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光伏建筑一体化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311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海绵城市光伏建筑一体化利用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与建筑相连接的屋顶绿色生态系统、自动化雨水灌溉装置、太阳能PV/T系统和地下雨水制冷供暖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光伏建筑一体化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屋顶绿色生态系统位于建筑顶部,包括土壤支撑架(18)、砂土营养层(5)、雨水过滤层(2)和雨水收集管道(11),土壤支撑架(18)是由两块与水平面呈15°的有机塑料板搭建的屋顶状坡面,雨水过滤层(2)垂直于水平面安装在土壤支撑架(18)两侧,砂土营养层(5)铺设在土壤支撑架(18)上表面,雨水过滤层(2)内侧固定砂土营养层(5),外侧与雨水收集管道(11)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光伏建筑一体化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土壤支撑架(18)表面设有便于雨水流动收集引水槽,砂土营养层(5)便于种植植物,由营养土、粗砂、珍珠岩混合组成,上表面由网格固定层固定,雨水过滤层(2)由珊瑚石、过滤棉、麦饭石、过滤棉、活性炭、过滤棉由里到外依次排列组成,土壤支撑架(18)与雨水过滤层(2)之间安装有透水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光伏建筑一体化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自动化雨水灌溉装置包括喷灌头(1)、供水管道(10)、蓄水池(14)、自动控制阀(23)和离心式水泵(12),蓄水池(14)埋于地下,喷灌头(1)布置于砂土营养层(5)上方,喷灌头(1)与蓄水池(14)之间通过供水管道(10)连通,自动控制阀(23)和离心式水泵(12)均安装于供水管道(10)上,供水管道(10)穿过土壤支撑架(18)坡面顶端并将其固定,蓄水池(14)输入端与雨水收集管道(11)输出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光伏建筑一体化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太阳能PV/T系统位于建筑顶部,包括光伏板(3)、光伏蓄电池(21)、加热管段(20)、热水管道(6)、铺设保温材料的储水箱(4)和用户末端(19),光伏板(3)对加热管段(20)内的水加热,加热管段(20)输入端与供水管道(10)连接,加热管段(20)输出端通过热水管道(6)与储水箱(4)连通,光伏板(3)与光伏蓄电池(21)线路连接,储水箱(4)与用户末端(19)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光伏建筑一体化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地下雨水制冷供暖装置包括用户末端(19)、蓄水池(14)、安装于蓄水池(14)内的换热管段(22)、送风管道(15)和回风管道(16),回风管道(16)两端分别连通用户末端(19)的回风口(8)与换热管段(22)的输入端,送风管道(15)两端分别连通换热管段(22)的输出端和用户末端(19)的送风口(9),回风管道(16)和送风管道(15)上均装有轴流式风机(13),回风管道(16)上装有空气过滤器(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光伏建筑一体化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光伏蓄电池(21)与离心式水泵(12)、自动控制阀(23)、轴流式风机(13)、用户末端(19)均线路连接。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