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保温连接片的PCF板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50016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保温连接片的PCF板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带有保温连接片的PCF板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及人们对生活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对墙体的保温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逐渐发展出一种外墙夹芯保温的墙体结构,其由内固定层、夹芯保温层和外饰面层组成,这种结构的外墙保温具有以下优点:对内侧墙片和保温材料形成有效的保护、保温效果好,大大优于内墙保温,对保温材料的选材要求不高,节约成本;对施工季节和施工条件的要求不十分高,不影响冬期施工等。但这种夹芯保温的墙体结构对内外层的连接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在发展出一种保温连接片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连接片本体1和设置在连接片本体两侧的钢筋连接孔2,通过用多根钢筋穿过钢筋连接孔2,利用钢筋与墙体的钢筋网连接,在墙体浇筑后形成与保温连接片牢固的连接结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适应范围广。

而现代建筑施工技术发展出的预制外墙板(即PCF板),其与墙体的内混凝土层的连接质量关系着整个墙体的质量、安全、外观及居住舒适度,当要在PCF板的内外层墙体之间设置保温层、组成夹芯保温的墙体结构时,容易产生内外墙体的变形不一致,尤其是外页墙体由于温度、湿度及其混凝土收缩作用导致的变形难以控制。所以,在结合新型的保温墙体结构进行PCF板制造时,如何对PCF板保温结构进行施工,以及如何把握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成为保证其连接结构质量的关键,也成为成形后的PCF板质量好坏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新型的夹芯保温墙体结构应用于PCF板制造安装时,应用新型保温连接片结构,如何保证PCF板的施工质量,以及怎样利用保温连接片的结构特点来达到更好的PCF板的连接效果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带有保温连接片的PCF板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利用新型的保温连接片结构,并利用穿过保温连接片钢筋连接孔的钢筋与钢筋网连接,形成整面的连接形式,改变传统的点连接形式,用于承担预制外页墙板平面内的载荷,使结构稳定可靠,提高PCF板的成型质量、保证使用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保温连接片的PCF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预制模内安装外页墙钢筋网;

2)安装保温连接片,在外页墙钢筋网上布置多个保温连接片,所述保温连接片与钢筋网面垂直布置,用多根钢筋穿过保温连接片上的钢筋连接孔并与外页墙钢筋网固定;

3)浇筑外页墙混凝土;

4)铺设保温层;

5)外页墙脱模,将带有保温层的外页墙与内页墙组合安装。

将保温连接片垂直固定在外页墙的钢筋网上,并利用穿过保温连接片钢筋连接孔的钢筋与钢筋网连接,这样在外页墙浇筑混凝土后,保温连接片上的钢筋能与外页墙上的钢筋网实现多点连接,使得保温连接片与外页墙的连接为整面的连接形式,改变传统的点或线连接形式,使该连接结构可用于承担预制外页墙板平面内的载荷,使结构稳定可靠,在外页墙安装到内页墙后,减小温度、湿度及其混凝土收缩对外页墙产生的变形影响,减少对外页墙和内页墙连接结构的破坏,提高PCF板的成型质量、保证使用安全;

另外,由于外页墙和内页墙的连接为刚性连接,所以连接点不能太多,以避免由于刚性过大而对外页墙板的过分约束所导致的外墙裂纹、混凝土开裂、剥落等损坏,而本申请的保温连接片与外页墙的连接结构稳定,利用保温连接片另一端的钢筋连接孔可与内墙板形成连接结构,减少外页墙和内页墙的连接点,避免外页墙损坏。

作为优选,外页墙上包括两个朝向布置的保温连接片,其一与外页墙的长边平行、即竖向保温连接片,另一部分与外页墙的短边平行、即水平保温连接片。将保温连接片分为水平保温连接片和竖向保温连接片,在PCF板安装后,使水平保温连接片抗水平方向的剪力、竖向保温连接片抗竖向剪力,保证保温连接片的连接强度,也使得组合安装后的PCF板对抗内外墙体变形不一致的性能更强。

作为优选,所述竖向保温连接片设置在外页墙中部,所述水平保温连接片设置于靠近外页墙上下两端的位置。

作为优选,至少包括两个水平保温连接片和两个竖向保温连接片,所述竖向保温连接片和水平保温连接片分别成对对称设置。使保外页墙与内页墙连接后,墙体面上的受力位置承担的竖向载荷及平面内的水平载荷分布均匀,保证成型后的PCF板质量、保证使用安全。

作为优选,步骤2)中保温连接片上的钢筋连接孔包括用于连接折弯钢筋的圆形孔、以及用于连接直条钢筋的腰形孔。

作为优选,所述腰形孔距保温连接片边缘的距离小于圆形孔到边缘的距离。使得折弯钢筋与保温连接片的边有一定的距离,与折弯钢筋的折弯形状相适应,便于折弯钢筋安装后旋转调整折弯边的朝向,便于折弯钢筋与钢筋网的连接;另外折弯钢筋与直条钢筋能组成与钢筋网的夹持结构,利于两者的固定,即使得保温连接片与墙体的连接更为稳定。

作为优选,保温连接片与外页墙钢筋网固定时,包括以下步骤:

1)在保温连接片上安装折弯钢筋,并使其折弯段相对外页墙面向上;

2)将直条钢筋与保温连接片连接,并将直条钢筋的两端与外页墙钢筋网交叉布置;

3)旋转折弯钢筋使其折弯段与钢筋网接触并绑扎固定。

由于保温连接片利用钢筋连接孔连接折弯钢筋和直条钢筋,可通过钢筋与墙体的钢筋网组成夹持连接结构,随后进行墙体的混凝土浇筑施工,使得保温连接片与墙体的连接面积大,有效地保证了连接效果,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节约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水平保温连接片设置在靠近外页墙短边的位置,所述竖向保温连接片设置在外页墙中部。

作为优选,所述保温连接片的长度与保温层的厚度相适应,使得在外页墙上安装保温层后,保温连接片漏出带有钢筋连接孔的另一端。便于带有保温层的外页墙与内页墙的连接安装,能利用保温连接片另一端的钢筋连接孔与内页墙进行连接,稳定可靠。

作为优选,步骤5)中组合安装时,包括以下步骤:

1)将折弯钢筋和直条钢筋安装到外页墙上的保温连接板的钢筋连接孔内,并将折弯钢筋和直条钢筋与内页墙上的钢筋网绑定;

2)关模;

3)浇筑内页墙混凝土。

利用保温连接片另一端的钢筋连接孔,实现外页墙内页墙的连接安装,且能通过折弯钢筋和纸条钢筋与内页墙的钢筋网组成面连接结构,可用于承担预制外页墙板平面内的载荷,使结构稳定可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该施工方法利用新型的保温连接片结构,并利用穿过保温连接片钢筋连接孔的钢筋与钢筋网连接,形成整面的连接形式,改变传统的点连接形式,用于承担预制外页墙板平面内的载荷,使结构稳定可靠,在外页墙安装到内页墙后,减小温度、湿度及其混凝土收缩对外页墙产生的变形影响,减少对外页墙和内页墙连接结构的破坏,提高PCF板的成型质量、保证使用安全;本申请的保温连接片与外页墙的连接结构稳定,利用保温连接片另一端的钢筋连接孔可与内墙板形成连接结构,减少外页墙和内页墙的连接点,避免外页墙损坏;

2、将保温连接片布置为水平保温连接片和竖向保温连接片,在PCF板安装后,使水平保温连接片抗水平方向的剪力、竖向保温连接片抗竖向剪力,保证保温连接片的连接强度,也使得组合安装后的PCF板对抗内外墙体变形不一致的性能更强;

3、分别成对对称设置的竖向保温连接片和水平保温连接片使保外页墙与内页墙连接后,墙体面上的受力位置承担的竖向载荷及平面内的水平载荷分布均匀,保证成型后的PCF板质量、保证使用安全;

4、由于保温连接片利用钢筋连接孔连接折弯钢筋和直条钢筋,可通过钢筋与墙体的钢筋网组成夹持连接结构,随后进行墙体的混凝土浇筑施工,使得保温连接片与墙体的连接面积大,有效地保证了连接效果,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节约成本;

5、利用保温连接片另一端的钢筋连接孔,实现外页墙内页墙的连接安装,且能通过折弯钢筋和纸条钢筋与内页墙的钢筋网组成面连接结构,可用于承担预制外页墙板平面内的载荷,使结构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新型保温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中折弯钢筋与保温连接片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保温连接片上直条钢筋和钢筋网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保温连接片上折弯钢筋转换位置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保温连接片上折弯钢筋与钢筋网固定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保温连接片在外页板上的分布图。

图中标记:1-保温连接片,101-水平保温连接片,102-竖直保温连接片,2-钢筋连接孔,21-外层连接孔,22-中层连接孔,23-内层连接孔,3-折弯钢筋,4-直条钢筋,5-外页墙钢筋网,6-捆扎绳,7-外页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采用的新型保温连接片,包括矩形板状结构的保温连接片1,所述保温连接片1包括用于分别与外页墙和内页墙连接的两个连接侧边,在两个连接侧边上对称设有多个钢筋连接孔2,所述钢筋连接孔2包括用于连接折弯钢筋3的圆形孔、以及用于连接直条钢筋4的腰形孔。

具体地,每排钢筋连接孔2包括均匀设置的多组钢筋连接孔,每组钢筋连接孔从连接片本体1侧边向其中心线延伸。将每排钢筋连接孔分成多组均匀设置,利于分散拉力,使连接片本体更适应于两侧墙体的连接结构。

更进一步地,每组钢筋连接孔分为3层,即外层连接孔21、中层连接孔22和内层连接孔23,所述外层连接孔21为腰形孔,所述中层连接孔22和内层连接孔23为圆形孔,且孔径均与钢筋直径相适应。将每组钢筋连接分成3层,最外层为腰形孔,便于连接直条钢筋,内层为连接折弯钢筋的圆形孔,使得折弯钢筋与连接片本体的边有一定的距离,与折弯钢筋的折弯形状相适应,便于折弯钢筋安装后旋转调整折弯边的朝向,便于折弯钢筋与钢筋网的连接;另外折弯钢筋与直条钢筋组成与钢筋网的夹持结构,利于两者的固定,即使得保温连接片与墙体的连接更为稳定。

本实施例将新型的保温连接片应用到PCF板中,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预制模内安装外页墙钢筋网5;

2)安装保温连接片1,在外页墙钢筋网5上布置多个保温连接片1,所述保温连接片1与钢筋网面垂直布置,用多根钢筋穿过保温连接片1上的钢筋连接孔2并与外页墙钢筋网5固定;

3)浇筑外页墙混凝土;

4)铺设保温层;

5)外页墙脱模,将带有保温层的外页墙与内页墙组合安装。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保温连接片102设置在外页墙7中部,所述水平保温连接片101设置于靠近外页墙上下两端的位置。

从图1至图6中可以看出,所述腰形孔距保温连接片边缘的距离小于圆形孔到边缘的距离。由于圆形孔是用于安装折弯钢筋3、腰形孔用于安装直条钢筋4的,这样设置使得折弯钢筋与保温连接片的边有一定的距离,与折弯钢筋的折弯形状相适应,便于折弯钢筋安装后旋转调整折弯边的朝向,便于折弯钢筋与钢筋网的连接;另外折弯钢筋与直条钢筋能组成与钢筋网的夹持结构,利于两者的固定,即使得保温连接片与墙体的连接更为稳定。

本实施例中,保温连接片1与外页墙钢筋网5固定时,如图3-6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1)在保温连接片1上安装折弯钢筋3,并使折弯钢筋3的折弯段相对外页墙面向上;

2)将直条钢筋4与保温连接片1连接,并将直条钢筋4的两端与外页墙钢筋网5交叉布置;

3)旋转折弯钢筋3使其折弯段与钢筋网接触并绑扎固定,本实施例采用捆扎绳6进行绑定。最终直条钢筋4与折弯钢筋3形成夹持外页墙钢筋网5的结构形式。

由于保温连接片利用钢筋连接孔连接折弯钢筋和直条钢筋,可通过钢筋与墙体的钢筋网组成夹持连接结构,随后进行墙体的混凝土浇筑施工,使得保温连接片与墙体的连接面积大,有效地保证了连接效果,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连接片1的长度与保温层的厚度相适应,使得在外页墙7上安装保温层后,保温连接片1漏出带有钢筋连接孔2的另一端。便于带有保温层的外页墙与内页墙的连接安装,能利用保温连接片另一端的钢筋连接孔与内页墙进行连接,稳定可靠。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带有保温连接片的PCF板的施工方法,将保温连接片垂直固定在外页墙的钢筋网上,并利用穿过保温连接片钢筋连接孔的钢筋与钢筋网连接,这样在外页墙浇筑混凝土后,保温连接片上的钢筋能与外页墙上的钢筋网实现多点连接,使得保温连接片与外页墙的连接为整面的连接形式,改变传统的点或线连接形式,使该连接结构可用于承担预制外页墙板平面内的载荷,使结构稳定可靠,在外页墙安装到内页墙后,减小温度、湿度及其混凝土收缩对外页墙产生的变形影响,减少对外页墙和内页墙连接结构的破坏,提高PCF板的成型质量、保证使用安全;

另外,由于外页墙和内页墙的连接为刚性连接,所以连接点不能太多,以避免由于刚性过大而对外页墙板的过分约束所导致的外墙裂纹、混凝土开裂、剥落等损坏,而本申请的保温连接片与外页墙的连接结构稳定,利用保温连接片另一端的钢筋连接孔可与内墙板形成连接结构,减少外页墙和内页墙的连接点,避免外页墙损坏。

实施例2

如图1-图7所示,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施工方法,本实施例中,外页墙7上布置两个朝向的保温连接片1,其一与外页墙7的长边平行、即竖向保温连接片102,另一部分与外页墙7的短边平行、即水平保温连接片101。

将保温连接片分为水平保温连接片和竖向保温连接片,在PCF板安装后,使水平保温连接片抗水平方向的剪力、竖向保温连接片抗竖向剪力,保证保温连接片的连接强度,也使得组合安装后的PCF板对抗内外墙体变形不一致的性能更强。

本实施例中,在外页墙7上至少设置两个水平保温连接片101和两个竖向保温连接片102,所述竖向保温连接片102和水平保温连接片101分别成对对称设置。使保外页墙与内页墙连接后,墙体面上的受力位置承担的竖向载荷及平面内的水平载荷分布均匀,保证成型后的PCF板质量、保证使用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保温连接片101设置在靠近外页墙7短边的位置,所述竖向保温连接片102设置在外页墙7中部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将外页墙与内页墙组合安装时,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将折弯钢筋和直条钢筋安装到外页墙7上的保温连接板1的钢筋连接孔2内,并将折弯钢筋3和直条钢筋4与内页墙上的钢筋网绑定;本实施例采用钢丝捆扎绳6进行绑定;

2)关模;

3)浇筑内页墙混凝土。

利用保温连接片另一端的钢筋连接孔,实现外页墙内页墙的连接安装,且能通过折弯钢筋和纸条钢筋与内页墙的钢筋网组成面连接结构,可用于承担预制外页墙板平面内的载荷,使结构稳定可靠。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