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水幕墙的墙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7013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水幕墙的墙体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水幕墙的墙体结构。



背景技术:

幕墙是建筑物的外墙护围,不承重,像幕布一样挂上去,故又称为悬挂墙,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由结构框架与镶嵌板材组成,不承担主体结构载荷与作用的建筑围护结构。按照品种分类,幕墙分为玻璃幕墙、石材幕墙、金属幕墙和非金属幕墙。由于幕墙直接与外界接触,在自然气候的影响下,石材幕墙之间会有积水,传统的石材幕墙表面的积水容易渗入石材内部,继而渗入窗户内,使得室内装饰被腐蚀,影响美观。而且水流速度得不到控制,造成水幕出现的效果不好,蓄水池中暴漏在空气中,容易对其中的水污染,甚至有杂物产生,不利于水幕墙的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水幕墙的墙体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水幕墙的墙体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左侧设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上设有玻璃罩,所述蓄水池口端设有过滤网,所述蓄水池底端设有活性炭吸附柱,所述蓄水池左侧横有第一引水管,所述第一引水管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引水管,所述第二引水管中间设有调速水阀,所述第二引水管顶端设有出水口,所述第一引水管右侧设有增压泵,所述墙体左侧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包括沥青涂料加强层、防水玻璃和RG防水涂料,所述沥青涂料加强层与墙体粘性连接,所述沥青涂料加强层和防水玻璃之间设有防水附加层,所述RG防水涂料涂抹在防水玻璃外表面,所述防水层和墙体之间设有保护层,所述墙体左侧设有喷嘴。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为金属网或尼龙网,所述过滤网的网孔大小为3mm。

优选的,所述第一引水管与第二引水管相互垂直。

优选的,所述喷嘴设置为三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新型水幕墙的墙体结构,通过蓄水池上部设置玻璃罩,可以防止灰尘等进入到蓄水池中,保证水体不被污染,过滤网可以过滤较大的杂物,活性炭吸附柱可以吸附水体中的颜色和一些异味,保证了水幕墙喷出来的水干净透明,通过调节调速水阀,可以控制流出的水速,墙体外面的防水层,层层防护,防止水渗进墙内,防水效果很好,保证了墙体干燥的状态,该水幕墙具有水幕经久耐用,能够避免水幕墙易于出现的渗水、漏水问题,水幕的流速平稳且流速均匀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体、2蓄水池、3玻璃罩、4过滤网、5活性炭吸附柱、6第一引水管、7增压泵、8防水层、81沥青涂料加强层、82防水附加层、83防水玻璃、84 RG防水涂料、9保护层、10第二引水管、11调速水阀、12喷嘴、13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和图2 所示的一种新型水幕墙的墙体结构,包括墙体1,所述墙体1左侧设有蓄水池2,所述蓄水池2上设有玻璃罩3,所述蓄水池2口端设有过滤网4,所述蓄水池2底端设有活性炭吸附柱5,所述蓄水池2左侧横有第一引水管6,所述第一引水管6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引水管10,所述第二引水管10中间设有调速水阀11,所述第二引水管10顶端设有出水口13,所述第一引水管6右侧设有增压泵7,所述墙体1左侧设有防水层8,所述防水层8包括沥青涂料加强层81、防水附加层82、防水玻璃83和RG防水涂料84,所述沥青涂料加强层81与墙体1粘性连接,所述沥青涂料加强层81和防水玻璃83之间设有防水附加层82,所述RG防水涂料84涂抹在防水玻璃83外表面,所述防水层8和墙体1之间设有保护层9,所述墙体1左侧设有喷嘴12。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4为金属网或尼龙网,所述过滤网4的网孔大小为3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水管6与第二引水管10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喷嘴12设置为三组。

该新型水幕墙的墙体结构,通过蓄水池2上部设置玻璃罩3,可以防止灰尘等进入到蓄水池中,保证水体不被污染,过滤网4可以过滤较大的杂物,活性炭吸附柱5可以吸附水体中的颜色和一些异味,保证了水幕墙喷出来的水干净透明,通过调节调速水阀11,可以控制流出的水速,墙体外面的防水层8,层层防护,防止水渗进墙内,防水效果很好,保证了墙体干燥的状态,该水幕墙具有水幕经久耐用,能够避免水幕墙易于出现的渗水、漏水问题,水幕的流速平稳且流速均匀等特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