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行车道路上空且附设停车库的楼房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0068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横跨行车道路上空且附设停车库的楼房设施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立体车库技术,横跨行车道路上空且附设停车库的楼房设施。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中的拥有的大客车与型小汽车(轿车)的数量越来越多,在宝贵的城市地皮中新建的高楼大厦一般都会要求自带停车库以解决城市停车难的大问题。

现在,新建的高楼大厦中兼有的立体车库的常用使用形式是,司机自驾车入库停车的单使用方式与机电设施(含:垂直升降与水平位移)载车入库停车的单使用方式的立体车库,它们已经属于相当成熟的现有技术范畴:

司机自驾车入库停车的立体车库:不能停车的过道面积与能停车的车位面积之比很大(布局松散),设备成本不高;——通常兼顾停放大客车与小轿车,在高于6米层高出的车库停放高2米左右的小轿车,显然,尤其对于车库立体空间的浪费是相当可观的。

机电设施(含:升降电梯与水平扶梯)载车入库停车的立体车库:不能停车的过道面积与能停车的车位面积之比很小(布局紧凑),设备成本较高。——通常只停最轻的小轿车(最佳方案),否则,尤其是涉及机电设施的成本会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之目的:

将上述两者库型的结构形式共存(组合)到一个车库中,以提高它在使用方面的“性价比”即在单位车库体积容量情况下,以及停放大、小车量的比例一定的情况下,实现停放车辆总数的最大化。

本发明的关键在于:

由两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并列共存在单个的立体车库中,即:让“司机自驾车入库停车”与“机电设施(含:升降电梯与水平扶梯)载车入库停车”的两种不同的使用形式所分别确定的立体车库结构形式并列共存(组合)。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的特点:

由于本发明提出了上述的由两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并列共存在楼房设施附设的单个的车库中,即:让“司机自驾车入库停车”与“机电设施载车入库停车”两者实施并列组合,这就为在停放大、小车量的比例一定的情况下,实现单位体积库容下停放车辆总数的最大化创造了条件。

附图说明

图1示意了位于交叉十字路口上空的本发明中楼房设施附设的底层单个车库部分的横剖面俯视状态概况。——车库部分是本发明的关键部位。

图2示意了位于单条行车道路上空的本发明中楼房设施附设的底层单个车库部分的横剖面俯视状态概况。——车库部分是本发明的关键部位。

1:进、出车库的引导车道;2:自驾车辆可以进、出高层次的停车坪;3:来自地面的支撑结构;4:行车道路;5:地面车道分界线;6:与人行道相连的人行梯;7:矮层次的停车位:由机电设施载车送达到位的部位;8:垂直升降的 载车电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的楼房设施是最为人们公知的事宜,而本发明中的关键在于楼房设施中附设的底层单个车库部分的结构,因为它的结构设计涉及到:如何实现单位体积库容下停放车辆总数的最大化的设计要素问题(本组合发明中的核心问题)。

城市的地皮非常可贵,一般能够建造好几十层高的超高层楼房才能够获批,然而,该楼房最底层的层次才会作为车库使用,增加一层底层的车库用房,就意味着减少最高的一层楼房。——如果能够在一个车库中合理地布局它的大车与小车的分布情况以及比例,即可以在单位楼房立体容积中获得最大的停车数量:

例如,若要将3至6米的大、中型车辆与低于2米的轿车按照同一个标准,即同时按照其占地地面确定的停车位位置的位置进行存放:将该高于6米的部分空间也用于停放低于2米的轿车来使用,单就该轿车来说,就浪费了该轿车车顶以上的约4米的高度空间,很不合理。——上述高于6米的高度空间完全可以安排为轿车近三层的空间。

如果将上述近三层的空间,即专用于三辆轿车叠加的位置采用“机电设施载车入库停车”的电梯上下而水平机电传送的自动车库使用,在空间的利用上肯定是最合理的;另外,不能停车的“机电输送”型过道部分占用地面面积也极小,且远小于“司机自驾”型车库中不能停车的过道部分所占用的面积,在采用了上述“近三倍”的“机电输送”型方案时也必然会大幅度地缩小其过道部分占用地面的面积(也相当可观);由上述的“司机自驾”型与“机电输送”型经过合理布局之后变成上述两者共存的车库,进而使得在单位车库体积中同时存放大、小车辆时的布局最为合理,为实现单位立体空间中在确定了大、小存车比例情况下的存车利用率最高创造了条件。

显然,按照图1的概况方案来考虑,事先可以粗略地确定大、小停车数辆的比例,在一个车库内将大客车停放的地方(层高超过6米)作为停车停车坪2来使用(数量不多但占地面积也很大),例如:作为楼房中二个层次的“司机自驾车入库停车”的高层次车库部分来使用;而为了停车数量很大的小轿车停放的地方(层高约2米)均安排作为停车位7来使用,即作为楼房中6个层次的“机电设施载车入库停车”的矮层次车库部分来使用,匡算的停车数量就约3倍于前述的概况。——此外,采用了“机电设施载车入库停车”的矮层次车库部分的技术举措时,小轿车入位停车后,一般都属于紧凑型排列性质,闲置的不能停车的诸如轿车的通道空间也极小,远小于停放大型客车后的闲置空间;若再加上这个要素,上述的“3”倍,极有可能改写成“4至5”倍。

因此,通过合理安排本发明车库内的大、小存车布局,就可以实现:在停放大、小车量的比例一定的情况下,为停放车辆总数的最大化创造了条件,即:也为可以大幅度地节省本发明中车库内的立体空间创造了条件。

为了实现上述“横跨行车道路上空且附设停车库的楼房设施”中由两种使用方法而确定的两种不同结构形式并列共存的发明目的,拟采用以下的技术:

本发明包括:设置在由两条行车道路4交叉路口上空或单条行车道路4上空且由来自于地面车道分界线5位置的支撑结构3所支持的楼房设施,并且,该楼房设施的底部由至少一层停车表面构成了停车库;

所述的停车表面是由采用硬质材料铺设路面的停车坪2与由采用水平机电自动输送装置来做路面的停车位7两者以共存的方式组成;

所述的车库停车表面与行车道路4之间有两种连接方式:

一种是通过由司机自行驾车进、出停车坪2的引导车道1连接;

另一种是通过垂直升降电梯载车与水平机电输送装置承运车辆自动进、出停车位7的方式连接。

所述的水平机电自动输送装置的外围由钢结构形成。

本发明中保留了楼房设施的改型简化方案之一:

本发明包括:设置在由两条行车道路4交叉路口上空或单条行车道路4上空且由来自于地面车道分界线5位置的支撑结构3所支持的楼房设施,并且,该楼房设施的底部由至少一层停车表面构成了停车库;

由至少一层停车表面构成了停车库,;

所述的停车表面是由采用硬质材料铺设路面的停车坪2构成;

所述的车库停车表面与行车道路4之间的连接方式:是通过由司机自行驾车进、出停车坪2的引导车道1连接。

本发明中保留了楼房设施的改型简化方案之二:

它包括:设置在由两条行车道路4交叉路口上空或单条行车道路4上空且由来自于地面车道分界线5位置的支撑结构3所支持的楼房设施,并且,该楼房设施的底部由至少一层停车表面构成了停车库;

由至少一层停车表面构成了停车库;

所述的停车表面是由采用水平机电自动输送装置来做路面的停车位7构成;

所述的车库停车表面与行车道路4之间的连接方式:是通过垂直升降电梯8载车与水平机电输送装置承运车辆自动进、出停车位7的方式连接。

本发明舍去楼房设施的改型简化方案之三,

舍去楼房设施,保留了包括:设置在由两条行车道路4交叉路口上空或单条行车道路4上空且由来自于地面车道分界线5位置的支撑结构3所支持的由至少一层停车表面构成了停车库;

所述的停车表面是由采用硬质材料铺设路面的停车坪2与由采用水平机电自动输送装置来做路面的停车位7两者以共存的方式组成;

所述的车库停车表面与行车道路4之间有两种连接方式:

一种是通过由司机自行驾车进、出停车坪2的引导车道1连接;

另一种是通过垂直升降电梯载车与水平机电输送装置承运车辆自动进、出停车位7的方式连接。

本发明舍去楼房设施的改型简化方案之四,

舍去楼房设施,保留了包括:设置在由两条行车道路4交叉路口上空或单条行车道路4上空且由来自于地面车道分界线5位置的支撑结构3所支持的由至少一层停车表面构成了停车库;

所述的停车表面是由采用硬质材料铺设路面的停车坪2构成;

所述的车库停车表面与行车道路4之间的连接方式:是通过由司机自行驾车进、出停车坪2的引导车道1连接。

本发明舍去楼房设施的改型简化方案之五,

舍去楼房设施,保留了包括:设置在由两条行车道路4交叉路口上空或单条行车道路4上空且由来自于地面车道分界线5位置的支撑结构3所支持的由至少一层停车表面构成了停车库;

所述的停车表面是由采用水平机电自动输送装置来做路面的停车位7构成;

所述的车库停车表面与行车道路4之间的连接方式:是通过垂直升降电梯8载车与水平机电输送装置承运车辆自动进、出停车位7的方式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