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电的电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7936阅读:8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电的电线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电线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电的电线架。



背景技术:

目前,高压电线架主要由钢结构组成,所以这种电线杆就会产生以下的缺点:雨天气高压电线会出现漏电状况,漏电情况会给路过高压电架人的安全带来很大的危险,并且高压电线架防震效果不佳。雷雨天气,遇到大风大雨的情况下,高压电线架需要具有很强的抗风能力和防电效果,现有的高压电线架稳定性不够强,且防电效果不佳。

因此为了能够提高高压电线架的稳定性能和防雷防电效果,需要一种性能稳定的高压电的电线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压电的电线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压电的电线架,包括顶架、固定装置、防风架、斜杆、基座和照明装置,所述顶架左侧安装有避雷装置,所述顶架表面中心处安装有连接器,且连接器通过支架与固定装置相连,在相邻固定装置之间安装有横架,所述固定装置两侧设置有防风架,所述防风架两侧下方安装有接线柱,且接线柱内部安装有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通过挂线与接线器相连,所述照明装置上方安装有绝缘吊线,所述防风架下方安装有固定网架,且固定网架下方安装有斜杆,所述斜杆下方安装有固定架,所述斜杆下方安装有危险标志,所述斜杆下方安装有基座,所述基座右侧安装有支脚,所述基座内部左侧安装有铝基板,且铝基板右侧安装有防震装置,所述基座内部右侧安装有接地柱。

优选的,所述防风架共安装有两个,且两个防风架均匀安装在支脚上。

优选的,所述防风架为镂空结构。

优选的,所述接线柱共安装有四个,且四个接线柱对称安装在防风架上。

优选的,所述支脚表面安装有摄像头。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支脚表面安装有摄像头,能够对电线架周围的情况进行监控,可防止有人偷电或破坏电线架,提高了电线架的安全性,通过安装的防风架为镂空结构,能够防止电线架被风刮到,增强了电线架的稳定性,提高了电线架的输电安全及平衡性,通过斜杆下方安装有基座,能够将基座埋在地下,巩固了电线架,使得电线架不易倾倒,让电线架能够平稳的输送电能,通过基座内部左侧安装有铝基板,且铝基板右侧安装有防震装置,能够对电线架进行减震且稳固电线架,使得电线架密封性更佳,避免电线架漏电,通过基座内部右侧安装有接地柱,能够保证下暴雨时,电线架不漏电到地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压电的电线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压电的电线架的接线柱结构示意图。

图中:1避雷装置、2顶架、3支架、4连接器、5横架、6固定装置、7防风架、8接线柱、9固定网架、10斜杆、11固定架、12摄像头、13危险标志、14铝基板、15防震装置、16基座、17接地柱、18支脚、19绝缘吊线、20照明装置、21挂线、22接线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高压电的电线架,包括顶架2、固定装置6、防风架7、斜杆10、基座16和照明装置20,顶架2左侧安装有避雷装置1,顶架2表面中心处安装有连接器4,且连接器4通过支架3与固定装置6相连,在相邻固定装置6之间安装有横架5,所述固定装置6两侧设置有防风架7,所述防风架7两侧下方安装有接线柱8,且接线柱8内部安装有照明装置20,照明装置20通过挂线21与接线器22相连,照明装置20上方安装有绝缘吊线19,防风架7下方安装有固定网架9,且固定网架9下方安装有斜杆10,斜杆10下方安装有固定架11,斜杆10下方安装有危险标志13,斜杆10下方安装有基座16,基座16右侧安装有支脚18,基座16内部左侧安装有铝基板14,且铝基板14右侧安装有防震装置15,基座16内部右侧安装有接地柱17,防风架7共安装有两个,且两个防风架7均匀安装在支脚18上,防风架7为镂空结构,接线柱8共安装有四个,且四个接线柱8对称安装在防风架7上,支脚18表面安装有摄像头12。

工作原理:当使用高压电的电线架,避雷装置1将雷电导向地面,连接器4将顶架2和防风架7进行连接,固定装置6将防风架7固定在支脚18上,防风架7保证了电线架防风的性能,斜杆10呈三角形,稳固了电线架,危险标志13警示非电工人员接近电线架,照明装置20为电工人员在抢修电线架时提供照明,接线器22连接电线架之间的电线,绝缘吊线19可将接线柱8悬挂在防风架7上,且对高压电线进行绝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