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尼可调节型橡胶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189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阻尼可调节型橡胶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阻尼可调节型橡胶隔震支座,包括上连接钢板、支座主体、下连接钢板和扁钢扣件,支座主体位于支座的中心位置,是在上端钢板、下端钢板之间交替放置橡胶片和薄钢板而成,上连接钢板与下连接钢板相互平行,且分别使用高强螺栓与支座主体的上端钢板和下端钢板固定连接,上端部与上连接钢板的连接位置、下端部与下连接钢板的连接位置以及扁钢扣件的曲部沿竖向在同一平面上,且此平面与支座主体垂直。本实用新型减少了扁钢扣件在隔震支座上占有的空间,方便多个扁钢扣件在支座周围的自由设置,改变隔震支座在各个方向上的阻尼性能,提高隔震支座的耗能能力,扁钢扣件的形状规则,所用高延性钢材价格便宜,便于购买和工厂加工,更换方便,易于推广。
【专利说明】—种阻尼可调节型橡胶隔震支座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隔震装置,特别是一种阻尼可调节型的橡胶隔震支座。【背景技术】
[0002]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设置隔震支座能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按照国家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要求,目前我国在基础隔震中应用最多的是叠层钢板橡胶隔震支座,其具有良好的隔震能力。
[0003]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可以提供较大的水平变形,但其本身没有明显的阻尼性能,其耗散的地震力相对较小,因此一般需与阻尼装置(通常为黏滞阻尼器)协同工作。
[0004]现有铅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阻尼是由支座中间孔的铅芯提供,铅芯的多少决定支座提供的阻尼大小,且灌满铅芯的中间孔尺寸是有限制的,阻尼值不超过0.3,阻尼限制较大,不能够根据设计人员的要求来确定阻尼效果,且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价格较高,铅芯的加工质量受到原材料以及生产企业的生产水平影响较大。同时铅芯材料的毒害性对生产人员的健康也会产生很大的伤害。
[0005]因此根据工程需要,我们需要一种可以根据需要增加阻尼性能,易于推广的隔震支座。与本实用新型最接近的专利申请为《一种复合叠层橡胶-环状钢棒隔震装置》(申请号201210017302.0),此申请虽然在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周围布置环状钢棒,环状钢棒是在支座周围通过上下两侧固定点的不同而扭曲成环,因需要保证环半径的大小,即对环状钢棒的设置位置有较大限制,不能自由增加阻尼性能,且环状钢棒的构件加工的精密度较高,不易于技术的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阻尼可调节型橡胶隔震支座,要解决传统的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本身没有明显的阻尼性能;铅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对阻尼限制较大,不能够根据设计人员的要求来确定阻尼效果,且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价格较高,铅芯的加工质量受到原材料以及生产企业的生产水平影响较大的技术问题,还需要解决现有环状钢棒不能自由增加阻尼性能,对构件加工的精密度要求较高,不易于技术推广的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阻尼可调节型橡胶隔震支座,包括上连接钢板、支座主体、下连接钢板和扁钢扣件,所述支座主体位于支座的中心位置,是在上端钢板、下端钢板之间交替放置橡胶片和薄钢板而成,所述上连接钢板与下连接钢板相互平行,且分别使用高强螺栓与支座主体的上端钢板和下端钢板固定连接,
[0009]所述扁钢扣件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均为矩形截面,上端部使用两个连接螺栓与上连接钢板的下侧固定连接,下端部使用两个连接螺栓与下连接钢板的上侧固定连接,连接螺栓的螺栓孔沿矩形截面的长边排列,矩形截面的宽度大于曲部的横截面宽度,所述上端部与上连接钢板的连接位置、下端部与下连接钢板的连接位置以及扁钢扣件的曲部沿竖向在同一平面上,且此平面与支座主体垂直。
[0010]所述扁钢扣件沿支座主体的周围至少设置四个。
[0011]所述扁钢扣件为高延性钢材。
[0012]所述上连接钢板和下连接钢板是形状相同的多边形,多边形伸出支座主体的外延部的尺寸,是以保证扁钢扣件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均有足够的固定空间、保证隔震支座周边空间构件顺利通过为准。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0014]本实用新型改进了现有隔震支座对阻尼限制较大,不能够根据设计人员的要求来确定阻尼效果的问题,对支座主体采用橡胶与薄钢板的交替叠合设置,解决铅芯隔震支座对环境的高污染性,进一步保证隔震建筑的安全性,并在支座主体的周围对称设置了扁钢扣件,上下两端部的固定位置沿竖向在同一直线上,变相减少了扁钢扣件在隔震支座上占有的空间,方便多个扁钢扣件在支座主体周围的自由设置,改变隔震支座在各个方向上的阻尼性能,进而提高隔震支座的耗能能力。上连接钢板与下连接钢板可加工成多种形状,减少对隔震支座周边空间的限制,满足各种工程需要。扁钢扣件的形状规则,所用高延性钢材价格便宜,便于购买和工厂加工,更换方便,易于推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 一上连接钢板、2 —支座主体、3 —扁钢扣件、3.1 一上端部、3.2 一下端部、3.3 —曲部、4 一下连接钢板、5 —螺栓孔、6 —橡胶片、7 —薄钢板、8 —直边、9 一斜边、10-上端钢板、11-下端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一种阻尼可调节型橡胶隔震支座,包括上连接钢板1、支座主体2、下连接钢板4和扁钢扣件3,所述支座主体2位于支座的中心位置,是在上端钢板10、下端钢板11之间交替放置橡胶片6和薄钢板7而成,所述上连接钢板I与下连接钢板4相互平行,且分别使用高强螺栓与支座主体2的上端钢板10和下端钢板11固定连接,
[0022]所述扁钢扣件3的上端部3.1和下端部3.2均为矩形截面,上端部3.1使用两个连接螺栓与上连接钢板I的下侧固定连接,下端部3.2使用两个连接螺栓与下连接钢板4的上侧固定连接,连接螺栓的螺栓孔5沿矩形截面的长边排列,矩形截面的宽度大于曲部3.3的横截面宽度,所述上端部3.1与上连接钢板I的连接位置、下端部3.2与下连接钢板4的连接位置以及扁钢扣件3的曲部3.3沿竖向在同一平面上,且此平面与支座主体2垂直。
[0023]所述扁钢扣件3沿支座主体2的周围至少设置四个。
[0024]所述扁钢扣件3为高延性钢材。
[0025]所述上连接钢板I和下连接钢板4是形状相同的多边形,多边形伸出支座主体2的外延部的尺寸,是以保证扁钢扣件3的上端部3.1和下端部3.2均有足够的固定空间、保证隔震支座周边空间构件顺利通过为准。
[0026]扁钢扣件3不同的安装位置和数量可以对隔震支座的耗能能力进行不同的调整。
[0027]实施例一
[0028]参见图1?2所示,
[0029]本实施例的阻尼可调节型橡胶隔震支座共安装四个扁钢扣件,上连接钢板I和下连接钢板4的形状相同包括对称设置的四个直边8和四个斜边9,扁钢扣件分别连接至斜边9上成十字形安装,每个斜边9上安装一个。
[0030]实施例二
[0031]参见图3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四个扁钢扣件分别连接至直边8上成T字形安装,每个直边8上安装一个。
[0032]实施例三
[0033]参见图4所示,与实施例一和二不同的是,实施例隔震支座周边对空间有限制,比如上面管道穿过,正好穿过切掉的斜角部位。
[0034]上连接钢板I和下连接钢板4的形状相同包括四个直边8和四个斜边9,其中两个斜边的长度较长,四个扁钢扣件分别在远离斜边9的直边8上成L形安装,每个直边8上安装两个。
[0035]实际工程使用时,不限于安装四个扁钢扣件,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隔震支座,其支座主体、上连接钢板、下连接钢板以及扁钢扣件均在钢结构工厂采用专业加工装置预制完成,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阻尼可调节型橡胶隔震支座,包括上连接钢板(I)、支座主体(2)、下连接钢板(4)和扁钢扣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主体(2)位于支座的中心位置,是在上端钢板(10)、下端钢板(11)之间交替放置橡胶片(6)和薄钢板(7)而成,所述上连接钢板(I)与下连接钢板(4)相互平行,且分别使用高强螺栓与支座主体(2)的上端钢板(10)和下端钢板(11)固定连接, 所述扁钢扣件(3)的上端部(3.1)和下端部(3.2)均为矩形截面,上端部(3.1)使用两个连接螺栓与上连接钢板(I)的下侧固定连接,下端部(3.2)使用两个连接螺栓与下连接钢板(4)的上侧固定连接,连接螺栓的螺栓孔(5)沿矩形截面的长边排列,矩形截面的宽度大于曲部(3.3)的横截面宽度,所述上端部(3.1)与上连接钢板(I)的连接位置、下端部(3.2)与下连接钢板(4)的连接位置以及扁钢扣件(3)的曲部(3.3)沿竖向在同一平面上,且此平面与支座主体(2)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可调节型橡胶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扁钢扣件(3)沿支座主体(2)的周围至少设置四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可调节型橡胶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扁钢扣件(3)为高延性钢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可调节型橡胶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钢板(I)和下连接钢板(4)是形状相同的多边形,多边形伸出支座主体(2)的外延部的尺寸,是以保证扁钢扣件(3)的上端部(3.1)和下端部(3.2)均有足够的固定空间、保证隔震支座周边空间使构件顺利通过为准。
【文档编号】E04B1/36GK203795595SQ201420192358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1日
【发明者】郁银泉, 邓烜, 曾德民, 蒋航军, 杜志超, 高晓明 申请人: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