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轻体房屋墙体砌块及采用该砌块的墙体。
背景技术:
目前房屋建筑中的墙体大部分采用砖和水泥结构,施工周期长,成本高,不抗震,保温性能差。也有房屋采用轻体材料,用菱镁复合材料制成的保温板搭建的各种房屋,缺陷是墙体地下部分容易腐烂,运输和施工过程中很不方便,也有采用彩铝板与苯板粘合的轻体材料构建的房屋,不足之处是彩铝板与苯板容易开裂,同时防水性能差,阻燃性差,不耐酸碱,干燥环境收缩,遇湿膨胀,墙体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轻体房屋墙体砌块,结构简单、易于制作,轻体房屋墙体采用砌块制作,,操作方便,便于运输,同时也提高了墙体的强度,实现了防震、防水、不老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轻体房屋墙体砌块,所述砌块用于砌筑墙体,包括墙角砌块、墙面砌块、承重墙砌块、墙角砌块包括互为直角的两砌体,砌体的一内直角边上设有凹槽,墙面砌块为长方体砌体,承重墙砌块为带有凹槽的长方体砌体,所述砌体包括保温苯板,保温苯板两侧分别为第一层砌块胶泥、玻璃丝纤维网、第二层砌块胶泥。
采用轻体房屋墙体砌块的墙体,包括地槽,地槽内设有由墙角砌块、墙面砌块、承重墙砌块互相粘合形成一体的砌块墙,墙角砌块和承重墙砌块上的凹槽处设有钢槽,整体砌块墙的外墙面设有外墙防水层,内墙面设有内墙保温层。
所述的外墙防水层,由内而外依次为第一层外墙胶泥、第一层外墙玻璃丝纤维网、第二层外墙胶泥、外墙钢板网、第三层外墙胶泥、第二层外墙玻璃丝纤维网、第四层外墙胶泥。
所述的内墙保温层,由内而外依次为第一层内墙胶泥、第一层内墙玻璃丝纤维网、第二层内墙胶泥、珍珠岩和水泥混合层、第二层内墙玻璃丝纤维网、第三层内墙胶泥。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轻体房屋墙体砌块,结构简单、易于制作。轻体房屋墙体采用砌块制作,操作方便,便于运输,同时也提高了墙体的强度,实现了防震、防水、不老化。墙体砌块同样也可以应用到楼房的内间壁墙,节约材料和成本。施工周期短,提高了墙体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墙角砌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墙面砌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承重墙砌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砌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采用轻体房屋墙体砌块的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采用轻体房屋墙体砌块的墙体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外墙防水层结构示意图。
图8为内墙保温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墙角砌块1、墙面砌块2、承重墙砌块3、钢槽4、外墙防水层5、内墙保温层6、地槽7、保温苯板8、第一层砌块胶泥9、玻璃丝纤维网10、第二层砌块胶泥11、第一层外墙胶泥12、第一层外墙玻璃丝纤维网13、第二层外墙胶泥14、外墙钢板网15、第三层外墙胶泥16、第二层外墙玻璃丝纤维网17、第四层外墙胶泥18、第一层内墙胶泥19、第一层内墙玻璃丝纤维网20、第二层内墙胶泥21、珍珠岩和水泥混合层22、第二层内墙玻璃丝纤维网23、第三层内墙胶泥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轻体房屋墙体砌块,所述砌块用于砌筑墙体,包括墙角砌块1、墙面砌块2、承重墙砌块3、墙角砌块1包括互为直角的两砌体,砌体的一内直角边上设有凹槽,墙面砌块2为长方体砌体,承重墙砌块3为带有凹槽的长方体砌体。
如图4,砌体包括保温苯板8,保温苯板8两侧分别为第一层砌块胶泥9、玻璃丝纤维网10、第二层砌块胶泥11。
如图5-图6,采用轻体房屋墙体砌块的墙体,包括地槽7,地槽7内设有由墙角砌块1、墙面砌块2、承重墙砌块3互相粘合形成一体的砌块墙,墙角砌块1和承重墙砌块3上的凹槽处设有钢槽4,整体砌块墙的外墙面设有外墙防水层5,内墙面设有内墙保温层6。
如图7,外墙防水层,由内而外依次为第一层外墙胶泥12、第一层外墙玻璃丝纤维网13、第二层外墙胶泥14、外墙钢板网15、第三层外墙胶泥16、第二层外墙玻璃丝纤维 网17、第四层外墙胶泥18。
如图8,内墙保温层,由内而外依次为第一层内墙胶泥19、第一层内墙玻璃丝纤维网20、第二层内墙胶泥21、珍珠岩和水泥混合层22、第二层内墙玻璃丝纤维网23、第三层内墙胶泥24。
上面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对其进行等同变化和修饰,均在本专利技术保护方案的范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