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用模板,尤其涉及一种拉片拉杆通用模板。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模板系统。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建筑浇筑混凝土施工都需要采用建筑模板进行成型,目前模板分为拉片体系和拉杆体系两种模板。如图1~图3所示为拉片体系模板,其包括面板10、边肋40,边肋40之间设有若干个加筋30,在边肋40上设有拉片槽60,其应用于模板系统时,采用薄钢片作为拉片穿过两块模板间的拉片槽60进行对拉紧固。如图4~图6所示为拉杆体系模板,其包括面板10、加强肋20、边肋40,加强肋20与边肋40之间设有若干个加筋31,在面板10上直接开孔形成拉杆孔50,其应用于模板系统时,采用螺杆穿过拉杆孔50锚固在背楞上进行对拉紧固。上述两种体系的模板各有优缺点:拉片体系模板成型的混凝土构件尺寸准确、安装方便,施工质量相对较好,但拉片体系定位精度要求高,难以在钢筋密集的大型混凝土构件中使用;拉杆体系模板使用较为灵活,适用范围广,但其质量控制不如拉片体系。另外由于两种模板的传力方式的不同,相应的模板宽度和内部构造都不同:拉片体系通过加筋30横向传力,其板面宽度最小为600mm;拉杆体系为边肋40纵向传力,再考虑背楞尺寸,其板面宽度最大为400mm。目前两种体系是不兼容的,工程应用都是分开独立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用性好、兼容拉片体系和拉杆体系的拉片拉杆通用模板。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所述拉片拉杆通用模板的模板系统。
本发明的拉片拉杆通用模板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拉片拉杆通用模板包括面板、位于所述面板周边的边肋、与纵向设置的所述边肋平行的纵向加强肋、两端与纵向设置的所述边肋固定连接的横向加筋,所述纵向加强肋的底部与所述面板相固定连接,所述横向加筋的底部垂直搭接于所述纵向加强肋的顶部,纵向设置的所述边肋上设有若干个用于拉片穿过的拉片槽,所述面板上设有若干个用于拉杆穿过的拉杆孔,所述边肋上设有若干个用于模板互连及固定所述拉片的螺栓孔;所述面板的受力通过所述纵向加强肋传递到所述横向加筋,所述横向加筋再将受力传递到纵向设置的所述边肋,形成整体分布的双向受力均匀的体系,使其受力变形协同且最小。
所述面板的宽度为400~600mm。
所述面板的宽度为500mm。
所述面板上于所述拉杆孔处的板面设有加厚部。
所述纵向加强肋及纵向设置的所述边肋构成纵向传力构件,所述横向加筋构成横向传力构件,所述纵向传力构件的强度及刚度与所述横向传力构件的强度及刚度相当,使其受力均匀且用材最少。
所述拉片拉杆通用模板采用金属或塑胶制成。
所述拉片槽及所述拉杆孔采用硅胶封闭后,可作为不对拉模板进行使用。
本发明的模板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模板系统包括若干个拉片拉杆通用模板,以及拉片、对拉螺栓组件、背楞组件,所述拉片拉杆通用模板包括面板、位于所述面板周边的边肋、与纵向设置的所述边肋平行的纵向加强肋、两端与纵向设置的所述边肋固定连接的横向加筋,所述纵向加强肋的底部与所述面板相固定连接,所述横向加筋的底部垂直搭接于所述纵向加强肋的顶部,纵向设置的所述边肋上设有若干个用于拉片穿过的拉片槽,所述面板上设有若干个用于拉杆穿过的拉杆孔,所述边肋上设有若干个用于模板互连及固定所述拉片的螺栓孔;所述面板的受力通过所述纵向加强肋传递到所述横向加筋,所述横向加筋再将受力传递到纵向设置的所述边肋,形成整体分布的双向受力均匀的体系,使其受力变形协同且最小;所述拉片拉杆通用模板纵向靠合设置,采用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将相邻的所述拉片拉杆通用模板连接固定;在拉片体系应用处,所述拉片穿过相邻的所述拉片拉杆通用模板的所述拉片槽进行对拉紧固;在拉杆体系应用处,所述背楞组件将所述拉片拉杆通用模板靠合围住,所述对拉螺栓组件穿过所述拉杆孔,锚固在所述背楞组件上进行对拉紧固;未使用到的所述拉片槽及所述拉杆孔采用硅胶封闭。
所述面板的宽度为400~600mm。
所述面板的宽度为500mm。
所述面板上于所述拉杆孔处的板面设有加厚部。
所述纵向加强肋及纵向设置的所述边肋构成纵向传力构件,所述横向加筋构成横向传力构件,所述纵向传力构件的强度及刚度与所述横向传力构件的强度及刚度相当,使其受力均匀且用材最少。
所述拉片拉杆通用模板采用金属或塑胶制成。
所述拉片采用薄钢片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的拉片拉杆通用模板包括面板、位于所述面板周边的边肋、与纵向设置的所述边肋平行的纵向加强肋、两端与纵向设置的所述边肋固定连接的横向加筋,所述纵向加强肋的底部与所述面板相固定连接,所述横向加筋的底部垂直搭接于所述纵向加强肋的顶部,纵向设置的所述边肋上设有若干个用于拉片穿过的拉片槽,所述面板上设有若干个用于拉杆穿过的拉杆孔,所述边肋上设有若干个用于模板互连及固定所述拉片的螺栓孔;所述面板的受力通过所述纵向加强肋传递到所述横向加筋,所述横向加筋再将受力传递到纵向设置的所述边肋,形成整体分布的双向受力均匀的体系,使其受力变形协同且最小;本发明的拉片拉杆通用模板针对现有的拉片和拉杆两种模板体系的优缺点以及实际工程中复杂的需要,提出一种兼容两种模板体系的通用模板,使其在受力和使用两个方面都能满足工程需要,与单一体系模板相比,本发明的拉片拉杆通用模板受力更为均匀合理,,双向受力均匀的体系是其兼容拉片体系和拉杆体系的基础,能同时发挥两种体系的优点,克服各自的缺点,应用更灵活,周转更方便,所述拉片槽及所述拉杆孔全部封闭后,可作为不对拉模板进行使用,可谓一板三用;故本发明的通用性好,兼容拉片体系和拉杆体系的拉片拉杆,是一种拉片拉杆通用模板。
同理,采用上述拉片拉杆通用模板的模板系统应用灵活,使用方便,兼具两种模板系统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拉片体系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拉片体系模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A-A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的拉杆体系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现有的拉杆体系模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B-B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拉片拉杆通用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拉片拉杆通用模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C-C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模板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模板系统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的模板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D-D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所示E-E断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7~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模板系统包括若干个拉片拉杆通用模板,以及拉片8、对拉螺栓组件9、背楞组件11,所述拉片拉杆通用模板包括面板1、位于所述面板1周边的边肋4、与纵向设置的所述边肋4平行的纵向加强肋2、两端与纵向设置的所述边肋4固定连接的横向加筋3,所述纵向加强肋2的底部与所述面板1相固定连接,所述横向加筋3的底部垂直搭接于所述纵向加强肋2的顶部,纵向设置的所述边肋4上设有若干个用于拉片穿过的拉片槽6,所述面板1上设有若干个用于拉杆穿过的拉杆孔5,所述边肋4上设有若干个用于模板互连及固定所述拉片的螺栓孔7;所述面板1的受力通过所述纵向加强肋2传递到所述横向加筋3,所述横向加筋3再将受力传递到纵向设置的所述边肋4,形成整体分布的双向受力均匀的体系,使其受力变形协同且最小,双向受力均匀的体系是其兼容拉片体系和拉杆体系的基础;所述纵向加强肋2及纵向设置的所述边肋4构成纵向传力构件,所述横向加筋3构成横向传力构件,所述纵向传力构件的强度及刚度与所述横向传力构件的强度及刚度相当,使其受力均匀且用材最少;所述拉片拉杆通用模板纵向靠合设置,采用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7将相邻的所述拉片拉杆通用模板连接固定;在拉片体系应用处,所述拉片8穿过相邻的所述拉片拉杆通用模板的所述拉片槽6进行对拉紧固;在拉杆体系应用处,所述背楞组件11将所述拉片拉杆通用模板靠合围住,所述对拉螺栓组件9穿过所述拉杆孔5,锚固在所述背楞组件11上进行对拉紧固;未使用到的所述拉片槽6及所述拉杆孔5采用硅胶封闭;所述面板1上于所述拉杆孔5处的板面设有加厚部51,加强开孔处的强度;所述拉片拉杆通用模板采用铝合金制成,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金属或塑胶制成;所述拉片8采用薄钢片制成;本实施例中,所述面板1的宽度为500mm,所述面板1的宽度为400~600mm时效果均很好,填补了现有拉片体系和拉杆体系板面宽度的空白地带,应用范围广。另外,本发明中,所述拉片槽6及所述拉杆孔5采用硅胶全部封闭后,可作为不对拉模板进行使用,可谓一板三用。
本发明的拉片拉杆通用模板设计过程如下:通过体系分析和受力计算确定板宽;根据横向传力和纵向传力相当的思路进行受力计算,确定模板内部结构纵向加强肋2、边肋4及横向加筋3的截面尺寸和受力分布;对拉片槽6、横向加筋3及拉杆孔5的布置综合考虑两种体系的受力和使用需要。
本发明的拉片拉杆通用模板针对现有的拉片和拉杆两种模板体系的优缺点以及实际工程中复杂的需要,提出一种兼容两种模板体系的通用模板,使其在受力和使用两个方面都能满足工程需要,与单一体系模板相比,本发明的拉片拉杆通用模板受力更为均匀合理,,双向受力均匀的体系是其兼容拉片体系和拉杆体系的基础,能同时发挥两种体系的优点,克服各自的缺点,应用更灵活,周转更方便,所述拉片槽6及所述拉杆孔5采用硅胶全部封闭后,可作为不对拉模板进行使用,可谓一板三用;因此本发明的通用性好,兼容拉片体系和拉杆体系的拉片拉杆,是一种拉片拉杆通用模板。同理,采用上述拉片拉杆通用模板的模板系统应用灵活,使用方便,兼具两种模板系统的优点。
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建筑模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