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式钢管杆横担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239阅读:8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贯通式钢管杆横担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钢管杆,具体涉及电力钢管杆横担与杆体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经济日趋发达的今天,用钢板压弯加工的钢管杆已被广泛的应用于输配电线路,行业内通称电力钢管杆。现有的电力钢管杆,如图1和图2所示,主要包括杆体6和横担1,杆体I的作用是为了将导地线提升到一定高度,以便与地面及地面上的构筑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横担I的作用是将导地线与杆体支撑开一定的距离,保证导地线与杆体的安全距离。杆体6和横担I通过横担法兰2进行连接,其中杆体6上设置连接座3,连接座3 一般是用钢板折弯成正多边形的管状后,焊接在杆体I的外壁;两个横担法兰2分别固定在连接座3和横担I上,横担法兰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在横担I受导地线的张力或重力较大时,横担I 一般设置为管状,以满足受力要求。而位于上部的杆体6壁厚往往较薄,导地线通过横担I传递到连接座3上的挤压应力,如图2箭头方向所示,极易导致连接座3处的杆体6变形。因此一般在连接座3处增设环形加劲肋4,将传递到杆体6上的拉力或压力分散,以避免连接座3处杆体6变形。这种结构带来以下缺点:1、制作成本高,连接座3往往需要钢板放样后折弯、组对、焊接;2、焊接量大,增加的环形加劲肋4焊缝总长较大,且需要较好的焊接质量;3、连接座3处焊接应力集
由T寸。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公知技术领域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焊接量小、成本低的贯通式钢管杆横担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贯通式钢管杆横担连接结构,它包括杆体及与杆体垂直的两根横担,其中杆体横向开有通孔,通孔内贯穿横担连接主管,横担连接主管两端固定有横担法兰,每根横担一端固定有横担法兰,横担上的横担法兰与横担连接主管的横担法兰对接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贯通式钢管杆横担座,其有益效果在于,横担座构件加工工艺简单,焊接工程量较小,可有效地降低工艺难度,减少生产成本,大幅的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当横担较长时或较重时,所述横担连接主管与横担法兰、所述横担与横担法兰之 间设有法兰加劲肋,以增加连接强度。

图1是现有钢管杆杆体与横担连接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钢管杆横担连接结构的主视图。[0011]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中标注:1.横担;2.横担法兰;3.连接座;4.环形加劲肋;5.横担连接主管;6.杆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一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管杆横担连接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钢管杆横担连接结构,包括横担1、横担法兰2、横担连
接主管5。在杆体6上开孔,将横担连接主管5插入并与杆体6焊接。横担法兰2、加劲肋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横担连接主管5上。横担连接主管5可采用常规的钢板折弯方式加工,也可采用相近规格的成品钢管截取。采用后者时,钢管厚度同管状横担钢板厚度,外径应以管状横担根部正多边形的对角尺寸为参照,例如:管状横担根部对角尺寸为165MM,钢板厚度为6MM,则横担连接主管5的规格应为Φ 168*6的钢管。这种结构的横担连接主管5具有加工量小的优点,只需从成品无缝钢管上截取即可。从杆体的受力来看,现有结构中,连接座3处的杆体6管壁受的是比较复杂的挤压应力,若杆体管壁较薄,则须增设环形加劲肋,施工比较繁琐。本实例提供的钢管杆横担连接结构,在杆体管壁处受的是正方向的压应力,如图4所示,并且这个压力通过横担连接主管5与杆体的接触面可均匀的传递到杆体,从而避免了增设环形加劲肋的繁琐,可降低工艺难度,减少生产成本·,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
权利要求1.一种贯通式钢管杆横担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杆体及与杆体垂直的两根横担,其中杆体横向开有通孔,通孔内贯穿横担连接主管,横担连接主管两端固定有横担法兰,每根横担一端固定有横担法兰,横担上的横担法兰与横担连接主管的横担法兰对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通式钢管杆横担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担连接主管与横担法 兰、所述横担与横担法兰之间设有法兰加劲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贯通式钢管杆横担连接结构,属于电力钢管杆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结构制作成本高、焊接量大、焊接应力集中等缺陷,本技术方案为它包括杆体及与杆体垂直的两根横担,其中杆体横向开有通孔,通孔内贯穿横担连接主管,横担连接主管两端固定有横担法兰,每根横担一端固定有横担法兰,横担上的横担法兰与横担连接主管的横担法兰对接固定;其有益效果在于横担座构件加工工艺简单,焊接工程量较小,可有效地降低工艺难度,减少生产成本,大幅的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
文档编号E04H12/24GK203145551SQ20132005774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1日
发明者孙瑞森 申请人:青岛晓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