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出陶瓷薄板的新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挤出陶瓷薄板的新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分流芯板与挤出口的内端的距离为10-40mm;大板和锥形板之间设有多个可伸入内部的调节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一次成型陶瓷薄板,可高效生产陶瓷薄板,结构新颖合理,实用性强。
【专利说明】一种挤出陶瓷薄板的新型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陶板加工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湿法挤出成型陶瓷薄板的新型模具。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陶板都是厚度为18mm以上的陶瓷厚板,其加工装置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220503442.4公开一种挤出成型陶板模具,包括依次相连的底板、中挡板、定型框;所述底板、定型框和中挡板均有呈喇叭形的中空内腔,各个中空内腔依次连通构成喇叭状模具内腔,所述喇叭状模具内腔截面大小从底板到定型框逐渐减小;所述中挡板有多个,分别为第一中挡板、第二中挡板、……、第N中挡板,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所述底板与第一中挡板之间设有调泥刀,且底板接口宽度与挤出机挤出口宽度一致;所述定型框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底板的中空内腔的锥度为30° -38°,第一中挡板的中空内腔的锥度为25° -32°,第二中挡板的中空内腔的锥度为20° -25°,定型框的中空内腔的锥度为0° -5° ;第N中挡板的中空内腔的锥度小于第N-1中挡板的中空内腔的锥度,且大于定型框的中空内腔的锥度。从所述底板、第一中挡板、第二中挡板、……、第N中挡板到定型框,前者的泥料下出口的宽度比相连后者的泥料接口宽度大10-20mm,即相邻二者之间设有高度为5-10_的台阶,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所述底板、中挡板和定型框的外型宽度递减。
[0003]由于导流芯杆对泥料起到导流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挤出口对应陶板厚度的宽度不能随意缩小,且要考虑预留泥料挤出的流动空间和内应力预分布等情况,使得该实用新型在结构上呈现出明显 的局限性,即该类结构的挤出成型陶板模具只能生产7mm以上厚度的陶瓷厚板,且很少有接近7mm厚的,而无法生产7mm以下厚度的陶瓷薄板,而且市场上也很少有7_以下厚度的挤出陶瓷薄板,主要是因为较薄的挤出陶瓷板易因内应力等因素而产生变形,甚至因应力集中而造成开裂,严重影响陶瓷薄板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0004]但是由于陶瓷薄板具有材料用量少、成本低、轻薄、节约室内空间和便于运输等优点,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些陶瓷薄板,有的厚度为4-5mm,但多数厚度在5_7mm左右。现有的生产这种陶瓷薄板的工艺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粉料直接干压成型后施釉烧成;另一种是湿坯挤出厚度10_左右的粗坯,然后经2-3次辊压、切割后进行干燥,再经施釉烧成。很明显,这两种生产工艺的工序繁琐,生产效率低下;而且,这两种生产工艺由于工艺特性决定其所生产的的陶瓷薄板都是平面形式的,而无法生产具有燕尾槽等沟槽的陶瓷薄板,所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果是采用湿法粘贴平面形式的陶瓷薄板,会由于陶瓷薄板与胶凝材料的结合力不足而经常出现离墙甚至脱落等情况,给人们带来诸多麻烦。
[0005]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一次挤出成型陶瓷薄板,陶瓷薄板不必再经辊压等工序,可高效生产陶瓷薄板的挤出陶瓷薄板的新型模具。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挤出陶瓷薄板的新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包括沿泥料挤出方向依次平行连接的大板、锥形板和定型框;所述大板形成有沿泥料挤出方向渐窄且横向设置的第一锥形口,所述锥形板形成有沿泥料挤出方向渐窄且与第一锥形口对应平滑衔接的第二锥形口,所述定型框形成有与第二锥形口的出泥口相对应的挤出口 ;所述模具本体内设有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为分流芯板,所述分流芯板的末端与所述挤出口的内端的距离为10-40mm ;所述挤出口与陶瓷薄板厚度相对应的宽度为5_7mm ;所述大板和锥形板之间设有可伸入模腔内部的上下活动插拔的调节板,且多个所述调节板沿着所述大板水平排布。
[0009]上述调节板的内端形成有与上述第一锥形口的锥形内壁相平行的顺势斜面。
[0010]上述大板对应上述调节板的外端设有水平连接板,所述调节板的外端形成有与所述水平连接板平行对应的水平延伸部,所述水平连接板与所述水平延伸部由上下设置的螺栓连接。
[0011]上述螺栓包括上下贯穿上述水平连接板与上述水平延伸部的螺杆,和四个螺母;四个所述螺母两两锁紧于所述水平连接板的上下侧,和所述水平延伸部的上下侧。
[0012]上述分流芯板的末端与上述挤出口的内端的距离为20_30mm。
[0013]上述分流芯板由芯架与上述大板连接固定。
[0014]上述挤出口的上内侧壁或下内侧壁形成有多条沿泥料挤出方向布设的凸起筋条,且此凸起筋条的横截面呈外宽内窄的燕尾形。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挤出陶瓷薄板的新型模具,突破传统模具的构造形式,在缩窄挤出口宽度时,为了顺利挤出泥料,考虑分流芯板厚度对薄坯的影响,分流芯板并未伸入挤出口,同时综合考虑泥料所受挤出阻力分布及上下泥流需要在挤出口合并的情况,将分流芯板缩至距离挤出口的内端10-40mm处,并为了有效调节和整匀泥料在流动横截面上各点所受到的挤压力,以避免砖坯在后续的干燥和烧成等工序中产生内应力,以至于陶瓷薄板发生上翘、下弯等变形,以及应力集中所致的开裂等情形,利用调节板的上下活动插拔的功能,调整调节板插入的深度,来改变调节板对泥料流动的干涉程度,并可根据泥料的流量和流速等配合调节上下侧的各个调节板插入的深度,进而综合调节和整匀对泥料的压力;可挤出厚度与挤出口宽度相应的陶瓷薄板;可挤出厚度为5-7_的陶瓷薄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挤出陶瓷薄板的新型模具,其可一次挤出成型陶瓷薄板,陶瓷薄板不必再经辊压等工序,可高效生产陶瓷薄板,结构新颖合理,实用性强。
[0016]为了实现生产出表面带有燕尾槽的陶瓷薄板,以增强陶瓷薄板与胶凝材料的结合强度,进一步,挤出口的上内侧壁或下内侧壁形成有多条与分流芯板平行布设的凸起筋条,且此凸起筋条的横截面呈外宽内窄的燕尾形,当泥料流过此凸起筋条被挤出时,砖坯的相应表面即形成有燕尾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0019]图3为大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锥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定型框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分流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
[0024]1-大板11-第一锥形口
[0025]12-水平连接板
[0026]2-锥形板21-第二锥形口
[0027]3-定型框31-挤出口
[0028]311-凸起筋条
[0029]4-分流芯板41_芯架
[0030]5-调节板51-顺势斜面
[0031]52-水平延伸部
[0032]6-螺栓61-螺杆
[0033]62-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003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挤出陶瓷薄板的新型模具,如图1-6所示,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包括沿泥料挤出方向依次平行连接的大板1、锥形板2和定型框3。
[0036]大板I形成有沿泥料挤出方向渐窄且横向设置的第一锥形口 11,锥形板2形成有沿泥料挤出方向渐窄的且与第一锥形口 11对应平滑衔接的第二锥形口 21,定型框3形成有与第二锥形口 21的出泥口相对应的挤出口 31 ;模具本体内设有导流装置,导流装置对泥料进行导流,泥料由挤出口 31被横向挤出形成水平的砖坯;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导流装置为分流芯板4,分流芯板4的末端与挤出口 31的内端的距离为10-40mm,锥形板2优选为50mm左右的厚度,即分流芯板4处于模具本体内锥形板2位置,并距离挤出口 31的内端10-40mm ;挤出口 31与陶瓷薄板厚度相对应的宽度为5_7mm,即挤出口 31的上下沿之间的距离为5-7_,可挤出5-7_厚的陶瓷薄板;大板I和锥形板2之间设有可伸入模具本体的模腔内部,且可上下活动插拔的调节板5,且多个调节板5沿着大板I水平排布,即在大板I和锥形板2之间,模具本体内腔的上方具有可向下伸入到模具本体内对流动的泥料进行干涉的调节板5,同时模具本体内腔的下方也具有可向上伸入到模具本体内对流动的泥料进行干涉的调节板5。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于,在缩窄挤出口 31的宽度时,为了顺利挤出泥料,考虑到分流芯板4在模腔内部中将泥流彻底分成了上下两股,为避免泥流通过挤出口 31结合不良而出现坯体分层和空心等缺陷,与传统模具的芯杆伸入成型框挤出口内的情况不同,分流芯板4的末端并未延伸到挤出口 31,同时综合考虑泥料的流动性、所受挤出阻力分布及上下泥流需要在挤出口合并的情况,将分流芯板4缩至距离挤出口 31的内端10-40mm处,并为了有效调节和整匀泥料在流动横截面上各点所受到的挤压力,以避免砖坯在后续的干燥和烧成等工序中产生内应力,以至于陶瓷薄板发生上翘、下弯等变形,以及应力集中所致的开裂等情形 ,利用调节板5的上下活动插拔的功能,调整调节板5插入的深度,来改变调节板5对泥料流动的干涉程度,并可根据泥料的流量和流速等配合调节上下侧的各个调节板5插入的深度,进而综合调节和整匀对泥料的压力,进而可挤出厚度与挤出口 31宽度相应的陶瓷薄板。
[0037]为了便于泥料顺势平滑通过调节板5,优选地,调节板5的内端形成有与第一锥形口 11的锥形内壁相平行的顺势斜面51,即处于上方的调节板5的顺势斜面51与第一锥形口 11的上内壁相平行,处于下方的调节板5的顺势斜面51与第一锥形口 11的下内壁相平行。
[0038]优选地,大板I对应调节板5的外端设有水平连接板12,调节板5的外端形成有与水平连接板12平行对应的水平延伸部52,水平连接板12与水平延伸部52由上下设置的螺栓6连接在一起。
[0039]为了具体实现调节板5的上下插拔功能,优选地,螺栓6包括上下贯穿水平连接板12与水平延伸部52的螺杆61,和四个螺母62 ;四个螺母62两两锁紧于水平连接板12的上下侧,和水平延伸部52的上下侧,即可通过旋动各个螺母62使水平延伸部52带动调节调节板5相对于水平连接板12上下运动,进而实现调节板5在大板I和锥形板2之间的上下插拔功能。
[0040]为了进一步提高泥料挤出的效果和成型砖坯的质量,优选地,分流芯板4的末端与挤出口 31的内端的距离为20-30mm。
[0041]为了具体实现分流芯板4的固定,优选地,分流芯板4由芯架41与大板I连接固定。
[0042]为了实现生产出表面带有燕尾槽的陶瓷薄板,以增强陶瓷薄板与胶凝材料的结合强度,优选地,挤出口 31的上内侧壁或下内侧壁形成有多条沿泥料挤出方向布设的凸起筋条311,且此凸起筋条311的横截面呈外宽内窄的燕尾形,当泥料流过此凸起筋条311被挤出时,砖还的相应表面即形成有燕尾槽。
[0043]本实用新型的挤出陶瓷薄板的新型模具,凸起筋条优选形成于挤出口的下内侧壁(内底面),具体设置位置也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凸起筋条的各尺寸参数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芯架的具体形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分流芯板与挤出口内端的距离优选为20-30mm,具体尺寸也可在10_40mm范围内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螺栓的具体形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调节板的形式,及其与大板的连接形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大板、锥形板和定型框具体可通过螺栓连接,也可根据实际要求选取其它连接形式;模具本体的外形结构可为现有的模具结构,但可为配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作适应性的结构调整。
[0044]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挤出陶瓷薄板的新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包括沿泥料挤出方向依次平行连接的大板、锥形板和定型框;所述大板形成有沿泥料挤出方向渐窄且横向设置的第一锥形口,所述锥形板形成有沿泥料挤出方向渐窄且与第一锥形口对应平滑衔接的第二锥形口,所述定型框形成有与第二锥形口的出泥口相对应的挤出口 ;所述模具本体内设有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装置为分流芯板,所述分流芯板的末端与所述挤出口的内端的距离为10-40mm ;所述挤出口与陶瓷薄板厚度相对应的宽度为5_7mm ;所述大板和锥形板之间设有可伸入模腔内部的上下活动插拔的调节板,且多个所述调节板沿着所述大板水平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出陶瓷薄板的新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调节板的内端形成有与上述第一锥形口的锥形内壁相平行的顺势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挤出陶瓷薄板的新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大板对应上述调节板的外端设有水平连接板,所述调节板的外端形成有与所述水平连接板平行对应的水平延伸部,所述水平连接板与所述水平延伸部由上下设置的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挤出陶瓷薄板的新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螺栓包括上下贯穿上述水平连接板与上述水平延伸部的螺杆,和四个螺母;四个所述螺母两两锁紧于所述水平连接板的上下侧,和所述水平延伸部的上下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挤出陶瓷薄板的新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分流芯板的末端与上述挤出口的内端的距离为20-3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挤出陶瓷薄板的新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分流芯板由芯架与上述大板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挤出陶瓷薄板的新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挤出口的上内侧壁或下内侧壁形成有多条沿泥料挤出方向布设的凸起筋条,且此凸起筋条的横截面呈外宽内窄的燕尾形。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挤出陶瓷薄板的新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挤出口的上内侧壁或下内侧壁形成有多条沿泥料挤出方向布设的凸起筋条,且此凸起筋条的横截面呈外宽内窄的燕尾形。
【文档编号】B28B3/26GK203665680SQ201320764902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7日
【发明者】苏世进, 冯俊锋 申请人:福建省晋江市舒适陶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