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螺纹钢插入式连接套筒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50145阅读:4544来源:国知局
建筑用螺纹钢插入式连接套筒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螺纹钢的连接件,是一种建筑用螺纹钢插入式连接套筒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中,螺纹钢连接方式主要由绑扎搭接、机械连接和焊接三种,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机械连接。如中国专利文献刊载的公开号CN101624854A,公开日2010年1月13日,发明名称为“一种钢筋端部加强型大直径螺纹连接件及其连接方法”,其包括螺杆、螺套,螺杆的两端分别有外直螺纹,螺套内有与螺杆上的外直螺纹相匹配的内直螺纹,螺杆的外直螺纹旋接螺套的内直螺纹。其连接方法为,依次交替旋接直径相同和旋向相同的螺杆、螺套,从而完成钢筋对接。该种结构和方法虽然可行,但主要适用于钢筋水平对接,针对钢筋竖向对接时,则由于竖向钢筋的长度越长,对中的难度越大,不易旋接操作。且对接后完全依靠螺套的强度支撑,对螺套要求较高,一旦螺套断裂,容易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又如中国专利文献刊载的授权公告号CN2690477Y,授权公告日2005年4月6日,实用新型名称为“套筒挤压与直螺纹组合式钢筋接头”,其由半螺纹式套筒和螺柱构成,半螺纹式套筒的前半段为内螺纹套,后半段为挤压套,以其挤压套挤压连接在钢筋端头上,螺柱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在对接的两只半螺纹式套筒的内螺纹套中,从而实现钢筋的对接。且通过设置螺纹旋向,亦可实现直接旋拧螺柱实现两个半螺纹式套筒的对接,从而方便钢筋对接。该种结构虽然能实现钢筋的快速对接,但同样存在竖向钢筋对接时,对中较难把握,不易旋接操作,同时仅依靠螺柱的强度支撑,显然也存在施工的安全隐患。

为此,有待对现有的钢筋对接结构和方法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建筑用螺纹钢插入式连接套筒及其使用方法,使其解决现有同类结构存在对中困难,对接操作较为不便,且对接质量和强度难以保证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该建筑用螺纹钢插入式连接套筒的技术方案一:其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其结构要点在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套孔是与螺纹钢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孔,第二套筒的筒外形成阶梯分布的大筒段和小筒段;所述第一套筒的套孔一段是与螺纹钢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另一段是与所述第二套筒的小筒段套合定位的内孔,第一套筒的筒外设有外螺纹,且外螺纹与所述内孔在第一套筒径向上对应分布;所述第三套筒设有与所述第二套筒的大筒段套合定位的套孔,套孔一端设有对所述大筒段端部限位的限位端,限位端设有用于螺纹钢伸入该套孔的通孔,套孔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外螺纹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当所述第一套筒的外螺纹与第三套筒的内螺纹螺纹锁紧,且所述第二套筒套合定位于第一套筒与第三套筒内时,第二套筒锁紧于第一套筒与第三套筒之间,且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对中。该结构相比现有技术,主要区别在于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之间形成套合定位,从而使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各自所连接的螺纹钢形成预定位连接,轻松实现对中,再利用第三套筒将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锁紧,从而连接较为省力、方便,单人即可实现操作,且对接效率高。除此以外,将第二套筒设计为阶梯筒段,从而当第二套筒的内螺纹完整螺纹连接螺纹钢时,螺纹钢与第二套筒之间的螺纹锁紧力对所述第一套筒与第三套筒之间的螺纹锁紧具有增强锁紧的作用,使得螺纹钢对接强度及可靠性更高。

上述方案一结构中,所述第一套筒筒外及第三套筒筒外设有手持段,方便手拧操作。

技术方案二:其包括一个第一套筒、两个第二套筒、两个第三套筒;其结构要点在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套孔是与螺纹钢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孔,第二套筒的筒外形成阶梯分布的大筒段和小筒段;所述第一套筒的套孔两端是与两个所述第二套筒的小筒段套合定位的内孔,第一套筒的筒外为外螺纹,且外螺纹与所述内孔在第一套筒径向上对应分布;所述第三套筒设有与所述第二套筒的大筒段套合定位的套孔,套孔一端设有对所述大筒段端部限位的限位端,限位端设有用于螺纹钢伸入该套孔的通孔,套孔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外螺纹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当所述第一套筒两端与两个第三套筒螺纹锁紧,且两个第二套筒分别套合定位于第一套筒与两个第三套筒之间时,两个第二套筒分别锁紧于第一套筒与两个第三套筒之间,且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对中。该方案是作为上述方案一的结构变换,由于采用双第二套筒和双第三套筒结构,其对接强度和可靠性强于方案一。

上述方案二结构中,所述第三套筒筒外设有手持段,方便手拧操作。

上述方案一、方案二结构中,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孔为锥孔,对应的所述第二套筒的小筒段为锥状。通过将第一套筒的内孔与第二套筒的小筒段之间形成锥状定位,不仅使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对中更为可靠,且当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套合抵紧时,利用锥形的涨紧原理,进一步增强第一套筒与第三套筒之间的螺纹锁紧强度,提升螺纹钢对接强度和可靠性。

上述方案一结构的使用方法为:首先将待连接的一根螺纹钢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螺纹完整螺纹连接,然后将待连接的另一根螺纹钢由第三套筒外部经所述通孔伸入其套孔内,并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螺纹孔完整螺纹连接,再将第二套筒的小筒段套合定位于第一套筒的内孔中,将第三套筒的套孔与第二套筒的大筒段套合定位,最后旋拧第三套筒,使第三套筒的内螺纹与第一套筒的外螺纹螺纹锁紧,直至第二套筒锁紧于第一套筒与第三套筒之间,即完成两根螺纹钢的对接。

上述方案二结构的使用方法为:首先将待连接的一根螺纹钢沿其中一个第三套筒的通孔伸入其套孔内,并与其中一个第二套筒的内螺纹孔完整螺纹连接,然后将待连接的另一根螺纹钢沿另一个第三套筒的通孔伸入其套孔内,并与另一个第二套筒的内螺纹完整螺纹连接,再将两个第二套筒的小筒段分别套合定位于所述第一套筒两端的内孔,两个第二套筒的大筒段分别套合定位于两个第三套筒的套孔内,最后旋拧两个第三套筒,使两个第三套筒的内螺纹分别与第一套筒的外螺纹螺纹锁紧,直至两个第二套筒锁紧于第一套筒与两个第三套筒之间,即完成两根螺纹钢的对接。

上述方案一、方案二的使用方法中,两根所述螺纹钢在对接后相抵,以提高螺纹钢对接的可靠性。

本发明能实现螺纹钢快速对中,对接较为方便,省时省力,效率高,且对接强度和可靠性好,适合作为建筑用的螺纹钢对接连接件使用,或同类连接件的结构改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套筒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套筒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套筒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对中连接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对接螺纹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作了剖视。

图6是本发明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的改进方案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改进方案的第一套筒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改进方案的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对中连接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及名称为:1、第一套筒,101、外螺纹,102、内孔,2、第二套筒,201、大筒段,202、小筒段,203、内螺纹孔,3、第三套筒,301、通孔,4、螺纹钢。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4所示,该建筑用螺纹钢插入式连接套筒包括第一套筒1、第二套筒2、第三套筒3;第二套筒的套孔是与螺纹钢4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孔203,第二套筒的筒外形成阶梯分布的大筒段201和小筒段202。第一套筒的套孔一段是与螺纹钢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另一段是与第二套筒的小筒段202套合定位的内孔102,第一套筒的筒外一段为外螺纹101,且外螺纹与内孔102在第一套筒径向上对应分布,筒外另一段为手持段,方便手拧操作。第三套筒设有与第二套筒的大筒段201套合定位的套孔,套孔一端设有对大筒段201端部限位的限位端,限位端设有用于螺纹钢4伸入该套孔内的通孔301,套孔另一端设有与第一套筒的外螺纹101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当第一套筒的外螺纹101与第三套筒3的内螺纹螺纹锁紧,且第二套筒2套合定位于第一套筒1与第三套筒3内时,第二套筒锁紧于第一套筒与第三套筒之间,且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形成对中,即三者轴心线位于同一直线。

如图5所示,上述建筑用螺纹钢插入式连接套筒对接螺纹钢的使用方法为:首先将待连接的一根螺纹钢4与第一套筒1的内螺纹完整螺纹连接,然后将待连接的另一根螺纹钢由第三套筒3外部经通孔301伸入其套孔内,并与第二套筒2的内螺纹孔203完整螺纹连接(即螺纹钢4端部连接至与内螺纹孔203端面齐平或穿过内螺纹孔),再将第二套筒2的小筒段202套合定位于第一套筒1的内孔102中,将第三套筒3的套孔与第二套筒的大筒段201套合定位,最后旋拧第三套筒3,使第三套筒的内螺纹与第一套筒1的外螺纹101螺纹锁紧,直至第二套筒2锁紧于第一套筒1与第三套筒3之间,即完成两根螺纹钢4的对接。

如图7、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主要改进在于采用两个第二套筒2和两个第三套筒3,并将第一套筒1的结构变换为:第一套筒的套孔两端是与两个第二套筒2的小筒段202套合定位的内孔102,第一套筒的筒外为外螺纹101,且外螺纹与内孔102在第一套筒径向上对应分布。该方案对接螺纹钢的使用方法为:首先将待连接的一根螺纹钢4沿其中一个第三套筒3的通孔301伸入其套孔内,并与其中一个第二套筒2的内螺纹孔203完整螺纹连接(即螺纹钢4端部连接至与内螺纹孔203端面齐平或穿过内螺纹孔),然后将待连接的另一根螺纹钢沿另一个第三套筒的通孔伸入其套孔内,并与另一个第二套筒的内螺纹完整螺纹连接(即螺纹钢端部连接至与内螺纹孔端面齐平或穿过内螺纹孔),再将两个第二套筒2的小筒段202分别套合定位于第一套筒1两端的内孔102,两个第二套筒2的大筒段201分别套合定位于两个第三套筒3的套孔内,最后旋拧两个第三套筒3,使两个第三套筒的内螺纹分别与第一套筒1的外螺纹101螺纹锁紧,直至两个第二套筒2锁紧于第一套筒1与两个第三套筒3之间,即完成两根螺纹钢4的对接。

如图6所示,亦可将第一套筒1的内孔102设计为锥孔,对应的第二套筒2的小筒段202设计为锥状,从而使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对中更为可靠,且当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套合抵紧时,利用锥形的涨紧原理,进一步增强第一套筒与第三套筒之间的螺纹锁紧强度,提升螺纹钢对接强度和可靠性。

上述方案一、方案二的使用方法中,两根对接的螺纹钢4亦可在对接后相抵,以提高对接的可靠性。

以上内容旨在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现有公知常识对本发明做显而易见的改进,亦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