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风炉悬臂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6808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风炉悬臂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风炉悬臂调整机构,其包括:一热风炉,系于其内设有容置空间;一调整机构,系设于热风炉其容置空间内,而该调整机构进一步包含有:二架体、至少二轨道、至少二侧滑座、至少二滑车、至少二跨板、至少二立柱、多数悬臂、至少一轴杆、至少一马达。藉此设计,可以将侧滑座藉由调整杆于轨道上作手动微调,而设有活动齿条之滑车则利用对应设于轨道中央并具主动齿轮、马达之轴杆带动作自动位移,又立柱之悬臂其设有具活动垫柱之滑槽,有效提升相邻悬臂宽度与位置作快速变化及位移并与热风炉不同位置作用,进而达到不同尺寸加工物其承载及所需之不同加工效果,符合进步、实用与使用者之所需,足见其增益之处。
【专利说明】一种热风炉悬臂调整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整机构,特指一种能将侧滑座藉由调整杆于轨道上作手动微调,而设有活动齿条之滑车则利用具主动齿轮、马达之轴杆带动作自动位移,立柱上之悬臂其设有具活动垫柱调整之滑槽,使相邻悬臂宽度与位置作快速变化及位移并与热风炉不同位置作用,进而达到不同尺寸加工物其承载及所需之不同加工效果之热风炉悬臂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当玻璃从高温冷却时,因其表面和内部部分的冷却速率及收缩不同,会使其内部产生热应力而造成其容易脆化及破裂,又为了强化其强度,亦可藉由温度缓慢下降及升至转换区但低于软化点之温度,进而达成其消除热应力及强化玻璃之退火与回火之热处理效果,然习用作为热处理并提供置放承载玻璃之热风炉,其内部提供玻璃承载之直立柱及支撑玻璃之支架之结构皆系呈固定式,完全无法位移,只能适合其适用之固定尺寸玻璃,对于其它各种不同尺寸大小玻璃,均无法适用并造成使用范围狭小,再者,其设于支架上之固定垫柱亦呈固定式,同样无法随着所置放之不同尺寸大小之玻璃任何位置作位移及撑顶,故容易造成玻璃其支撑力量不平均并发生悬空及偏斜现象,又,习用品其玻璃置于固定之结构内,因无法位移而使热风炉之热风温度,无法利用其改变而作有效升降变化,因此,无法达成其所需之效果,使得在热处理之效率及其使用方便性与实用性上大打折扣,此乃为业者及消费者极欲突破之处,本创作人以此点为考虑进行设计,终成一能将侧滑座藉由调整杆于轨道上作手动微调,而设有活动齿条之滑车则利用对应设于轨道中央并具主动齿轮、马达之轴杆带动作自动位移,又立柱之悬臂其设有具活动之垫柱之滑槽,有效提升相邻悬臂宽度与位置作快速变化及位移并与热风炉不同位置作用,进而达到不同尺寸加工物其承载及所需之不同加工效果之热风炉悬臂调整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为一种热风炉悬臂调整机构,其提供设于轨道外侧之侧滑座及滑车而使相邻之悬臂其宽度作变化,并分别作手动微调及自动位移,以期克服现有技术中之难处。
[0004]本创作之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风炉悬臂调整机构,其提供悬臂上之垫柱藉其所设滑槽而达不同位置之位移与调整。
[0005]本创作所欲解决之问题,系由于习用品为使玻璃将其内部产生热应力而避免造成脆化及破裂及强化该玻璃强度,皆系藉由温度缓慢下降及升至转换区但低于软化点之温度,进而达成其消除热应力及强化玻璃之退火与回火之热处理效果,然习用作为热处理并提供置放承载玻璃之热风炉其作为承载直立柱及支撑玻璃之支架之结构皆系呈固定式,因无法位移而只能适合其适用之固定尺寸玻璃,对于其它各种不同尺寸大小玻璃则不适用,造成使用范围狭小,又支架上之固定垫柱亦呈固定式,无法随着所置放之不同尺寸大小之玻璃任何位置作位移及撑顶,容易造成玻璃其支撑力量不平均及发生悬空及偏斜现象,再者,热风炉内支撑玻璃之固定结构,使热风炉之热风温度无法利用其改变而作有效升降变化而达成其所需之效果,使得在热处理之效率及其使用方便性与实用性上大打折扣。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热风炉悬臂调整机构,其包括:
[0007]一热风炉,系于其内设有容置空间;
[0008]一调整机构,系设于热风炉其容置空间内,而该调整机构进一步包含有:
[0009]二架体,系设于调整机构两侧;
[0010]至少二轨道,系设于二架体其前方之上、下段,而轨道且于其后方设有一固定座,而前方则设有一具限位槽之定位块;
[0011]至少二侧滑座,系包覆设于轨道外侧,其内部设有对应轨道之至少一导滚轮,该侧滑座内部设有一对应固定座之具螺孔之导座,其间并设有一延伸于侧滑座外侧且其一端及中段分别设于固定座及导座之调整杆,又侧滑座后方下段设有一指针;
[0012]至少二滑车,系包覆设于轨道外侧且邻设于侧滑座之一侧,其内部设有对应轨道之至少一导滚轮,其内设有一活动齿条,该活动齿条系穿套于轨道其定位块之限位槽并向侧滑座延伸,又滑车后方下段设有一指针;
[0013]至少二跨板,系设于二架体间且位于轨道后方,其上设有至少一对应侧滑座及滑车其指针之至少二刻度板;
[0014]至少二立柱,系设于侧滑座及滑车之前方,于该立柱上设有多数穿孔;
[0015]多数悬臂,系设于立柱其多数穿孔内且延伸设于立柱前方,该悬臂上设有多数滑槽,并于滑槽内设有垫柱;
[0016]至少一轴杆,系设于至少二轨道中央且位于侧滑座与滑车间,而该轴杆上设有对应滑车其活动齿条之至少二主动齿轮;
[0017]至少一马达,系设于轴杆之一端,以提供主动齿轮转动。
[0018]较佳者,本创作其调整机构至少二轨道上、下分别设有至少一凸部。
[0019]较佳者,本创作其调整机构其至少二轨道后方之固定座之形状系呈弯折形状。
[0020]较佳者,本创作其调整机构之至少一侧滑座其至少一导滚轮上设有对应轨道其至少一凸部之至少一凹槽。
[0021]较佳者,本创作其调整机构之至少一滑车其至少一导滚轮上设有对应轨道其至少一凸部之至少一凹槽。
[0022]较佳者,本创作其调整机构之多数悬臂其垫柱之形状系为锥形状或柱形状或其它各种形状。
[00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创作可以将侧滑座藉由调整杆于轨道上作手动微调,而设有活动齿条之滑车则利用对应设于轨道中央并具主动齿轮、马达之轴杆带动作自动位移,又立柱之悬臂其设有具活动垫柱之滑槽,有效提升相邻悬臂宽度与位置作快速变化及位移并与热风炉不同位置作用,进而达到不同尺寸加工物其承载及所需之不同加工效果之热风炉悬臂调整机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24]图1:为本创作之立体分解图(一);
[0025]图1A:为本创作之立体分解图(二);
[0026]图2:为本创作之立体组合图;
[0027]图3:为本创作之组合剖面图;
[0028]图4:为本创作其位移侧滑座之实施例图;
[0029]图5:为本创作其位移滑车之实施例图;
[0030]图6:为本创作其位移垫柱之实施例图;
[0031]图7:为本创作其伸架上承载玻璃之实施例图。
[003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3]100、热风炉,101、容置空间,1000、调整机构,1、架体,11、轨道,111、凸部,110、固定座,112、定位块,113、限位槽,12、跨板,120、刻度板,2、侧滑座,20、导座,200、螺孔,201、调整杆,202、指针,21、导滚轮,211、凹槽,22、立柱,221、穿孔,23、悬臂,231、滑槽,232、垫柱,3、滑车,31、导滚轮,311、凹槽,312、指针,32、立柱,321、穿孔,33、悬臂,331、滑槽,332、垫柱,34、轴杆,341、主动齿轮,342、马达,35、活动齿条,4、加工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35]请参阅图1、图1A、图2、图3所示,系为本创作之立体分解图(一)、本创作之立体分解图(二)、本创作之立体组合图、本创作之组合剖面图,本创作之热风炉悬臂调整机构于一较佳之实施例中系包括有一热风炉100、一调整机构1000。
[0036]前述之一热风炉100,系于其内设有容置空间101。
[0037]前述之一调整机构1000,系设于热风炉100其容置空间101内,而该调整机构1000进一步包含有:
[0038]二架体1,系设于调整机构1000两侧;
[0039]至少二轨道11,系设于二架体I其前方之上、下段,而轨道11其上、下分别设有至少一凸部111且于其后方设有呈弯折形状之固定座110,而前方则设有一具限位槽113之定位块112 ;
[0040]至少二侧滑座2,系包覆设于轨道11外侧,其内部设有对应具至少一凸部111其轨道11之具至少一凹槽211之至少一导滚轮21,该侧滑座2内部设有一对应固定座110之具螺孔200之导座20,其间并设有一延伸于侧滑座2外侧且其一端及中段分别设于固定座110及导座20之调整杆201,又侧滑座2后方下段设有一指针202 ;
[0041]至少二滑车3,系包覆设于轨道11外侧且邻设于侧滑座2之一侧,其内部设有对应至少一凸部111其轨道11之具有至少一凹槽311之至少一导滚轮31,其内设有一活动齿条35,该活动齿条35系穿套于轨道11其定位块1112之限位槽113并向侧滑座2延伸,又滑车3后方下段设有一指针312 ;
[0042]至少二跨板12,系设于二架体I间且位于轨道11后方,其上设有至少一对应侧滑座2及滑车3其指针202、312之至少二刻度板120 ;
[0043]至少二立柱22、32,系设于侧滑座2及滑车3之前方,于该立柱22、32上设有多数穿孔 221、321 ;
[0044]多数悬臂23、33,系设于立柱22、32其多数穿孔221、321内且延伸设于立柱22、32前方,该悬臂23、33上设有多数滑槽231、331,并于滑槽231、331内设有垫柱232、332,该垫柱232、332于本实施例系呈柱形状或锥形状,但并不以此限制本创作,其亦可为其它各种形状,都属本创作的保护范围;
[0045]至少一轴杆34,系设于至少二轨道11中央且位于侧滑座2与滑车3间,而该轴杆34上设有对应滑车3其活动齿条35之至少二主动齿轮341 ;
[0046]至少一马达342,系设于轴杆34之一端,以提供主动齿轮341转动。
[0047]敬请参阅图4、图5、图6、图7所示,系为本创作其位移侧滑座之实施例图、系为本创作其位移滑车之实施例图、系为本创作其位移垫柱之实施例图、系为本创作其伸架上承载玻璃之实施例图;本创作其欲将侧滑座2位移时,仅须将延伸于其一侧之调整杆201加以旋转,由于该调整杆201系螺设于具螺孔200且设于侧滑座2内之导座20,而调整杆201之另端系套设于呈弯折形状之固定座110上,因此,当旋转调整杆201时,调整杆201受到固定于固定座110之影响而不会位移,而仅会将套设于其中段之导座20位移,此同时侧滑座2即会藉由其内所设具凹槽211之导滚轮21,则会于具相对应具凸部111之轨道11上滚动,而侧滑座2后方下段之指针202则会沿着跨板12之刻度板120位移观察其手动位移距离(如图4所示);本创作其欲将滑车3位移时,仅须将马达342通电使其转动并带动具主动齿轮341之轴杆34,由于主动齿轮341系与一端设于滑车3之活动齿条35啮合,因此,主动齿轮341即会因其旋转而带动与滑车3连结之活动齿条35位移,此同时设于滑车3内具凹槽311之导滚轮31则会于具相对应具凸部111之轨道11上滚动,而滑车3后方下段之指针312则会沿着跨板12之刻度板120位移观察其自动位移距离(如图5所示);由于图4、图5之位移即会使设于其前方之立柱22、32 —并动延伸杆23、33作同步位移,至于欲将其延伸杆23、33其设于长形滑槽231、331之垫柱232、332位移,仅须将该垫柱232、332滑动于滑槽231、332上即可(如图6所示);由于该垫柱232、332系不会产生悬空偏斜而稳固平均支撑承载于可为玻璃之加工物4之各部分(如图7所示)。
[0048]而藉此设计,本创作可以将侧滑座2藉由调整杆201于轨道11上作手动微调,而设有活动齿条35之滑车3则利用对应设于轨道11中央并具主动齿轮341、马达342之轴杆34带动作自动位移,又立柱22、32之悬臂23、33其设有具活动垫柱232、332之滑槽231、331,有效提升相邻悬臂23、33宽度与位置作快速变化及位移并与热风炉100不同位置作用,进而达到不同尺寸承载加工物4及其所需之不同加工效果,符合进步、实用与使用者之所需,足见其增益之处。
[0049]综观上述可知,本创作在突破先前之技术结构下,确实已达到所欲增进之功效,且也非熟悉该项技艺者所易于思及,再者,本创作申请前未曾公开,其所具之进步性、实用性,显已符合创作专利之申请要件,爰依法提出创作申请,恳请贵局核准本件创作专利申请案,以励创作,至感德便。
[005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热风炉悬臂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热风炉,系于其内设有容置空间; 一调整机构,系设于热风炉其容置空间内,而该调整机构进一步包含有:二架体,系设于调整机构两侧; 至少二轨道,系设于二架体其前方之上、下段,而轨道且于其后方设有一固定座,而前方则设有一具限位槽之定位块; 至少二侧滑座,系包覆设于轨道外侧,其内部设有对应轨道之至少一导滚轮,该侧滑座内部设有一对应固定座之具螺孔之导座,其间并设有一延伸于侧滑座外侧且其一端及中段分别设于固定座及导座之调整杆,又侧滑座后方下段设有一指针; 至少二滑车,系包覆设于轨道外侧且邻设于侧滑座之一侧,其内部设有对应轨道之至少一导滚轮,其内设有一活动齿条,该活动齿条系穿套于轨道其定位块之限位槽并向侧滑座延伸,又滑车后方下段设有一指针; 至少二跨板,系设于二架体间且位于轨道后方,其上设有至少一对应侧滑座及滑车其指针之至少二刻度板; 至少二立柱,系设于侧滑座及滑车之前方,于该立柱上设有多数穿孔; 多数悬臂,系设于立柱其多数穿孔内且延伸设于立柱前方,该悬臂上设有多数滑槽,并于滑槽内设有垫柱; 至少一轴杆,系设于至少二轨道中央且位于侧滑座与滑车间,而该轴杆上设有对应滑车其活动齿条之至少二主动齿轮; 至少一马达,系设于轴杆之一端,以提供主动齿轮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热风炉悬臂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至少二轨道上、下分别设有至少一凸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之热风炉悬臂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之至少一侧滑座其至少一导滚轮上设有对应轨道其至少一凸部之至少一凹槽。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之热风炉悬臂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之至少一滑车其至少一导滚轮上设有对应轨道其至少一凸部之至少一凹槽。
5.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热风炉悬臂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之至少一滑车其至少一导滚轮上设有对应轨道其至少一凸部之至少一凹槽。
6.如权利要求4所述之热风炉悬臂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之多数悬臂之垫柱其形状系为锥形状或柱形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之热风炉悬臂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之多数悬臂之垫柱其形状系为锥形状或柱形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之热风炉悬臂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其至少二轨道后方之固定座之形状系呈弯折形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之热风炉悬臂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其至少二轨道后方之固定座之形状系呈弯折形状。
【文档编号】C03B25/00GK203419846SQ201320150283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9日
【发明者】王玉梅 申请人:群翊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