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式幕墙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元式幕墙连接结构。该单元式幕墙连接结构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左立柱和右立柱,上横梁设有排水腔,左立柱与右立柱之间设有外腔,排水腔内设有分隔筋,分隔筋将排水腔分为了后腔和前腔,后腔和前腔通过分隔筋上的排水孔连通,后腔的端口封闭,前腔的端口连通外腔。本实用新型在上横梁的排水腔内设置分隔筋,将排水腔分为后腔和前腔,立柱与右立柱之间设有外腔,前腔端口连通外腔,后腔端口封闭,进入后腔的水通过排水孔进入前腔,然后进入外腔往下排出,排水时候能够避免雨水进入外腔以外的其他腔体,有效阻隔雨水往室内渗透,密封排水的效果得到提高。
【专利说明】单元式幕墙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单元式幕墙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单元式幕墙是一种将幕墙构件全部在工厂制作、加工,最后拼装成板块,在施工现场进行板块安装的生产工艺,是一种工厂化生产程度高,制作和加工在室内进行,质量易于控制,施工安装过程安全简单的生产工艺。
[0003]单元式幕墙一般由框架和幕墙面板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的框架则由两边的立柱和上下横梁组成。单元式幕墙中框架的密封排水是决定幕墙的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许多单元式幕墙框架的密封排水效果比较不理想,导致室外的水能较容易地进入室内,造成室内积水,影响了单元式幕墙的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元式幕墙连接结构,以提高其密封排水性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单元式幕墙连接结构,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左立柱和右立柱,上横梁设有排水腔,左立柱与右立柱之间设有外腔,排水腔内设有分隔筋,分隔筋将排水腔分为了后腔和前腔,后腔和前腔通过分隔筋上的排水孔连通,后腔的端口封闭,前腔的端口连通外腔。
[0006]进一步地,上横梁上设有竖直的第一翼缘,第一翼缘连接于后腔的外壁上,第一翼缘与后腔外壁的连接处与上横梁的上表面形成U型加工槽。
[0007]进一步地,上横梁上还设有竖直的第二翼缘,第一翼缘与第二翼缘之间形成容纳槽,容纳槽中设有横截面为U型的横滑块,横滑块侧边设有对应加工槽的凸起部。
[0008]进一步地,后腔与容纳槽之间通过后腔外壁上的通水孔连通。
[0009]进一步地,下横梁设有对应第一翼缘的凹槽,第一翼缘伸入凹槽中。
[0010]进一步地,容纳槽、后腔和前腔的底面依次逐渐降低。
[00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0012](I)本实用新型在上横梁的排水腔内设置分隔筋,将排水腔分为后腔和前腔,立柱与右立柱之间设有外腔,前腔端口连通外腔,后腔端口封闭,进入后腔的水通过排水孔进入前腔,然后进入外腔往下排出,排水时候能够避免雨水进入外腔以外的其他腔体,有效阻隔雨水往室内渗透,密封排水的效果得到提高。
[0013](2)本实用新型在第一翼缘与后腔外壁的连接处与上横梁的上表面之间设置U型加工槽,提高了上横梁排水腔的通孔的加工方便性,同时横滑块侧边设有对应加工槽的凸起部,方便了横滑块的安装,也增强了横滑块的定位。
[0014](3)本实用新型的后腔与容纳槽之间通过后腔外壁上的通水孔连通,使得进入容纳槽中的雨水可以通过后腔进入前腔最终进入外腔排出,进一步地加强了密封排水的效果。[0015](4)本实用新型的容纳槽、后腔和前腔的底面依次逐渐降低,目的是利用重力的作用将雨水往前腔排出,改善了排雨水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横梁、下横梁与左立柱、右立柱的连接结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横梁与下横梁处垂直剖视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左立柱与右立柱处水平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00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体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单元式幕墙连接结构包括上横梁10、下横梁20、左立柱40和右立柱50。上横梁10设有排水腔11。排水腔11内设有分隔筋113,分隔筋113将排水腔11分为了后腔111和前腔112。左立柱40与右立柱50之间设有外腔452。后腔111和前腔112通过分隔筋113上的排水孔1131连通。后腔111的端口封闭,前腔112的端口连通外腔452。进入后腔111的水通过排水孔1131进入前腔112,然后进入外腔452往下排出,排水时候能够避免雨水进入外腔452以外的其他腔体,有效阻隔雨水往室内渗透,密封排水的效果得到提高。
[0021]上横梁10上设有竖直的第一翼缘14,第一翼缘14连接于后腔111的外壁12上。第一翼缘14与后腔111外壁12的连接处与上横梁10的上表面16形成U型加工槽13。上横梁10上还设有竖直的第二翼缘15,第一翼缘14与第二翼缘15之间形成容纳槽17。容纳槽17中设有横截面为U型的横滑块30,横滑块30侧边设有对应加工槽13的凸起部31。横滑块30用于积蓄并将上横梁10内的积水排出。下横梁20设有对应第一翼缘14的凹槽21,第一翼缘14伸入凹槽21中。后腔111与容纳槽17之间通过后腔111外壁12上的通水孔121连通。U型加工槽13提高了上横梁10排水腔11的通水孔121的加工方便性,同时横滑块30侧边设有对应加工槽13的凸起部31,方便了横滑块30的安装,也增强了横滑块30的定位。通水孔121使得进入容纳槽17中的雨水可以通过后腔111进入前腔112最终进入外腔452排出,进一步地加强了密封排水的效果。
[0022]容纳槽17、后腔111和前腔112的底面依次逐渐降低。靠近室内70的容纳槽17的底面最高,靠近室外80的前腔112的底面最低。目的是利用重力的作用将雨水往前腔112排出,改善了排雨水效果。
[0023]以上陈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权利要求】
1.一种单元式幕墙连接结构,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左立柱和右立柱,所述上横梁设有排水腔,所述左立柱与右立柱之间设有外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腔内设有分隔筋,所述分隔筋将排水腔分为了后腔和前腔,所述后腔和前腔通过分隔筋上的排水孔连通,所述后腔的端口封闭,所述前腔的端口连通外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式幕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上设有竖直的第一翼缘,所述第一翼缘连接于后腔的外壁上,所述第一翼缘与后腔外壁的连接处与上横梁的上表面形成U型加工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元式幕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上还设有竖直的第二翼缘,所述第一翼缘与第二翼缘之间形成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中设有横截面为U型的横滑块,所述横滑块侧边设有对应加工槽的凸起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元式幕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腔与容纳槽之间通过后腔外壁上的通水孔连通。
5.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单元式幕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梁设有对应第一翼缘的凹槽,所述第一翼缘伸入所述凹槽中。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单元式幕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后腔和前腔的底面依次逐渐降低。
【文档编号】E04B2/88GK203440953SQ201320352705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19日
【发明者】徐皓 申请人:深圳市方大装饰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