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液压缸驱动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7895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多液压缸驱动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库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液压缸驱动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购车的用户越来越多,用于停放汽车的车库需求越来越紧张,如今的车库主要是地下车库,地下车库的建造不仅受限于地形,而且由于需要在地下进行挖掘,因此建造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建造和维修困难,另一方面,地下车库一般只能设计为一层,为了停放大量的汽车,需要很大的占地面积,而且自动化程度不高,需要大量的人手进行管理维护。

随着技术发展,如今开始出现建造在地面上的立体车库,但目前的立体车库的结构复杂,集成化程度低,制造和安装麻烦,而且均使用机电驱动,能源损耗严重,使用寿命短,可靠性低,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集成化程度高,制造、安装、维修方便,并采用液压驱动和控制,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的立体车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液压缸驱动立体车库,包括多液压缸驱动机构、汽车轿厢、车库体、液压系统和导轨,其中多液压缸驱动机构与汽车轿厢连接,导轨安装在车库体内,汽车轿厢安装在导轨上,液压系统与多液压缸驱动机构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液压系统来控制多液压缸驱动机构的工作,并利用多液压缸驱动机构来提升汽车轿厢,使汽车轿厢能通过导轨移动到车库体相应的位置以完成停车入库。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采用多液压缸驱动机构能大大增加提升高度和提升安全性,且集成化程度高,制造、安装、维修方便,采用了液压系统的驱动和控制,汽车轿厢的提升稳定可靠,使用寿命,实用性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液压缸驱动机构包括多个液压缸和连接板,其中多个液压缸均包括活塞杆和缸体,活塞杆和相邻的缸体通过连接板连接。多液压缸驱动机构是通过一个液压缸的活塞杆来推动相邻液压缸的缸体,以此使得机构最终的提升高度能为多个液压缸的活塞杆的长度之和,该机构通过 简单的结构能实现较大的提升高度,集成化程度高,且工作可靠性强,并能便于安装和维修,实用性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板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其中活塞杆安装在第一孔内,缸体安装在第二孔内。第一孔和第二孔的设置能方便连接板与其他部件的连接,保证连接板的工作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液压缸驱动机构还包括导向板,其中相邻缸体通过导向板连接。由此能提高中缸体随相邻活塞杆移动时的可靠性,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准确工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向板设有开口和第三孔。开口和第三孔的设置能保证导向板与各元件缸体部分的接触和固定,提高其导向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车库体包括标准节、底座和顶板,其中标准节为多节,底座、多节标准节和顶板依次连接,导轨安装在标准节内。标准节的设置能方便车库体按需要设置,提高车库体的通用性,降低其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汽车轿厢包括轿厢体、导轮、拖板、滚轮、平移机构和安装座,其中导轮安装在轿厢体两侧,滚轮安装在拖板下,平移机构安装在轿厢体内,液压系统与平移机构相连接,安装座与轿厢体连接,并与多液压缸驱动机构相匹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平移机构包括平移油缸和顶升油缸,其中平移油缸包括平移活塞杆、平移缸体和连接体,平移活塞杆一端活动安装在平移缸体内,另一端与连接体固定连接,顶升油缸包括顶升活塞杆和顶升缸体,顶升活塞杆一端活动安装在顶升缸体内,另一端与平移缸体相接触。平移油缸用于实现拖板的水平移动,而顶升油缸用于实现平移油缸和拖板的连接与脱离,保证平移机构的工作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液压系统包括油箱、液压马达、电动机、液压泵、第一电磁阀、储能器、制动器、调速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单向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电动机与液压马达、液压泵分别连接,液压马达和液压泵均与油箱连接,储能器通过第一电磁阀与液压马达连接,并通过第三电磁阀与液压泵连接,液压马达和第三电磁阀分别与第二电磁阀连接,第二电磁阀、调速阀、制动器依次连接,调速阀与多液压缸驱动机构连接,单向阀一端与第一电磁阀连接,另一端与油箱连接,平移油缸通过第五电磁阀与油箱、液压泵分别连接,顶升油缸通过第四电磁阀与油箱、液压泵分别连接。储能器能积蓄液压系统多余的能量,而在液压系统进行提升工作时使用,以此减低液压系统的能耗,而各个电磁阀的设置是为了方便对液压系统的控制,提高液压系统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多液压缸驱动立体车库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多液压缸驱动立体车库的左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多液压缸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的正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多液压缸驱动机构的展开图。

图5为图3所示的多液压缸驱动机构的连接板的俯视图。

图6为图5所示的多液压缸驱动机构的连接板的正视图。

图7为图3所示的多液压缸驱动机构的导向板的俯视图。

图8为图7所示的多液压缸驱动机构的导向板的正视图。

图9为图1所示的多液压缸驱动立体车库的电梯架体的主视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电梯架体的左视图。

图11为图1所示的多液压缸驱动立体车库的汽车轿厢的正视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汽车轿厢的左视图。

图13为图11所示的汽车轿厢的平移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所示的多液压缸驱动立体车库的液压系统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图14,本实用新型的多液压缸驱动立体车库,包括多液压缸驱动机构1、汽车轿厢2、车库体3、液压系统4和导轨5。多液压缸驱动机构1与汽车轿厢2连接,导轨5安装在车库体3内,汽车轿厢2安装在导轨5上,液压系统4与多液压缸驱动机构1相连接。

多液压缸驱动机构1包括多个液压缸11和连接板12,其中多个液压缸11均包括活塞杆111和缸体112,连接板12为多个,每个连接板12均包括第一孔121和第二孔122,每一个液压缸11的活塞杆111安装在一个连接板2的第一孔121内,与该活塞杆111相邻的液压缸11的缸体112则安装在第二孔122内,使得每一个活塞杆111一端活动安装在相应的缸体112内,另一端通过连接板12与相邻的缸体112连接。另外,多液压缸驱动机构1还包括导向板13,导向板13为多个,每个导向板13都设有开口131和第三孔132,每一个液压缸11的缸体112安装在一个导向板13的开口131内,与该缸体112相邻液压缸11的缸体112则安装在该导向板13的第三孔132内,即相邻缸体112均通过导向板13连接,以保证其之间的活动可靠性。

汽车轿厢2包括轿厢体21、导轮22、拖板23、滚轮24、平移机构25 和安装座26。导轮22为多个,分别安装在轿厢体21两侧,导轮22的大小和导轨5的大小相匹配,使得导轮22能安装在导轨5上,滚轮24安装在拖板23下,轿厢体21底部能设有水平导轨,滚轮24大小和水平导轨相匹配,平移机构25安装在轿厢体21内,且为了方便平移机构25与拖板23的连接,拖板23底部能设有孔,液压系统4与平移机构25相连接,安装座26与轿厢体21固定连接,并且其大小与多液压缸驱动机构1的最顶部油缸相匹配,使得多液压缸驱动机构1的最顶部油缸通过安装座26与汽车轿厢2连接。

平移机构25包括平移油缸251和顶升油缸252,平移油缸251为一对,分别控制拖板23的左平移和右平移,平移油缸251包括平移活塞杆2511、平移缸体2512和连接体2513,其中平移活塞杆2511一端活动安装在平移缸体2512内,另一端与连接体2513固定连接,连接体2513的大小与拖板23底部的孔大小相匹配。顶升油缸252对应平移油缸251数目设置,每个顶升油缸252包括顶升活塞杆2521和顶升缸体,顶升活塞杆2521一端活动安装在顶升缸体内,另一端与平移缸体2512相接触,即顶升活塞杆2512顶住平移油缸251。

车库体3包括标准节31、底座32和顶板33,其中标准节31为多节,底座32、多节标准节31和顶板33依次连接,导轨5安装在标准节31内。标准节31由钢筋拼接而成,且其中设有加强筋以增加其强度。

液压系统4包括油箱401、液压马达402、电动机403、液压泵404、第一电磁阀405、储能器406、制动器407、调速阀408、第二电磁阀409、第三电磁阀410、单向阀411、第四电磁阀412、第五电磁阀413。电动机403与液压马达402、液压泵404分别连接,使得电动机403能分别驱动液压马达402和液压泵404,液压马达402和液压泵404的进油端均通过油管与油箱401连接,储能器406利用油管通过第一电磁阀405与液压马达402连接,第一电磁阀405选择二位二通换向阀,储能器406还利用油管通过第三电磁阀410与液压泵404连接,第三电磁阀410选择二位四通电磁阀,液压马达402的出油端和第三电磁阀410分别与第二电磁阀409通过油管连接,第二电磁阀409为三位三通电磁阀,第二电磁阀409、调速阀408、制动器407依次通过油管连接,调速阀408中设有一个二位三通电磁阀以方便调速阀408的控制,其还与多液压缸驱动机构1中的各个液压缸11的缸体112的进油端通过油管连接,而制动器407中设有一个二位二通电磁阀以方便制动器407的控制,单向阀411一端与第一电磁阀405通过油管连接,另一端与油箱401通过油管连接,平移油缸251通过第五电磁阀413与油箱401、液压泵404分别连接,第五电磁阀413为三位四通电磁阀,顶升油缸252通过第四电磁 阀412与油箱401、液压泵404分别连接,第四电磁阀412为二位三通电磁阀。另外,为了增加系统的安全性,在液压泵404的出油端和油箱401之间连接一个溢流阀,在储能器406和油箱401之间也连接一个溢流阀,并在液压马达402的出油端和第二电磁阀409间连接一个平衡阀。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汽车轿厢2需要上升时,电动机403启动,第二电磁阀409切换到b位,液压泵404从油箱401吸油并工作,液压油依次经过第三电磁阀410、第二电磁阀409、调速阀408后进入多液压缸驱动机构1的液压缸11的各个缸体112中,活塞杆111伸出,这样汽车轿厢2被多液压缸驱动机构1中的顶部液压缸11的活塞杆111提升,汽车轿厢2沿导轨5上升,即汽车轿厢2在车库体3中上升,且由于多液压缸驱动机构1中每个液压缸11的活塞杆111均会伸出,伸出的活塞杆111会通过连接板12带动相邻的缸体112上升,因此最终顶部液压缸11能获得较大的起始高度,即轿厢2能获得较大的提升高度,其最大的提升高度可以为所有液压缸11伸出的活塞杆111的长度之和。且汽车轿厢2上升过程中,调速阀408的电磁阀先切换到e位时,调速阀408的流量增大,液压油的进入缸体112的速度增快,活塞杆111伸出的速度增快,汽车轿厢2加速上升,随后快到站前,调速阀408的电磁阀回到原位,调速阀408的流量变小,液压油的进入缸体112的速度减慢,活塞杆111伸出的速度减慢,汽车轿厢2减速上升。另外,在电梯上升过程中第一电磁阀405切换到d位,储能器406中的液压油经过第一电磁阀405进入到液压马达402中,与电动机403共同驱动液压泵404,以减少系统的能耗。且在上升过程中,为保证安全,第四电磁阀切换到h位,顶升活塞杆伸出并顶住平移缸体,使得连接块插入拖板的孔内,使得拖板无法移动。

当汽车轿厢2需要下降时,电动机403启动,第二电磁阀409切换到c位,第三电磁阀410切换到a位,则多液压缸驱动机构1中的液压缸11中的液压油经过第二电磁阀409回到液压马达402中,液压缸11的活塞杆111缩回,即汽车轿厢2被活塞杆111带动下降,同时,液压泵404从油箱401中吸油,液压油经过第三电磁阀410进入到储能器406中,以便为下次的汽车轿厢2上升作一定准备。且汽车轿厢2下降过程中,调速阀408的电磁阀先切换到e位时,调速阀408的流量增大,缸体112中的液压油流出速度增快,活塞杆111缩回的速度增快,汽车轿厢2加速下降,随后快到站前,调速阀408的电磁阀回到原位,调速阀408的流量变小,缸体112中的液压油流出速度减慢,活塞杆111缩回的速度减慢,汽车轿厢2减速下降。且在下降过程中,为保证安全,第四电磁阀切换到h位,顶升活塞杆2521伸出并顶 住平移缸体2512,使得连接块2513插入拖板23的孔内,使得拖板23无法移动。

当汽车轿厢2到位后需要停止时,第二电磁阀409切回中位,第一电磁阀405回到原位,多液压缸驱动机构1中的液压缸1不再进油,同时制动器407工作停止汽车轿厢2,汽车轿厢2到位停止。

当汽车需要入库时,汽车位于汽车轿厢2的拖板23上,首先第四电磁阀412切到h位,顶升油缸252的顶升缸体进油,顶升活塞杆2521伸出并顶住平移缸体2512,使得平移油缸251的连接块2513插入拖板23的孔内,然后第五电磁阀413切换到f位,此时平移缸体2512进油,平移活塞杆2511伸出,带动拖板23往车库体3内的标准节31移动,当拖板23进入到标准节31内后,即汽车进入到标准节31内,此时第四电磁阀412回到原位,顶升油缸252的顶升缸体出油,顶升活塞杆2521下降,使得平移缸体2512也下降,使得连接块2513脱离拖板23的孔,即平移机构25与拖板23分离,最后第五电磁阀413切换到g位,平移缸体2512出油,平移活塞杆2511缩回,即汽车完成入库。

当汽车需要出库时,汽车位于车库体3的标准节31内,首先第五电磁阀413先切换到f位,此时平移缸体2512进油,平移活塞杆2511伸出,当平移活塞杆2511伸出位置与拖板23的孔对应时,第四电磁阀412切到h位,顶升油缸252的顶升缸体进油,顶升活塞杆2521伸出并顶住平移缸体2512,使得平移油缸251的连接块2513插入拖板23的孔内,即平移机构25与拖板23连接,然后第五电磁阀413再切换到g位,平移缸体2512出油,平移活塞杆2511缩回,带动拖板23进入到汽车轿厢2内,即汽车进入到汽车轿厢2内,汽车完成出库。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汽车轿厢2的上升、下降和停止,汽车的出库和入库,期多个步骤混合工作,即可使汽车在车库体3中的任意一个标准节31内实现出库和入库。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