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以及砂浆用粘合辅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9622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以及砂浆用粘合辅助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于对砂浆(mortar)相对于混凝土(concrete)结构体的粘合进行辅助的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以及具备该粘合辅助器具的砂浆用粘合辅助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在建造混凝土结构体时,要利用多根间隔螺栓(spacer bolt)将彼此相向的两片模板维持为规定间隔。在此种状态下,将预拌混凝土浇灌于这两片模板之间后使其固化,随后,去除这两片模板,由此来建造混凝土结构体。

而且,以此方式建造的混凝土结构体处于仅仅去除了模板的状态,因此混凝土结构体表面的外观性不佳。因此,为了改善该外观性,通常会在混凝土结构体的表面通过砂浆的涂布及其固化而形成砂浆壁。

此处,如上所述那样形成的砂浆壁会随年代的经过而发生变化。伴随于此,若该砂浆壁相对于混凝土结构体表面的粘合状态而随年代的经过发生劣化,则该砂浆壁容易从混凝土结构体的表面发生剥落。

针对于此,提出了日本专利特开2000-45480号公报中记载的砂浆粘合辅助器具。该砂浆粘合辅助器具是由圆锥台状的埋栓部、及形成于该埋栓部上的多个环(loop)状卡止部一体地形成。

在使用如此那样形成的砂浆粘合辅助器具来对框架混凝土涂布砂浆时,将粘合剂涂布至埋栓部的外周面或底面。然后,将该埋栓部埋设于如后所述那样形成于框架混凝土表面的锥形(cone)痕迹内。此时,该埋设是以使卡止部从框架混凝土的表面露出的方式来进行。

此处,所述锥形痕迹是以如下方式而形成于框架混凝土上。即,在两片模板内设置具有与锥形痕迹对应的外形形状的连接件,然后,将预拌混凝土通过连接件而浇灌于两片模板内并使其固化,由此来形成框架混凝土。接着,当从框架混凝土将模板与连接件一同去除时,以具有与连接件对应的形状的锥形痕迹的方式而形成框架混凝土。

如上所述,将砂浆粘合辅助器具埋设于框架混凝土的锥形痕迹内之后,将预拌砂浆涂遍砂浆粘合辅助器具及框架混凝土这两者的表面。

在如此那样涂布预拌砂浆的阶段,该预拌砂浆处于未固化的状态,因此会浸入砂浆粘合辅助器具的卡止部内。因而,当在此种状态下预拌砂浆固化时,砂浆粘合辅助器具可相对于固化的砂浆而发挥高的锚固(anchor)效果。这意味着,能够防止砂浆从框架混凝土的剥落于未然。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为了在砂浆相对于框架混凝土的涂布时利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砂浆粘合辅助器具,需要如上所述那样将用于模板的连接件从模板的框架混凝土上拆卸的这一多余作业。

而且,在如上所述那样去除了连接件之后,还需要改将砂浆粘合辅助器具安装于锥形痕迹内的作业,较为麻烦。

而且,如上所述那样拆卸的连接件在被使用数次之后将被废弃。因而,会产生该连接件作为废弃物而导致环境污染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应对如上所述的情况,提供一种不会伴随多余的作业或废料零件的产生而能够防止砂浆从混凝土结构体的剥落于未然的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以及具备该粘合辅助器具的砂浆用粘合辅助系统。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在解决所述课题时,本发明的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是由合成树脂一体地形成。

该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中,包括:

基板(210、310);以及多个面侧卡合片(230、340),在所述基板上以从其两面的其中一个面突出的方式分散地形成。

如此,该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包括:基板;以及多个面侧卡合片,在所述基板上以从其中一个面突出的方式分散地形成。

因而,当在基板以使多个面侧卡合片朝向远离混凝土体表面的方向突出的方式而安装于该混凝土体表面的状态下,将预拌砂浆通过该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而涂布于混凝土体表面时,该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将被埋设于预拌砂浆中。

因此,预拌砂浆遍及基板的所述其中一个面及外周部而一样地密接,并且可密接于多个面侧卡合片而牢固地卡合,因此即使预拌砂浆固化而形成为砂浆壁,该砂浆壁相对于混凝土体的表面,也能够通过该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而由该基板及多个面侧卡合片牢固地予以保持。因此,该砂浆壁即使随着年代的经过,也难以从混凝土体的表面发生剥落。这意味着,该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在被埋设于混凝土体与砂浆壁之间时,通过多个面侧卡合片牢固地卡合于砂浆壁的内部,由此能够良好地发挥提高该砂浆壁相对于混凝土体的粘合力这一优异的锚固效果。

而且,该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仅包含基板与多个面侧卡合片,因此不会伴随多余的作业或废料零件的产生,而能以非常简单且紧凑的结构来提供。

而且,基板如同其字面含义,为板,因此涂布于混凝土体表面的预拌砂浆在其表面不会因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而变成凹凸形状,从而可维持大致一样的厚度。因而,基板越薄,则涂布的预拌砂浆的厚度可越薄,因此有助于预拌砂浆的涂布量的减轻。

而且,本发明根据所述的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

多个面侧卡合片是在基板上以从所述其中一个面呈弯曲状突出的方式分散地形成。

通过如此那样将多个面侧卡合片的形状设为弯曲状,从而在将预拌砂浆如上所述那样通过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而涂布于混凝土体表面时,该预拌砂浆也将进入多个弯曲状面侧卡合片与基板之间,从而可与该多个弯曲状面侧卡合片更良好地卡合。其结果,该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在该多个弯曲状面侧卡合片及该多个弯曲状面侧卡合片与基板之间,与砂浆壁牢固地卡合,从而能够将该砂浆壁从混凝土体的表面长期维持为无法脱离,可进一步提高所述的本发明的作用效果。

而且,本发明根据所述的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

基板在其中央部形成中央孔部(211、211a、311、311a),并且在所述中央孔部的外周侧分散地形成有多个长边状开口部(213a~213j、313a~313k、313n),

多个面侧卡合片是以对应于所述多个长边状开口部的方式分割成多个卡合片群(230a、230b、340a、340b)而形成于基板的所述其中一个面上,

多个卡合片群是分别以由各所述面侧卡合片沿宽度方向跨越所述多个长边状开口部中的各对应长边状开口部的方式,沿所述各对应长边状开口部的长边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

如此,多个面侧卡合片是以弯曲状,且以对应于多个长边状开口部的方式分割成多个卡合片群而形成于基板的其中一个面,多个卡合片群分别以由该各面侧卡合片沿宽度方向跨越多个长边状开口部中的各对应长边状开口部的方式,沿该各对应长边状开口部的长边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

因而,当将预拌砂浆如上所述那样通过该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而涂布于混凝土体的表面时,该预拌砂浆不仅浸入多个弯曲状面侧卡合片与基板之间,而且还浸入多个长边状开口部内。

由此,当预拌砂浆固化而变成砂浆壁时,该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不仅在该多个弯曲状面侧卡合片及该多个弯曲状面侧卡合片与基板之间,而且在基板的多个长边状开口部的内部而与砂浆壁卡合,从而可进一步将该砂浆壁从混凝土体的表面长期维持为无法脱离。其结果,所述的本发明的作用效果可进一步提高。

而且,本发明根据所述的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包括:

多个外周侧卡合片(250、320),以从基板的外周部遍及其周方向隔开间隔地呈放射状延伸的方式而形成。

如此,多个外周侧卡合片从基板的外周部,遍及其周方向隔开间隔地呈放射状延伸,由此,当将预拌砂浆如上所述那样通过该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而涂布于混凝土体的表面时,该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也通过多个外周侧卡合片来与预拌砂浆卡合。

因此,当预拌砂浆固化而变成砂浆壁时,该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也通过多个外周侧卡合片,在其内部牢固地卡合于砂浆壁。

其结果,该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可利用从基板突出的多个卡合片来将砂浆壁支撑于混凝土体的表面。其结果,所述的本发明的作用效果可更良好地达成。

而且,本发明根据所述的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

多个外周侧卡合片分别由底部(321、323)及弯折部(322)所形成,所述底部(321、323)是从基板的外周部遍及其周方向隔开间隔地呈放射状延伸,所述弯折部(322)是以从所述底部的延伸端部弯折的方式而延伸。

通过如此那样构成多个外周侧卡合片,从而该多个外周侧卡合片可分别利用底部及弯折部来与砂浆壁更良好地卡合。其结果,该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可进一步强化砂浆壁相对于混凝土体的粘合力(锚固效果)。

而且,本发明根据所述的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包括:

多个钩部(220a~220d、330a~330d),在基板上,从所述其中一个面,在多个卡合片群的内侧,在所述中央孔部周围隔开间隔而形成,

所述多个钩部分别包含:竖立部(221、331),以从基板的所述其中一个面竖立的方式而延伸;以及弯折部(222、332),以从所述竖立部朝向基板的中心侧弯折的方式而延伸。

如此,通过在基板上形成多个钩部,从而该多个钩部在由各竖立部包围环状板的状态下,克服弹力而利用各弯折部将环状板夹持于与基板之间,且基板在其中央孔部通过环状板并通过螺丝而固接于混凝土体,若如此,则该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可利用环状板及螺丝来坚固地组装至混凝土体。

因而,环状板起到辅助提高基板的中央孔部的强度的作用,其结果,由该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带来的砂浆壁相对于混凝土体的锚固效果可进一步提高。

此处,除了所述结构的多个钩部以外,通过具备以从基板的外周部遍及其周方向隔开间隔地呈放射状延伸的方式而形成的多个外周侧卡合片,从而该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的锚固效果可进一步提高。

而且,本发明的砂浆用粘合辅助系统,

用于对形成在混凝土体(10a)的表面的砂浆壁(M)与所述混凝土体的粘合进行辅助。

在该砂浆用粘合辅助系统中,包括:

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以具有连接件(110)、多个面侧卡合片(120)、薄壁环状连结壁(130)及厚壁环状支撑壁(140)的方式而由合成树脂一体地形成,所述多个面侧卡合片(120)是在所述连接件上以从其表面突出的方式而分散地形成,所述薄壁环状连结壁(130)是以包围所述多个面侧卡合片的方式而从连接件表面的外周部延伸,所述厚壁环状支撑壁(140)是从所述连结壁的延伸端部朝向与所述连结壁相同的方向延伸;以及

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300),以具有基板(210、310)及多个面侧卡合片(220、340)的方式而由合成树脂一体地形成,所述基板(210、310)形成有中央孔部(211、311),所述多个面侧卡合片(220、340)是在所述基板上以从其两面的其中一个面突出的方式而在所述中央孔部的周围分散地形成,

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以各厚壁环状支撑壁与彼此相向地设置的两模板(F)的其中一个模板(F)相向的方式,而连结于从所述其中一个模板侧分散地朝向另一个模板侧延伸的多根间隔螺栓(150),且一边使各对应的薄壁环状连结壁朝向各对应的连接件侧变形,一边通过所述其中一个模板来按压各厚壁环状支撑壁,由此,在各厚壁环状支撑壁,以包围多个面侧卡合片的方式,落座于从各对应的连接件的表面侧外周部朝向外方而朝半径方向延伸的环状凸缘(115),

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是在混凝土体通过通过多根间隔螺栓及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而浇灌于两模板之间的预拌混凝土的固化而形成后,在去除两模板后与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不同的位置处,分散配设于混凝土体的表面,且分别在所述中央孔部通过各螺丝而固接于混凝土体的表面,

砂浆壁是通过通过各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及第2粘合辅助器具而在混凝土体的表面以规定的厚度来涂布预拌砂浆并使其固化而形成。

具备如此那样构成的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及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且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以各厚壁环状支撑壁与彼此相向地设置的两模板的其中一个模板相向的方式,而连结于从该其中一个模板侧分散地朝向另一个模板侧延伸的多根间隔螺栓,且一边使各对应的薄壁环状连结壁朝向各对应的连接件侧变形,一边通过其中一个模板来按压各厚壁环状支撑壁,由此,在各厚壁环状支撑壁,以包围多个面侧卡合片的方式,落座于从各对应的连接件的表面侧外周部朝向外方而朝半径方向延伸的环状凸缘。

由此,在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的各个中,厚壁环状支撑壁与环状凸缘及其中一个模板一同构成密闭空间,将多个面侧卡合片封入该密闭空间内,因此即使如上所述那样将预拌混凝土浇灌于两模板之间,多个面侧卡合片也与该预拌混凝土隔离。因而,该预拌混凝土不会到达多个面侧卡合片。

而且,厚壁环状支撑壁不同于薄壁环状连结壁,不会因其中一个模板的按压而产生变形,因此多个面侧卡合片可在所述密闭空间内良好地维持其原形状。

因而,如上所述,通过将预拌砂浆通过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而涂布于混凝土体的表面,从而该预拌砂浆可良好地卡合于各第1粘合辅助器具的多个面侧卡合片。这意味着,各第1粘合辅助器具的多个面侧卡合片可在其内部牢固地卡合于预拌砂浆固化后形成的砂浆壁。其结果,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利用该各多个面侧卡合片,来良好地辅助砂浆壁相对于混凝土体的粘合,从而可良好地提高砂浆壁相对于混凝土体的粘合力、即锚固效果。

而且,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在如上所述那样将两模板去除后,仍利用各连接件来连结于对应的各间隔螺栓而不会拆卸,从而仍可继续得以维持,因此不需要反复进行该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的拆卸作业或新的安装作业,因此当然可提高作业性,还能防止因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的废弃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于未然。

而且,如上所述,通过浇灌于两模板之间的预拌混凝土的固化而形成混凝土体,在将两模板去除后,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在混凝土体的表面分散配设于与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不同的位置,并且分别在中央孔部,通过各螺丝而固接于混凝土体的表面。

因而,该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通过各螺丝而牢固地组装至混凝土体的表面。在此种状态下,通过将预拌砂浆如上所述那样涂布于混凝土体的表面,从而与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的各多个面侧卡合片同样,该预拌砂浆可牢固地卡合于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各自的多个面侧卡合片。

伴随于此,预拌砂浆固化而形成为砂浆壁,由此,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各自的多个面侧卡合片可在其内部与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各自的多个面侧卡合片同样,牢固地卡合于砂浆壁。其结果,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可利用其各多个面侧卡合片,与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同样地,良好地辅助砂浆壁相对于混凝土体的粘合,从而可良好地提高砂浆壁相对于混凝土体的粘合力、即锚固效果。

此处,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分别仅多个面侧卡合片从混凝土体的表面突出,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各自的基板为板状,因此预拌砂浆的涂布厚度当然可遍及混凝土体的表面而维持为大致一样,而且可尽可能地薄,因此有助于减轻预拌砂浆的涂布量。

如上所述,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及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在混凝土体与砂浆壁之间分散地埋设,由此各第1粘合辅助器具及各第2粘合辅助器具均可利用各多个面侧卡合片来协同提高砂浆壁相对于混凝土体的锚固效果。这意味着,基于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及第2粘合辅助器具的协同的粘合辅助,砂浆壁不会从混凝土体剥落,而可长期良好地维持相对于混凝土体表面的粘合。

而且,本发明根据所述的砂浆用粘合辅助系统,

多根间隔螺栓是从所述其中一个模板侧呈矩形轮廓状地分散而朝向所述另一个模板侧延伸,

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连结于所述呈矩形轮廓状地分散延伸的多根间隔螺栓而构成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群,

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是在去除两模板后由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群所形成的各矩形形状轮廓(RL)的中央,配设于混凝土体的表面。

如此,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配设为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群,且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各自配设于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群的各矩形形状轮廓的中央,由此,每个矩形形状轮廓中,配设在该矩形形状轮廓的四个角落部的四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可与配设在该矩形形状轮廓中央的一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一同对砂浆壁发挥平衡性良好的粘合辅助力。其结果,砂浆壁遍及其整体而平衡性良好地,且基于如上所述那样配设的各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及第2粘合辅助器具的粘合辅助,而可长期良好地维持相对于混凝土体表面的粘合。

而且,本发明根据所述的砂浆用粘合辅助系统,对于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群而言,分别在各第1粘合辅助器具中,以在厚壁环状支撑壁内延伸的方式,而在所述厚壁环状支撑壁的内面上一体地形成有多个线状片(143)。

由此,各第1粘合辅助器具不仅通过多个面侧卡合片,而且通过多个线状片来与预拌砂浆卡合,因此可进一步强化砂浆壁相对于混凝土体的锚固效果。这意味着,由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及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这两者带来的相对于砂浆壁的粘合辅助力可进一步提高。

而且,本发明根据所述的砂浆用粘合辅助系统,

在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群的各第1粘合辅助器具中,连接件是在其外周面沿着其轴向而形成为纵剖面凹凸形状。

据此,各第1粘合辅助器具利用该连接件的纵剖面凹凸形状的外周面而在混凝土体的内部卡合,因此该各第1粘合辅助器具不会在混凝土体内脱落而可良好地得以维持。其结果,各第1粘合辅助器具相对于砂浆壁的锚固效果可良好地得以维持。

而且,本发明根据所述的砂浆用粘合辅助系统,

在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群的各第1粘合辅助器具中,所述厚壁环状支撑壁具有与多个面侧卡止部的高度相同或以上的高度。

如此,在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的各个中,厚壁环状支撑壁具有与多个面侧卡止部的高度相同或以上的高度,因此即使该厚壁环状支撑壁如上所述那样落座于连接件的环状凸缘,第1粘合辅助器具的多个面侧卡合片也不会与其中一个模板接触,而可良好地维持原形状。因此,当如上所述那样涂布预拌砂浆时,该预拌砂浆可与第1粘合辅助器具的多个面侧卡合片良好地卡合。其结果,可进一步良好地确保由各第1粘合辅助器具带来的相对于砂浆壁的锚固效果,所述的本发明的作用效果可进一步提高。

而且,本发明根据所述的砂浆用粘合辅助系统,

在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群的各第1粘合辅助器具中,环状凸缘是以较所述厚壁环状支撑壁的外周面延伸至外方的方式而形成。

由此,在将各第1粘合辅助器具组装至混凝土体的内部时,该各第1粘合辅助器具可通过环状凸缘与混凝土体的卡合而维持为无法脱落。其结果,所述的本发明的作用效果可进一步提高。

而且,本发明根据所述的砂浆用粘合辅助系统,

在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群的各第1粘合辅助器具中,多个面侧卡合片分别形成为弯曲状、线状或钩状。

如此,即使各第1粘合辅助器具的多个面侧卡合片分别形成为弯曲状、线状或钩状,也可达成与所述的本发明同样的作用效果。

而且,本发明根据所述的砂浆用粘合辅助系统,

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分别在基板的所述中央孔部通过各螺丝穿过各环状板而固接于混凝土体的表面。

如此,各第2粘合辅助器具的基板在其中央孔部通过螺丝穿过环状板而固接于混凝土体的表面,由此各第2粘合辅助器具可良好地组装至混凝土体的表面。其结果,所述的本发明的作用效果可进一步提高。

而且,本发明根据所述的砂浆用粘合辅助系统,

在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的各个中,具备多个钩部(220a~220d、330a~330d),所述多个钩部(220a~220d、330a~330d)是在基板上,从所述其中一个面,在多个卡合片群的内侧,在所述中央孔部的周围隔开间隔地形成,

所述多个钩部分别包含:竖立部(221、331),以从基板的所述其中一个面竖立的方式而延伸;以及弯折部(222、332),以从所述竖立部朝向基板的中心侧弯折的方式而延伸,且在由各所述竖立部包围环状板的状态下,通过各所述弯折部而夹持于与基板的所述其中一个面之间。

如此,在各第2粘合辅助器具中,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多个钩部在由各竖立部包围环状板的状态下,通过各弯折部而夹持于与基板的其中一个面之间,因此只要将螺丝穿过环状板及基板的中央孔部而固接于混凝土体,便可将各第2粘合辅助器具牢固地组装至混凝土体。其结果,所述的本发明的作用效果可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根据所述的砂浆用粘合辅助系统,

包括多个环状构件(WS1),所述多个环状构件(WS1)是以具有环状板(260a)及多个内侧线状片(260c)的方式而由合成树脂一体地形成,所述多个内侧线状片(260c)从所述环状板中的其内周缘部的外周沿着所述外周隔开间隔地朝向环状板的表面侧延伸,

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分别在基板的所述中央孔部,通过各螺丝并通过各环状构件的环状板而固接于混凝土体的表面。

据此,环状构件以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环状板及多个内侧线状片的一体结构而由合成树脂所形成。

伴随于此,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分别在基板的所述中央孔部,通过各螺丝并通过各环状构件的环状板而固接于混凝土体的表面,由此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可良好地组装至混凝土体的表面。其结果,即便使用包含环状板及多个内侧线状片的一体结构的树脂制环状构件,所述的本发明的作用效果也可进一步提高。

而且,本发明根据所述的砂浆用粘合辅助系统,

包括多个环状构件(WS1),所述多个环状构件(WS1)是以具有环状板(260a)及多个外侧线状片(260d)的方式而由合成树脂一体地形成,所述多个外侧线状片(260d)从所述环状板的外周缘部沿着所述外周缘部隔开间隔地朝向环状板的表面侧延伸,

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分别在基板的所述中央孔部,通过各螺丝并通过各环状构件的环状板而固接于混凝土体的表面。

据此,环状构件以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环状板及多个外侧线状片的一体结构而由合成树脂所形成。

伴随于此,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分别在基板的所述中央孔部,通过各螺丝并通过各环状构件的环状板而固接于混凝土体的表面,由此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可良好地组装至混凝土体的表面。其结果,即便使用包含环状板及多个外侧线状片的一体结构的树脂制环状构件,所述的本发明的作用效果也可进一步提高。

此处,即使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位于由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群所形成的各矩形形状轮廓的中央,所述的本发明的作用效果也可进一步提高。

而且,本发明根据所述的砂浆用粘合辅助系统,

多个环状构件各自以也一体地具有多个外侧线状片(260d)的方式而由合成树脂所形成,所述多个外侧线状片(260d)是从环状板的外周缘部沿着所述外周缘部而隔开间隔地朝向环状板的表面侧延伸。

据此,通过环状构件以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环状板、多个内侧线状片及多个外侧线状片的一体结构而由合成树脂所形成,也可达成所述的本发明的作用效果。

而且,本发明根据所述的砂浆用粘合辅助系统,

多个环状构件各自具备环状凸起(260b),所述环状凸起(260b)是以从环状板的内周缘部呈同轴地朝向其背面侧延伸的方式而由合成树脂一体地形成,

多个环状构件分别以将环状凸起呈同轴地嵌装至基板的对应中央孔部内的方式,以环状板从表面侧载置于基板的对应中央孔部,

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各自以将螺丝使其头部落座于多个环状构件中的对应环状构件的环状凸起的方式,将螺丝以其柱部穿过所述对应环状构件的环状凸起而固接于混凝土体的表面,由此而组装至所述混凝土体。

如此,多个环状构件也分别一体地具备环状凸起,因此通过将该环状凸起嵌装至基板的对应中央孔部,从而可切实地进行环状板相对于基板的支撑。其结果,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各自相对于基板而牢固地组装,由此,所述的本发明的作用效果可进一步提高。

而且,本发明根据所述的砂浆用粘合辅助系统,

在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的各个中,基板在所述中央孔部的外周侧分散地形成有多个长边状开口部(213a~213j、313a~313k、313n),

多个面侧卡合片以与所述多个长边状开口部对应的方式而分割成多个卡合片群,且在基板的所述其中一个面上分别形成为弯曲状,

多个卡合片群是分别以由其各面侧卡合片沿宽度方向跨越所述多个长边状开口部中的各对应长边状开口部的方式而形成为弯曲状,且沿所述各对应长边状开口部的长边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

如此,多个面侧卡合片作为多个弯曲状卡合片而分割成多个卡合片群,该多个卡合片群如上所述那样形成于各对应长边状开口部,由此,当将预拌砂浆通过各第2粘合辅助器具而涂布至混凝土体的表面时,该预拌砂浆当然卡合于各第2粘合辅助器具的多个卡合片群,而且还通过该多个卡合片群而进入对应的长边状开口部内。因而,由各第2粘合辅助器具带来的相对于砂浆壁的辅助粘合力得到进一步强化,由此,所述的发明的作用效果可进一步提高。

而且,本发明根据所述的砂浆用粘合辅助系统,

在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的各个中,具备多个外周侧卡合片(320),所述多个外周侧卡合片(320)是以从基板的外周部遍及其周方向隔开间隔地呈放射状延伸的方式而形成。

如此,多个外周侧卡合片从基板的外周部遍及周方向隔开间隔地呈放射状延伸,由此,当将预拌砂浆如上所述那样通过该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而涂布于混凝土体的表面时,该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也通过多个外周侧卡合片来与预拌砂浆卡合。

因此,当预拌砂浆固化而变成砂浆壁时,该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也通过多个外周侧卡合片,在其内部牢固地卡合于砂浆壁。其结果,该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可利用从基板突出的多个卡合片来将砂浆壁支撑于混凝土体的表面。其结果,所述的本发明的作用效果可更良好地达成。

而且,本发明根据所述的砂浆用粘合辅助系统,

在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的各个中,多个外周侧卡合片分别由底部(321、323)与弯折部(322)所形成,所述底部(321、323)是从基板的外周部遍及其周方向隔开间隔地呈放射状延伸,所述弯折部(322)是以从所述底部的延伸端部弯折的方式而延伸。

如此,通过构成多个外周侧卡合片,从而该多个外周侧卡合片可分别利用底部及弯折部来更良好地与砂浆壁卡合。其结果,该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可进一步强化砂浆壁相对于混凝土体的粘合力。

另外,各所述部件的括号内的标号表示与后述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具体部件的对应关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砂浆用粘合辅助系统的第1实施方式适用于混凝土壁的示例的示意性正面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第1粘合辅助器具被埋设于混凝土壁与砂浆壁之间的状态的局部断裂剖面图。

图3是表示图1的第2粘合辅助器具被埋设于混凝土壁与砂浆壁之间的状态的局部断裂剖面图。

图4是表示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埋设前的第1粘合辅助器具的侧面图。

图5是表示图4的第1粘合辅助器具的平面图。

图6是表示图4的第1粘合辅助器具的纵剖面图。

图7是从背面观察图4的第1粘合辅助器具的半剖面背面图。

图8是从其表面侧观察该第1实施方式的第2粘合辅助器具的立体图。

图9是从其背面侧观察该第1实施方式的第2粘合辅助器具的立体图。

图10是从其表面侧观察图8的第2粘合辅助器具的平面图。

图11是从背面侧观察图8的第2粘合辅助器具的背面图。

图12是沿着图10中的12-12线的剖面图。

图13是沿着图10中的13-13线的剖面图。

图14是表示在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形成砂浆壁的工序的工序图。

图15是用于对在图14的模板紧固螺栓固接工序中,固接模板紧固螺栓,并且浇灌混凝土的过程进行说明的纵剖面图。

图16是表示在图14的模板拆卸工序中,在图15中浇灌的混凝土固化后,将模板紧固螺栓及模板予以拆卸的状态的第1粘合辅助器具及混凝土壁的纵剖面图。

图17是用于对在图14的第2粘合辅助器具组装工序中,将第2粘合辅助器具组装至混凝土壁的过程进行说明的纵剖面图。

图18是表示图17的垫片的纵剖面图。

图19是从其表面侧观察本发明的砂浆用粘合辅助系统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1粘合辅助器具的平面图。

图20是图19的第1粘合辅助器具的纵剖面图。

图21是图20的局部放大纵剖面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砂浆用粘合辅助系统的第3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局部纵剖面图。

图23是表示所述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局部纵剖面图。

图24是表示所述第3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的局部纵剖面图。

图25是表示所述第3实施方式的再一变形例的局部纵剖面图。

图26是表示所述第3实施方式的又一变形例的局部纵剖面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砂浆用粘合辅助系统的第4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砂浆用粘合辅助系统的第5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29是从其表面侧观察所述第5实施方式的第2粘合辅助器具的立体图。

图30是从其背面侧观察所述第5实施方式的第2粘合辅助器具的立体图。

图31是从其表面侧观察所述第5实施方式的第2粘合辅助器具的平面图。

图32是从其背面侧观察所述第5实施方式的第2粘合辅助器具的背面图。

图33是沿着图31中的33-33线的剖面图。

图34是沿着图31中的34-34线的剖面图。

图35是用于在所述第5实施方式中,对图14的第2粘合辅助器具组装工序中的将第2粘合辅助器具组装至混凝土壁的过程进行说明的纵剖面图。

图36是表示本发明的砂浆用粘合辅助系统的第6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37是从其表面侧观察所述第6实施方式的第2粘合辅助器具的立体图。

图38是从其表面侧观察所述第6实施方式的第2粘合辅助器具的平面图。

图39是从其背面侧观察所述第6实施方式的第2粘合辅助器具的背面图。

图40是沿着图38中的40-40线的剖面图。

图41是沿着图38中的41-41线的剖面图。

图42是表示图36的环状构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43是表示图36的环状构件的放大平面图。

图44是表示图36的环状构件的放大背面图。

图45是沿着图43中的45-45线的剖面图。

图46是用于在所述第6实施方式中,对图14的第2粘合辅助器具组装工序中的将第2粘合辅助器具组装至混凝土壁的过程进行说明的纵剖面图。

图47是表示本发明的砂浆用粘合辅助系统的第7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48是从其表面侧观察所述第7实施方式的第2粘合辅助器具的平面图。

图49是沿着图48中的49-49线的剖面图。

图50是沿着图48中的50-50线的剖面图。

图51是用于在所述第7实施方式中,对图14的第2粘合辅助器具组装工序中的将第2粘合辅助器具组装至混凝土壁的过程进行说明的纵剖面图。

附图标号的说明:

10:混凝土结构体;

10a:混凝土壁(混凝土体);

11:表面;

12:收容孔部;

100、200、200A、300、300A:粘合辅助器具;

110:连接件;

110a:大径部;

110b:小径部;

111:母螺纹孔部;

111a:表面侧母螺纹孔部分;

111b:背面侧母螺纹孔部分;

112:环状槽部;

113:六角螺帽部;

114:圆弧面部;

114a、114b:弯曲面部;

115:环状凸缘;

115a:承接面;

116:周壁;

116a:肋;

120、230、320、340:卡合片;

120a:左右两侧卡合片群;

120b:上下两侧卡合片群;

121、122、123、124、125、143:线状片;

130:环状连结壁;

131:通孔部;

140、140a:环状支撑壁;

141、142:周壁部;

141a:环状阶差部;

150:间隔螺栓;

160:模板紧固螺栓;

160a:模板拉紧件;

160b:压条;

160c:螺帽;

210、310:基板;

211、211a、311、311a:中央孔部;

212a~212d、312a~312d:内侧开孔部;

213a~213j、313a~313k、313n:长边状开口部(外侧开孔部);

220a~220d、330a~330d:钩部;

221、331:竖立部;

222、332:弯折部;

230a、230b、340a、340b:卡合片群;

250:外周侧卡合片;

251、323:腕部;

252、321、322:脚部;

260a:环状平板;

260b:环状凸起;

260c:内侧线状片;

260d:外侧线状片;

D:长度;

D1、G、Ro、V1:外径;

D2、Ri、U、U1、U2、V:内径;

E、H、H1:高度;

F:模板;

F1:通孔部、厚度;

F2:轴长;

M:砂浆壁;

MS:粘合辅助系统;

P、P1:中央环状部位;

RL:矩形形状轮廓;

S1~S10:工序;

SC、SC1:混凝土螺丝;

T、T1、T2、Z:厚度;

W、W1:间隔;

WS:垫片;

WS1:环状构件;

X、X1:左右方向中心线;

Y、Y1:上下方向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表示将本发明的砂浆用粘合辅助系统的第1实施方式适用于混凝土结构体10的示例。混凝土结构体10例如是在钢筋混凝土建造物中,由多个混凝土壁所构成。

该砂浆用粘合辅助系统(以下也称作粘合辅助系统MS)起到下述作用,即,对在混凝土结构体10的多个混凝土壁的各表面上形成的各砂浆壁相对于对应混凝土壁的粘合进行辅助。

以下,该第1实施方式中,对于将该粘合辅助系统MS适用于在所述多个混凝土壁中的图1所示的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形成的砂浆壁M的示例进行说明。

该第1实施方式中,砂浆壁M是通过下述方式而形成,即,将预拌砂浆通过粘合辅助系统MS以规定的厚度涂布到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之后使其固化。另外,混凝土壁10a例如是指混凝土结构体10的纵壁的一例。

该粘合辅助系统MS具备多个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100(图1中仅示出四个粘合辅助器具100)及多个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200(图1中仅示出单个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200)。该第1实施方式中,以下,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100及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200也分别称作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及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

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分别如图2中例示那样,被收容在混凝土壁10a的多个收容孔部12(后述)内,并被埋设在砂浆壁M与混凝土壁10a之间。另外,多个收容孔部12分别如图2中例示那样,是在混凝土壁10a上以从其表面11侧收容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的方式而形成为凹状。

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分别如图3中例示那样,埋设在砂浆壁M与混凝土壁10a之间。

该第1实施方式中,图2表示埋设在砂浆壁M与混凝土壁10a之间之后的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以下也称作埋设后粘合辅助器具100)。而且,图4及图6表示埋设在砂浆壁M与混凝土壁10a之间之前的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以下也称作埋设前粘合辅助器具100)。

另外,与埋设前粘合辅助器具100不同的是,埋设后粘合辅助器具100处于环状支撑壁140因按压而被朝向连接件110的环状凸缘115(后述)按入的状态,但在其他结构上,与埋设前粘合辅助器具100同样。另一方面,粘合辅助器具200在埋设前后具有同样的结构。

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分别作为埋设后粘合辅助器具100,以每四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在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如图1中例示那样位于矩形形状轮廓RL(后述)的各角落部的方式而配设。这意味着,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中,每四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在混凝土壁10a(参照图1)的表面11上配设成矩形形状。

该第1实施方式中,若举如图1例示那样排列而成的四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为例,则通过将这四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的各中心连成矩形形状,从而构成矩形形状轮廓RL。换言之,矩形形状轮廓RL是由在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上排列成矩形形状的每四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构成。

另一方面,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在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相对于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而配设在如下所述的位置。

即,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中,每个该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如图1中例示那样在各对应的矩形形状轮廓RL的中心(矩形形状轮廓RL的对角线上的中心),配设在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

这意味着,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中,位于共有一个角落部的四个矩形形状轮廓RL(以下也称作第1矩形形状轮廓RL)各自的中心的每四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在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配设成矩形形状,构成矩形形状轮廓(以下也称作第2矩形形状轮廓)。另外,该第2矩形形状轮廓具有与第1矩形形状轮廓RL全等的形状。

该第1实施方式中,由四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构成的各第1矩形形状轮廓RL的各边的长度例如设定为D=60(cm)(参照图1)。这意味着,第1矩形形状轮廓RL及第2矩形形状轮廓均为正方形形状。

由此,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中,构成第1矩形形状轮廓RL的每四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起到下述作用,即:良好地发挥由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带来的砂浆壁M相对于混凝土壁10a的粘合辅助力。而且,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中,构成所述第2矩形形状轮廓的每四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起到下述作用,即,良好地发挥由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带来的砂浆壁M相对于混凝土壁10a的粘合辅助力。

进而,通过位于第1矩形形状轮廓RL的四个角落部的四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与位于第1矩形形状轮廓RL中心的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与仅由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带来的粘合辅助力的情况相比,起到进一步强化砂浆壁M相对于混凝土壁10a的粘合辅助力的作用。

接下来,对该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该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是以均具有相同结构的方式而形成。

因此,举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中的、位于图1中的图示左上侧的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以下也称作左上侧粘合辅助器具100)为例来说明其结构。另外,该左上侧粘合辅助器具100就与图1的关联的方面来说,相当于埋设后粘合辅助器具100,但该左上侧粘合辅助器具100如上所述,与埋设前粘合辅助器具100的不同之处在于,处于因按压而将环状支撑壁140朝向连接件110的环状凸缘115(后述)按入的状态。其他结构则与埋设前粘合辅助器具100同样。

该左上侧粘合辅助器具100如图2、图4及图6中的任一个所示,具备大致圆锥台形状的连接件110、多个卡合片120、环状连结壁130及环状支撑壁140,这些连接件110、多个卡合片120、环状连结壁130及环状支撑壁140是由热塑性树脂一体地通过树脂射出成形而形成。该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所述热塑性树脂,采用尼龙树脂。之所以像这样采用尼龙树脂,是因为考虑到混凝土为碱性,而尼龙树脂的耐碱性优异。

在该左上侧粘合辅助器具100中,连接件110如图6所示,具备母螺纹孔部111,该母螺纹孔部111是在连接件110的径向中央部沿着其轴向形成为贯穿状,以便从其轴向两侧螺合间隔螺栓150及模板紧固螺栓160(参照图15)。

该第1实施方式中,母螺纹孔部111中的连接件110的表面侧母螺纹孔部分111a(参照图6)如后所述,用于螺合模板紧固螺栓160(参照图15)。而且,母螺纹孔部111中的连接件110的背面侧母螺纹孔部分111b(参照图6)如后所述,用于螺合间隔螺栓150(参照图15)。另外,表面侧母螺纹孔部分111a及背面侧母螺纹孔部分111b的各轴向长度是以下述方式来选定,即,能够将模板紧固螺栓160相对于表面侧母螺纹孔部分111a的螺合长度以及间隔螺栓150相对于背面侧母螺纹孔部分111b的螺合长度均确保为适当。

而且,连接件110如图2或图6所示,具有环状槽部112,该环状槽部112是以沿着连接件110中的母螺纹孔部111的外周部而呈环状的方式,且以从连接件110的表面侧朝向背面侧呈凹状的方式而形成。

此处,在环状槽部112的开口端部内,母螺纹孔部111在其外周部呈同轴地形成有六角螺帽部113。该第1实施方式中,在环状槽部112的开口端部侧形成有六角螺帽部113,以使得在将间隔螺栓150螺合至母螺纹孔部111的背面侧母螺纹孔部分111b时,将紧固工具(未图示)以其夹持部插入环状槽部112的开口端部内并通过该夹持部来夹持六角螺帽部113,从而将连接件110固定为无法转动。由此,六角螺帽部113在使间隔螺栓150适当地螺合至母螺纹孔部111的背面侧母螺纹孔部分111b时发挥作用。

而且,连接件110具备多个圆弧面部114(参照图5或图6),该多个圆弧面部114分别如图6中例示那样,以呈从连接件110的表面朝向其背侧而弯曲成凹状的横剖面半圆状的方式,形成在连接件110上。而且,该多个圆弧面部114如图5所示,在连接件110的表面,从左侧朝向右侧隔开规定间隔且彼此平行地形成。另外,该第1实施方式中,多个圆弧面部114分别从图5中的图示左侧朝向右侧,也称作左侧圆弧面部114、左内侧圆弧面部114、中央左侧圆弧面部114、中央侧圆弧面部114、中央右侧圆弧面部114、右内侧圆弧面部114及右侧圆弧面部114。

而且,连接件110如图2及图4~图7中的任一个所示,具有环状凸缘115,该环状凸缘115是从连接件110的大径部110a与小径部110b(后述)的边界部朝径向而朝向外方呈环状地延伸。另外,连接件110具有大径部110a及小径部110b,小径部110b是从大径部110a朝向连接件110的表面侧呈同轴地延伸。

此处,该环状凸缘115发挥作为挡止部(stopper)的作用,即:以其承接面115a如后所述那样从下方承接支撑环状支撑壁140。该第1实施方式中,环状凸缘115的外径(承接面115a的外径)大于环状支撑壁140的外径(参照图4~图6)。由此,也能够确保粘合辅助器具100从混凝土壁10a的防脱。

而且,连接件110如图4或图7所示,在其周壁116上设有多个肋116a,该多个肋116a是从该连接件110的背面外周部朝向环状凸缘115的背面而沿着连接件110的周壁116来以等角度间隔而设置,并且朝半径方向呈放射状地突出形成。

该多个肋116a在左上侧粘合辅助器具100作为埋设前粘合辅助器具100而如图2所示那样收容于混凝土壁10a的所述对应收容孔部12中时,起到防止连接件110相对于混凝土壁10a的轴向转动的作用。

由此,在将连接件110收容于混凝土壁10a的状态下使模板紧固螺栓160(参照图15)脱离时,有助于防止连接件110与模板紧固螺栓160的共转。

多个卡合片120如图5所示,在连接件110的表面呈列状地形成,该多个卡合片120如图2、图4及图6中的任一个所示,以从连接件110的表面朝向上方弯曲成凸的半环形状的方式,而与连接件110一体地形成。该第1实施方式中,多个卡合片120各自以下述方式形成,即,具有可深深地浸入预拌砂浆内的刚性,且具有能够支撑预拌砂浆固化后的砂浆壁M的断裂强度。另外,该第1实施方式中,以下,卡合片120也称作面侧卡合片120。

多个卡合片120如图5所示,构成左右两侧卡合片群120a及上下两侧卡合片群120b。

此处,左右两侧卡合片群120a由图5可知,是以将通过连接件110表面的左右方向中心的上下方向中心线(沿上下方向通过母螺纹孔部111的表面侧母螺纹孔部分111a的中心的线)作为基准而左右对称的结构,从连接件110的表面突出形成,该左右两侧卡合片群120a分别如图5所示,是将多列左右相邻的一对卡合片120沿上下方向排列而构成。

而且,上下两侧卡合片群120b由图5可知,是以将通过连接件110表面的上下方向中心的左右方向中心线(沿左右方向通过表面侧母螺纹孔部分111a的中心的线)作为基准而上下对称的结构,从连接件110的表面突出形成,该上下两侧卡合片群120b分别构成为,使左右方向相邻的三个卡合片120上下排列成两列,并且使位于左右方向的三个卡合片120上下排列成三列。

而且,构成左右两侧卡合片群120a及上下两侧卡合片群120b的多个面侧卡合片120分别以其背面与连接件110的多个圆弧面部114(参照图6)中的对应圆弧面部114相向的方式,而从连接件110的表面突出形成。

此处,当对多个面侧卡合片120与多个圆弧面部114的对应结构进行说明时,多个圆弧面部114中的左侧圆弧面部114以与左侧卡合片群120a(参照图5)的各左侧卡合片120对应的方式,沿着连接件110的小径部110b(参照图6)的表面,而沿图5中的图示上下方向形成。而且,左内侧圆弧面部114以与左侧卡合片群120a的各左内侧卡合片120对应的方式,沿着连接件110的表面,而沿图5中的图示上下方向形成。

中央左侧圆弧面部114是以与在上下两侧卡合片群120b中的位于图5中的图示左右方向中央的各五个中央侧卡合片120的左侧的各五个左侧卡合片120对应的方式,沿着连接件110的表面,而沿图5中的图示上下方向形成。

中央侧圆弧面部114是以与上下两侧卡合片群120b中的各五个中央侧卡合片120对应的方式,沿着连接件110的表面而沿上下方向形成。

中央右侧圆弧面部114是以与上下两侧卡合片群120b中位于各五个中央侧卡合片120右侧的各五个右侧卡合片120对应的方式,沿着连接件110的表面,而沿图5中的图示上下方向形成。

右内侧圆弧面部114是以与右侧卡合片群120a的各右内侧卡合片120对应的方式,沿着连接件110的表面,而沿图5中的图示上下方向形成。右侧圆弧面部114是以与右侧卡合片群120a(参照图5)的各右侧卡合片120对应地设置的方式,沿着连接件110的表面,而沿图5中的图示上下方向形成。

如上所述,多个面侧卡合片120排列成左右两侧卡合片群120a及上下两侧卡合片群120b,并且与多个圆弧面部114对应,由此,当将形成砂浆壁M的预拌砂浆如后所述那样通过该多个面侧卡合片120而涂布于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时,多个面侧卡合片120埋没于该预拌砂浆内。伴随于此,该预拌砂浆亦进入多个面侧卡合片120与连接件110的多个圆弧面部114之间。

这意味着,进入多个面侧卡合片120与多个圆弧面部114之间的预拌砂浆的量因多个圆弧面部114而增大。其结果,由所述多个面侧卡合片120带来的砂浆壁M相对于混凝土壁10a的锚固效果可进一步提高。

环状连结壁130如图4所示,以从沿着连接件110表面的方向包围多个卡合片120(左右两侧卡合片群120a及上下两侧卡合片群120b)的方式,从连接件110的小径部110b的表面外周部朝向上方而呈同轴地延伸,该环状连结壁130是以可变形的方式而形成为薄壁状。该第1实施方式中,该环状连结壁130的从小径部110b表面算起的延伸高度被选定为各面侧卡合片120的顶部的从小径部110b表面算起的高度以上。

而且,该环状连结壁130如图4或图5所示,具有多个通孔部131,该多个通孔部131分别以与多个圆弧面部114各自的长度方向相向的方式而形成于环状连结壁130。另外,多个通孔部131在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的树脂射出成形时采用的成形模具(未图示)中,在利用各销芯(未图示)来使各圆弧面部114和与该各圆弧面部114对应的各面侧卡合片120的内面这两者一体成形时,起到作为供该各销芯在成形模具中出入而所需的出入孔部的作用。

该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环状连结壁130的厚度被设定为0.05(mm)~0.5(mm)的范围以内的值。由此,当如后所述那样设置(set)两混凝土模板F时,在如后所述那样按压该两混凝土模板F的其中一个模板而使环状支撑壁140朝向连接件110同轴地位移时,环状连结壁130能够容易地弯曲变形。

而且,环状连结壁130的轴向长度被设定为长于从环状凸缘115的承接面115a直至连接件110的小径部110b表面为止的轴向长度。由此,当如上所述那样使环状支撑壁140朝向连接件110同轴地位移时,环状连结壁130也能够在该所述厚度的作用下,以环状凸缘115的承接面115a为基准而容易地变形。

环状支撑壁140如图4所示,从环状连结壁130的上端开口部朝向上方呈同轴且一体地延伸。此处,环状支撑壁140是厚厚地形成为环状,因此该环状支撑壁140在其内周面部,与环状连结壁130的上端开口部呈同轴地成为一体。

该环状支撑壁140是以0.5(mm)~4(mm)的范围以内的厚度,优选的是1(mm)~4(mm)的范围以内的厚度而形成,以便具有在后述的两混凝土模板F的其中一个混凝土模板(参照图15)的按压时,不容易发生变形的程度的刚性。另外,由于环状支撑壁140比环状连结壁130厚,因此环状支撑壁140也称作厚壁环状支撑壁140,环状连结壁130也称作薄壁环状连结壁130。

而且,该环状支撑壁140的轴向长度具有从连接件110的环状凸缘115的承接面115a直至多个面侧卡合片120的各顶部为止的轴向长度以上的值。由此,如后所述,当该环状支撑壁140通过落座而由连接件110的环状凸缘115的承接面115a予以承接时,起到将多个面侧卡合片120切实地包围至其各顶部为止而实现保护的作用。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左上侧粘合辅助器具100作为埋设后粘合辅助器具100,如图2所示,从该连接件110侧收容至混凝土壁10a的所述对应收容孔部12内而埋设于该混凝土壁10a与砂浆壁M之间。此处,连接件110的凸缘115成为如后所述那样插入至所述对应收容孔部12的周壁内的状态。而且,环状支撑壁140在如后所述那样基于两混凝土模板F的其中一个混凝土模板的按压而使环状连结壁130变形的状态下,收容于所述对应收容孔部12的开口部内。

接下来,对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的结构进行说明。该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是以均具有相同结构的方式而形成。因此,如图1所示,取位于四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中央的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以下也称作中央侧粘合辅助器具200)为例,对其结构进行说明。

该中央侧粘合辅助器具200是由与所述左上侧粘合辅助器具100的形成材料同样的形成材料,如图3及图8~图11中的任一个所示,以一体地具有基板210、四个钩部220a~220d及多个卡合片230的方式,而通过树脂射出成形来形成。另外,以下,卡合片230也称作面侧卡合片230。

基板210为圆板状,该基板210如图3及图8~图13中的任一个所示,具备中央孔部211、四个内侧开孔部212a~212d及十个外侧开孔部213a~213i。该第1实施方式中,基板210的厚度T及外径V分别被设定为T=1.0(mm)及V=35(mm)(参照图12及图13)。

中央孔部211是在基板210的中央部形成为圆形通孔状。四个内侧开孔部212a~212d是在基板210上,沿着中央孔部211的外周部,以等角度间隔而形成为大致矩形通孔状。该第1实施方式中,中央孔部211的内径U破设定为U=6(mm)(参照图13)。

而且,十个外侧开孔部213a~213j是分别在基板210上,在四个内侧开孔部212a~212d的外周侧形成为长边矩形通孔状,该十个外侧开孔部213a~213j如图10所示,以沿着上下方向而彼此平行的方式配设于基板210上。

该十个外侧开孔部213a~213j中的、位于图10中的左右两端侧的两外侧开孔部213a、213j是在相对于基板210的左右方向中心线X(参照图10)而左右对称的位置形成于基板210,且相对于基板210的上下方向中心线Y(与左右方向中心线X正交的中心线)而上下对称地形成。

两外侧开孔部213b、213i是在两外侧开孔部213a、213j的内侧(中央孔部211侧),在相对于左右方向中心线X而左右对称的位置形成于基板210,且相对于上下方向中心线Y而上下对称地形成于基板210。

而且,各两外侧开孔部213c、213d及213g、231h如图10所示,是在两外侧开孔部213b、213i的内侧(中央孔部211侧),在相对于左右方向中心线X而左右对称的位置形成于基板210,且在相对于上下方向中心线Y而上下对称的位置形成于基板210。

而且,两外侧开孔部213e、213f是在基板210上,在左右方向中心线X上的两内侧开孔部212a、212b的上下两侧,如图10所示那样,在相对于上下方向中心线Y而上下对称的位置形成。

四个钩部220a~220d起到支撑后述的各垫片WS(参照图3)的作用,该四个钩部220a~220d分别如图8或图9所示,以从四个内侧开孔部212a~212d朝向基板210表面侧延伸的方式而形成。该第1实施方式中,四个钩部220a~220d中的各两相向钩部的来自基板210的延伸底端部间的、沿着基板210表面的间隔W被设定为W=13(mm)(参照图13)。

此处,四个钩部220a~220d中的钩部220a在其底端部,如图8或图10所示,一体地形成于内侧开孔部212a的上侧缘部。该钩部220a如图3所示,具备竖立部221及弯折部222,竖立部221是以从该底端部朝向基板210的表面上方竖立的方式而延伸。而且,弯折部222是以从竖立部221的延伸端部平行于基板210表面地朝向中央孔部211侧弯折成L字状的方式而延伸。

剩余的钩部220b、220c及220d是与钩部220a同样地,包含竖立部221及弯折部222。钩部220b在其底端部,如图8或图10所示,一体地形成于内侧开孔部212b的下侧缘部。在该钩部220b中,竖立部221是以从该底端部朝向基板210的表面上方竖立的方式而延伸(参照图8)。而且,弯折部222是以从钩部220b的竖立部221的延伸端部平行于基板210表面的方式,朝向钩部220a侧弯折成L字状地延伸。

钩部220c在其底端部,如图8或图10所示,形成于内侧开孔部212c的左侧缘部。在该钩部220c中,竖立部221是以从该底端部朝向基板210的表面上方竖立的方式而延伸(参照图8)。而且,弯折部222是以从钩部220c的竖立部221的延伸端部平行于基板210表面的方式,朝向中央孔部211侧弯折成L字状地延伸。

而且,钩部220d在其底端部,如图8或图10所示,形成于内侧开孔部212d的右侧缘部。在该钩部220d中,竖立部221以从该底端部朝向基板210的表面上方竖立的方式而延伸(参照图8)。而且,弯折部222是以从钩部220d的竖立部221的延伸端部平行于基板210表面的方式,朝向钩部220c侧弯折成L字状地延伸。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四个钩部220a~220d在其各弯折部222与中央孔部211之间夹持并支撑垫片WS(参照图3)。

多个面侧卡合片230如图8~图11中的任一个所示,构成左右两侧卡合片群230a及上下两侧卡合片群230b。左右两侧卡合片群230a在图10中,以相对于左右方向中心线X而彼此左右对称的结构形成于基板210上。

在该左右两侧卡合片群230a中,左侧卡合片群230a如图10所示,具有位于左侧的五个面侧卡合片230(左侧卡合片230)。该五个左侧卡合片230如图10所示,以沿外侧开孔部213a的长边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彼此平行地排列,并且沿左右方向跨越外侧开孔部213a的方式,且如图8所示,以从该外侧开孔部213a朝向基板210的表面上方呈半环状突出的方式而形成。本第1实施方式中,各面侧卡合片230是以具有可浸入预拌砂浆内的刚性,且具有可支撑预拌砂浆固化后的砂浆壁M的断裂强度的方式而形成。

而且,左侧卡合片群230a具有位于五个左侧卡合片230内侧(中央孔部211侧)的十一个左内侧卡合片230,该十一个左内侧卡合片230如图10所示,以沿位于外侧开孔部213a右侧的外侧开孔部213b的长边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彼此平行地排列,并且沿左右方向跨越该外侧开孔部213b的方式,且如图8所示,以从该外侧开孔部213b朝向基板210的表面侧呈半环状突出的方式而形成。

另一方面,右侧卡合片群230a包含与左侧卡合片群230a的五个左侧卡合片230和十一个左内侧卡合片230分别对应的五个右侧卡合片230和十一个右内侧卡合片230。

此处,右侧卡合片群230a的五个右侧卡合片230如图10所示,是在以基板210的左右方向中心线X为基准而与左侧卡合片群230a的五个左侧卡合片230对称的位置,以沿外侧开孔部213j的长边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彼此平行地排列,并且沿左右方向跨越外侧开孔部213j的方式,且如图8所示,以从该外侧开孔部213j朝向基板210的表面侧呈半环状突出的方式而形成。

而且,右侧卡合片群230a的十一个右内侧卡合片230如图10所示,在相对于左右方向中心线X而与左侧卡合片群230a的十一个左内侧卡合片230左右对称的位置,以沿外侧开孔部213i的长边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彼此平行地排列,并且沿左右方向跨越外侧开孔部213i的方式,且如图8所示,以从该外侧开孔部213i朝向基板210的表面侧呈半环状突出的方式而形成。

上下两侧卡合片群230b如图10所示,以相对于上下方向中心线Y而彼此上下对称的结构形成于基板210。

该上下两侧卡合片群230b中,上侧卡合片群230b如图10所示,在基板210的左右方向中央(与左右方向中心线X对应),具有三个中央侧卡合片230,该三个中央侧卡合片230如图10所示,以沿外侧开孔部213e的长边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彼此平行地排列,并且沿左右方向跨越外侧开孔部213e的方式,且如图8所示,以从该外侧开孔部213e朝向基板210的表面侧呈半环状突出的方式而形成。

而且,上侧卡合片群230b如图10所示,具有位于三个中央侧卡合片230左侧的四个中央左侧卡合片230,该四个中央左侧卡合片230是以沿外侧开孔部213c的长边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彼此平行地排列,并且如图10所示,沿左右方向跨越外侧开孔部213c的方式,且如图8所示,以从该外侧开孔部213c朝向基板210的表面侧呈半环状突出的方式而形成。

而且,上侧卡合片群230b如图10所示,具有位于相对于左右方向中心线X而与四个中央左侧卡合片230对称的位置处的四个中央右侧卡合片230,该四个中央右侧卡合片230如图10所示,以沿外侧开孔部213g的长边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彼此平行地排列,并且沿左右方向跨越外侧开孔部213g的方式,且如图8所示,以从该外侧开孔部213g朝向基板210的表面侧呈半环状突出的方式而形成。

而且,下侧卡合片群230b如图10所示,在基板210的左右方向中央,具有三个中央侧卡合片230,该三个中央侧卡合片230如图10所示,以沿外侧开孔部213f的长边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彼此平行地排列,并且沿左右方向跨越外侧开孔部213f的方式,且如图8所示,以从该外侧开孔部213f朝向基板210的表面侧呈半环状突出的方式而形成。

而且,下侧卡合片群230b如图10所示,具有位于三个中央侧卡合片230左侧的四个中央左侧卡合片230,该四个中央左侧卡合片230如图10所示,以沿外侧开孔部213d的长边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彼此平行地排列,并且沿左右方向跨越外侧开孔部213d的方式,且如图8所示,以从该外侧开孔部213d朝向基板210的表面侧呈半环状突出的方式而形成。

而且,下侧卡合片群230b如图10所示,具有位于相对于左右方向中心线X而与四个中央左侧卡合片230对称的位置处的四个中央右侧卡合片230,该四个中央右侧卡合片230如图10所示,以沿外侧开孔部213h的长边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彼此平行地排列,并且沿左右方向跨越外侧开孔部213h的方式,且如图8所示,以从该外侧开孔部213h朝向基板210的表面侧呈半环状突出的方式而形成。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各卡合片230顶部的从基板210背面算起的高度H被设定为H=3(mm)(参照图12)。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中央侧粘合辅助器具200如图3所示,将基板210以其背面接合至混凝土壁10a的表面,并且将混凝土螺丝SC以其柱部通过夹持在四个钩部220a~220d的各弯折部222与基板210的中央孔部211之间的垫片WS的中空部及基板210的中央孔部211而紧固至混凝土壁10a,由此被埋设在混凝土壁10a与砂浆壁M之间。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该第1实施方式中,对于将砂浆壁M基于粘合辅助系统MS的粘合辅助而粘合至混凝土结构体10的多个混凝土壁的示例,基于图14所示的工序图来进行说明。

此处,对于将砂浆壁M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基于粘合辅助系统MS的粘合辅助,来粘合至所述多个混凝土壁中的混凝土壁10a的示例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14的模板设置工序S1中,将图15所示的两混凝土模板F(图15中仅示出其中一个混凝土模板F)以彼此相向的方式进行装配设置。另外,以下,混凝土模板F也称作模板F。

接着,在间隔螺栓及第1粘合辅助器具组装工序S2中,将预先准备的多根间隔螺栓150、多个模板紧固螺栓160及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埋设前粘合辅助器具100)中的四根间隔螺栓150、四根模板紧固螺栓160及四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组装到两模板F之间。

此处,四根间隔螺栓150、四根模板紧固螺栓160及四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是如下所述那样,以相对于彼此相向的两模板F而将其间隔设为固定间隔的方式予以组装。

举四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中的所述左上侧粘合辅助器具100为例,所述四根间隔螺栓150中的针对左上侧粘合辅助器具100的对应间隔螺栓150以其一侧轴向公螺纹部固接至左上侧粘合辅助器具100的连接件110的背面侧母螺纹孔部分111b。

然后,将如此那样螺接的对应间隔螺栓150及左上侧粘合辅助器具100如图15中例示那样,在两模板F之间,以与形成于该其中一个模板F的通孔部F1(参照图15)呈同轴地对应的方式予以保持。

在接下来的模板紧固螺栓固接工序S3中,在如上所述的保持状态下,将四根模板紧固螺栓160中的针对左上侧粘合辅助器具100的对应模板紧固螺栓160通过所谓的模板拉杆(Form Tie)(注册商标)即模板拉紧件160a及一对压条160b而插通至其中一个模板F的通孔部F1,并穿过左上侧粘合辅助器具100的环状支撑壁140及环状连结壁130而可拆离地螺接至连接件110的母螺纹孔部111的表面侧母螺纹孔部分111a。另外,对应间隔螺栓150以其另一侧轴向公螺纹部固接于另一个模板F。

由此,左上侧粘合辅助器具100及对应间隔螺栓150在与其中一个模板F的通孔部F1对应的位置,可与对应模板紧固螺栓160一同保持于两模板F。另外,其中一个模板F的通孔部F1的形成部位对应于混凝土壁10a中的第1矩形形状轮廓RL(参照图1)的左上侧角落部。

在此种状态下,螺帽160c从其外端部侧可拆离地螺接于对应模板紧固螺栓160。此处,该螺帽160c通过模板拉紧件160a及一对压条160b而与对应模板紧固螺栓160之间进行螺合调整,以朝向与对应间隔螺栓150处于螺接状态的连接件110的表面侧来按压其中一个模板F。

伴随于此,环状支撑壁140朝向连接件110的环状凸缘115被按入。于是,由于环状连结壁130如上所述那样以容易变形的方式而形成,因此环状支撑壁140一边使环状连结壁130弯曲变形,一边位移至抵接于环状凸缘115的承接面115a为止。此时,环状连结壁130一边反转而弯曲变形,一边夹入环状支撑壁140的内周面与连接件110的小径部110b的外周面之间。

并且,当环状支撑壁140以其下端部抵接于环状凸缘115的承接面115a时,环状连结壁130在环状支撑壁140的内周面与连接件110的小径部110b的外周面之间变形成楔状,从而将环状支撑壁140相对于连接件110而维持为固定状态。

然后,环状支撑壁140在以其内周面侧使环状连结壁130弯曲变形的状态下,落座于环状凸缘115的承接面115a上而受到支撑(参照图15)。因此,环状连结壁130及多个面侧卡合片120由环状支撑壁140予以包围,从而被密封于连接件110的小径部110b与其中一个模板F之间。

另外,螺帽160c通过其中一个模板F对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的按压力达到约200(kgf/cm2)、即19.6(MPa),但该按压力被环状支撑壁140挡止,因此各面侧卡合片120不会被按压力压破。

模板紧固螺栓固接工序S3的处理后,在预拌混凝土浇灌工序S4中,将预拌混凝土浇灌至两模板F之间。伴随于此,预拌混凝土流入两模板F之间。另外,所谓预拌混凝土,是指尚未固化的混凝土。

此时,左上侧粘合辅助器具100如上所述,环状连结壁130及多个面侧卡合片120被密封至连接件110的小径部110b与其中一个模板F之间,因此预拌混凝土不会进入环状支撑壁140的内侧。由此,多个面侧卡合片120可与预拌混凝土切实地隔离。

如上所述,通过预拌混凝土流入两模板F间,该预拌混凝土将充满两模板之间的空间区域中的除了左上侧粘合辅助器具100以外的区域。

然后,在接下来的预拌混凝土固化等待工序S5中,等待规定的等待时间,直至充满两模板F间的预拌混凝土固化为止。这样,当预拌混凝土固化时,形成混凝土壁10a。此时,在混凝土壁10a上,形成有收容着左上侧粘合辅助器具100的收容孔部12。

在接下来的模板紧固螺栓拆卸工序S6中,使螺帽160c从对应模板紧固螺栓160脱离。然后,使模板拉紧件160a及一对压条160b从对应模板紧固螺栓160脱离,并且使对应模板紧固螺栓160从连接件110的表面侧母螺纹孔部分111a脱离。

此时,转动对应模板紧固螺栓160来使其脱离,但形成在连接件110外周面的各肋116a由混凝土壁10a的收容孔部12的周壁部维持为无法转动,因此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不会随附于对应模板紧固螺栓160的转动而共转。而且,连接件110的环状凸缘115被保持在混凝土壁10a中的收容孔部12的周壁部位内,因此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不会从收容孔部12脱落。

另外,如上所述的工序的处理对于图1的四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中的各剩余的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也是同样地进行。

接着,在模板拆卸工序S7中,从混凝土壁10a拆卸两模板F。伴随于此,混凝土壁10a如图16所示,在该收容孔部12内收容有左上侧粘合辅助器具100的状态下,从两模板F解放。此时,左上侧粘合辅助器具100借助连接件110的背面侧母螺纹孔部分111b,在收容孔部12内由从其底壁部突出的间隔螺栓150的其中一个轴向公螺纹部予以支撑。

接着,在第2粘合辅助器具组装工序S8中,将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中的所述中央侧粘合辅助器具200如下所述那样组装至其中一个模板F。

即,中央侧粘合辅助器具200是在基板210上,设置在与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中的第1矩形形状轮廓RL的中央相对的对应部位(参照图1及图17)。此时,基板210以其背面,如图17所示,以使多个面侧卡合片230及四个钩部220a~220d朝向外方突出的方式而设置于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

在此种设置状态下,图18所示的垫片WS如图17所示,通过四个钩部220a~220d而设置于基板210中的以中央孔部211为中心的环状部位(以下也称作中央环状部位P)上。

此处,垫片WS以利用弯折部222来将各钩部220a~220d克服其弹力而扩开的方式,设置于中央环状部位P上。因此,垫片WS在各钩部220a~220d的内侧,被夹持在该各钩部220a~220d的弯折部222与基板210的环状中央部位P之间。

该第1实施方式中,垫片WS采用平垫片,例如由不锈钢形成为环状,该垫片WS的厚度Z、内径Ri及外径Ro分别设定为Z=0.7(mm)、Ri=6(mm)及Ro=13(mm)。另外,中央环状部位P是指在各钩部220a~220d的竖立部221的来自基板210的延伸底端部的内侧(中央孔部211侧)形成于基板210上的环状区域。

以上述方式夹持垫片WS后,将混凝土螺丝SC如图17所示,以柱部穿过垫片WS的中空部及基板210的中央孔部211而固接至混凝土壁10a。

该固接是通过下述操作来进行,即,利用电性工具(未图示),在混凝土壁10a上穿过垫片WS的中空部及基板210的中央孔部211而形成下孔部之后,将混凝土螺丝SC以其柱部穿过垫片WS的中空部及基板210的中央孔部211而固接至所述下孔部。

在此种固接状态下,由于垫片WS的内径Ri与基板210的中央孔部211的内径v相同,因此混凝土螺丝SC能以其头部将垫片WS牢固地保持于基板210的中央孔部211的外周部上。因而,基板210可通过垫片WS及混凝土螺丝SC而以稳定状态牢固地组装在混凝土壁10a上。

如上所述,当四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及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中央侧粘合辅助器具200)相对于混凝土壁10a的组装结束时,在接下来的预拌砂浆涂布工序S9中,将预拌砂浆如图2及图3所示,以规定的厚度涂遍混凝土壁10a的整个表面11。另外,所谓预拌砂浆,是指尚未固化的砂浆。

此时,该涂布是以在混凝土壁10a的表面上覆盖四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及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的方式来进行。因而,各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在被收容于混凝土壁10a的收容孔部12内的状态下,被预拌砂浆埋设于该混凝土壁10a中,并且,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在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上被预拌砂浆埋设。

伴随于此,预拌砂浆浸入各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的环状支撑壁140的内部。接着,如此那样浸入的预拌砂浆进一步通过多个面侧卡合片120而朝向连接件110的表面浸入,并且浸入环状槽部112的内部及母螺纹孔部111的表面侧母螺纹孔部分111a的内部。

此处,如上所述那样通过多个面侧卡合片120而朝向连接件110的表面浸入的预拌砂浆通过多个面侧卡合片120的各自之间而到达连接件110的表面。

而且,如此那样到达连接件110表面的预拌混凝土也到达形成于连接件110表面的各弯曲面部114上。这意味着,预拌混凝土也遍及彼此相向的面侧卡合片120与弯曲面部114之间。因而,浸入多个面侧卡合片120与连接件110的表面之间的预拌砂浆的量通过在连接件110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弯曲面部114而增大。

而且,如上所述那样浸入环状支撑壁140内的预拌砂浆也浸入至环状槽部112的内部以及母螺纹孔部111的表面侧母螺纹孔部分111a的内部。

而且,在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中,当如上所述那样涂布预拌砂浆时,该预拌砂浆通过多个面侧卡合片230而到达基板210表面。此处,如此那样通过多个面侧卡合片230而到达基板210表面的预拌砂浆通过彼此相邻的各两面侧卡合片230之间而遍及基板210的多个外侧开孔部213a~213j的各内部。

在如上所述的预拌砂浆涂布工序S9之后,在接下来的预拌砂浆固化等待工序S10中,等待规定时间,直至如上所述那样涂布于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上的预拌砂浆固化为止。伴随于此,当该预拌砂浆固化时,在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上形成砂浆壁M。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该第1实施方式中,粘合辅助系统具备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及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此处,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以各环状支撑壁140与两模板F的其中一个模板相向的方式,连结于从该其中一个模板侧朝向另一个模板侧延伸的多根间隔螺栓150。而且,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一边以各环状支撑壁140使各对应的环状连结壁130变形,一边通过该其中一个模板而被按压向各对应的连接件110侧。伴随于此,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以包围多个面侧卡合片120的方式,落座于从各对应的连接件110的表面侧外周部朝向外方而沿半径方向延伸的环状凸缘115。

由此,在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的各个中,环状支撑壁140与环状凸缘115及其中一个模板一同构成密闭空间,将多个面侧卡合片120封入该密闭空间内,因此即使如上所述那样将预拌混凝土浇灌于两模板F之间,多个面侧卡合片120也与该预拌混凝土隔离。因而,该预拌混凝土不会到达多个面侧卡合片120。

而且,环状支撑壁140不同于环状连结壁130,不会因其中一个模板的按压而产生变形,因此多个面侧卡合片120可在所述密闭空间内良好地维持其原形状。

因而,如上所述,通过将预拌砂浆通过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而涂布于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从而该预拌砂浆可良好地卡合于各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的多个面侧卡合片120。这意味着,各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的多个面侧卡合片120可在其内部牢固地卡合于预拌砂浆固化后形成的砂浆壁M。

此处,在每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中,多个面侧卡合片120或左右上下的各侧卡合片群120a、120b分别在基板110的表面相对于其左右方向中心线及上下方向中心线这两者而对称地设置,因此由各面侧卡合片120或各侧卡合片群120a、120b带来的相对于砂浆壁M的粘合辅助力可遍及连接件110的整个表面而均匀地产生。

其结果,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可利用其各多个面侧卡合片120来良好地辅助砂浆壁M相对于混凝土壁10a的粘合,从而可良好地提高砂浆壁M相对于混凝土壁10a的粘合力(锚固效果)。

而且,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在如上所述那样将两模板F拆卸去除后,仍利用各连接件110来连结于对应的各间隔螺栓150而不会拆卸,从而仍可继续得以维持。因而,不需要反复进行该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的拆卸作业或新的安装作业,因此当然可提高作业性,还能防止因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的废弃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于未然。

而且,如上所述,通过浇灌于两模板F之间的预拌混凝土的固化而形成混凝土壁10a,在将两模板F去除后,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在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分散配置于与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不同的位置(矩形形状轮廓RL的中央部),并且分别在中央孔部211,通过各螺丝SC固接于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

因而,该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通过各螺丝SC而牢固地组装至混凝土壁10a的表面。在此种状态下,通过将预拌砂浆如上所述那样涂布于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从而与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的各多个面侧卡合片同样,该预拌砂浆可牢固地卡合于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各自的多个面侧卡合片230。

伴随于此,预拌砂浆固化而形成为砂浆壁,由此,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各自的多个面侧卡合片230可在其内部与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各自的多个面侧卡合片120同样,牢固地卡合于砂浆壁。

此处,每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中,多个面侧卡合片230或左右上下的各侧卡合片群230a、230b分别在基板210的表面相对于左右方向中心线x及上下方向中心线Y这两者而对称地设置,因此由各面侧卡合片230或左右上下的各侧卡合片群230a、230b带来的相对于砂浆壁M的粘合辅助力可遍及基板210的整个表面而均匀地产生。

其结果,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可利用其各多个面侧卡合片230,与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同样地,良好地辅助砂浆壁M相对于混凝土壁10a的粘合,从而可良好地提高砂浆壁M相对于混凝土壁10a的粘合力,即锚固效果。

此处,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分别仅多个面侧卡合片120从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突出,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各自的基板210为板状,因此预拌砂浆的涂布厚度当然可遍及混凝土壁10a的表面而维持为大致一样,而且可尽可能地薄,因此有助于减轻预拌砂浆的涂布量。

而且,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与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的结构不同,是在单纯的板状基板210上形成有多个面侧卡合片230及四个钩部220a~220d的结构,因此该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可由比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更简单的结构形成。

如上所述,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及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在混凝土壁10a与砂浆壁M之间呈格子状地分散埋设,由此各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及各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均可利用各多个面侧卡合片来协同提高砂浆壁M相对于混凝土壁10a的锚固效果。这意味着,基于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及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的协同的粘合辅助,砂浆壁M不会从混凝土壁10a剥落,而可长期良好地维持相对于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的粘合。

(第2实施方式)

图19及图20表示本发明的粘合辅助系统MS的第2实施方式。该第2实施方式中,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中取代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的环状支撑壁140,而设有环状支撑壁140a。

该第2实施方式中,环状支撑壁140a如图20或图21所示,形成有两周壁部141、142,周壁部141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环状支撑壁140同样,从环状连结壁130的上端开口部朝向上方而呈同轴且一体地延伸。

此处,周壁部141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环状支撑壁140同样,厚厚地形成为环状,因此该周壁部141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环状支撑壁140同样,在其内周面部,如图20所示,与环状连结壁130的上端开口部呈同轴地成为一体。

另一方面,周壁部142如图20或图21所示,以从周壁部141呈同轴地朝向与环状连结壁130相反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而一体地形成。此处,该周壁部142是以具备相较于周壁部141的内周面部而具有大的内径的内周面部的方式而形成。因此,在周壁部141与周壁部142的边界,形成有环状阶差部141a。

环状支撑壁140a如图19~图21中的任一个所示,具备多个线状片143。该多个线状片143是从环状支撑壁140a的环状阶差部141a遍及其周方向,隔开间隔地在环状支撑壁140a的内侧空间内呈倾斜状延伸。多个线状片143各自的粗度优选的是具有0.05(mm)~5.0(mm)以内的值。而且,各线状片143的全长具有2(mm)以上且周壁部142的内径以下的值。其他结构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

如此那样构成的该第2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模板拆卸工序S7中,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取代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而收容于混凝土壁10a的收容孔部12内的状态下,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拆卸两模板F。

然后,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第2粘合辅助器具组装工序S8的处理之后,在接下来的砂浆涂布工序S9中,将预拌砂浆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涂遍混凝土壁10a的整个表面11。

此时,该涂布是以在混凝土壁10a的表面上覆盖该第2实施方式中的四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及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的方式而进行。因而,该第2实施方式中的各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在被收容于混凝土壁10a的收容孔部12内的状态下,被预拌砂浆埋设于该混凝土壁10a中,并且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在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上由预拌砂浆埋设。

然后,在预拌砂浆固化等待工序S10中,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等待预拌砂浆的固化,由此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砂浆壁M。

当如此那样形成砂浆壁M时,该第2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在使多个线状片143从环状支撑壁140a延伸地收容于混凝土壁10a的收容孔部12内的状态下,与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一同被埋设于砂浆壁M与混凝土壁10a之间。其结果,可相对于砂浆壁M而发挥更大的锚固效果。由此,可更良好地阻止砂浆壁M从混凝土壁10a的脱离。

(第3实施方式)

图22表示本发明的粘合辅助系统MS的第3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该第3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中取代多个卡合片120而具备多个线状片121。

该多个线状片121是以从连接件110的表面朝向环状支撑壁140侧呈圆弧状延伸的方式而一体地形成。此处,多个线状片121是以具有可深深地浸入预拌砂浆内的刚性,且具有可支撑预拌砂浆固化后的砂浆壁M的断裂强度的方式而形成。另外,处于排列成列状的状态的多个线状片121是通过下述方式而形成,即,通过销芯来使其各内面成形,或者以施加延伸的方式来成形。其他结构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

根据如此那样构成的该第3实施方式,多个线状片121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多个卡合片120同样地,可良好地防止砂浆壁M从混凝土壁10a脱离。其他作用效果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

另外,所述第3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多个线状片121分别如图23所示的变形例、图24所示的另一变形例、图25所示的再一变形例及图26所示的又一变形例所示,并不限于圆弧状,也可形成为L字状(参照图23中的标号122)、T字状(参照图24中的标号123)、蘑菇状(参照图25中的标号124)、或大致直线状(参照图26中的标号125)。

(第4实施方式)

图27表示本发明的粘合辅助系统MS的第4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该第4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多个卡合片120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不同,如下所述那样,与各多个弯曲面部114a、114b一同在连接件110的表面呈放射状地形成。

各多个弯曲面部114a、114b是在连接件110的表面沿其周方向交替地形成,该各多个弯曲面部114a、114b是以连接件110的母螺纹孔部111为中心而朝向半径方向呈放射状地形成。此处,各多个弯曲面部114a、114b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弯曲面部114同样地,以呈从连接件110的表面朝向其背侧而弯曲成凹状的横剖面半圆状的方式,形成在连接件110上。另外,弯曲面部114a的全长短于弯曲面部114b。

该第4实施方式中,多个卡合片120相对于每个弯曲面部114a,以跨越该弯曲面部114a的方式而形成有各两个该卡合片120,并且相对于每个弯曲面部114b,以跨越弯曲面部114b的方式而形成有各五个该卡合片120。其他结构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同样。

根据如此那样构成的该第4实施方式,多个卡合片120及各多个弯曲面部114a、114b起到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多个卡合片120及多个弯曲面部114同样的作用,从而可达成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5实施方式)

图28表示本发明的粘合辅助系统MS的第5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该第5实施方式中,粘合辅助系统MS具备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多个粘合辅助器具100,并且取代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多个粘合辅助器具200而具备多个粘合辅助器具300(图28仅示出单个粘合辅助器具300)。

该第5实施方式中,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多个粘合辅助器具100分别被收容在混凝土壁10a的多个收容孔部12内而被埋设于砂浆壁M与混凝土壁10a之间。

而且,多个粘合辅助器具300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多个粘合辅助器具200同样,如图28中例示那样,被埋设于砂浆壁M与混凝土壁10a之间。该第5实施方式中,粘合辅助器具300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粘合辅助器具200同样,也称作第2粘合辅助器具300。另外,第2粘合辅助器具300与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同样,在埋设于砂浆壁M与混凝土壁10a之间的前后具有同样的结构。

多个粘合辅助器具300中,每个该粘合辅助器具300是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同样地,在各对应的矩形形状轮廓RL(参照图1)的中心配设于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

这意味着,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300中,位于共有一个角落部的四个第1矩形形状轮廓RL各自的中心的每四个粘合辅助器具300,在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配设成矩形形状,构成矩形形状轮廓(以下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也称作第2矩形形状轮廓)。

由此,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300中,构成所述第2矩形形状轮廓的每四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300起到下述作用,即,良好地发挥由第2粘合辅助器具300带来的砂浆壁M相对于混凝土壁10a的粘合辅助力。

进而,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通过位于第1矩形形状轮廓RL的四个角落部的四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与位于第1矩形形状轮廓RL中心的第2粘合辅助器具300,与仅由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带来的粘合辅助力的情况相比,起到进一步强化砂浆壁M相对于混凝土壁10a的粘合辅助力的作用。

接下来,对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300的结构进行说明。该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300是以均具有相同结构的方式而形成。因此,取位于四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中央的第2粘合辅助器具300(以下也称作中央侧粘合辅助器具300)为例来说明其结构。

该中央侧粘合辅助器具300是由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中央侧粘合辅助器具200的形成材料同样的形成材料,如图28~图34中的任一个所示,以一体地具有基板310、多个卡合片320、四个钩部330a~330d及多个卡合片340的方式,通过树脂射出成形而形成。另外,该第5实施方式中,以下,多个卡合片320也称作外周侧卡合片320,而且,以下,多个卡合片340也称作多个面侧卡合片340。

基板310为圆板状,该基板310如图28~图32中的任一个所示,具备中央孔部311、四个内侧开孔部312a~312d及十二个外侧开孔部313a~313k及313n。该第5实施方式中,基板310的厚度T1及外径V1分别被设定为T1=0.7(mm)及V1=32(mm)(参照图34及图33)。

中央孔部311是在基板310的中央部形成为圆形通孔状。四个内侧开孔部312a~312d是在基板310上,沿着中央孔部311的外周部,以等角度间隔而形成为大致矩形通孔状。该第5实施方式中,中央孔部311的内径U1被设定为U1=6(mm)(参照图33)。

而且,十二个外侧开孔部313a~313k及313n是分别在基板310上,在四个内侧开孔部312a~312d的外周侧形成为长边矩形通孔状,该十二个外侧开孔部313a~313k及313n如图31所示,以沿着上下方向而彼此平行的方式排列于基板310上。

该十二个外侧开孔部313a~313k及313n中的、位于图31中的左右两端侧的两外侧开孔部313a、313n是在相对于基板310的左右方向中心线X1(参照图31)而左右对称的位置形成于基板310,且在相对于基板310的上下方向中心线Y1(参照图31)而上下对称的位置形成于基板310。另外,该左右方向中心线X1及上下方向中心线Y1是在基板310的表面彼此正交。

各两外侧开孔部313b、313c及313j、313k是在两外侧开孔部313a、313n的内侧(中央孔部311侧),在相对于左右方向中心线X1而左右对称的位置形成于基板310,且在相对于上下方向中心线Y1而上下对称的位置形成于基板310。

各两外侧开孔部313d、313e及313h、313i是在各两外侧开孔部313b、313c及313i、313k的内侧(中央孔部311侧),在相对于左右方向中心线X1而左右对称的位置形成于基板310,且在相对于上下方向中心线Y1而上下对称的位置形成于基板310。

而且,两外侧开孔部313f、313g是在基板310上,在左右方向中心线X1上的两内侧开孔部312a、312b的上下两侧,如图31所示,在相对于上下方向中心线Y1而上下对称的位置形成。

多个卡合片320如图28~图31中的任一个所示,以从基板310的外周部朝向半径方向呈放射状地延伸的方式而形成。

该多个外周侧卡合片320均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取该多个外周侧卡合片320中的一外周侧卡合片320为例来进行说明。该一外周侧卡合片320如图28或图33所示,由两脚部321、322及腕部323形成为U字状。

即,在该一外周侧卡合片320中,脚部321以从基板320的外周部朝向其表面侧弯折成L字状的方式而延伸。腕部323以从脚部321的延伸端部沿着基板310的半径方向而朝外方弯折成L字状的方式而延伸。而且,脚部322以从腕部323的延伸端部朝向基板310的背面侧弯折成L字状的方式而延伸。

该第5实施方式中,各外周侧卡合片320是以具有可浸入预拌砂浆内的刚性,且具有可支撑预拌砂浆固化后的砂浆壁M的断裂强度的方式而形成。

四个钩部330a~330d起到支撑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各垫片WS(参照图3)的作用,该四个钩部330a~330d分别如图29所示,以从四个内侧开孔部312a~312d朝向基板310的表面侧延伸的方式而形成。该第5实施方式中,四个钩部330a~330d中的各两相向钩部的来自基板310的延伸底端部间的、沿着基板310表面的间隔W1被设定为W1=13(mm)(参照图33)。

此处,四个钩部330a~330d中的钩部330a在其底端部,如图29所示,一体地形成于内侧开孔部312a的上侧缘部。该钩部330a如图29、图33及图34中的任一个所示,具备竖立部331及弯折部332,竖立部331是以从该底端部朝向基板310的表面上方竖立的方式而延伸。而且,弯折部332是以从竖立部331的延伸端部平行于基板210表面地朝向中央孔部311侧弯折成L字状的方式而延伸。

剩余的钩部330b、330c及330d是与钩部330a同样地,包含竖立部331及弯折部332。钩部330b在其底端部,如图29所示,一体地形成于内侧开孔部312b的下侧缘部。在该钩部330b中,竖立部331如图29所示,以从该底端部朝向基板310的表面上方竖立的方式而延伸。而且,弯折部332是以从钩部330b的竖立部331的延伸端部平行于基板310表面的方式,朝向钩部330a侧弯折成L字状而延伸。

钩部330c在其底端部,如图29所示,形成于内侧开孔部312c的左侧缘部。在该钩部330c中,竖立部331是以从该底端部朝向基板310的表面上方竖立的方式而延伸。而且,弯折部332是以从钩部330c的竖立部331的延伸端部平行于基板310表面的方式,朝向中央孔部311侧弯折成L字状而延伸。

而且,钩部330d在其底端部,如图29所示,形成于内侧开孔部312d的右侧缘部。在该钩部330d中,竖立部331是以从该底端部朝向基板310的表面上方竖立的方式而延伸。而且,弯折部332是以从钩部330d的竖立部331的延伸端部平行于基板310表面的方式,朝向钩部330c侧弯折成L字状而延伸。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四个钩部330a~330d在其各弯折部332与中央孔部311之间夹持并支撑垫片WS(参照图3)。此处,四个钩部330a~330d是以等角度间隔形成于基板310的表面,因此垫片WS可遍及其整体而由该四个钩部330a~330d相对于基板310来稳定地支撑。

多个面侧卡合片340如图31所示,构成左右两侧卡合片群340a及上下两侧卡合片群340b。

左右两侧卡合片群340a在图31中,以相对于左右方向中心线X1而彼此左右对称的结构形成于基板310。

在该左右两侧卡合片群340a中,左侧卡合片群340a如图31所示,具有位于左侧的七个面侧卡合片340(左侧卡合片340)。该七个面侧卡合片340如图31所示,以沿外侧开孔部313a的长边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彼此平行地排列,并且沿左右方向跨及外侧开孔部313a的方式,且如图29所示,以从该外侧开孔部313a朝向基板310的表面上方呈半环状突出的方式而形成。该第5实施方式中,各面侧卡合片340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各面侧卡合片230同样,以具有可浸入预拌砂浆内的刚性,且具有可支撑预拌砂浆固化后的砂浆壁M的断裂强度的方式而形成。

而且,左侧卡合片群340a具有位于七个左侧卡合片340内侧(中央孔部311侧)的三个左上内侧卡合片340及三个左下内侧卡合片340。

三个左上内侧卡合片340如图31所示,以沿位于外侧开孔部313a右上侧的外侧开孔部313b的长边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彼此平行地排列,并且沿左右方向跨越外侧开孔部313b的方式,且由图29及图31可知,以从该外侧开孔部313b朝向基板310的表面侧呈半环状突出的方式而形成。另一方面,三个左下内侧卡合片340如图31所示,以沿位于外侧开孔部313a右下侧的外侧开孔部313c的长边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彼此平行地排列,并且沿左右方向跨越外侧开孔部313c的方式,且由图29及图31可知,以从该外侧开孔部313c朝向基板310的表面侧呈半环状突出的方式而形成。

而且,右侧卡合片群340a包含与左侧卡合片群340a的十一个左侧卡合片340和各三个左上下内侧卡合片330分别对应的十一个右侧卡合片340和各三个右上下内侧卡合片340。

此处,十一个右侧卡合片340如图31所示,是在以基板310的左右方向中心线X1为基准而与左侧卡合片群340a的十一个左侧卡合片340对称的位置,以沿外侧开孔部313n的长边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彼此平行地排列,并且沿左右方向跨越外侧开孔部313n的方式,且由图29及图31可知,以从该外侧开孔部313n朝向基板310的表面侧呈半环状突出的方式而形成。

而且,三个右上内侧卡合片340如图31所示,以沿位于外侧开孔部313n左上侧的外侧开孔部313j的长边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彼此平行地排列,并且沿左右方向跨越外侧开孔部313j的方式,且由图29及图31可知,以从该外侧开孔部313i朝向基板310的表面侧呈半环状突出的方式而形成。

另一方面,三个右下内侧卡合片340如图31所示,以沿位于外侧开孔部313n左下侧的外侧开孔部313k的长边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彼此平行地排列,并且沿左右方向跨越外侧开孔部313k的方式,且由图29及图31可知,以从该外侧开孔部313k朝向基板310的表面侧呈半环状突出的方式而形成。

上下两侧卡合片群340b如图31所示,以相对于上下方向中心线Y1而彼此上下对称的结构形成于基板310上。

在该上下两侧卡合片群340b中,上侧卡合片群340b如图31所示,在基板310的左右方向中央(与左右方向中心线X1对应),具有两个中央侧卡合片340,该两个中央侧卡合片340如图31所示,以沿外侧开孔部313f的长边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彼此平行地排列,并且沿左右方向跨越外侧开孔部313f的方式,且由图29及图31可知,以从该外侧开孔部313f朝向基板310的表面侧呈半环状突出的方式而形成。

而且,上侧卡合片群340b如图31所示,具有位于两个中央侧卡合片340左侧的三个中央左侧卡合片340,该三个中央左侧卡合片340是以沿外侧开孔部313d的长边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彼此平行地排列,并且如图31所示,沿左右方向跨越外侧开孔部313d的方式,且由图29及图31可知,以从该外侧开孔部313d朝向基板310的表面侧呈半环状突出的方式而形成。

而且,上侧卡合片群340b如图31所示,具有位于相对于左右方向中心线X1而与三个中央左侧卡合片340对称的位置处的三个中央右侧卡合片340,该三个中央右侧卡合片340如图31所示,以沿外侧开孔部313h的长边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彼此平行地排列,并且沿左右方向跨越外侧开孔部313h的方式,且由图29及图31可知,以从该外侧开孔部313h朝向基板310的表面侧呈半环状突出的方式而形成。

而且,下侧卡合片群340b如图31所示,在基板310的左右方向中央具有两个中央侧卡合片340,该两个中央侧卡合片340如图31所示,以沿外侧开孔部313i的长边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彼此平行地排列,并且沿左右方向跨越外侧开孔部313i的方式,且由图29及图31可知,以从该外侧开孔部313i朝向基板310的表面侧呈半环状突出的方式而形成。

而且,下侧卡合片群340b如图31所示,具有位于两个中央侧卡合片340左侧的三个中央左侧卡合片340,该三个中央左侧卡合片340如图31所示,以沿外侧开孔部313e的长边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彼此平行地排列,并且沿左右方向跨越外侧开孔部313e的方式,且由图29及图31可知,以从该外侧开孔部313e朝向基板310的表面侧呈半环状突出的方式而形成。

而且,下侧卡合片群340b如图31所示,具有位于相对于左右方向中心线X1而与三个中央左侧卡合片340对称的位置处的三个中央右侧卡合片340,该三个中央右侧卡合片340如图31所示,以沿外侧开孔部313k的长边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彼此平行地排列,并且沿左右方向跨越外侧开孔部313k的方式,且由图29及图31可知,以从该外侧开孔部313k朝向基板310的表面侧呈半环状突出的方式而形成。另外,该第5实施方式中,各面侧卡合片340顶部的从基板310背面算起的高度H1被设定为H1=2.1(mm)(参照图34)。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中央侧粘合辅助器具300如图28所示,将基板310以其背面接合至混凝土壁10a的表面,并且将混凝土螺丝SC以其柱部穿过保持在四个钩部330a~330d的各弯折部与基板310的中央孔部311之间的垫片WS的中空部及基板310的中央孔部311而固接至混凝土壁10a,由此将垫片WS夹持于混凝土螺丝SC的头部与混凝土壁10a之间,从而被埋设于混凝土壁10a与砂浆壁M之间。其他结构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该第5实施方式中,当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结束图14的模板拆卸工序S7的处理时,在接下来的第2粘合辅助器具组装工序S8中,取代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中央侧粘合辅助器具200,而将多个粘合辅助器具300中的所述中央侧粘合辅助器具300组装至其中一个模板F。

即,中央侧粘合辅助器具300在基板310上,设置在与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中的第1矩形形状轮廓RL的中央相对的对应部位(参照图1及图35)。此时,基板310以其背面,如图35所示,以使多个卡合片340及四个钩部330a~330d朝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而设置于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

在此种设置状态下,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垫片WS如图35所示,通过四个钩部330a~330d而设置于基板310中的以中央孔部311为中心的环状部位(以下在该第5实施方式中也称作中央环状部位P)上。

此处,垫片WS以使各钩部330a~330d的延伸端部克服其弹力而扩开的方式,设置于中央环状部位P上。因此,垫片WS在各钩部330a~330d的内侧,被夹持在该各钩部330a~330d的延伸端部与基板310的环状中央部位P之间。另外,该第5实施方式中的中央环状部位P是指在各钩部330a~330d的来自基板310的延伸底端部的内侧(中央孔部311侧)形成于基板310上的环状区域。

以上述方式夹持垫片WS后,将混凝土螺丝SC如图35所示,以其柱部穿过垫片WS的中空部及基板310的中央孔部311而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固接至混凝土壁10a。

如上所述,当第2粘合辅助器具300(中央侧粘合辅助器具300)及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四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相对于混凝土壁10a的组装结束时,在接下来的预拌砂浆涂布工序s9中,将预拌砂浆如图2及图28所示,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涂遍混凝土壁10a的整个表面11。

因而,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在被收容于混凝土壁10a的收容孔部12内的状态下,被预拌砂浆埋设于该混凝土壁10a中,并且第2粘合辅助器具300在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上被预拌砂浆埋设。

伴随于此,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同样地,预拌砂浆浸入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内,并且在第2粘合辅助器具300中,通过多个面侧卡合片340而到达基板310的表面。此处,如此那样通过多个面侧卡合片340而到达基板310表面的预拌砂浆穿过彼此相邻的各两面侧卡合片340之间而遍及基板310的多个外侧开孔部313a~313k、313n的各内部。

如上所述的预拌砂浆涂布工序S9之后,在接下来的预拌砂浆固化等待工序S10中,等待规定时间,直至如上所述那样涂布于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上的预拌砂浆固化为止。伴随于此,当该预拌砂浆固化时,在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上形成砂浆壁M。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根据该第5实施方式,各第2粘合辅助器具300除了多个面侧卡合片340以外,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不同,而以所述结构来具备多个外周侧卡合片320。

因而,通过多个外周侧卡合片320从基板310的外周部呈放射状地延伸,从而当将预拌砂浆如上所述那样通过该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300而涂布至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时,该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300不仅通过多个面侧卡合片340,还通过多个外周侧卡合片320来与预拌砂浆卡合。

因此,当预拌砂浆固化而变成砂浆壁M时,该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300不仅通过多个面侧卡合片340,还通过多个外周侧卡合片320而在其内部牢固地卡合于砂浆壁M。其结果,该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300不仅通过从基板310突出的多个面侧卡合片340,还可通过多个外周侧卡合片320来将砂浆壁M支撑于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由此,由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300带来的砂浆壁M相对于混凝土壁10a的粘合辅助力可得到进一步强化。

此处,在每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300中,多个面侧卡合片340或左右上下的各侧卡合片群340a、340b分别在基板310的表面相对于左右方向中心线X1及上下方向中心线Y1这两者而对称地设置,因此由各面侧卡合片340或各侧卡合片群340a、340b带来的相对于砂浆壁M的粘合辅助力可遍及基板310的整个表面而均匀地发挥。其结果,所述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300的粘合辅助力可稳定地得到强化。

其结果,该第5实施方式中,基于粘合辅助系统的粘合辅助,砂浆壁M相对于混凝土壁10a的粘合力(锚固效果)可更稳定地得到强化。这意味着,可长期且更良好地防止砂浆壁M从混凝土壁10a脱落。

(第6实施方式)

图36表示本发明的粘合辅助系统MS的第6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该第6实施方式中,粘合辅助系统MS具备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多个粘合辅助器具100,并且取代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多个粘合辅助器具200而具备多个粘合辅助器具200A(图36中仅示出单个粘合辅助器具200A)。

该第6实施方式中,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多个粘合辅助器具100分别被收容在混凝土壁10a的多个收容孔部12内而被埋设于砂浆壁M与混凝土壁10a之间。

而且,多个粘合辅助器具200A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多个粘合辅助器具200同样,如图36中例示那样,被埋设于砂浆壁M与混凝土壁10a之间。该第6实施方式中,粘合辅助器具200A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粘合辅助器具200同样,也称作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A。另外,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A与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同样,在埋设于砂浆壁M与混凝土壁10a之间的前后具有同样的结构。

该粘合辅助器具200A是以均具有相同结构的方式而形成。因此,取在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四个粘合辅助器具100(参照图1)的中央取代粘合辅助器具200而设置的粘合辅助器具200A(以下也称作中央侧粘合辅助器具200A)为例来说明其结构。

该中央侧粘合辅助器具200A具有如下所述的结构,即,在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中央侧粘合辅助器具200中,废除四个内侧开孔部212a~212d及四个钩部220a~220d,并且附加地设有多个卡合片250(以下也称作外周侧卡合片250)。

多个外周侧卡合片250如图36~图41中的任一个所示,以从基板210的外周部朝向半径方向呈放射状地延伸的方式,由与基板210同样的形成材料而与该基板210一体地形成。此处,该多个外周侧卡合片250是以具有可浸入预拌砂浆内的刚性,且具有可支撑预拌砂浆固化后的砂浆壁M的断裂强度的方式而形成。

多个外周侧卡合片250均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取该多个外周侧卡合片250中的一外周侧卡合片250为例来进行说明。该一外周侧卡合片250如图36~图41中的任一个所示,以由腕部251及脚部252成为L字状的方式而形成。

即,在该一外周侧卡合片250中,腕部251是在其底端部,在基板210的外周部从其表面侧一体地形成,该腕部251从该底端部朝向外方而朝基板210的半径方向延伸。而且,脚部252是以从腕部251的延伸端部朝向基板210的背面侧弯折成L字状的方式而延伸。

该第6实施方式中,基板210取代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中央孔部211而具有中央孔部211a,该中央孔部211a的内径U1小于中央孔部211的内径U,为U2=6.4(mm)(参照图41)。而且,该第6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基板210的厚度为T2=0.7(mm),薄于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基板210的厚度T(参照图12及图40)。其他结构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该第6实施方式中,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当结束图14的模板拆卸工序S7的处理时,在接下来的第2粘合辅助器具组装工序S8中,取代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中央侧粘合辅助器具200而将多个粘合辅助器具200A中的所述中央侧粘合辅助器具200A组装至其中一个模板F。

即,中央侧粘合辅助器具200A在基板210上,设置在与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中的第1矩形形状轮廓RL的中央相对的对应部位(参照图1及图46)。此时,基板210以其背面,如图46所示,以使多个面侧卡合片230朝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而设置于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

在此种设置状态下,环状构件WS1取代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垫片WS,作为环状垫片构件,而如图36及图46中的任一个所示,以下述方式组装至基板210的中央孔部211a。

此处,环状构件WS1以具有图42~图45中所示结构的方式,由与基板210相同的形成材料,通过树脂成形而一体地形成。该环状构件WS1具备环状平板260a、环状凸起260b、多个内侧线状片260c及多个外侧线状片260d。

环状平板260a落座于基板210的以中央孔部211a为中心的环状部位(以下在该第6实施方式中也称作中央环状部位P1)上(参照图36及图46)。另外,环状平板260a的中空部的内周面形成为纵剖面末端变窄状。

环状凸起260b是以从环状平板260a的中空部的周缘部朝向下方呈同轴地延伸的方式而形成,如图6或图46所示,该环状凸起260b从其表面侧呈同轴且液密地嵌装至基板210的中央孔部211a内。

多个内侧线状片260c在其各底端部,在环状平板260a的中空部的周缘部沿其周方向隔开间隔地从环状平板260a的表面侧一体地形成,该多个内侧线状片260c是以从该各底端部朝向远离环状平板260a表面的方向平缓地凸出的弯曲形状,而朝向环状平板260a的中心呈倾斜状地延伸(参照图42及图45)。另外,各内侧线状片260c在其延伸端部,朝向环状平板260a的中空部而弯曲成L字状。

而且,多个外侧线状片260d在该各底端部,在环状平板260a的外周面沿着其周方向隔开间隔地一体形成,该多个外侧线状片260d是以从该各底端部朝向远离环状平板260a表面的方向而平缓地凸出的弯曲形状,朝向环状平板260a的外方而朝半径方向呈倾斜状地延伸(参照图42及图45)。另外,各外侧线状片260d在其延伸端部,朝向环状平板260a的中空部侧而弯曲成L字状。

此处,在环状构件WS1中,环状平板260a的外径G及厚度F1分别为G=13(mm)及F1=1(mm),环状凸起260b的外径D1、内径D2及轴长F2分别为D1=6.3(mm)、D2=4.3(mm)及F2=1(mm)(参照图43及图45中的任一个)。而且,将多个外侧线状片260d的各延伸端部连成的圆周的直径Z为Z=18.3(mm),从该多个外侧线状片260d的各延伸端部至环状凸起260b的延伸端部的高度E为E=4.35(mm)(参照图43及图45中的任一个)。而且,多个内侧线状片260c及多个外侧线状片260d各自的粗度为0.7(mm)。另外,环状构件WS1中的各所述尺寸是以下述方式来选定,即,多个内侧线状片260c及多个外侧线状片260d具有可深深地浸入预拌砂浆内的刚性,且具有可支撑预拌砂浆固化后的砂浆壁M的断裂强度。

于是,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环状构件WS1是以使环状凸起260b液密地嵌装至基板210的中央孔部211a内的方式,以环状平板260a从其表面侧落座于基板210的中央环状部位P1,由此而组装至基板210。

伴随于此,多个内侧线状片260c分别从环状平板260a的中空部的周缘部朝向其中央呈倾斜状地,且朝向环状平板260a的表面外方呈平缓地凸出的弯曲状地延伸,并且,多个外侧线状片260d分别以朝向远离环状平板260a表面的方向平缓地凸出的弯曲形状,从该环状平板260a的外周面沿着该环状平板260a的半径方向而朝向该表面侧斜外方呈倾斜状地延伸。

当环状构件WS1相对于基板210的组装如此那样完成时,将混凝土螺丝SC1如图46所示,以其柱部穿过环状构件WS1的环状平板260a的中空部及基板210的中央孔部211a而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实质上同样地固接至混凝土壁10a。此处,混凝土螺丝SC1的头部形成为碟状,该混凝土螺丝SC1以该碟状头部在环状平板260a的中空部内沿着其纵剖面末端变窄状的内周面而落座。

如上所述,当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A(中央侧粘合辅助器具200A)及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四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相对于混凝土壁10a的组装结束时,在接下来的预拌砂浆涂布工序S9中,将预拌砂浆如图36所示,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涂遍混凝土壁10a的整个表面11。

因而,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在被收容于混凝土壁10a的收容孔部12内的状态下,被预拌砂浆埋设于该混凝土壁10a中,并且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A在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上被预拌砂浆埋设。

伴随于此,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同样,预拌砂浆浸入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内,并且在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A中,通过多个内侧线状片260c、多个外侧线状片260d、多个外周侧卡合片250及多个面侧卡合片230而到达基板210的表面。

此处,如此那样通过多个面侧卡合片230而到达基板210表面的预拌砂浆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同样,遍及基板210的多个外侧开孔部313a~313k、313n的各内部。

而且,在如上所述那样预拌砂浆通过多个外周侧卡合片250而到达基板210表面的过程中,该预拌砂浆牢固地卡合至各外周侧卡合片250的外周面。此时,在各外周侧卡合片250中,腕部251以从脚部252的延伸端部弯曲成L字状的方式而形成,因此该预拌砂浆也牢固地卡合至各外周侧卡合片250的弯曲部。

而且,在如上所述那样预拌砂浆通过多个内侧线状片260c及多个外侧线状片260d而到达基板210表面的过程中,该预拌砂浆牢固地卡合至多个内侧线状片260c及多个外侧线状片260d的各外周面。并且,各内侧线状片260c的延伸端部及各外侧线状片260d的延伸端部如上所述弯曲成L字状,因此预拌砂浆相对于各内侧线状片260c及各外侧线状片260d的延伸端部而牢固地卡合。

如上所述的预拌砂浆涂布工序S9之后,在接下来的预拌砂浆固化等待工序S10中,当如上所述那样涂布于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上的预拌砂浆固化时,在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上形成砂浆壁M。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根据该第6实施方式,各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A与在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不同,除了多个面侧卡合片230以外,还以所述结构而具备多个外周侧卡合片250。

并且,环状构件WS1具有多个内侧线状片260c及多个外侧线状片260d,由此可利用该多个内侧线状片260c及多个外侧线状片260d来与预拌砂浆牢固地卡合。

因此,当预拌砂浆固化而变成砂浆壁M时,该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200A不仅通过多个面侧卡合片230,还通过多个外周侧卡合片250和环状构件WS1的多个内侧线状片260c及多个外侧线状片260d,而在其内部牢固地卡合于砂浆壁M。

因而,该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200A不仅通过从基板210突出的多个面侧卡合片230,还可通过多个外周侧卡合片250和环状构件WS1的多个内侧线状片260c及多个外侧线状片260d来将砂浆壁M支撑于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由此,由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200A带来的砂浆壁M相对于混凝土壁10a的粘合辅助力可得到进一步强化。

此处,在每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200A中,多个面侧卡合片230与多个外周侧卡合片250均分别在基板210的表面相对于左右方向中心线及上下方向中心线这两者而对称地设置,因此由各面侧卡合片230带来的相对于砂浆壁M的粘合辅助力可遍及基板210的整个表面而均匀地发挥。而且,这也可以通过下述方式而同样达成,即:环状构件WS1的多个内侧线状片260c及多个外侧线状片260d也同样地,以在基板210的表面相对于左右方向中心线及上下方向中心线这两者对称地设置的方式而设。

其结果,该第6实施方式中,基于粘合辅助系统的粘合辅助,砂浆壁M相对于混凝土壁10a的粘合力(锚固效果)可稳定地得到进一步强化。这意味着,可长期且更良好地防止砂浆壁M从混凝土壁10a脱落。

而且,该第6实施方式中,环状构件WS1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环状构件WS1不同,是由与基板210同样的形成材料(树脂材料),以具有所述结构的方式通过一体成形而形成。因此,环状构件WS1可自由地设计成与预拌砂浆良好地卡合所需的形状。

(第7实施方式)

图47表示本发明的粘合辅助系统MS的第7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该第7实施方式中,粘合辅助系统MS具备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多个粘合辅助器具100,并且取代所述第5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多个粘合辅助器具300而具备多个粘合辅助器具300A(图47中仅示出单个粘合辅助器具300A)。

多个粘合辅助器具300A采用在所述第5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多个粘合辅助器具300(参照图31)中废除四个内侧开孔部312a~312d及四个钩部330a~330d的结构。另外,该第7实施方式中,粘合辅助器具300A也称作第2粘合辅助器具300A。多个粘合辅助器具300A各自的其他结构与多个粘合辅助器具300各自同样。

而且,该第7实施方式中,取代将所述第5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中央侧粘合辅助器具300通过基板310而组装至混凝土10的表面11时所采用的垫片WS(参照图18),当将与中央侧粘合辅助器具300对应的中央侧粘合辅助器具300A通过基板310而组装至混凝土10的表面11时,采用所述第6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环状构件WS1(参照图42)。其他结构与所述第5实施方式同样。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该第7实施方式中,与所述第5实施方式同样,当结束图14的模板拆卸工序S7的处理时,在接下来的第2粘合辅助器具组装工序S8中,取代所述第5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中央侧粘合辅助器具300,而将多个粘合辅助器具300A中的所述中央侧粘合辅助器具300A与中央侧粘合辅助器具300同样地,组装至其中一个模板F。

在此种组装状态下,环状构件WS1取代所述第5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垫片WS,而如图47~图51中的任一个所示,以下述方式组装至基板310的中央孔部311a。另外,该第7实施方式中,基板310的中央孔部311a是形成为比所述第5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基板310的中央孔部311小,且与所述第6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基板210的中央孔部211a相同的值。

于是,环状构件WS1是以使环状凸起260b液密地嵌装在基板310的中央孔部311a内的方式,以环状平板260a从其表面侧落座于基板310的中央环状部位(对应于所述第6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中央环状部位P1),由此组装至基板310。

伴随于此,多个内侧线状片260c分别从环状平板260a的中空部的周缘部朝向其中央呈倾斜状地,且朝向环状平板260a的表面外方呈平缓地凸出的弯曲状地延伸,并且,多个外侧线状片260d分别从环状平板260a的外周面朝向该环状平板260a的外方而朝半径方向呈倾斜状地延伸。

当环状构件WS1相对于基板310的组装如此那样完成时,将混凝土螺丝SC1如图47所示,以其柱部穿过环状构件WS1的环状平板260a的中空部及基板310的中央孔部311a而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实质上同样地固接至混凝土壁10a。另外,混凝土螺丝SC1以其碟状头部在环状平板260a的中空部内沿着其纵剖面末端变窄状内周面而落座。

如上所述,当第2粘合辅助器具300A(中央侧粘合辅助器具300A)及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四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相对于混凝土壁10a的组装结束时,在接下来的预拌砂浆涂布工序S9中,如图47所示,与所述第5实施方式同样地,将预拌砂浆涂遍混凝土壁10a的整个表面11。

因而,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在被收容于混凝土壁10a的收容孔部12内的状态下,被预拌砂浆埋设于该混凝土壁10a中,并且第2粘合辅助器具300A在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上被预拌砂浆埋设。

伴随于此,与所述第5实施方式中所述同样,预拌砂浆浸入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内,并且通过环状构件WS1的多个内侧线状片260c及多个外侧线状片260d和第2粘合辅助器具300A的多个外周侧卡合片320及多个面侧卡合片340而到达基板310的表面。

此处,如此那样通过多个卡合片340而到达基板310表面的预拌砂浆与所述第5实施方式中所述同样,遍及基板310的多个外侧开孔部313a~313k、313n的各内部。

而且,在如上所述那样预拌砂浆通过多个外周侧卡合片320而到达基板310表面的过程中,该预拌砂浆牢固地卡合至各外周侧卡合片320的外周面。此时,该预拌砂浆也牢固地卡合至各外周侧卡合片320的弯曲部。

而且,在如上所述那样预拌砂浆通过多个内侧线状片260c及多个外侧线状片260d而到达基板310表面的过程中,该预拌砂浆牢固地卡合至多个内侧线状片260c及多个外侧线状片260d的各外周面。并且,各内侧线状片260c的延伸端部及各外侧线状片260d的延伸端部如上所述弯曲成L字状,因此预拌砂浆相对于各内侧线状片260c及各外侧线状片260d的延伸端部而牢固地卡合。

如上所述的预拌砂浆涂布工序S9之后,在接下来的预拌砂浆固化等待工序S10中,当如上所述那样涂布于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上的预拌砂浆固化时,在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上形成砂浆壁M。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根据该第7实施方式,环状构件WS1具有多个内侧线状片260c及多个外侧线状片260d,由此可利用该多个内侧线状片260c及多个外侧线状片260d来与预拌砂浆牢固地卡合。

因此,当预拌砂浆固化而变成砂浆壁M时,该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300A不仅通过多个面侧卡合片340及多个外周侧卡合片320,还通过环状构件WS1的多个内侧线状片260c及多个外侧线状片260d,而在其内部牢固地卡合于砂浆壁M。

由此,该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300A不仅通过从基板310突出的多个面侧卡合片340及多个外周侧卡合片320,还可通过环状构件WS1的多个内侧线状片260c及多个外侧线状片260d来将砂浆壁M支撑于混凝土壁10a的表面11。由此,由砂浆用粘合辅助器具300A带来的砂浆壁M相对于混凝土壁10a的粘合辅助力可得到进一步强化。

其结果,该第7实施方式中,基于粘合辅助系统的粘合辅助,砂浆壁M相对于混凝土壁10a的粘合力(锚固效果)可得到进一步强化。这意味着,可长期且更良好地防止砂浆壁M从混凝土壁10a脱落。其他作用效果与所述第6实施方式同样。

另外,在实施本发明时,并不限于所述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可列举如下的各种变形例。

(1)在实施本发明时,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作为粘合辅助器具100的形成材料的热塑性树脂并不限于尼龙树脂,也可为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 sulfide)树脂(也称作PPS树脂)、聚酯(polyester)树脂、聚乙烯(polyethylene)树脂、聚丙烯(polypropylene)树脂、聚苯乙烯(polystyrene)树脂、高冲击聚苯乙烯树脂(也称作耐冲击性聚苯乙烯(High Impact Polystyrene,HIP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ABS)树脂、改性聚苯醚(polyphenylene oxide)树脂(也称作改性PPO树脂)、聚酰胺弹性体(polyamide elastomer)树脂(例如东丽(股)制造的“Pebax”)或聚酯弹性体树脂(例如,东丽(股)制造的“海翠料(Hytrel)”)等。另外,PPS树脂与尼龙树脂同样,耐碱性优异。

(2)在实施本发明时,也可取代所述的尼龙树脂或其他热塑性树脂,而采用在任一种该热塑性树脂中(例如尼龙树脂)混入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等短纤维状增强纤维所得的纤维强化树脂。由此,强化砂浆相对于混凝土壁的粘合力,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砂浆从混凝土壁剥落的防止作用。

(3)在实施本发明时,粘合辅助器具100的连接件110的母螺纹孔部111也可不同于所述第1实施方式,而是在母螺纹孔部111内,在表侧面母螺纹孔部分111a及背面侧母螺纹孔部分111b的各相向端部之间形成隔离壁部。

据此,能够防止下述事态的发生于未然,即,模板紧固螺栓160通过表面侧母螺纹孔部分111a而螺合至背面侧母螺纹孔部分111b,或者间隔螺栓150通过背面侧母螺纹孔部分111b而螺合至表面侧母螺纹孔部分111a。

(4)在实施本发明时,连接件110的环状凸缘115只要可利用其承接面115a来承接环状支撑壁140即可,因此该环状凸缘115的外径(承接面115a的外径)也可为至少大于环状支撑壁140的内径的程度。

(5)而且,在实施本发明时,也可不同于所述实施方式,环状凸缘115的外径在比环状支撑壁140的内径大的范围内,小于该环状支撑壁140的外径。

据此,通过连接件110在其外周面沿着轴向形成为纵剖面凹凸状,从而能够确保粘合辅助器具100从混凝土壁10a的防脱。

(6)在实施本发明时,在粘合辅助器具100的连接件110上形成的肋116a的数量也可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为单个。

(7)在实施本发明时,粘合辅助器具200、200A、300或300A的形成材料只要为热塑性材料,则也可与粘合辅助器具100的形成材料不同。

(8)在实施本发明时,环状支撑壁140a的多个线状片143各自的全长也可互不相同,而非如所述第2实施方式中所述那样设为相同。

(9)在实施本发明时,粘合辅助器具的形成材料优选树脂射出成形容易的热塑性树脂,但也可根据需要而为热固性树脂。

(10)在实施本发明时,粘合辅助器具100的粘合力还取决于每单位面积的间隔螺栓的使用个数,但一般优选设计成50kgf/个(490Pa/个)以上。

为了满足此种特性,作为与卡合片120的尺寸,优选将卡合片120的粗度设为0.05(mm)~5.0(mm)的范围以内的值,将卡合片120的直径设为1.0(mm)~10.0(mm)的范围以内的值。而且,在取代卡合片120的线状片121的情况下,优选粗度为0.05(mm)~5.0(mm)。

(11)在实施本发明时,每个粘合辅助器具100的卡合片120的数量并无特别限定,但在非强化树脂制的情况下优选设为20个~100个,在纤维强化树脂制的情况下优选设为5个~70个。

(12)在实施本发明时,粘合辅助器具100的连接件110也可不同于所述实施方式,而形成为例如多边形状。

(13)在实施本发明时,对于将粘合辅助器具200或粘合辅助器具300组装至基板210或基板310时所采用的垫片WS,也可不同于所述第1实施方式或第5实施方式,而根据需要来废除。

在此情况下,基板210的各内侧开孔部212a~212d及各钩部220a~220d或基板310的各内侧开孔部312a~312d及各钩部330a~330d只要废除即可。

(14)在实施本发明时,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多个卡合片220也可从基板210的中央部遍及外周部而分散地沿着基板210的圆周方向形成。

(15)在实施本发明时,多个卡合片220并不限于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排列,也可遍及基板210的表面而分散地形成,而且,卡合片220的数量也可不限于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数量而适当变更地实施。

(16)在实施本发明时,基板210的多个外侧开孔部213a~213j及基板310的多个外侧开孔部313a~313k、313n也可废除。

(17)在实施本发明时,卡合片120或卡合片220的形状也可为半圆状或圆弧状。而且,卡合片120或卡合片220的形状一般也可为弯曲状。

(18)在实施本发明时,所述第5实施方式中的各卡合片320也可包含从基板310的外周部的端面部或表面部呈放射状延伸的底部、以及从该各底部的延伸端部弯折成L字状的弯折部。另外,所述第5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脚部321及腕部323对应于底部,脚部322对应于弯折部。

(19)在实施本发明时,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垫片WS只要能够对将螺丝SC固接于混凝土壁10a时的基板210的中央孔部111的强度进行辅助即可。因而,垫片WS并不限于不锈钢,也可为铁等的环状板,而且,还可为环状树脂板或环状弹簧垫片。

(20)在实施本发明时,所述第1实施方式或第5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各粘合辅助器具200或粘合辅助器具300也可与各粘合辅助器具100调换而配设。

(21)在实施本发明时,所述第1实施方式或第5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多个粘合辅助器具200或粘合辅助器具300及多个粘合辅助器具100并不限于配设成格子状,也可为两者均在互不相同的位置分散地配设于混凝土壁10a的表面。

(22)在实施本发明时,所述第1实施方式或第5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粘合辅助器具200或粘合辅助器具300中,多个面侧卡合片220或面侧卡合片340并不限定于所述第1实施方式或第5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示例,也可遍及基板210或基板310的表面而分散地配设。

此时,多个面侧卡合片220或面侧卡合片340优选沿着基板210或基板310表面的左右方向中心线及上下方向中心线这两者而对称地分散配设。由此,粘合辅助器具200或粘合辅助器具300中的多个面侧卡合片220或面侧卡合片340相对于砂浆壁的粘合辅助力可遍及基板210或基板310的整个面而平衡性良好地均匀化。

而且,此种效果也能通过下述方式来实现,即,将多个面侧卡合片220或面侧卡合片340如图27所例示那样,在基板210或基板310的表面,在圆周方向上以等角度间隔而朝半径方向呈放射状地配设。

(23)在实施本发明时,粘合辅助器具200或粘合辅助器具300的钩部220或钩部330也可不限于四个,而为多个或多对。例如,也可使两个、三个或五个钩部220或钩部330在基板210或基板310的表面沿着中央孔部的外周而以等角度间隔来设置,而且,还可使一对或三对钩部220或钩部330在基板210或基板310的表面沿着中央孔部的外周而以等角度间隔来设置。总之,只要可将垫片WS遍及其整面而均匀地夹持于基板210或基板310的表面上即可。

(24)而且,在实施本发明时,粘合辅助系统也可不依存于多个粘合辅助器具100,而仅将多个粘合辅助器具200分散地配设于基板的表面。例如,在图1中,也可将中央粘合辅助器具200仍直接配设于矩形形状轮廓RL的中央,并将四个粘合辅助器具200取代四个粘合辅助器具100而配设于矩形形状轮廓RL的各角落部。

(25)在实施本发明时,粘合辅助器具200或粘合辅助器具300的基板也可不同于所述实施方式,而形成为例如三角形形状或四边形形状等多边形形状。

(26)在实施本发明时,在用于对形成在混凝土体10a表面的砂浆壁M与混凝土体10a的粘合进行辅助的砂浆用粘合辅助方法中,也可准备:

多个粘合辅助器具100,以具有连接件110、多个面侧卡合片120、薄壁环状连结壁130及厚壁环状支撑壁140的方式而由合成树脂一体地形成,所述多个面侧卡合片120是在该连接件110上以从其表面突出的方式分散地形成,所述薄壁环状连结壁130是以包围该多个面侧卡合片120的方式而从连接件110表面的外周部延伸,所述厚壁环状支撑壁140是从该连结壁130的延伸端部朝向与该连结壁130相同的方向延伸;以及

多个粘合辅助器具200(或300),以具有基板210(或310)及多个面侧卡合片220(或340)的方式而由合成树脂一体地形成,所述基板210(或310)形成有中央孔部211(或311),所述多个面侧卡合片220(或340)是在该基板上以从其两面的其中一个面突出的方式而在中央孔部211(或311)的周围分散地形成,且所述砂浆用粘合辅助方法包括:

第1工序,相对于从以彼此相向的方式设置的两模板F的其中一个模板分散地朝向另一个模板延伸的多根间隔螺栓150,将多个粘合辅助器具100以其各环状支撑壁140与另一个模板相向的方式而连结;

第2工序,通过另一个模板来将多个粘合辅助器具100的各厚壁环状支撑壁通过各对应的薄壁环状连结壁130而按压向各对应的连接件110侧,由此,以包围多个卡合片的方式而使其落座于从各对应的连接件的表面侧外周部朝向外方而朝半径方向延伸的环状凸缘115;

第3工序,将预拌混凝土通过多根间隔螺栓及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浇灌于两模板之间;

第4工序,在该预拌混凝土伴随其固化而形成为混凝土体后,解除多个粘合辅助器具100相对于各厚壁环状支撑壁140的按压之后,去除两模板F;

第5工序,将多个粘合辅助器具200(或300)的各基板在其中央孔部通过螺丝固接于混凝土壁10a,由此,将多个粘合辅助器具200(或300)组装至混凝土壁10a;以及

第6工序,在混凝土壁的表面,通过各多个第1粘合辅助器具100及粘合辅助器具200(或300)而以规定的厚度来涂布预拌砂浆并使其固化,从而形成为砂浆壁。

此处,在第2工序中,也可将多个模板紧固螺栓160穿过其中一个模板而螺合调整至在多个粘合辅助器具100的连接件110的中央部所形成的母螺纹孔部,从而通过该其中一个模板来将多个粘合辅助器具100的各厚壁环状支撑壁按压向各对应的连接件侧。

而且,在该砂浆用粘合辅助方法中,也可在多个粘合辅助器具200(或300)的各个中,具备多个钩部220a~220d(或330a~330d),所述多个钩部220a~220d(或330a~330d)是在基板上,从所述其中一个面,在多个卡合片群的内侧,在所述中央孔部周围隔开间隔地形成,

该多个钩部分别包含:竖立部221(或331),以从基板的所述其中一个面竖立的方式而延伸;以及弯折部222(或332),以从该竖立部朝向基板的中心侧弯折的方式而延伸,

在所述第5工序中,将环状板以由多个钩部的所述各竖立部包围的方式克服多个钩部的弹力而设置于基板的所述其中一个面上,由此,通过多个钩部,以所述各弯折部而夹持于与基板的所述其中一个面之间,然后,将基板在该所述中央孔部通过环状板并通过螺丝而固接于混凝土壁,由此,将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组装至混凝土壁。

而且,在该砂浆用粘合辅助方法中,也可准备多个环状构件WS1,所述多个环状构件WS1是以一体地具有环状板260a、多个内侧线状片260c、多个外侧线状片260d及环状凸起260b的方式而由合成树脂所形成,所述多个内侧线状片260c是从该环状板中的其内周缘部的外周沿着该外周隔开间隔地朝向环状板的表面侧延伸,所述多个外侧线状片260d是从该环状板的外周缘部沿着该外周缘部隔开间隔地朝向环状板的表面侧延伸,所述环状凸起260b是从环状板的内周缘部呈同轴地朝向其背面侧延伸,

在第5工序中,以将多个环状构件各自以环状凸起呈同轴地嵌装至基板的对应中央孔部内的方式,而使环状板从表面侧载置于基板的对应中央孔部,

将多个第2粘合辅助器具各自以螺丝的头部落座于多个环状构件中的对应环状构件的环状凸起的方式,以螺丝的柱部穿过所述对应环状构件的环状凸起而固接至混凝土壁的表面,由此而组装至该混凝土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