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避让立体车库加固装置,属于立体车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和进步,车辆的数量也在急剧增长,由于无避让立体车库的运用灵活性能够解决停车位不足、停车难等问题,因此在我国各大城市迅速发展。无避让立体车库通常是在顶部设置传动装置,通过立柱进行支撑,但是,目前所采用的传动装置是单链条传动,传动的稳定性比较差,且车库在进行旋转时,由于空心立柱的整体受力不均衡,尤其是空心立柱下部受力较大,因此在旋转时会与轴套产生间隙,长时间使用会造成设备的损坏,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上述缺陷,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时空心立柱受力均衡,提高车库运行稳定性,延长立体车库使用寿命的无避让立体车库加固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无避让立体车库加固装置,包括移动机箱,移动机箱一端通过轴套连接空心立柱,空心立柱外侧设置升降架,升降架上设置载车板,空心立柱顶部设置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提升电机,提升电机通过主动链轮和链条连接升降架,主动链轮采用双链轮结构,空心立柱下部设置凵型立柱加强护板,凵型立柱加强护板的两个竖边包裹在空心立柱相对的两个面,凵型立柱加强护板的横边与移动机箱设置为同侧。
无避让立体车库加固装置设置双链轮结构的主动链轮,通过双排链连接升降架,提高了车辆在提升过程的稳定性,同时在空心立柱下部设置凵型立柱加强护板,能够使空心立柱受力均衡,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还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进一步的优选,凵型立柱加强护板的两个竖边长度为50mm,凵型立柱加强护板的横边宽度与空心立柱的宽度相配合,凵型立柱加强护板的横边高度为360mm,凵型立柱加强护板的厚度为8mm。增强空心立柱的受压能力。
进一步的优选,主动链轮的双链轮结构包括与提升电机的轴相连接的安装套筒,安装套筒上平行设置两个链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进一步的优选,凵型立柱加强护板的两个竖边与凵型立柱加强护板的横边采用弧形过渡。方便安装。
进一步的优选,提升电机与安装座之间设置第一斜加固板。增加传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优选,移动机箱底部设置行走轮,行走轮连接移动机箱内部的传动装置,行走轮与移动机箱之间设置第二斜加固板。
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的轴套一侧连接移动机箱内的旋转传动装置,轴套顶部连接空心立柱。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避让立体车库加固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不但能够提高车库运行稳定性,还能够使空心立柱受力均衡,延长立体车库使用寿命,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动链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凵型立柱加强护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凵型立柱加强护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凵型立柱加强护板的结构示意图三;
其中,1、空心立柱;2、行走轮;3、轴套;4、移动机箱;5、升降架;6、载车板;7、提升电机;8、第一斜加固板;9、主动链轮;10、安装座;11、凵型立柱加强护板;12、安装套筒;13、链轮;14、第二斜加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避让立体车库加固装置,包括移动机箱4,移动机箱4底部设置行走轮2,行走轮2连接移动机箱4内部的传动装置,行走轮2与移动机箱4之间设置第二斜加固板14,移动机箱4一端通过轴套3连接空心立柱1,轴套3一侧连接移动机箱4内的旋转传动装置,轴套3顶部连接空心立柱1,空心立柱1外侧设置升降架5,升降架5上设置载车板6,空心立柱1顶部设置安装座10,安装座10上设置提升电机7,提升电机7与安装座10之间设置第一斜加固板8,提升电机7通过主动链轮9和链条连接升降架5,主动链轮9采用双链轮结构,空心立柱1下部设置凵型立柱加强护板11,凵型立柱加强护板11的两个竖边包裹在空心立柱1相对的两个面,凵型立柱加强护板11的横边与移动机箱4设置为同侧。
如图4-图6所示,所述的凵型立柱加强护板11的两个竖边长度为50mm,凵型立柱加强护板11的横边宽度与空心立柱1的宽度相配合,凵型立柱加强护板11的横边高度为360mm,凵型立柱加强护板11的厚度为8mm。凵型立柱加强护板11的两个竖边与凵型立柱加强护板11的横边采用 弧形过渡。
如图3所示,所述的主动链轮9的双链轮结构包括与提升电机7的轴相连接的安装套筒12,安装套筒12上平行设置两个链轮1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使用过程:
使用时,提升电机7通过双排链和主动链轮9进行车辆的提升,提高了车辆在提升过程的稳定性,同时在空心立柱1下部设置凵型立柱加强护板11,使空心立柱1受力均衡,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