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柱面与石材幕墙间隔挂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095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柱面与石材幕墙间隔挂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混凝土柱面与石材幕墙间隔挂装结构包括石材块、混凝土构造和窗体,混凝土构造上固定有“L”形干挂件,“L”形干挂件包括竖壁和横壁,竖壁上设有调节孔,横壁端部分别向上、向下设有上卡爪和下卡爪,上卡爪和下卡爪分别与竖壁相平行;石材块上下两个边沿设有卡槽,石材块通过上卡爪和下卡爪与卡槽的配合间隔挂装在混凝土构造表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适用于石材块完成面与混凝土构造表面的间距为50mm的情况,便于实施,操作简便;调节孔为水平方向的长孔,便于水平调节,“L”形干挂件一端通过化学锚栓固定、另一端挂装在石材块上,可保证石材块完成面与混凝土构造表面的间距为50mm时仍能操作,以便消除施工误差。
【专利说明】一种混凝土柱面与石材幕墙间隔挂装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幕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柱面与石材幕墙间隔挂装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建筑幕墙施工中,当遇到石材幕墙完成面与钢筋混凝土构造表面的间距为50mm时,工程中常见的方法是:在具有角钢的部位采用挂件,50mm的部位采用无固定点的方式,在石材端部采用插销直接插到窗户立柱上。这种方法的缺陷是:严重破坏了窗户的立柱,悬挑数量较多时插销直接插入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不稳定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实施和安全可靠的混凝土柱面与石材幕墙间隔挂装结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柱面与石材幕墙间隔挂装结构,包括石材块、相邻的混凝土构造和窗体,所述混凝土构造上通过化学锚栓固定有“L”形干挂件,“L”形干挂件包括相互垂直的竖壁和横壁,竖壁上设有与化学锚栓相应的调节孔,横壁端部分别向上、向下设有上卡爪和下卡爪,上卡爪和下卡爪分别与竖壁相平行;石材块上下两个边沿设有卡槽,石材块通过上卡爪和下卡爪与卡槽的配合间隔挂装在混凝土构造表面。
[0005]所述石材块与窗体之间、上下两石材块之间、垂直相交的两石材块之间均填充有泡沫棒,泡沫棒外部填充有耐候密封胶层。
[0006]所述混凝土构造一侧面固连有由纵向布置的槽钢和水平设置的角钢构成的框架,角钢上设有通过螺栓固定的“一”形干挂件,“一”形干挂件包括挂件本体和挂件本体上的安装孔,挂件本体端部分别向上、向下设有垂直于挂件本体的上卡爪和下卡爪,上卡爪和下卡爪通过卡槽与石材块相挂装。
[0007]所述卡槽内填充有包覆在“L”形干挂件的上卡爪和下卡爪上、“一”形干挂件的上卡爪和下卡爪上的环氧树脂AB胶层。
[0008]所述石材块内侧面与混凝土构造外表面或者框架外轮廓的间距为20mm-30mm。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0010]1、本实用新型包括石材块、相邻的混凝土构造和窗体,所述混凝土构造上通过化学锚栓固定有“L”形干挂件,“L”形干挂件包括相互垂直的竖壁和横壁,竖壁上设有与化学锚栓相应的调节孔,横壁端部分别向上、向下设有上卡爪和下卡爪,上卡爪和下卡爪分别与竖壁相平行;石材块上下两个边沿设有卡槽,石材块通过上卡爪和下卡爪与卡槽的配合间隔挂装在混凝土构造表面,其结构简单,适用于石材块完成面与混凝土构造表面的间距为50mm的情况,便于实施,操作简便;调节孔为水平方向的长孔,便于水平调节,“L”形干挂件一端通过化学锚栓固定、另一端挂装在石材块上,可保证石材块完成面与混凝土构造表面的间距为50mm时仍能操作,以便消除施工误差。
[0011]2、在石材块与窗体之间、上下两石材块之间、垂直相交的两石材块之间均填充有泡沫棒,泡沫棒外部填充有耐候密封胶层,可保证石材幕墙的整体效果,泡沫棒能支撑相邻的石材块,提高结构稳定性,防止石材块走形,延长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纵截面示意图;
[0014]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5]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6]图5为图1中“L”形干挂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图5的俯视图;
[0018]图7为图5的侧视图;
[0019]图8为图1中“一”形干挂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9为图8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图9所示的混凝土柱面与石材幕墙间隔挂装结构,其包括石材块7、相邻的混凝土构造I和窗体2,在混凝土构造I的其中一侧面上固连有由纵向布置的槽钢3和水平设置的角钢4构成的框架。
[0022]在混凝土构造I上通过化学锚栓5固定有“L”形干挂件6,“L”形干挂件6包括相互垂直的竖壁61和横壁62,竖壁61上设有与化学锚栓5相应的调节孔65,横壁62端部分别向上、向下设有上卡爪63和下卡爪64,上卡爪63和下卡爪64分别与竖壁61相平行。在石材块7上下两个边沿设有卡槽8,石材块7通过上卡爪63和下卡爪64与卡槽8的配合间隔挂装在混凝土构造I表面。同时,在角钢4上设有通过螺栓12固定的“一”形干挂件13,“一”形干挂件13包括挂件本体131和挂件本体131上的安装孔132,挂件本体131端部分别向上、向下设有垂直于挂件本体131的上卡爪133和下卡爪134,上卡爪133和下卡爪134通过卡槽8与石材块7相挂装。上述挂装须确保石材块7内侧面与混凝土构造I外表面或者框架外轮廓的间距为20mm-30mm。卡槽8内填充有包覆在“L”形干挂件6的上卡爪63和下卡爪64上、“一”形干挂件13的上卡爪133和下卡爪134上的环氧树脂AB胶层9。
[0023]为了保证石材幕墙的整体效果,在石材块7与窗体2之间、上下两石材块7之间、垂直相交的两石材块7之间均填充有泡沫棒10,泡沫棒10外部填充有耐候密封胶层11。
[0024]在本实施方式中,石材块7内侧面与混凝土构造I外表面或者框架外轮廓的间距为25mm ;石材块7与窗体2之间、上下两石材块7之间、垂直相交的两石材块7之间的间距均为8mm,泡沫棒的直径为10mm,;调节孔65为水平方向的长孔,便于水平调节,“L”形干挂件6 —端通过化学锚栓5固定、另一端挂装在石材块7上,可保证石材块7完成面与混凝土构造I表面的间距为50mm时仍能操作。
[0025]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石材块7完成面与混凝土构造I表面的间距为50mm的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混凝土柱面与石材幕墙间隔挂装结构,包括石材块、相邻的混凝土构造和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构造上通过化学锚栓固定有“L”形干挂件,“L”形干挂件包括相互垂直的竖壁和横壁,竖壁上设有与化学锚栓相应的调节孔,横壁端部分别向上、向下设有上卡爪和下卡爪,上卡爪和下卡爪分别与竖壁相平行;石材块上下两个边沿设有卡槽,石材块通过上卡爪和下卡爪与卡槽的配合间隔挂装在混凝土构造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柱面与石材幕墙间隔挂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材块与窗体之间、上下两石材块之间、垂直相交的两石材块之间均填充有泡沫棒,泡沫棒外部填充有耐候密封胶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柱面与石材幕墙间隔挂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构造一侧面固连有由纵向布置的槽钢和水平设置的角钢构成的框架,角钢上设有通过螺栓固定的“一”形干挂件,“一”形干挂件包括挂件本体和挂件本体上的安装孔,挂件本体端部分别向上、向下设有垂直于挂件本体的上卡爪和下卡爪,上卡爪和下卡爪通过卡槽与石材块相挂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柱面与石材幕墙间隔挂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内填充有包覆在“L”形干挂件的上卡爪和下卡爪上、“一”形干挂件的上卡爪和下卡爪上的环氧树脂AB胶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柱面与石材幕墙间隔挂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材块内侧面与混凝土构造外表面或者框架外轮廓的间距为20mm-30mm。
【文档编号】E04B2/88GK204081175SQ201420571874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30日
【发明者】蔡冲, 马建, 贺颖, 邱光辉 申请人:中建七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