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列储物间组合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58088阅读:660来源:国知局
排列储物间组合墙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大楼各楼层面,排列储物间组合墙体设计,目的为了提高各楼层面安置排列储物间的实地面积利用效率。



背景技术:

一、通常住宅大楼楼层高约3米,考虑墙体高度稳定性,房间分隔用轻质大砖沏成,一般厚度为20厘米,对于20平方米面积的房间,墙体厚度20厘米,不影响实际得房率,也利于隔音。

问题是,对于6平方米以下面积的储物间,有高度约3米的空间四周边使用20厘米厚度的墙体,造成小面积储物间实际得房率低。

所以小面积储物间墙体设计,在保证墙体高度稳定条件下,尽可能做到墙体最小厚度设计。

利用木质材质作为墙体不可取的原因,因为易燃物不符合消防安全。

二、通常住宅大楼平面,住宅位置设计是,门的一端面是走道,另一端面是窗门。对于6平方米面积以下的储物间位置设计按住宅形式显然不合理。所以6平方米面积以下的储物间解决节地问题,需要有组合墙体优化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指大楼各楼层平面上,排列小面积储物间组合墙体设计,目的提高楼层面积使用效率。组合墙体设计同时达到以下几个技术要求。

(1)具有排列形式的储物间连墙体设计,每间墙体围面积在6平方米以下。

(2)四周墙体高度从楼层地板至楼层顶板,以门为通道。

(3)墙体用板材厚度不超过2厘米,使用阻燃材质。

为了提高楼层面积利用效率,对于6平方米以下排列储物间墙连体设计,排列储物间设计位置背靠背,相邻同用一墙体,墙体高度从楼层地板至楼层顶板图1。走道二侧门相互正面错位,避开门对门开门正视位置图2。墙体主要材质采用厚度不超过2厘米的阻燃材板。

根据利用自然规律手段解决技术问题原则,利用金属板与平板玻璃替代6平方米以下的排列储物间组合墙体,来解决上述所需技术要求问题,目前上述排列储物间组合墙体设计方案没有先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排列储物间组合墙体正面图。

图2为排列储物间组合墙体在楼层平面设计图。

图3为玻璃墙体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说明以平板玻璃为例作为墙体(图3为玻璃墙体连接示意图,连接方式不属于专利申请的特征内容),排列储物间组合墙体在楼层组装实施,图1,玻璃墙的高度从楼层顶板1至楼层地板2。根据图2设计位置(A放大)平板玻璃4与平板玻璃3,通过金属连接件8,螺母9,镙钉10连成一体。根据图2(B放大),平板玻璃5与平板玻璃4,通过金属连接件8,螺母9,镙钉10,完成排列储物间组合墙体,门6通过铰链7固定在平板玻璃一侧位置上。走道为11,走道二侧的门6相互正面错位,避开门对门开门正视位置(图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