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地下敞开式轨道交通车辆停车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停车场,尤其涉及一种土地资源利用率高、营运方便的地下敞开式轨道交通车辆停车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轨道交通,尤其是地下轨道交通以其行驶路线不与其他运输系统重叠、交叉的特点,使其行车受到的交通干扰较少,可节省大量通勤时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在全球暖化问题下,地铁是最佳大众交通运输工具,而且,由于地铁行车速度稳定,准时高效,使民众乐于搭乘,也节省了许多开车所消耗的能源,因此,地下轨道交通发展迅速,需要越来越多的地铁车辆停车场。地铁车辆停车场,一般用来停放和维护车辆,需要畅通的通道和营运空间,目前,地铁车辆停车场大都位于地面以上,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特别是在繁华地段,将停车场设置在地面无疑会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而完全设置在地下又会使停车场运营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土地资源利用率高、营运方便的地下敞开式轨道交通车辆停车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地下敞开式轨道交通车辆停车场,包括一个陷入地面的铺设有多条轨道的凹坑,所述凹坑内设有一个敞开式轨道区,所述敞开式轨道区后方设有运用库,所述轨道经过敞开式轨道区伸入运用库内,所述运用库顶部设有地上停车场,所述地上停车场通过连接桥与道路连接。运用库是一片封闭的库房,用于日常停放和维护地铁车辆,运用库的顶部设置地上停车场用于停放公交车等普通地上交通工具,将土地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供了足够的运营空间,而且将地上交通和地下交通有机的联系起来,使得公共交通更便捷,惠民环保。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介于地下和地面之间的新型综合利用土地的停车场解决了地上停车场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和地下停车场运营不方便的问题。作为优选,所述凹坑四周设有挡土墙,所述挡土墙外设有排水渠。该结构降低了凹坑受外部地质灾害的影响,避免雨水流入凹坑内部。作为优选,所述地上停车场四周设有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经过挡土墙通入排水渠。该结构使地上停车场的废水可以直接流入凹坑外的排水渠,最大限度减少凹坑内雨水抽升,降低停车场的水患,同时节省抽升费用和能源。作为优选,所述运用库与凹坑侧壁之间设有地下通道,所述地下通道通过坡道与地面连接。该结构使得凹坑内部及其与地面之间拥有畅通的交通,方便运营。作为优选,所述凹坑底部通过疏散梯与地面连接。该结构使得行人上下比较方便,便于运营,保证安全。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桥包括车行连接桥和人行连接桥。该结构将人车分流,使得交通更安全通畅。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桥与道路之间设有过渡路。该结构使车辆可以更方便安全的进入地上停车场,杜绝道路上的安全隐患。作为优选,所述凹坑的深度为3 3.5米。在尽量减少挖方量,且满足运用库功能需要的条件下,将标高设置为3 3.5米比较合适。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介于地下和地面之间的新型综合利用土地的停车场解决了地上停车场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和地下停车场运营不方便的问题,具有构筑科学、惠民环保的特点。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地下敞开式轨道交通车辆停车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地下敞开式轨道交通车辆停车场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实施例1:参见附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地下敞开式轨道交通车辆停车场,包括一个陷入地面3.2米的铺设有多条轨道14的凹坑,所述凹坑的深度还可以是3 3.5米之间的任一深度。所述凹坑内设有一个敞开式轨道区3,所述敞开式轨道区3后方设有运用库2,所述轨道14经过敞开式轨道区3伸入运用库2内,所述运用库2顶部设有地上停车场I,所述地上停车场I通过两个车行连接 桥4和三个人行连接桥5与过渡路6连接,过渡路6与道路7连接。运用库2与凹坑侧壁之间设有地下通道8,所述地下通道8通过坡道9与地面连接,所述凹坑底部通过疏散梯13与地面连接。运用库是一片封闭的库房,用于日常停放和维护地铁车辆,运用库的顶部设置地上停车场用于停放公交车等普通地上交通工具,将土地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供了足够的运营空间,而且将地上交通和地下交通有机的联系起来,使得公共交通更便捷,惠民环保。凹坑四周设有挡土墙10,所述挡土墙10外设有排水渠11,所述地上停车场I四周设有排水管道12,所述排水管道12经过挡土墙10通入排水渠11。该结构降低了凹坑受外部地质灾害的影响,同时使雨水及地上停车场的废水可以直接流入凹坑外的排水渠,最大限度减少凹坑内雨水抽升,降低停车场的水患,同时节省抽升费用和能源。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介于地下和地面之间的新型综合利用土地的停车场解决了地上停车场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和地下停车场运营不方便的问题,具有构筑科学、惠民环保的特点。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地下敞开式轨道交通车辆停车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陷入地面的铺设有多条轨道(14)的凹坑,所述凹坑内设有一个敞开式轨道区(3),所述敞开式轨道区(3)后方设有运用库(2),所述轨道(14)经过敞开式轨道区(3)伸入运用库(2)内,所述运用库(2)顶部设有地上停车场(I ),所述地上停车场(I)通过连接桥与道路(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敞开式轨道交通车辆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四周设有挡土墙(10),所述挡土墙(10)外设有排水渠(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敞开式轨道交通车辆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上停车场(I)四周设有排水管道(12),所述排水管道(12)经过挡土墙(10)通入排水渠(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敞开式轨道交通车辆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用库(2)与凹坑侧壁之间设有地下通道(8),所述地下通道(8)通过坡道(9)与地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地下敞开式轨道交通车辆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底部通过疏散梯(13)与地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敞开式轨道交通车辆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桥包括车行连接桥(4)和人行连接桥(5)。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地下敞开式轨道交通车辆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桥与道路(7 )之间设有过渡路(6 )。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敞开式轨道交通车辆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的深度为3 3.5米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停车场,尤其涉及一种土地资源利用率高、营运方便的地下敞开式轨道交通车辆停车场。包括一个陷入地面的铺设有多条轨道的凹坑,所述凹坑内设有一个敞开式轨道区,所述敞开式轨道区后方设有运用库,所述轨道经过敞开式轨道区伸入运用库内,所述运用库顶部设有地上停车场,所述地上停车场通过连接桥与道路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地上停车场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和地下停车场运营不方便的问题,具有构筑科学、惠民环保的特点。
文档编号E04H6/10GK203129650SQ201220546979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4日
发明者杨清林, 缪东, 殷勤, 雷鸣, 王俊, 周小斌, 范永光, 代刚, 涂汉卿, 姚应峰 申请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