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在真空挤砖机内的挤压流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7353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固定在真空挤砖机内的挤压流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砖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定在真空挤砖机内的挤压流道。



背景技术:

由于烧结保温砖烧结后不收缩,出现的质量通病比其他墙材要少很多,因此在建筑行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烧结保温砖的应用推广和普遍使用,真空挤砖机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相应设备迅速发展,关键部件成型模具的要求逐步提高。目前普遍使用的成型模具存在着挤出压力小,泥料混合不均匀等问题,这严重制约着烧结多孔砖朝着孔型细小且错开的方向发展,目前国内的真空挤砖机还不能生产出孔型细小且错开的烧结保温砖,这是由于这种孔型的烧结保温砖对成型设备和工艺要求非常高。它要求真空挤砖机具有较大的挤出压力,能够使泥料充分混合均匀。如果压力太小,挤出的湿坯强度就低,干燥时易变形。对此需要设计一种真空挤砖机的挤压流道,使其该装置可以增加对泥料的挤压,使泥料混合均匀,满足高质量烧结保温砖的成型要求。

真空挤砖机进行工作时,泥料在机筒内经过螺旋绞刀推进进入机头处,在机头和机口部分挤压成型形成泥条。泥料在成型时普遍存在着成型压力不够,泥料混合不均匀,从而导致砖坯粘结力下降,强度不够,砖坯干燥时容易发生变形等缺陷。此外,泥料在挤出时,受到机头内壁的阻力和摩擦,使泥料温度升高,导致泥料水分散失,泥条四角容易产生开裂现象。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润滑冷却装置来解决这一问题。

另外,由于真空挤砖机机筒中的泥料是由螺旋绞刀旋转的方式向前推进的,所以泥料在进入机头后仍旧旋转,从而导致泥料产生分层现象,在某些情况下,挤出成型形成的分层能够导致砖坯内部结构存在缺陷,使砖坯合格率下降。因此,必须设计一种新型的挤压搅拌装置来减少泥料分层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下文中给出关于本发明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发明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发明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在真空挤砖机内的挤压流道,所述挤压流道具有前后贯通的空腔,所述空腔的孔径自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所述挤压流道内固定连接有用于对泥料进行切分的泥料分割挤压搅拌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方案,挤压流道可以使泥料充分混合,泥料成型更加致密,位于挤压流道内部的泥料分割挤压搅拌装置,可以使泥料混合更加均匀,减小泥料由螺旋绞刀挤出时的分层现象,提高了所制砖的质量。

附图说明

参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会更加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附图中的部件只是为了示出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相同的或类似的技术特征或部件将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在真空挤砖机内的挤压流道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挤压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泥料分割挤压搅拌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挤压流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本发明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发明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在真空挤砖机内的挤压流道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在真空挤砖机内的挤压流道,其中,挤压流道23具有前后贯通的空腔,空腔的孔径自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挤压流道23内固定连接有用于对泥料进行切分的泥料分割挤压搅拌装置22。

使用时,挤压流道23固定连接在机头25与机筒24之间,机筒24内连接有可转动的螺旋绞刀21,螺旋绞刀21用以进行泥料的推送,泥料分割挤压搅拌装置22对泥料进行切分成多条并行的细条。

由于空腔的孔径自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也即形成了一个中部凸出的可以容纳更多泥料的型腔。泥料在该型腔内汇集,并经由泥料分割挤压搅拌装置的作用停止旋转,且被分割得以搅拌。泥料汇集后在再经机头挤出,使得形成的砖致密、强度高。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方案,挤压流道23可以使泥料充分混合,泥料成型更加致密,位于挤压流道内部的泥料分割挤压搅拌装置,可以使泥料混合更加均匀,减小泥料由螺旋绞刀挤出时的分层现象,提高了所制砖的质量。

进一步地,如图2、3所示,泥料分割挤压搅拌装置包括交叉设置的多个分割刀片4,分割刀片4的刀刃朝向泥料送来的方向,分割刀片4的刀背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圆锥柱5,圆锥柱5的直径自所述刀背向外逐渐变小。泥料分割挤压搅拌装置22可以通过固定杆3安装在挤压流道23内。交叉设置的多个分割刀片4可以呈井字格或菱形格的方式设置。

进一步地,多个圆锥柱5的长度自泥料分割挤压搅拌装置22的中部向边缘逐渐变短。也即位于泥料分割挤压搅拌装置22中部的圆锥柱5的长度最长,而向外层圆锥柱5的长度逐渐变短。采用此种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泥料的致密性及降低分层现象。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挤压流道23的内周面上设置有衬板,衬板6自挤压流道23的中部延伸至端部,挤压流道23上设置有润滑孔10,润滑孔10可以包括纵向的孔段和横向的孔段,衬板6的一端与挤压流道23的中部形成有第一楔形缝隙15、16,第一楔形缝隙15、16与润滑孔10相通,衬板6的另一端与挤压流道23的端部形成有第二楔形缝隙19、20,衬板上形成有管道17、18,管道17、18分别与第二楔形缝隙19、20和润滑孔10相通。通过设置衬板6可以提高该挤压流道23的耐磨性,且仅需衬板6采用高耐磨的材料加工,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也便于维护。工作时,润滑孔10与外部的润滑液提供系统相连接,润滑液最终经第一楔形缝隙15、16和第二楔形缝隙19、20进入到挤压流道23内来对泥料进行润滑,减小了阻力,降低了工作时的能耗。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加工,挤压流道23包括相互对扣固定连接的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可以通过螺栓7进行固定连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内均设置有锥形通孔,两锥形通孔形成孔径自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的空腔。

进一步地,润滑孔10上连接有流量指示表。例如但不限于,可以在挤压流道的周向上均匀设置四个相互独立的润滑孔,当然也可以设置其它数量的润滑孔,每个润滑孔均连接一个流量指示表,在出现堵塞的情况,可以通过流量指示表来判断堵塞的位置。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形成的砖的致密性及强度,第一部件的锥形通孔的锥度为10°~30°,所述第二部件的锥形通孔的锥度为20°~45°。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形成的砖的致密性及强度,第一部件的锥形通孔的长度大于第二部件的锥形通孔的长度。

进一步地,交叉设置的多个所述分割刀片在纵向上和横向上的数量相同,均为3-6片,且相邻分割刀片之间的间距相等,这样使得分割形成的各泥条的截面积相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