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龙骨轻钢连接件直挂式背栓石材幕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7081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龙骨轻钢连接件直挂式背栓石材幕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装饰建筑物外墙的石材幕墙。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石材幕墙饰面的建筑物,其石材幕墙的常规施工方法为:在墙体外立面先施工主次龙骨,然后在龙骨上吊挂饰面石材。此做法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耗费材料,主次龙骨是石材幕墙的主要传力构件,在石材幕墙体系中大量使用;2、挂件易锈蚀、粘结剂易于老化,连接石材幕墙与主次龙骨的挂件锈蚀率极高,粘结用的硅酮结构胶发生老化后,严重影响幕墙预期使用年限内的性能稳定;3、石材面板发生损坏不易更换;4、现场焊接作业过多,声、光污染严重,且存在火灾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龙骨轻钢连接件直挂式背栓石材幕墙,其取消龙骨,节约材料,传力系统简洁高效、承载能力稳定可靠、减少型材及粘结剂的使用、石材装拆更换灵活、减少现场焊接作业,对施工现场污染少。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龙骨轻钢连接件直挂式背栓石材幕墙,包括石材、连接装置、背栓,背栓连接在石材的背面,连接装置将背栓和石材连接在墙体外,连接装置包括“□”形传力机构和“U”形连接槽,“□”形传力机构由四个 “L”形轻钢连接件相互连接形成,每个“L”形轻钢连接件包括水平板及与水平板垂直连接的竖直板,水平板与竖直板的中部分别设有长条形的滑槽,在水平板上的滑槽由内向外延伸形成,在竖直板上的滑槽由上向下延伸形成,“□”形传力机构位于外侧的竖直壁与背栓连接,“□”形传力机构位于内侧的竖直壁与“U”形连接槽位于外侧的竖直臂连接,“U”形连接槽位于内侧的竖直臂与预埋在墙体中的预埋连接件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形传力机构由“L”形轻钢连接件Ⅰ、“L”形轻钢连接件Ⅱ、“L”形轻钢连接件Ⅲ、“L”形轻钢连接件Ⅳ相互连接形成,“L”形轻钢连接件Ⅰ的水平板与“L”形轻钢连接件Ⅱ的水平板相互对接,并通过螺栓相互固定,“L”形轻钢连接件Ⅱ的竖直板与“L”形轻钢连接件Ⅲ的竖直板相互对接,并通过连接在背栓后面的螺栓相互固定,“L”形轻钢连接件Ⅲ的水平板与“L”形轻钢连接件Ⅳ的水平板相互对接,并通过螺栓相互固定,“L”形轻钢连接件Ⅳ的竖直板与“L”形轻钢连接件Ⅰ的竖直板相互对接,并通过与“U”形连接槽连接的螺栓相互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U”形连接槽位于外侧的竖直臂上设有于“L”形轻钢连接件上的滑槽相对应的连接孔,通过螺栓将“U”形连接槽位于外侧的竖直臂与“□”形传力机构位于内侧的竖直壁紧固连接,“U”形连接槽位于内侧的竖直臂通过焊接方式与预埋在墙体中的预埋连接件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背栓为扩压环式背栓。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石材的背面设有锥形连接盲孔,背栓通过锥形连接盲孔与石材连接,锥形连接盲孔的边缘设置有防震片安装槽,背栓外侧设置有定位在防震片安装槽中的抗震缓冲垫。

本实用新型一种无龙骨轻钢连接件直挂式背栓石材幕墙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节约材料,承载能力稳定可靠,与传统做法相比,取消龙骨,承力系统由“□”形传力机构、“U”形连接槽、扩压环式背栓等共同组成,经试验证明承载能力高于传统做法;

2、“□”形传力机构由四个 “L”形轻钢连接件相互连接形成,每个“L”形轻钢连接件的水平板与竖直板中部分别设有长条形的滑槽,在安装过程中便于“□”形传力机构在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微调;

3、性能优越,安装、维修便捷,每块石材可独立安装,作为独立单元受力,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及抗风压、抗震动和降低热胀冷缩效应等性能,使用寿命更高,使用过程中,维修更换方便;

4、减少现场焊接作业,对施工现场污染少,较为环保。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无龙骨轻钢连接件直挂式背栓石材幕墙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龙骨轻钢连接件直挂式背栓石材幕墙连接在墙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L”形轻钢连接件Ⅰ或“L”形轻钢连接件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方向截面图;

图4是图2的B-B方向截面图;

图5是“L”形轻钢连接件Ⅱ或“L”形轻钢连接件Ⅲ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C-C方向截面图;

图7是图5的D-D方向截面图;

图8是“U”形连接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石材设有锥形连接盲孔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10是连接装置、背栓与石材连接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墙体,2-预埋连接件,3-“U”形连接槽,4-“□”形传力机构,5-背栓,6-石材,7-密封泡沫胶条,8-“L”形轻钢连接件Ⅰ,9-滑槽,10-“L”形轻钢连接件Ⅱ,11-连接孔,12-锥形连接盲孔,13-防震片安装槽,14-“L”形轻钢连接件Ⅳ,15-“L”形轻钢连接件Ⅲ,16-抗震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龙骨轻钢连接件直挂式背栓石材幕墙,包括石材6、连接装置、背栓5,背栓5连接在石材6的背面,连接装置将背栓5和石材6连接在墙体1外。石材6的背面设有锥形连接盲孔12,背栓5通过锥形连接盲孔12与石材6连接,所述背栓5为扩压环式背栓,其具有良好的弹性支撑性能,以达到机械锁定石材板块的目的。锥形连接盲孔12的边缘设置有防震片安装槽13,背栓5外侧设置有定位在防震片安装槽13中的抗震缓冲垫16。

连接装置包括“□”形传力机构4和“U”形连接槽3,“□”形传力机构4由四个 “L”形轻钢连接件相互连接形成,每个“L”形轻钢连接件包括水平板及与水平板垂直连接的竖直板,水平板与竖直板的中部分别设有长条形的滑槽9,在水平板上的滑槽9由内向外延伸形成,在竖直板上的滑槽9由上向下延伸形成,“□”形传力机构4位于外侧的竖直壁与背栓5连接,“□”形传力机构4位于内侧的竖直壁与“U”形连接槽3位于外侧的竖直臂连接,“U”形连接槽3位于内侧的竖直臂与预埋在墙体1中的预埋连接件2相连接。其中“U”形连接槽3位于外侧的竖直臂上设有于“L”形轻钢连接件上的滑槽9相对应的连接孔11,通过螺栓将“U”形连接槽3位于外侧的竖直臂与”□”形传力机构4位于内侧的竖直壁紧固连接,“U”形连接槽3位于内侧的竖直臂通过焊接方式与预埋在墙体1中的预埋连接件2相连接。

其中“□”形传力机构4由“L”形轻钢连接件Ⅰ8、“L”形轻钢连接件Ⅱ10、“L”形轻钢连接件Ⅲ15、“L”形轻钢连接件Ⅳ14相互连接形成,“L”形轻钢连接件Ⅰ8的水平板与“L”形轻钢连接件Ⅱ10的水平板相互对接,并通过螺栓相互固定,“L”形轻钢连接件Ⅱ10的竖直板与“L”形轻钢连接件Ⅲ15的竖直板相互对接,并通过连接在背栓5后面的螺栓相互固定,“L”形轻钢连接件Ⅲ15的水平板与“L”形轻钢连接件Ⅳ14的水平板相互对接,并通过螺栓相互固定,“L”形轻钢连接件Ⅳ14的竖直板与“L”形轻钢连接件Ⅰ8的竖直板相互对接,并通过与“U”形连接槽3连接的螺栓相互固定。每个“L”形轻钢连接件的水平板与竖直板中部分别设有长条形的滑槽9,在安装过程中便于“□”形传力机构4在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微调。“L”形轻钢连接件Ⅰ8与“L”形轻钢连接件Ⅳ14结构相同,“L”形轻钢连接件Ⅱ10与“L”形轻钢连接件Ⅲ15结构相同。

在施工过程中,组装完成的石材按照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原则安装;石材6安装前应用钢丝拉出理论完成面以便于控制石材安装的进出位,保证安装后石材6平面度。安装时,将背栓5不锈钢螺栓与“□”形传力机构4临时固定,再通过可调式滑槽9微调,在保证石材6安装质量符合验收规范要求后,立即拧紧固定;相邻的石材之间用密封泡沫胶条7密封,对挂好的每一块石材,均进行水平度、垂直度、铅锤面检测并及时调整。

拼缝密封处理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开敞式和密封式。本项目采用密封式,在密封泡沫胶条7外侧注密封胶,如图1所示,注胶前用带有凸头的刮板填装泡沫棒,保证胶缝的厚度和均匀性。选用的泡沫棒直径应略大于胶缝宽度;在胶缝两侧石材面粘贴纸面胶带作保护,用专用清洁剂或草酸擦洗缝隙处石材面,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注胶应均匀,无流淌现象,边打胶边用专用工具勾缝,使胶缝成型呈微弧凹面。施工完后,用清水及专用清洁剂将石材墙面擦洗干净。

本实用新型无龙骨轻钢连接件直挂式背栓石材幕墙适用于以花岗岩、大理石、硅酸钙板等各种厚度大于30mm的硬质石材为饰面板,建筑高度不大于20m、非抗震设计或抗震设防烈度不大于7度的民用建筑石材幕墙工程施工。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列举的形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