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连续筒仓仓体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15596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连续筒仓仓体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一种非连续筒仓仓体的制作方法,是专用于储存固体散装物料的大型仓储容器。



背景技术:

现有大型筒仓容器最多见的是钢板筒仓和钢筋混凝土筒仓,这些容器在储存一些散装物料如:粮食、煤炭、水泥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实还远不够,比如在农村粮食丰收后,常常为缺少储存容器而发愁。再比如,在采煤矿区、转运码头,因缺少储存容器,煤炭只能露天堆放,大风一吹,粉尘四处飘散,严重污染环境。这是因为现有技术制作的筒仓,不管是钢板筒仓还是钢筋混凝土筒仓,制作成本都很昂贵,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就受到了很大限制。

本发明可以制作出既具有超大容量,而造价又非常低廉的新型筒仓,与现有钢板筒仓或钢筋混凝土筒仓相比,造价约可减少约90%。这样它的应用领域就可大大扩展,特别是在环境工程领域,比如可储存固体废弃物如:生活垃圾、秸秆和畜禽粪便、以及尾矿等。

以秸秆为例,众所周知,焚烧秸秆污染环境,且秸秆产量巨大又不宜远距离运输,如果能就地转换成有机肥应该是最佳选择。可当前的技术难点是:其一,真正腐烂透彻难,于是人们就将秸秆先粉碎,这就又带来第二难,机械粉碎能耗大,且机械磨损大,维修成本高。这是因为生料秸秆是由坚韧的纤维质组成,粉碎切断非常不易。即便粉碎后也基本无肥效,且影响耕作。所以按当前技术,廉价且大规模将秸秆转变为有机肥是不可行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可以实现廉价且大规模将秸秆转变为有机肥,具体方法是:就近约300~500米半径范围内秸秆全部堆放进固废筒仓内,运输且泵送液态畜禽粪便向筒仓内灌入,使秸秆尽可能充分吸附,以筒仓底部不流出粪液为度。而后密封储存半年至一年,当秸秆彻底腐烂后再出料,腐烂后的秸秆纤维质已经破坏,无需再采用专用粉碎机,只需将腐烂后的秸秆撒入田,再采用旋耕机粉碎入土即可。

采用本发明建造2~4个筒仓,需投资约6~10万元,占地约1~2亩,可服务农田不低于1000亩。

秸秆与畜禽粪便组合,同时消灭了两个农村固废污染,并且获得大量高质量有机肥,可谓一举两得,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再比如,本发明固废筒仓还可用于大规模储存生活垃圾,将垃圾封存在筒仓内可彻底杜绝对造成环境污染。另外,当储存在筒仓内生活垃圾腐熟稳定后,实际上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无害化处理。

本发明仓体是由多个仓体子圈叠加而成,而仓体子圈是有若干水平向环筋和若干竖向立筋相交而成。因此,仓体子圈中的环筋和立筋就是仓体骨架的主要受力部件。

环筋承受来自筒仓内物料堆积后,作用在仓体内壁上的侧压力,由于仓体呈圆形,所以这些侧压力全部转变为由环筋来承受的拉力。当施加在仓体内壁的侧压力足够大,仓体将发生膨胀,环筋被拉长,直至最终拉断。不过,钢筋有较好的延展性,比如以常用的q235低碳钢为例,当钢筋拉伸到达屈服极限时,延伸率约为0.1%,当到达强度极限时,延伸率约为16%。因此,人们只要现场观察钢筋的拉伸变形,比如控制环筋延伸率不大于2%,那么就可以确保环筋结构安全。

通常储存在本发明筒仓内的物料应具有加筋土特征,这样作用在仓体内壁的侧压力就会有较大幅度的减小。

加筋土技术很早在农村就有应用,比如在农村为建造土屋砌筑土坯墙时,会在泥土中掺和适量纤维物质,如秸秆、荨麻等形成加筋土,这样砌筑的土坯墙就显得很牢固,不易坍塌。

在现代道路建设中,加筋土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比如建造公路挡土墙、加固软土路基等。

生活垃圾中因含有大量塑料袋,也属于具有加筋土特征的物料。

仓体子圈中的立筋是承受仓体重力的受压构件,本发明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确保立筋构件的安全。

当仓体子圈连续向上叠加时,下层仓体子圈的立筋要承受来自上层仓体子圈传递的重力,不仅如此,当堆积在仓体内壁的物料发生沉降时,还会给仓体施加额外的下压力。在双重压力作用下,下层仓体子圈的立筋有可能被压弯变形,导致仓体发生褶皱变形,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采用间隔拆除仓体子圈的方法,就可以阻断竖向力的传递。而且在拆除仓体子圈的部位,有足够竖向空间可以接受较大幅度的沉降变形。

采用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降低了筒仓造价,被拆层位的仓体子圈其实仅仅是一种临时仓体,当临时仓体被拆下后,即刻可以用于升高上部仓体。

附图说明

图1是单个仓体子圈内附着衬垫层的立体图;

图2是连续仓体名义纵剖面图,其中c1~c7是分别表示各仓体子圈所在的层位;

图3是非连续仓体真实纵剖面图,其中有部分仓体子圈被拆除;

图4是筒仓纵剖面图,即图5中的b-b剖面;

图5是筒仓平剖面图,即图4中的a-a剖面;

图6是筒仓纵剖面图,即图7中的d-d剖面;

图7是筒仓平剖面图,即图6中的c-c剖面;

附图标记:1.环筋;2.立筋;3.衬垫层;4.仓顶覆盖土工膜;5.仓体外包裹土工膜;6.物料;7.片状加筋材料;8.加筋环;9.袋装物料;10.布料包裹物料呈u型;11.地面。

具体实施方法

以筒仓内储存的物料6是生活垃圾为例,基本资料如下:

见图1,制作仓体子圈:仓体子圈是由若干水平向环筋1和若干竖向立筋2相交组合,并围合而成。环筋1采用钢筋、立筋2采用扁钢带,相交组合方式采用焊接。仓体子圈内附着的衬垫层3为土工膜,以利仓体密封。

见图2。每个仓体子圈高度均为1米,直径相同,共制作7个仓体子圈向上叠加,仓体子圈叠加时,在上仓体子圈的底层环筋与在下仓体子圈的顶层环筋采用绳索或扎丝绑扎固定。

见图2和图3。垃圾进料作业流程如下:

地面11整平后安置c1层位仓体子圈,进料堆满。接着向上叠加c2层位仓体子圈,进料堆满;再接着向上叠加c3层位仓体子圈,进料堆满。

当进料堆满至c3层位仓体子圈顶面时,拆除c1层位仓体子圈。

接着向上叠加c4层位仓体子圈,进料堆满;再接着向上叠加c5层位仓体子圈,进料堆满。

当进料堆满至c5层位仓体子圈顶面时,拆除c3层位仓体子圈。

接着向上叠加c6层位仓体子圈,进料堆满;再接着向上叠加c7层位仓体子圈,进料堆满。

当进料堆满至c7层位仓体子圈顶面时,拆除c5层位仓体子圈。

等c7层位垃圾适当沉降后,拆除c7层位仓体子圈,最后仓顶覆盖土工膜4。

垃圾入仓后会产生较大幅度沉降,因此在仓体子圈被拆除后,空缺的层位高度要小于仓体子圈高度。所以图2是仅仅用于说明作业流程的连续仓体名义纵剖面,而图3才是真实的非连续仓体纵剖面。

采用本发明筒仓储存的固体散装物料6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具有加筋土特征的物料6,即在散装物料6中掺和有条形或片状物质,如上述秸秆、秸秆与畜禽粪便组合、以及生活垃圾。第二类是不具备加筋土特征的物料6,即散装物料6的特征为颗粒状或粉状,比如:煤炭、粮食、粉煤灰、尾矿等。

如果采用本发明筒仓储存第二类不具备加筋土特征的物料6,则有可能还需要补充如下工艺:

在物料6进料过程中,在适当高度设置片状加筋材料7,见图4和图5。片状加筋材料7可采用土工格栅或土工布。

或者在物料6进料过程中,在适当高度设置加筋环8,见图6和图7。加筋环8可采用减小直径的仓体子圈,在加筋环8内可附着格栅网或土工布。

采用上述工艺后,可以使第二类不具备加筋土特征的物料6,如颗粒状或粉状物料6,具备了加筋土特征,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小对仓体内壁的侧压力。

另外,为了防止颗粒状或粉状物料6在拆除仓体子圈层位处漏出,可采用袋装物料9,或者布料包裹物料呈u型10方法封堵拆除仓体子圈处的缺口。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