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面包饰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墙面包饰安装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包饰单元及将至少一个包饰单元安装于墙面的连接装置。每个包饰单元包括第一型材、第二型材以及包饰材料。第一型材包括第一侧边及凸出设置于第一侧边的卡扣件,该第二型材包括与第一侧边配合的第二侧边及设置于第二侧边上与卡扣件卡合的收容槽。该包饰材料包裹于第一型材表面后通过卡扣件与收容槽的卡合夹持于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之间。本实用新型中包饰材料的安装是利用第二型材卡扣于第一型材上的构造固定,便于安装调整。
【专利说明】一种墙面包饰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装饰构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室内墙面包饰安装结构。【背景技术】
[0002]随着建筑装饰市场的发展普及,室内墙面包饰构造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传统室内墙面包饰构造多采用木龙骨构造,然而木龙框架制作和包饰材料的安装调整存在诸多弊端。例如,稳定性差、安装且调节操作复杂、木龙骨的可燃性能等级达不到防火规范要求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且符合防火规范要求的墙面包饰安装结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墙面包饰安装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包饰单元及将至少一个包饰单元安装于墙面的连接装置。每个包饰单元包括第一型材、第二型材以及包饰材料。第一型材包括第一侧边及凸出设置于第一侧边的卡扣件,该第二型材包括与第一侧边配合的第二侧边及设置于第二侧边上与卡扣件卡合的收容槽。该包饰材料包裹于第一型材表面后通过卡扣件与收容槽的卡合夹持于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之间。
[0006]该卡扣件包括均设置于第一侧边上的第一^^扣部与第二卡扣部,该收容槽包括与第一^^扣部配合的第一收容部及与第二卡扣部配合的第二收容部;该第一^^扣部沿第一方向凸出于第一侧边并卡合于第一收容部内,该第二卡扣部沿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凸出于第一侧边并卡合于第二收容部内。
[0007]该第一卡扣部沿垂直于第一侧边的第一方向凸出于第一侧边的一端,第一收容部由收容槽底部与第一卡扣部相对位置向内继续凹陷形成;该第二卡扣部沿平行于第一侧边的第二方向凸出于与第一卡扣部相对的另一端,第二收容部由收容槽侧壁与第二卡扣部相对位置沿平行于第二侧边方向继续凹陷形成;该第一侧边靠近第二卡扣部的末端设置有缺口,该第二侧边靠近第二收容部的末端设置有卡合于缺口内的钩部。
[0008]该第一卡扣部还用于穿过包饰材料以将包饰材料固定于第一型材上。
[0009]该连接装置包括与每个包饰单元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及连接于第一连接组件与墙面之间的第二连接组件;该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紧固件以及锁附件,该第二型材包括第二开口 ;该第一紧固件的一端穿过且卡合于第二开口内并通过锁附件将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二型材连接,该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组件与墙面连接。
[0010]该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固定件以及第二紧固件;该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端部、与第一端部相对且固定于墙面的第二端部以及连接于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间部;该固定件的一端设有卡设于第一端部上卡口,该固定件的另一端通过该第二紧固件与第一连接件连接;该卡口的孔径向远离第一端部的一端逐渐变小。[0011]该固定件包括通槽及与通槽连通的穿孔,该第一连接件远离第一紧固件的一端穿设于该通槽内;该通槽底面设置有凸齿,第一连接件与通槽相对的表面设置有与凸齿咬合卡槽,该第二紧固件用于穿过穿孔调节固定件与第一连接件咬合的松紧度。
[0012]该第一端部上套设有胶套,用以增加固定件卡口与第一端部之间的摩擦力;第一紧固件与第二开口之间、及第一连接件与第二开口之间均设置有用以阻尼隔振且增加摩擦力的橡胶垫片;该锁附件与第一连接件之间设置有防松脱垫片,且该锁附件与第二紧固件均为蝶形螺栓。
[0013]该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形成的收容空间内填充有吸音材料。
[0014]相邻两个包饰单元之间设置有缝隙控制片,用于控制相邻包饰单元之间缝隙的大小。
[0015]本实用新型中具有以下优点:
[0016]1.包饰材料的安装是利用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相互卡扣来固定,从而使包饰材料在第一型材上蒙紧、松紧调整非常方便。
[0017]2.第一型材上设置有钉状第一卡扣部,便于包饰材料穿过,起到加强固定效果。
[0018]3.第一连接组件中第一紧固件与第二连接组件中第二紧固件均为蝶形螺栓,便于调节操作。
[0019]4.第一连接件与固定件上分别设置了相互咬合的卡槽与凸齿,用以加强相互间位置的稳定性。
[0020]5.固定件上卡口设计为上小下大的形状,从而将包饰单元与第一连接组件通过重力卡扣于第二连接件上,无需螺丝,方便包饰单元与第二连接件间水平位置的调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墙面包饰安装结构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22]图2为图1所示墙面包饰安装结构中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的剖视图。
[0023]图3为图1所示墙面包饰安装结构中第一连接组件的部分示意图。
[0024]图4a为图1所示墙面包饰安装结构中固定件主视图。
[0025]图4b为图1所示墙面包饰安装结构中固定件左视图。
[0026]图5为图1所示墙面包饰安装结构的剖视图。
[0027]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8]100、墙面包饰安装结构;99、墙面;10、包饰单元;11、第一型材;110、第一侧边;112、卡扣件;114、缺口 ;115、第一^^扣部;116、第二卡扣部;12、第二型材;120、第二侧边;121、第二开口 ;122、收容槽;125、第一收容部;126、第二收容部;127、钩部;13、包饰材料;14、吸音材料;15、螺钉;17、收容空间;30、第一连接组件;31、第一紧固件;310、头部;312、杆部;33、锁附件;35、第一连接件;350、第一连接边;352、第二连接边;354、通孔;355、卡槽;36、橡胶垫片;37、防松脱垫片;50、第二连接组件;51、第二连接件;53、固定件;530、穿孔;532、卡口 ;534、通槽;535、凸齿;55、第二紧固件;510、第一端部;512、第二端部;514、中间部;57、安装件;59、胶套;70、缝隙控制片。
【具体实施方式】[0029]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30]请参见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面包饰安装结构100。该较佳实施方式的墙面包饰安装结构100设置于墙面99上,其包括包饰单元10及将包饰单元10安装于墙面99上的连接装置(以下简称第一连接组件30与第二连接组件50)。第一连接组件30连接于包饰单元10与第二连接组件50之间。包饰单元10通过第一连接组件30及第二连接组件50安装于墙面99上。
[0031]包饰单元10包括第一型材11、与第一型材11配合的第二型材12、包饰材料13以及吸音材料14。
[0032]第一型材11的截面大体为一侧设置有第一开口(图未标号)的梯形状。第一型材11包括第一侧边110及设置于第一侧边110上的卡扣件112。第一侧边110为斜边且设置于第一型材11远离开口的一端。卡扣件112包括间隔且分别沿第一方向及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凸出的第一^^扣部115及第二卡扣部116。其中,第一^^扣部115大体呈钉状,其沿垂直于第一侧边110的第一方向凸出于第一侧边110表面。第一卡扣部115较尖锐的一端设置于远离第一侧边110的一端。第一侧边110远离第 ^扣部115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C字型缺口 114。第二卡扣部116由第一侧边110靠近缺口 114的末端沿平行于第一侧边110的第二方向凸出延伸形成。
[0033]第二型材12的截面大体为一侧设置有第二开口 121的三角形。第二型材12包括第二侧边120及设置于第二侧边120上的收容槽122。第二侧边120为斜边且设置于远离第二开口 121的一端。收容槽122由第二侧边120边缘向内凹陷形成。收容槽122底部与第一卡扣部115相对位置向内继续凹陷形成第一收容部125。收容槽122侧壁与第二卡扣部116相对位置沿平行于第二侧边120方向继续凹陷形成第二收容部126,从而第二侧边120远离第一收容部125`的一端形成了钩部127。其中,第一收容部125与第二收容部126的形状均与第一^^扣部115及第二卡扣部116的形状匹配,用以分别收容第一^^扣部115及第二卡扣部11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型材11与第二型材12均为金属材料制成,有利于起到防火效果。
[0034]可以理解地,第一型材11上第一卡扣部115及第二卡扣部116与第二型材12上的第一收容部125及第二收容部126的形状、位置以及延伸的方向均可根据用户需要而定,只要当第一^^扣部115及第二卡扣部116分别与第一收容部125及第二收容部126配合后能防止第一型材11与第二型材12在沿垂直两者扣合后的长度方向上随意移动即可。
[0035]包饰材料13设置于第一型材11上并通过第二型材12固定于第一型材11上。吸音材料14设置于第一型材11与第二型材12形成的收容空间17内,用于隔音。
[0036]请一并参考图3,第一连接组件30用于将包饰单元10安装于第二连接组件50上。第一连接组件30包括第一紧固件31、及与第一紧固件31配合的锁附件33 (如图5所示)以及第一连接件35。第一紧固件31大体呈T字型状,其包括头部310及与头部310连接的杆部312。头部310与杆部312相互垂直连接。锁附件33通过螺合的方式锁附于第一紧固件31上。第一连接件35大体呈L型,其包括第一连接边350及与第一连接边350垂直的第二连接边352。第一连接边350上与第一紧固件31对应位置设置有通孔354,用以供第一紧固件31穿过。第一连接边350背向第二连接边352的一面设置为通槽状,用以方便第一连接件35相对于第二型材12移动。第二连接边352远离第一连接边350的一侧设置有卡槽355。锁附件33为蝶形螺栓,用以方便操作。
[0037]请一并参考图4a与4b,第二连接组件50用于将包饰单元10与第一连接件35共同安装于墙面99上。第二连接组件50包括第二连接件51、固定件53以及第二紧固件55。第二连接件51被弯折成三段(以下简称第一端部510、第二端部512以及连接于第一端部510与第二端部512之间的中间部514)。其中,第一端部510通过固定件53与第一连接件35连接。第二端部512通过安装件57固定于墙面99上。固定件53设置于第一端部510上并与第一连接件35的第二连接边352配合。固定件53包括穿孔530、卡口 532以及通槽534。穿孔530与卡口 532分别设置于固定件53相对的两端。其中,穿孔530设置于靠近通槽534的一端且与通槽534连通。卡口 532的口径向靠近第二穿孔530的一端逐渐减小,从而使卡口 532呈上小下大的形状。通槽534底部外表面设置有与第一连接件35的第二连接边352配合的凸齿535。第二紧固件55与穿孔530对应,用于固定第一连接件35与固定件5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紧固件55为蝶形螺栓,用于方便操作。
[0038]请一并参考图5,在组装时,首先,第一型材11通过连接角码(图未示)组装成一个框架,包饰材料13包裹于第一型材11的表面并穿设于第一卡扣部115上,用以更好的固定包饰材料13。第二型材12的第二侧边120贴合于第一侧边110上,并使第一^^扣部115与第二卡扣部116分别收容并抵挡于第一收容部125与第二收容部126内且同时钩部127卡扣于缺口 114内。此时,操作人员可根据需要对包饰材料13蒙紧并调整。当包饰材料13调整完成后,螺钉15通过第二开口 121依次锁附于第二型材12的第二侧边120以及第一型材11的第一侧边110上,以将第一型材11、包饰材料13以及第二型材12固定成一个整体。最后将吸音材料14填充于第一型材11与第二型材12形成的空间内。
[0039]其次,第一紧固件31的头部310穿过第二开口 121后其相对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二开口 121相对两边缘的内表面上,杆部312通过第二开口 121外露于第二型材12外。第一连接件35通过通孔354穿设于杆部312上。其中,头部310相对的两端与第二开口 121相对两边缘的内表面之间、以 及第一连接件35与第二开口 121相对两边缘的外表面之间均设置有橡胶垫片36,用以阻尼隔振以及增加摩擦力的效果,从而降低了第一紧固件31、第二型材12以及第一连接件35的机械劳损,延长使用寿命。锁附件33与外露于第一连接边350表面的杆部312进行螺合,以将第一连接件35贴合并固定于第二型材12上。其中,锁附件33与第一连接件35之间设置有防松脱垫片37,使第一连接件35更好的固定于第二型材12上。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通孔354呈槽状,从而有利于第一连接件35在第二型材12上的位置调整。
[0040]最后,第一连接件35的第二连接边352穿过固定件53的通槽534,第二连接边352上的卡槽355与通槽534上的凸齿535相互咬合。第二紧固件55穿过固定件53的穿孔530并抵接于穿过通槽534的第二连接边352上。当第二紧固件55与固定件53紧密配合时,第二紧固件55穿过穿孔530的一端抵接于第二连接边352上,使第一连接件35与固定件53紧密且牢固的咬合。当拧松第二紧固件55时,第二紧固件55与第二连接边352脱离抵接,从而使卡槽355脱离与凸齿535的配合。此时,操作人员可沿垂直于墙面99的方向移动第一连接件35及与第一连接件35连接的包饰单元10,以调整包饰单元10与墙面
99之间的距离。第二连接件51的第二端部512通过安装件57固定于墙面99上。本实施例中,安装件57为膨胀螺栓。固定件53的卡口 532套设于第二连接件51的第一端部510上。其中,第一端部510上套设有胶套59,用以增加固定件53与第一端部510之间的摩擦力。由于卡口 532设计为上小下大的形状,固定件53利用包饰单元10的重力卡扣于第一端部510上,实现越卡越紧的效果,从而有利于调节包饰单元10与第二连接件51之间水平位置的调节。另外,当设置有多个包饰单元10时,相邻两个包饰单元10之间可设置缝隙控制片70,以控制相邻包饰单元10之间缝隙的大小。
[0041]可以理解地,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型材11与第二型材12的形状、第一连接组件30与第二连接组件50的位置关系均可根据用户需求而定。本实用新型中墙面包饰安装结构100具有以下优点:
[0042]1.包饰材料13的安装是利用第一型材11与第二型材12相互卡扣来固定,从而使包饰材料13在第一型材11上蒙紧、松紧调整非常方便。
[0043]2.第一型材11上设置有钉状第一^^扣部115,便于包饰材料13穿过,起到加强固
定效果。
[0044]3.第一连接组件30中第一紧固件31与第二连接组件50中第二紧固件55均为蝶形螺栓,便于调节操作。
[0045]4.第一连接件35与固定件53上分别设置了相互咬合的卡槽355与凸齿535,用以加强相互间位置的稳定性。
[0046]5.固定件53上卡口 532设计为上小下大的形状,从而将包饰单元10与第一连接组件30通过重力卡扣于第二连接件51上, 无需螺丝,方便包饰单元10与第二连接件51间水平位置的调节。
[0047]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墙面包饰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包饰单元及将至少一个包饰单元安装于墙面的连接装置,每个包饰单元包括第一型材、第二型材以及包饰材料;第一型材包括第一侧边及凸出设置于第一侧边的卡扣件,该第二型材包括与第一侧边配合的第二侧边及设置于第二侧边上与卡扣件卡合的收容槽;该包饰材料包裹于第一型材表面后通过卡扣件与收容槽的卡合夹持于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面包饰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卡扣件包括均设置于第一侧边上的第一^^扣部与第二卡扣部,该收容槽包括与第一^^扣部配合的第一收容部及与第二卡扣部配合的第二收容部;该第一卡扣部沿第一方向凸出于第一侧边并卡合于第一收容部内,该第二卡扣部沿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凸出于第一侧边并卡合于第二收容部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面包饰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扣部沿垂直于第一侧边的第一方向凸出于第一侧边的一端,第一收容部由收容槽底部与第一卡扣部相对位置向内继续凹陷形成;该第二卡扣部沿平行于第一侧边的第二方向凸出于与第一卡扣部相对的另一端,第二收容部由收容槽侧壁与第二卡扣部相对位置沿平行于第二侧边方向继续凹陷形成;该第一侧边靠近第二卡扣部的末端设置有缺口,该第二侧边靠近第二收容部的末端设置有卡合于缺口内的钩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面包饰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扣部还用于穿过包饰材料以将包饰材料固定于第一型材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面包饰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装置包括与每个包饰单元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及连接于第一连接组件与墙面之间的第二连接组件;该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紧固件以及锁附件,该第二型材包括第二开口 ;该第一紧固件的一端穿过且卡合于第二开口内并通过锁附件将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二型材连接,该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组件与墙面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墙面包饰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固定件以及第二紧固件;该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端部、与第一端部相对且固定于墙面的第二端部以及连接于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间部;该固定件的一端设有卡设于第一端部上卡口,该固定件的另一端通过该第二紧固件与第一连接件连接;该卡口的孔径向远离第一端部的一端逐渐变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墙面包饰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包括通槽及与通槽连通的穿孔,该第一连接件远离第一紧固件的一端穿设于该通槽内;该通槽底面设置有凸齿,第一连接件与通槽相对的表面设置有与凸齿咬合卡槽,该第二紧固件用于穿过穿孔调节固定件与第一连接件咬合的松紧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墙面包饰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部上套设有胶套,用以增加固定件卡口与第一端部之间的摩擦力;第一紧固件与第二开口之间、及第一连接件与第二开口之间均设置有用以阻尼隔振且增加摩擦力的橡胶垫片;该锁附件与第一连接件之间设置有防松脱垫片,且该锁附件与第二紧固件均为蝶形螺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面包饰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形成的收容空间内填充有吸音材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面包饰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包饰单元之间设置有缝隙控制片,用于控制相邻 包饰单元之间缝隙的大小。
【文档编号】E04F13/24GK203373933SQ201320500400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5日
【发明者】魏惠强, 黄和桂, 陈越, 黄名昂, 贾昌平 申请人:深圳瑞和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