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式地下停车场的夹轮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地下停车场主要是立体停车场和传统停车场。其中立体停车场是利用类似于电梯的停车设备自动送至地下空位的专用设备。相比而言,立体停车场占地空间小、投入成本低,未来的市场前景以及经济前景好。同时,立体停车系统的普遍使用成为城市交通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有的机械立体车库有两类,一是位移式,整个承载机构随车辆移动,取车速度慢、耗能大,另一种是固定位取放式车库,此类车库多是地下圆筒式车库,由主平台负责纵向运输,推送平台负责取放车辆,这类车库不占用地上面积,车辆取放速度快。
在地下立体停车库方面由于需要完成车辆取放动作,一些低底盘类车辆越来越多,笨重的取放机构无法对低底盘车辆完成取放工作,尤其是当存放到车库内的汽车轮胎泄气后推送的平台就无法将汽车取出,甚至会对车辆造成伤害。车型很多轴距各异,对机械车库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立体车库中,存取车时用于车辆夹持的夹臂多采用链条传动,螺母、丝杠举升,其传动效率低,运行噪音大,结构繁琐,故障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式地下停车场的夹轮机构,可夹持前轮,简化结构,降低润滑要求,减少故障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全自动式地下停车场的夹轮机构,由两组夹轮机构配合夹持汽车前轮,每组夹轮机构包括两根夹杆、电机、箱体、两组传动部分、联轴器、减速机,夹杆与传动部分连接,传动部分通过联轴器与减速机输出端相连,电机输出端与减速机输入端相连,传动部分设置在与箱体固定连接的传动箱内,电机与联轴器设置在箱体内;电机带动两组传动部分分别带动夹杆反向转动。
所述的传动部分包括蜗轮、蜗杆,蜗轮与蜗杆相互啮合,蜗轮与夹杆固定连接,两个 蜗杆与减速机输出端连接。
所述的箱体采用钣金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结构简单,结构紧凑润滑要求低,减少故障率,保证地下停车场设备性能稳定,可适用于地下潮湿环境要求。实现自动化停车,提高效率。采用非标减速机,利用最大自锁力,实现夹杆最大安全夹紧力,同时缩小体积。箱体采用钣金结构,满足整体强度的同时,减轻了重量,缩小了体积。将传动部分放置在传动箱内,便于拆装,方便检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传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 2-传动部分 3-联轴器 4-电机 5-夹杆 6-蜗杆 7-蜗轮 8-减速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但是应该指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见图1-图3,一种全自动式地下停车场的夹轮机构,由两组夹轮机构配合夹持汽车前轮,每组夹轮机构包括两根夹杆5、电机4、箱体1、两组传动部分2、联轴器3、减速机8,夹杆5与传动部分2连接,传动部分2通过联轴器3与减速机8输出端相连,电机4输出端与减速机8输入端相连,传动部分2设置在与箱体1固定连接的传动箱内,电机4与联轴器3设置在箱体1内;电机4带动两组传动部分2分别带动夹杆5反向转动。
其中,传动部分2包括蜗轮7、蜗杆6,蜗轮7与蜗杆6相互啮合,蜗轮7与夹杆5固定连接,两个蜗杆6与减速机8输出端连接。箱体1采用钣金结构。
在汽车输送机构上本装置配合限定后轮装置使用,夹轮机构固定在汽车输送机构上,夹轮机构承担汽车前轮夹紧的功能。具体操作为:
1)启动前夹杆5的电机4,电机4带动减速机8旋转,减速机8输出轴带动蜗杆6同向旋转运动,同时通过蜗杆6左、右旋方向调整,使两根前夹杆5相反向旋转运动90°,与车轮前进方向垂直后停止并处于自锁状态;
2)汽车驶进后前轮接触前夹杆5时停止,启动后夹轮杆电机4,电机4带动减速机8旋转,减速机8输出轴带动另一传动部分2同向旋转运动,同时通过蜗杆6的左、右旋方 向调整,使两根后夹杆5反向旋转运动,与前车轮后部接触,停止并处于自锁状态;此时前、后夹轮杆处于夹紧车轮状态;
3)当汽车送到指定位置两台电机4反向启动,前、后夹杆5返回初始位置。实现了自动化停车,提高停车质量和停车安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结构紧凑润滑要求低,减少故障率,保证地下停车场设备性能稳定,可适用于地下潮湿环境要求。实现自动化停车,提高效率。采用非标减速机8,利用最大自锁力,实现夹杆5最大安全夹紧力,同时缩小体积。箱体1采用钣金结构,满足整体强度的同时,减轻了重量,缩小了体积。将传动部分2放置在传动箱内,便于拆装,方便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