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跨幕墙转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2758阅读:19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跨幕墙转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跨幕墙转接结构,其包括幕墙立柱、两个悬挑支撑和两个转接梁,所述两个悬挑支撑的一端用于与建筑主体结构固定连接,所述两个悬挑支撑的另一端分别与一转接梁连接,所述两个转接梁之间间隔预设距离,所述幕墙立柱夹持于所述两个转接梁之间,且与所述两个转接梁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跨幕墙转接结构,可以通过选择适当长度的悬挑支撑,来适应不同的建筑主体楼层边梁截面高度,也即对不同的建筑主体,都可以使用该双跨幕墙转接结构来安装幕墙,从而使该双跨幕墙转接结构可以广泛使用。
【专利说明】一种双跨幕墙转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幕墙与建筑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双跨幕墙转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建筑幕墙是由面板与支撑结构体系组成、可相对建筑主体有一定位移能力、不承担建筑主体荷载与作用的建筑围护结构。幕墙立柱是幕墙的“骨架”,是保证幕墙结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关键部位。根据幕墙立柱的实际支承情况,可构成单跨梁、双跨梁受力模式,而双跨梁受力模式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单跨梁,尤其在建筑主体楼层层高较高时,其优势更加明显。但是,由于受到建筑主体楼层边梁截面高度的限制,现有的幕墙连接结构往往无法做成双跨梁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以适应不同建筑主体楼层边梁截面高度的双跨.墙转接结构。
[0004]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跨幕墙转接结构,其包括幕墙立柱、两个悬挑支撑和两个转接梁,所述两个悬挑支撑的一端用于与建筑主体结构固定连接,所述两个悬挑支撑的另一端分别与一转接梁连接,所述两个转接梁之间间隔预设距离,所述幕墙立柱夹持于所述两个转接梁之间,且与所述两个转接梁连接。
[0005]优选地,所述转接梁的横截面呈“L”形,“L”形的两内侧边与所述悬挑支撑接触,“L”形的一外侧边则夹持所述幕墙立柱。
[0006]优选地,所述转接梁与所述幕墙立柱之间夹持有垫块,所述垫块与所述转接梁及幕墙立柱接触的表面上具有粗糙结构。
[0007]优选地,所述垫块为绝缘橡胶材料。
[0008]优选地,所述垫块包括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所述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均包括光滑面和粗糙面,所述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的光滑面互相接触,所述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的粗糙面分别与幕墙立柱和转接梁接触。
[0009]优选地,所述幕墙立柱与所述两个转接梁通过第一螺栓结构和第二螺栓结构连接,所述第一螺栓结构和第二螺栓结构均穿过所述两个转接梁及幕墙立柱,将所述转接梁与幕墙立柱连接,所述第一螺栓结构和第二螺栓结构分别位于所述悬挑支撑的两侧。
[0010]优选地,所述幕墙立柱呈长方形,所述转接梁上开设有长椭圆通孔,所述长椭圆通孔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幕墙立柱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螺栓结构与所述长椭圆通孔配口 O
[00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跨幕墙转接结构,可以通过选择适当长度的悬挑支撑,来适应不同的建筑主体楼层边梁截面高度,也即对不同的建筑主体,都可以使用该双跨幕墙转接结构来安装幕墙,从而使该双跨幕墙转接结构可以广泛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跨幕墙转接结构的立体图。
[0013]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跨幕墙转接结构的后视图。
[0015]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跨幕墙转接结构的侧视图。
[0016]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跨幕墙转接结构的俯视图。
[0017]图6是图5中的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9]请参考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跨幕墙转接结构,其包括幕墙立柱14、两个悬挑支撑12和两个转接梁15。
[0020]两个悬挑支撑12的一端用于与建筑主体结构固定连接,两个悬挑支撑12的另一端分别与一转接梁15连接。具体来说,两个悬挑支撑12的一端与建筑主体结构上的埋件板11连接,且两个悬挑支撑12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两个转接梁15之间间隔预设距离,幕墙立柱14夹持于两个转接梁15之间,且与两个转接梁15连接。幕墙立柱14用于连接幕
m ο
[0021]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转接梁15的横截面呈“L”形,“L”形的两内侧边与悬挑支撑12接触并连接,“L”形的一外侧边则夹持幕墙立柱14。此处所指“L”形的两内侧边,是指“L”形靠右、靠上的两侧边,反之另外两侧边则为外侧板。两转接梁15大致以背靠背的方式布置,且彼此间隔预设距离。
[0022]请参考图6,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转接梁15与幕墙立柱14之间夹持有垫块19,垫块19与转接梁15及幕墙立柱14接触的表面上具有粗糙结构,如此设置可以使转接梁15与幕墙立柱14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可靠。进一步优选地,垫块19为绝缘橡胶材料。
[0023]请参考图6,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垫块19包括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均包括光滑面和粗糙面,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的光滑面互相接触,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的粗糙面分别与幕墙立柱14和转接梁15接触。
[0024]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幕墙立柱14与两个转接梁15通过第一螺栓结构16和第二螺栓结构17连接,第一螺栓结构16和第二螺栓结构17均穿过两个转接梁15及幕墙立柱14,将转接梁15与幕墙立柱14连接。具体来说,第一螺栓结构16、第二螺栓结构17均包括两个以上的螺母和一个螺杆,螺杆穿过两个转接梁15和幕墙立柱14,螺杆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少一个螺母,螺母抵压转接梁15的侧壁。第一螺栓结构16和第二螺栓结构17分别位于悬挑支撑12的两侧,并大致对称分布。
[0025]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幕墙立柱14呈长方形,即其纵剖面呈长方形,转接梁15上开设有长椭圆通孔20,长椭圆通孔2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幕墙立柱14的长度方向,第二螺栓结构17与长椭圆通孔20配合,如此设置以便于安装第二螺栓结构17。
[00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跨幕墙转接结构,可以通过选择适当长度的悬挑支撑,来适应不同的建筑主体楼层边梁截面高度,也即对不同的建筑主体,都可以使用该双跨幕墙转接结构来安装幕墙,从而使该双跨幕墙转接结构可以广泛使用。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双跨.墙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立柱、两个悬挑支撑和两个转接梁,所述两个悬挑支撑的一端用于与建筑主体结构固定连接,所述两个悬挑支撑的另一端分别与一转接梁连接,所述两个转接梁之间间隔预设距离,所述幕墙立柱夹持于所述两个转接梁之间,且与所述两个转接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跨幕墙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梁的横截面呈“L”形,“L”形的两内侧边与所述悬挑支撑接触,“L”形的一外侧边则夹持所述幕墙立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跨幕墙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梁与所述幕墙立柱之间夹持有垫块,所述垫块与所述转接梁及幕墙立柱接触的表面上具有粗糙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跨幕墙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为绝缘橡胶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跨幕墙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包括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所述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均包括光滑面和粗糙面,所述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的光滑面互相接触,所述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的粗糙面分别与幕墙立柱和转接梁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跨幕墙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幕墙立柱与所述两个转接梁通过第一螺栓结构和第二螺栓结构连接,所述第一螺栓结构和第二螺栓结构均穿过所述两个转接梁及幕墙立柱,将所述转接梁与幕墙立柱连接,所述第一螺栓结构和第二螺栓结构分别位于所述悬挑支撑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跨幕墙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幕墙立柱呈长方形,所述转接梁上开设有长椭圆通孔,所述长椭圆通孔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幕墙立柱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螺栓结构与所述长椭圆通孔配合。
【文档编号】E04B2/96GK204081174SQ201420560205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6日
【发明者】曹广胜, 刘建林, 姜福临, 岳长飞, 赵庆娜, 隋宝虎, 徐永法, 宋建 申请人:山东天元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