔定位并固定在一起。如图4所示,大斜杆①由3根方管组成,中间方管可插入上下2根方管内,方管一侧设有螺栓孔,用螺栓将3根方管连接固定。下面一根方管上焊有一个连接片⑥。该连接片⑥为“L”型连接片,一面焊接在立杆、大斜杆上,另一面设有螺栓孔,用于连接横杆④。在下面方管上、下各设有一个插销孔,用于连接小斜杆②、和立杆③。大斜杆①除了承担并传递荷载之外,同时也是本结构一个支点。如图5所示,小斜杆②由3根方管组成,中间方管可插入上下2根方管内,方管一侧设有螺栓孔,用螺栓将3根方管连接固定。上、下方管端部各设有一个插销孔,用于连接大斜杆①和立杆③。如图6所示,立杆③由2根方管组成,上面的方管可插入下面的方管内,方管一侧设有螺栓孔,用螺栓将2根方管连接固定。上、下2根方管一端各焊有一个连接片⑥,用于连接横杆④。上、下2根方管一端各设有一个插销孔,用于连接小斜杆②和大斜杆①。下部方管底部焊有一个架座⑤。该架座为一短方管,焊接在立杆底部,作为支撑本结构的一个支点。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电梯井施工平台示意图。该施工平台包括平台框和平台板,平台框可根据电梯井平面尺寸,由方管焊接成“井”字形而成,并座于可伸缩支架(I)上。平台框上满铺设平台板,作为人员操作、材料堆放的平台,且起到防止杂物坠落的防护装置作用。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电梯井施工平台操作架子示意图。该操作架子采用钢管、扣件搭设,并与平台框架连接,作为人员操作的二步架子、围护分隔及模板安装时的临时靠档。另外,也可同时作为平台安、拆时的挂钩装置。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电梯井施工平台安装于电梯井之时的示意图。首先,根据本发明,按照不同电梯井的尺寸、层高,确定操作平台的长、宽、高,对组装结构与框架各构件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并绘制节点大样图。然后根据计算分析结果,制作可伸缩施工支架、施工平台、操作架子等组件,形成一套完整的高空作业架子。可伸缩支架采用方钢,按照设计节点大样图,进行下料、切割、打磨、连接、矫正,形成三角形可上下、左右伸缩的支架,并保证其几何尺寸。可伸缩支架可设置在不同尺寸、不同层高的建筑电梯井内进行施工操作。施工平台采用方钢,按照电梯井的平面尺寸,焊接成“井”字型平台框架,其上满铺竹胶板。接着,将可伸缩支架按照电梯井的几何尺寸、高度要求,调节其尺寸及高度后,将施工平台安放在支架之上,形成一体,并涂刷两遍防锈漆。然后,用直径48mm的钢管,采取扣件连接的方式,组装操作架子,并与平台框架相连接。在平台框架上满铺平台板,形成完整的可伸缩式电梯井模板施工平台。采用塔吊将所述电梯井模板施工平台吊装、就位于已完楼层的电梯井内,可供工人操作的上一层电梯井施工的作业平台。本层施工完成后,由塔吊将所述电梯井模板施工平台直接吊出电梯井,备用下一层施工。变形例I。本变形例I除了进一步加入了如下的结构以增强安全保险作用之外,本变形例I其他内容与实施例1均相同。如图10所示,在所述立杆的上端设置可水平转动的叉形架座,在安装所述支架时,该叉形架座卡在上一层的电梯井门口处。当施工完成需要拆卸时,将该叉形架座在水平方向转动180度朝向电梯井方向,从而不影响该施工平台的吊装。另外,在所述立杆和小斜杆连接处进一步设置单向蟹爪,以防止支架安装完成后小斜杆转向立杆的方向。另外,所述小斜杆长度延伸至电梯井壁附近。在工人于施工平台上施工时,大斜杆和小斜杆枢轴连接处将承受较大的重力,为了防止过载导致该连接处变形而发生危险,所述小斜杆长度可以延伸至电梯井壁附近,以进一步起到安全保障作用。另外,在大斜杆和立杆之间,水平平拉一根或多根双节方钢,该双节方钢链接处互成直角止挡,当该方钢安装完成后压实平铺在大斜杆和立杆之间,可以进一步防止支架折叠而收起的风险。在该方钢链接处设置吊环,以作为塔吊吊起时的吊钩用。尽管以上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出了详细地说明,但是,这些例子都是例示性的,本发明可以在其基础上作出各种变更和修改,只要不脱离本文宗旨和精神,其均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井模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底层的电梯井内模板搭设在电梯井内进行底层电梯井内施工,在施工结束后,拆掉电梯井内模板,然后利用施工平台逐级地将底层以上的各层电梯井内模板搭设在电梯井内进行施工,其特征在于,采用的施工平台为一个呈三角状电梯井内模板施工支架构成的支撑工作面,所述电梯井内模板施工支架通过卡在下一层电梯井门口的方式临时固定,在该层施工结束后,再逐级地吊升至预施工的楼层地面持平的位置进行施工,依次完成整个电梯井内的施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梯井模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状施工支架由大斜杆、小斜杆、立杆构成,其中,大斜杆、小斜杆、立杆组立成三角状,立杆通过焊接于其下部的架座竖直立于电梯井门口,大斜杆一端与立杆下端枢轴连接,另一端斜靠于电梯井壁,小斜杆一端与立杆上端枢轴连接,另一端与大斜杆中部枢轴连接,由此,大斜杆、小斜杆、和立杆组立成三角状,以构成所述施工支架,所述大斜杆、小斜杆、立杆均为可伸缩杆,由多段方钢构成,根据电梯井的尺寸调整各杆的长度,以便适于不同尺寸的电梯井,在所述立杆的上端设置可水平转动的叉形架座,在安装所述支架时,该叉形架座卡在上一层的电梯井门口处,在所述立杆和小斜杆连接处进一步设置单向蟹爪,以防止支架安装完成后小斜杆转向立杆的方向,所述小斜杆长度延伸至电梯井壁附近,在大斜杆和立杆之间,水平平拉一根或多根双节方钢,该双节方钢链接处互成直角止挡,当该方钢安装完成后平铺在大斜杆和立杆之间,在该方钢链接处设置吊环,以作为塔吊吊起时的吊钩用。
3.一种电梯井模板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为一个呈三角状电梯井内模板施工支架构成的支撑工作面,包括平台框和平台板,平台框支撑于所述施工支架上,平台框上满铺平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状施工支架由大斜杆、小斜杆、立杆构成,其中,大斜杆、小斜杆、立杆组立成三角状,立杆通过焊接于其下部的架座竖直立于电梯井门口,大斜杆一端与立杆下端枢轴连接,另一端斜靠于电梯井壁,小斜杆一端与立杆上端枢轴连接,另一端与大斜杆中部枢轴连接,由此,大斜杆、小斜杆、和立杆组立成三角状,以构成所述施工支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电梯井模板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台框上进一步安装操作架子,以作为人员操作的二步架子、围护分隔及模板安装时的临时靠档,所述大斜杆、小斜杆、立杆均为可伸缩杆,由多段方钢构成,根据电梯井的尺寸调整各杆的长度,以便适于不同尺寸的电梯井,在 所述立杆的上端设置可水平转动的叉形架座,在安装所述支架时,该叉形架座卡在上一层的电梯井门口处,在所述立杆和小斜杆连接处进一步设置单向蟹爪,以防止支架安装完成后小斜杆转向立杆的方向,所述小斜杆长度延伸至电梯井壁附近,在大斜杆和立杆之间,水平平拉一根或多根双节方钢,该双节方钢链接处互成直角止挡,当该方钢安装完成后平铺在大斜杆和立杆之间,在该方钢链接处设置吊环,以作为塔吊吊起时的吊钩用。
5.一种电梯井模板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支架由大斜杆、小斜杆、立杆构成,其中,大斜杆、小斜杆、立杆组立成三角状,立杆通过焊接于其下部的架座竖直立于电梯井门口,大斜杆一端与立杆下端枢轴连接,另一端斜靠于电梯井壁,小斜杆一端与立杆上端枢轴连接,另一端与大斜杆中部枢轴连接,由此,大斜杆、小斜杆、和立杆组立成三角状,以构成所述施工支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电梯井模板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斜杆、小斜杆、立杆均为可伸缩杆,由多段方钢构成,根据电梯井的尺寸调整各杆的长度,以便适于不同尺寸的电梯井。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电梯井模板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立杆的上端设置可水平转动的叉形架座,在安装所述支架时,该叉形架座卡在上一层的电梯井门口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电梯井模板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立杆和小斜杆连接处进一步设置单向蟹爪,以防止支架安装完成后小斜杆转向立杆的方向。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电梯井模板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斜杆长度延伸至电梯井壁附近。
10.如权利要求6 所述电梯井模板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在大斜杆和立杆之间,水平平拉一根或多根双节方钢,该双节方钢链接处互成直角止挡,当该方钢安装完成后平铺在大斜杆和立杆之间,在该方钢链接处设置吊环,以作为塔吊吊起时的吊钩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作简单、选材方便、安全、可靠、工程成本低、资源节约、能够缩短工期的电梯井模板施工方法、施工平台及施工支架。所述施工支架为三角状支架,由大斜杆、小斜杆、立杆构成,在所述立杆的上端设置可水平转动的叉形架座,在所述立杆和小斜杆连接处进一步设置单向蟹爪,在大斜杆和立杆之间,水平平拉一根或多根双节方钢。
文档编号E04G11/28GK103206074SQ201310045520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5日
发明者杨海涛, 魏林波, 高淑梅, 王玉岩, 王彦明, 肖飞, 苏红, 丁国强 申请人:黑龙江宝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