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既有型钢构件的碳纤维加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82167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既有型钢构件的碳纤维加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结构建筑物的加固方法,特别指的是一种既有型钢构件的碳纤维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建筑物中,具有很多钢结构构件,这些钢结构构件在改变了其原有承载额度的情况下,就会弯曲变形,导致建筑物倾斜甚至倒塌,而重新更换更高承载额度的钢结构构件就等于是重建建筑物,会造成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的损耗。如果在原有钢结构构件的外表附加一层钢结构构件,就必须通过电焊等带明火的焊接工具,而对于那些冷库、配电室等不能见明火的场所,就不能使用类似的带明火的工具进行加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使用焊接,只能通过胶水粘贴的具有超强的抗拉应力和可加工性的碳纤维加固方法,可以对各种使用工字钢、H型钢、槽钢、角铁、方通钢、T型钢、钢板和U型钢等作为梁柱的加固。

本发明包括型钢,贴附在型钢表面的碳纤维,以及粘合在型钢和碳纤维3之间的碳纤维胶。将型钢内壁表面和外壁表面的灰尘和铁锈去除,在型钢的内壁和外壁上涂刷一层碳纤维胶,再将碳纤维紧密贴合在碳纤维胶上,通过强力粘合胶使碳纤维附着在型钢的表面。

所述型钢包括工字钢、H型钢、槽钢、角铁、方通钢、T型钢、钢板、U型钢、圆桶钢和管钢。

所述碳纤维胶是耐高温高压、耐酸碱腐蚀和抗光氧老化的氟化物强力胶,涂在型钢的内表面和外表面。

所述碳纤维3包括碳纤维片材、碳纤维板材、芳纶布片材、芳纶布板材、玄武岩片材以及玄武岩板材,其通过碳纤维胶紧密地与待加固的型钢贴合。

本发明的有效益效果是:1、充分利用了碳纤维的超强的抗拉应力和可加工性,与型钢紧密粘合于一体,大大提高了型钢的抗拉、抗剪和抗弯折性能;2、在具有同等应力的负载下可以降低型钢的厚度,减轻整个建筑物的重量,节省了钢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工字钢的加固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圆桶钢的加固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是一种既有型钢构件的碳纤维加固方法。

如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型钢1,贴附在型钢1表面的碳纤维3,以及粘合在型钢1和碳纤维3之间的碳纤维胶2。将型钢1内壁表面和外壁表面的灰尘和铁锈去除,在型钢1的内壁和外壁上涂刷一层碳纤维胶2,再将碳纤维3紧密贴合在碳纤维胶2上,通过碳纤维胶2使碳纤维3附着在型钢1的表面;所述型钢1包括工字钢、H型钢、槽钢、角铁、方通钢、T型钢、钢板、U型钢、圆桶钢和管钢。所述碳纤维胶2是耐高温高压、耐酸碱腐蚀和抗光氧老化的氟化物强力胶,涂在型钢1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碳纤维3包括碳纤维片材、碳纤维板材、芳纶布片材、芳纶布板材、玄武岩片材以及玄武岩板材,其通过碳纤维胶2紧密地与待加固的型钢1贴合。

当建筑物大梁为工字钢时,在工字钢的上下表面和两侧凹陷处喷涂碳纤维胶2,将标准尺寸的板状碳纤维3沿其上表面顺时针方向向下依次贴合左侧凹陷内的三个面,再贴合底面,再贴合右侧凹陷内的三个面,最后与上表面连接;当建筑物柱子为圆桶钢时,先将圆桶钢表面的灰尘和锈去除,然后在圆桶钢的外表面喷涂碳纤维胶2,将标准尺寸的板状碳纤维3沿圆桶钢表面裹过来,最后压实碳纤维3,排去碳纤维3与圆桶钢之间的气。

当板状碳纤维3与工字钢或者圆桶钢的表面紧密贴合后,其超强的耐拉性、耐折弯性和耐剪性与钢材合为一体,增强了钢材的各种承受能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