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内积水的疏排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890729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屋面内积水的疏排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屋面内积水的疏排装置,在女儿墙的下部雨水口结构,雨水口结构包括侧入式雨水斗,侧入式雨水斗与女儿墙的搭接处设有防水层;侧入式雨水斗与屋面的交界处设有雨水篦子,保护层位于侧入式雨水斗的一侧设有排水凹槽,防水层延伸覆盖到侧入式雨水斗的内壁,在屋面防水层上设有一“凸”字型排水板,排水板的突出一端伸入到侧入式雨水斗内,排水板的其它端插在屋面防水层与保温层之间;排水凹槽与排水板的交接处、女儿墙与防水层之间均设有防水密封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安装均较方便,排水顺畅,并能防止外部水进入屋面构造层内,具疏、排水和防水功能,为屋面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要求提供了保障。
【专利说明】—种屋面内积水的疏排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房屋建筑工程屋面的设计,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疏排屋面构造层内积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建筑屋面正常构造层次从下至上依次为:结构层、找坡层、保温层、找平层、防水层、隔离层、保护层、使用面层。倒置式屋面构造层次自下往上为:结构层、找坡层、找平层、防水层、保温层、隔离层、保护层和使用面层。为便于排除屋面上的雨水和雪水,一般平屋面自找坡层以上设计成一定坡度,最终坡向雨水口,使屋面上的水流向雨水口排掉。即便如此,由于受施工、混凝土自身收缩以及环境温度变化等诸种因素影响,屋面保护层混凝土往往会出现裂纹,保护层分格缝内密封材料与缝壁之间也会产生裂隙,经常发生屋面上的水从保护层顶面或分格缝等处渗进屋面构造层内情况(这部分水滞留在防水层上方)。而屋面雨水口部位为方便汇集屋面上的雨水,一般做成凹槽(凹槽范围内的屋面构造通常只做到防水层为止)。除靠雨水口一侧外,凹槽的其他各面一般采用现浇混凝土槽壁。此做法虽能阻止雨水口凹槽内的水倒流入屋面构造层内,却带来一个问题:当进入屋面构造层内的水顺着防水层的排水坡向流向雨水口时,因被凹槽槽壁混凝土阻拦而无法排出。随着时间推移,聚集在雨水口周边构造层内的水越积越多,形成内积水,并会穿过防水层的薄弱部位(如防水层的搭接缝或被侵蚀损坏处)进到防水层下面,导致屋面渗漏。另外,受水浸泡的保温层的保温隔热效果也会降低甚至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屋面内积水的疏排装置,将其设置在屋面雨水口凹槽部位,可以形成排水通道,使进入屋面构造层内的积水得以顺利排除,并能防止雨水口凹槽内的水倒流进屋面内,从而解决了屋面内积水、渗漏问题,保证了屋面工程质量与使用功能。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屋面内积水的疏排装置予以实现的技术方案是:屋面由自下而上布置的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找坡层、找平层、屋面防水层和保护层构成,所述屋面的周边为女儿墙,所述女儿墙的下部设置有自所述屋面并通过所述女儿墙的雨水口结构,所述雨水口结构包括侧入式雨水斗,所述侧入式雨水斗与所述女儿墙的搭接处设有防水层;所述侧入式雨水斗与屋面的交界处设有雨水篦子,所述保护层位于侧入式雨水斗的一侧设有排水凹槽,所述防水层延伸覆盖到所述侧入式雨水斗的内壁,在所述屋面防水层上设有一排水板,所述排水板的板面上设有多列排水槽,所述排水板呈一 “凸”字型,所述排水板的突出一端伸入到所述侧入式雨水斗内,所述排水板的其它端插在所述屋面防水层与保温层之间;所述排水凹槽的侧壁与所述排水板的交接处、所述女儿墙与防水层之间均设有防水密封胶。
[0005]本实用新型一种屋面内积水的疏排装置,其中,所述排水板采用厚度为10mm-15mm的复合塑料板。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7]房屋屋面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雨、雪水进入室内,保证不潮湿、不渗漏。为此,通常是在屋面内设置防水层,并设计成一定的坡度,以使雨、雪水顺利流向雨水口排走,保证屋面不积水。但因雨水口凹槽处混凝土槽壁紧贴防水层,阻挡了进入屋面构造层内的水流出,造成屋面构造层内积水,以致形成长期难以克服的隐患。本实用新型的屋面内积水的疏排装置通过在雨水口凹槽槽壁混凝土与防水层之间设置排水通道,使进入屋面构造层内的水流出来,并经由雨水口排掉,同时还可以保证凹槽内的水不会返流进屋面构造层内,不但解决了屋面内积水、渗漏的问题,同时还保证了屋面工程质量与使用功能。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排水板采用“大路”建筑材料,其价格便宜,施工方便,经济,实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屋面内积水的疏排装置的位置示意图;
[0009]图2是图1中I部所示屋面内积水的疏排装置局部结构剖视图;
[0010]图3是图2中A-A所示位置剖视图;
[0011]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排水板14的俯视图。
[0012]图中:
[0013]10-女儿墙,11-防水层,12-雨水篦子,13-侧入式雨水斗,14-排水板,15-防水密封胶,20-屋面,21-钢筋混凝土屋面板,22-找坡层,23-找平层,24-屋面防水层,25-保温层,26-隔离层,27-保护层,30-排水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0015]如图1所示,在屋面20的边缘位于女儿墙10的底部设有多个本实用新型屋面内积水的疏排装置,由于一般屋面20自找坡层以上设计成一定坡度,最终坡向雨水口,当有雨水时,水流方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最终使屋面20上的水流向雨水口排掉。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屋面内积水的疏排装置,屋面20由自下而上布置的钢筋混凝土屋面板21、找坡层22、找平层23、屋面防水层24、保温层25、隔离层26和保护层27构成,所述屋面20的周边为女儿墙10,所述女儿墙10的下部设置有自所述屋面20并通过所述女儿墙10的雨水口结构,所述雨水口结构包括侧入式雨水斗13,所述侧入式雨水斗13与所述女儿墙10的搭接处设有防水层11 ;所述侧入式雨水斗13与屋面的交界处设有雨水篦子12,所述保护层27位于侧入式雨水斗13的一侧设有排水凹槽30,所述防水层24延伸覆盖到所述侧入式雨水斗13的内壁,在所述屋面防水层24上设有一排水板14,所述排水板14的板面上设有多列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方向与所述侧入式雨水斗13的排水方向一致,所述排水板14采用厚度为10mm-15mm的复合塑料板。如图4所示,所述排水板14呈一“凸”字型,所述排水板14的突出一端伸入到所述侧入式雨水斗13内,伸进雨水篦子内50_,所述排水板14的其它端插在所述屋面防水层24与保温层25之间,并保证排水板14压入保温层25内不小于100mm,所述排水凹槽30的侧壁与所述排水板14的交接处、所述女儿墙10与防水层11之间均设有防水密封胶15。[001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雨水口凹槽部位设置一板面上设有一定密度的多列排水槽的排水板,使进入屋面构造层内的水通过排水板引流后经雨水口排走。本实用新型中的排水板也叫“建筑夹层塑料板”,该排水板具有排水、防水、透气、保温、隔热等多种功能。根据屋面雨水口处凹槽的形状尺寸,将排水板裁剪成平面呈“凸”字形状,其突出端伸进雨水口篦子内,其余三侧伸进屋面防水层与保温层之间,主要是为防止浇筑混凝土保护层时堵塞排水板的排水空腔。本实用新型利用塑料排水板在建筑构造层与柔性防水层之间形成空隙,具有排水功能,用于将屋面的内积水排出。
[0017]本实用新型中的排水板14平铺安装在雨水口底部的屋面防水层24与保温层25之间,根据雨水口留槽部位保温层25的裁口尺寸和排水板14伸入雨水篦子内尺寸确定排水板14的尺寸,施工顺序为:铺设屋面防水层24、安装排水板14、铺设保温板25,浇筑可以形成排水凹槽30的(屋面细石混凝土)保护层27。在雨水口处的保护层27与排水板14接缝处用防水密封胶15嵌严,以防雨水口内的水渗进屋面构造层。
[0018]本实用新型屋面内积水的疏排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安装均较方便,排水顺畅,并能防止外部水进入屋面构造层内。其兼具疏、排水和防水功能,为屋面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要求提供了保障。
[0019]尽管上面结合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变形,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屋面内积水的疏排装置,屋面(20)由自下而上布置的钢筋混凝土屋面板(21)、找坡层(22)、找平层(23)、屋面防水层(24)、保温层(25)、隔离层(26)和保护层(27)构成,所述屋面(20)的周边为女儿墙(10),所述女儿墙(10)的下部设置有自所述屋面(20)并通过所述女儿墙(10)的雨水口结构,所述雨水口结构包括侧入式雨水斗(13),所述侧入式雨水斗(13)与所述女儿墙(10)的搭接处设有防水层(11);所述侧入式雨水斗(13)与屋面的交界处设有雨水篦子(12),所述保护层(27)位于侧入式雨水斗(13)的一侧设有排水凹槽(30),所述防水层(24)延伸覆盖到所述侧入式雨水斗(13)的内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屋面防水层(24)上设有一排水板(14),所述排水板(14)的板面上设有多列排水槽,所述排水板(14)呈一“凸”字型,所述排水板(14)的突出一端伸入到所述侧入式雨水斗(13)内,所述排水板(14)的其它端插在所述屋面防水层(24)与保温层(25)之间;所述排水凹槽(30)的侧壁与所述排水板(14)的交接处、所述女儿墙(10)与防水层(11)之间均设有防水密封胶(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屋面内积水的疏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板(14)采用厚度为IOmm-15mm的复合塑料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屋面内积水的疏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的方向与所述侧入式雨水斗(13)的排水方向一致。
【文档编号】E04D13/04GK203499130SQ201320529856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8日
【发明者】管基海, 郑美玲, 蒋东艳, 孙胥亮, 相金石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