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挑脚手架支承架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3131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悬挑脚手架支承架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悬挑脚手架支承架构,包括连接板、钢梁、上定位丝杆及下定位丝杆,其中,钢梁一端连接于连接板右端面上且与连接板垂直,连接板构成有贯穿其左右端面的上定位穿孔和下定位穿孔,上定位穿孔和下定位穿孔在连接板右端面的开口分别位于连接板连接钢梁部位的上下方,上定位丝杆一端依次穿过上定位穿孔、剪力墙并嵌入建筑结构梁内,下定位丝杆一端穿过下定位穿孔并嵌入剪力墙内。上定位丝杆和下定位丝杆上均套设有内限位螺母和外限位螺母,内限位螺母和外限位螺母分别位于连接板两侧,且内限位螺母位于剪力墙内。采用本实用新型对脚手架进行支承时不需要预留大的孔洞,进而能减小对建筑结构强度的影响。
【专利说明】悬挑脚手架支承架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是悬挑脚手架的支承架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物的不断增多,施工环境愈趋复杂,为了满足结构施工和外装饰施工的需要,人们普遍采用悬挑钢梁来支承脚手架。现有悬挑钢梁穿过混凝土建筑结构时在建筑结构上需要留大的孔洞,在水平截面上会消减建筑结构的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减小对建筑结构强度影响的悬挑脚手架的支承架构。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悬挑脚手架支承架构,包括连接板、钢梁、上定位丝杆及下定位丝杆,所述钢梁一端连接于连接板右端面上且与连接板垂直,所述连接板构成有贯穿其左右端面的上定位穿孔和下定位穿孔,上定位穿孔和下定位穿孔在连接板右端面的开口分别位于连接板连接钢梁部位的上下方,上定位丝杆一端依次穿过上定位穿孔、剪力墙并嵌入建筑结构梁内,下定位丝杆一端穿过下定位穿孔并嵌入剪力墙内;所述上定位丝杆和下定位丝杆上均套设有内限位螺母和外限位螺母,所述内限位螺母和外限位螺母分别位于连接板两侧,且内限位螺母位于剪力墙内。本实用新型在具体设置时,在浇捣混凝土之前对上定位丝杆、下定位丝杆及内限位螺母进行预埋,本实用新型的上定位丝杆不局限于穿过剪力墙并嵌入梁上,还可嵌入楼板内,本实用新型的下定位丝杆不局限于嵌入剪力墙内,还可嵌入混凝土结构柱内。本实用新型应用时通过旋转外限位螺母使连接板左端面紧贴于剪力墙外墙面。
[0005]进一步的,所述上定位丝杆和下定位丝杆上均套设有平垫板和弹簧垫片,所述平垫板和弹簧垫片均位于连接板和外限位螺母之间,平垫板与连接板接触,弹簧垫片两端面分别与平垫板和外限位螺母接触。本实用新型通过平垫板分隔外限位螺母和连接板,与端面不平整的外限位螺母相比,设置平垫板分隔外限位螺母与连接板能降低紧固连接板时对连接板的磨损,而设置弹簧垫片能避免平垫板与外限位螺母之间的硬性摩擦,使连接板固定更加稳固。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上定位丝杆和下定位丝杆两者套设的外限位螺母的数量均为两个。在设置两个外限位螺母后,能进一步避免本实用新型受力时连接板松动而存在的安全隐患。
[0007]进一步的,为了取材便捷,所述连接板采用钢板。
[0008]进一步的,为了节省钢梁成本,所述钢梁采用焊接工字钢。
[000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应用时连接板固定更加牢固,所述上定位穿孔和下定位穿孔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上定位穿孔水平高度相同且在纵向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两个下定位穿孔水平高度相同且分别位于两个上定位穿孔正下方;所述上定位丝杆和下定位丝杆的数量均为两根,两根上定位丝杆分别穿过两个上定位穿孔,两根下定位丝杆分别穿过两个下定位穿孔。
[0010]进一步的,所述钢梁上设置有两个在横向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定位筒。在本实用新型上搭设脚手架时,脚手架立柱下端套设在定位筒上或嵌入定位筒内,如此,能避免脚手架移位。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连接板、钢梁、上定位丝杆及下定位丝杆,其中,钢梁与连接板连接,上定位丝杆一端依次穿过上定位穿孔、剪力墙并嵌入建筑结构梁内,下定位丝杆一端穿过下定位穿孔并嵌入剪力墙内,上定位丝杆和下定位丝杆上均套设有内限位螺母和外限位螺母,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成本低,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只有上定位丝杆、下定位丝杆及内限位螺母嵌入混凝土建筑结构内,在具体设置时,在浇捣混凝土之前对上定位丝杆、下定位丝杆及内限位螺母进行预埋,不需要预留孔洞,在本实用新型应用完后将上定位丝杆、下定位丝杆及内限位螺母留在建筑结构内,如此,能减小对建筑结构强度的影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连接板,2、钢梁,3、上定位丝杆,4、下定位丝杆,5、内限位螺母,6、外限位螺母,7、平垫板,8、弹簧垫片,9、定位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6]实施例1
[0017]如图1及图2所示,悬挑脚手架支承架构,包括连接板1、钢梁2、上定位丝杆3及下定位丝杆4,其中,连接板I优选采用钢板,钢梁2优选采用焊接工字钢。钢梁2 —端连接于连接板I右端面上且与连接板I垂直,连接板I构成有贯穿其左右端面的上定位穿孔和下定位穿孔,上定位穿孔和下定位穿孔在连接板I右端面的开口分别位于连接板I连接钢梁2部位的上下方。上定位丝杆3 —端依次穿过上定位穿孔、剪力墙并嵌入建筑结构梁内,下定位丝杆4一端穿过下定位穿孔并嵌入剪力墙内。本实施例中上定位穿孔和下定位穿孔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上定位穿孔水平高度相同且在纵向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两个下定位穿孔水平高度相同且分别位于两个上定位穿孔正下方,上定位丝杆3和下定位丝杆4的数量均为两根,两根上定位丝杆3分别穿过两个上定位穿孔,两根下定位丝杆5分别穿过两个下定位穿孔。
[0018]本实施例中每根上定位丝杆3和每根下定位丝杆4上均套设有内限位螺母5和外限位螺母6,内限位螺母5和外限位螺母6分别位于连接板I两侧,且内限位螺母5位于剪力墙内。其中,每根上定位丝杆3和每根下定位丝杆4上外限位螺母6的数量均优选为两个,一个外限位螺母6用于抑制连接板I移位,另一个外限位螺母6再对抵制连接板I的外限位螺母6起抵制作用。
[0019]本实施例应用时,在同一水平高度的建筑结构上设置本实施例的悬挑脚手架支承架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承架构在纵向上等间距设置,脚手架搭设在钢梁2上,且由钢梁2进行支承。
[0020]实施例2
[0021]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了如下改进:本实施例中上定位丝杆3和下定位丝杆4上均套设有平垫板7和弹簧垫片8,其中,平垫板7和弹簧垫片8均位于连接板I和外限位螺母5之间,平垫板7与连接板I接触,弹簧垫片8两端面分别与平垫板7和外限位螺母5接触。
[0022]实施例3
[002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改进:本实施例的钢梁2上设置有两个在横向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定位筒9,如此,在本实施例上搭设脚手架时,脚手架的立杆可嵌入定位筒9内或套在定位筒9上,进而可避免脚手架移位。
[0024]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悬挑脚手架支承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I)、钢梁(2)、上定位丝杆(3)及下定位丝杆(4 ),所述钢梁(2 ) 一端连接于连接板(I)右端面上且与连接板(I)垂直,所述连接板(I)构成有贯穿其左右端面的上定位穿孔和下定位穿孔,上定位穿孔和下定位穿孔在连接板(I)右端面的开口分别位于连接板(I)连接钢梁(2)部位的上下方,上定位丝杆(3) —端依次穿过上定位穿孔、剪力墙并嵌入建筑结构梁内,下定位丝杆(4) 一端穿过下定位穿孔并嵌入剪力墙内;所述上定位丝杆(3)和下定位丝杆(4)上均套设有内限位螺母(5)和外限位螺母(6 ),所述内限位螺母(5 )和外限位螺母(6 )分别位于连接板(I)两侧,且内限位螺母(5)位于剪力墙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挑脚手架支承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位丝杆(3)和下定位丝杆(4)上均套设有平垫板(7)和弹簧垫片(8),所述平垫板(7)和弹簧垫片(8)均位于连接板(I)和外限位螺母(5)之间,平垫板(7)与连接板(I)接触,弹簧垫片(8)两端面分别与平垫板(7)和外限位螺母(5)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挑脚手架支承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位丝杆(3)和下定位丝杆(4)两者套设的外限位螺母(5)的数量均为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挑脚手架支承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I)采用钢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挑脚手架支承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2)采用焊接工字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挑脚手架支承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位穿孔和下定位穿孔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上定位穿孔水平高度相同且在纵向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两个下定位穿孔水平高度相同且分别位于两个上定位穿孔正下方;所述上定位丝杆(3)和下定位丝杆(4)的数量均为两根,两根上定位丝杆(3)分别穿过两个上定位穿孔,两根下定位丝杆(5)分别穿过两个下定位穿孔。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悬挑脚手架支承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2)上设置有两个在横向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定位筒(9)。
【文档编号】E04G5/04GK203475810SQ201320625647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1日
【发明者】颜有光, 杨洪, 李林, 钟浩 申请人:四川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